你的防御机制需要升级吗?---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第十课随感
时间:2014年10月14日|2465次浏览

你的防御机制需要升级吗?——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第十课随感

 

防御机制是基础理论课的最后一讲。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咨询实践的十讲。一路从基本的人格结构,到冲突,到冲突的出口,再到防御,其实防御也是自我发明的冲突的解决方案,是自我功能强大与否的一个表征。自我在超我、本我和现实社会这些冲突中斡旋,不愉快等情绪的产生在所难免,为了让自己感觉好受一点,自我发展出了一套防御机制。适当的防御机制既能让本我满足,也能让超我接受,还能被现实允许。而不合适的防御机制就需要通过精神分析来升级了。


防御机制并不是谁有意为之,它生长在无意识区域,暗中操控人的思想和行为,这也是精神分析工作的位置。有一本书叫《心灵的面具》里面介绍了101种心理防御机制,而且作者说还不止这些,真的让人望而却步啊。还好,对于初学的我们,周老师说,只要掌握十几种常见的就可以了。按照由弱到强,防御机制分为四类:自恋型(精神病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我各举一例说明。


否认。精神病型防御机制。否认的对象是外界现实。常见于一时不能接受重要亲人的故去。如果随着时间的疗愈能够慢慢接受现实则已,若始终否认,则成为病态的防御机制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呢。


投射。不成熟型的防御机制。我感觉现在“投射”这个词已经比较普及了。把自己不喜欢的一部分扔给别人,然后对之口诛笔伐,甚至发动战争,那些偏见,种族歧视,都是投射的结果。在普通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明明是你对上司有愤怒,却认为是上司对自己不满。明明自己对对方有敌意,却觉得对方处处为难自己。


压抑。典型的神经症型防御机制。有很多的遗忘都是压抑的结果,事实上根本没有彻底的遗忘。被压抑的东西不再被意识到,但它在潜意识里仍然起作用。例如,有一些曾遭受极悲伤或目睹惊恐事件的人,会把那次经历忘得一干二净,以此来回避痛苦的情感。当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还有人把自己对某人的愤怒压抑下去,但是却以让自己惊讶的方式表达出来。看过一个例子:岳母对女婿总是诸多挑剔,女婿碍于面子压抑了愤怒,可是在把自己孩子出生的喜讯告知了所有亲朋后,发现唯独遗忘了岳母大人。这可真是潜意识的还击。


升华。成熟的防御机制。曹雪芹把自己从繁华到没落的一生升华成了一部传世巨著《红楼梦》,歌德把自己失恋的痛苦升华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真是一种多赢的、高级的、喜闻乐见的防御机制,多多益善。


为什么防御机制要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呢。因为高级的防御机制比较坚固而且灵活,更能经受住应激情况的考验,不至于让人崩溃。我想起了褚橙奇迹的缔造者褚时健老人,老人家辉煌过,也坐过大牢,一生可谓大风大浪里闯荡,70岁开始种橙子,种出了名,自我功能真是强大啊。精神分析也是帮助来访者去理解幼年对ta起重要作用甚至是唯一作用的防御机制,现在已然不合时宜的过程,从而发展处更加符合现实处境和内心稳定的自我功能。


老师说,她在咨询中比较喜欢用保护这个词,来访者能够顺利生存至今,说明TA业已形成的防御机制一直在暗中保护,TA发明的很多适应性的防御机制是曾经生命很重要的保护,但很多非适应性的防御机制需要被看到和被理解。


说到适应性的防御机制,我想起了课上周老师讲到成年人有的重要的心理功能之一是延迟满足,这也是来自于适应性和成长性的压抑。记得《少有人走过的路》里作者从认知取向讲到过延迟满足的重要性,我想请周老师从动力取向讲讲如何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什么样的延迟才是适应的呢?(文:刘丽英)


答: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就曾经对父母们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我想理解卢梭的意思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影响ta延迟满足心理功能的发展。那这样的孩子长大也许会出现无法忍受需要暂时无法满足的焦虑,以及面对挫败感的耐受能力,和面对分离的能力。这样的孩子身体上已经长大,可内心世界还是小时候那个需要即时满足的孩子,就会给ta带来很多内心痛苦的体验。所以,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延迟满足,是ta心理功能逐步完善的基础。

 

延迟满足是指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现出的自控能力。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或压制欲望,而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那如何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心理功能呢?如果从精神分析客体关系上来尝试理解,延迟满足发展就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

 

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的发展是一环扣着一环,当前面的阶段发展顺利就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阶段。0-2个月自闭阶段,2-6个月和妈妈共生一体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感觉到妈妈就是我,妈妈就是全世界,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拥有妈妈稳定的陪伴;6-24个月开始和妈妈逐渐分离,并走向个体化发展的阶段,孩子会逐步区分我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妈妈能够耐受自己的焦虑,让孩子在安全的依恋里自然的分化;24-36个月建立客体恒久性阶段,这个阶段妈妈这样的客体影像逐渐被内化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哪怕妈妈不在眼前,妈妈总也在ta内心。当孩子内心发展出客体恒久的信念,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就相应的获得了发展。

 

客体恒久性的意思是,维持客体稳定形象的能力,特别是维持母亲的稳定形象,不论她在或不在,是满足的角色或是剥夺的角色,孩子已经可以在内心里将消失的东西勾勒出一个心理影像,妈妈始终都在孩子的内心。哪怕妈妈暂时离开,如果客体恒久性构建比较好,孩子在内心有妈妈这样稳定的客体陪伴,自然就能够耐受焦虑,学会等待,发展了延迟满足的能力。客体恒久性稳定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仍能记起美好事物,延迟满足的能力逐渐地发展成熟。这样的孩子会说,明天或等一下他们妈妈或其他喜欢的人,或等下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自我意识或个体化,每个孩子在3岁左右,ta开始说第一个“我”标志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走向个体化的意识发展阶段。当这个孩子知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即使是受到小挫折,也还可以继续他正在做的事,也就自然而然的发展了ta延迟满足的能力。(答:周湘)


标签: 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  渔歌轻飏  延迟满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