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之二:自我分析,逃脱密室
时间:2014年09月11日|2128次浏览|1次赞


 

作为心理咨询师,有时候在学习了相当的技术,钻研了流派,用许多的术语武装了自己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来访者面前足够强大了,特别是可以去实践一种幻想了,那就是可以通过专注于他人的问题而回避、隔离自己的欲望、恐惧和伤痛,以一种全身心的关注和投入,通过关爱求助者,沉浸在他们的心里世界之中,解决他们的问题来象征性地替代解决自己的问题.

 

但事实总是很残酷,当我们和来访者大谈如何关注当下放眼未来增加适应的时候,其实早期的痕迹如影随形,那是割不掉的阑尾,甩不掉的影子,防御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咨询师自己都不能转身去看,不敢或无力去整合自己,那么来访者成长的道路也许也会更多地在迷雾中的徘徊.如果真正去聆听他们,关爱他们,就会发现我们必须要检查自己,通过各种方式,个人亲自参与分析或治疗是必要的.也是一个治疗师对来访者的责任和承诺,这已经是业界的一个共识了.

 

而我这里要强调说的是在个人的治疗和分析之外的自我分析,持续的自我反思和观想的部分。

 

精神分析能有效地推动人格的成长,却不是唯一的和终极的手段,生活的本身是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咨询师的发展的最有效的助推剂,当然作为咨询师的职业身份需要一个更敏锐的更高强度的自我分析和内省关注,持续不断地监测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来观察和分析自身在工作中被激起的情绪、渴望过往记忆和难言之隐以及内心的和外在的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最好的分析师,然而自己真的能解除自己的阻抗么?这意味着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人到底有多大程度能够认识自己?我们在治疗中悬浮的注意,那第三只眼到底能不能看见自己,自恋的冲动促成的那个虚假的我,到底能不能由自己主动去打破,这种发展个体潜能的愿望是一种探索还是一种夸大自体的防御,自恋的情结在激发自我成长的意愿的同时,是不是也阻碍了意愿本身的实现,怕被分析,怕被看见,怕依赖和不独立,这些都会在自我分析的过程中,从内心深处不断拷问自己。

 

选择一个外在的权威的专业的治疗和分析,有时候比自我分析来得容易,特别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们,深信弗洛伊德的关于“自我”的论述,那是一种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中建立起来的受本能驱动力支配,却又受外部世界和良心道德等力量的要求之间被夹心饼干着的先天“弱势”的力量。所以这似乎暗示着:自我又怎么能有足够的动力来发展自我呢,然而,又有谁能够无论白天黑夜地和自我呆在一起呢,如果我们能以某种方式来克服自己的阻抗,能够去游离自己观察自己,运用自己的观察结果来促进自身的反思,那么谁又能比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呢?

 

我想:关注咨询师自身成长,也应当勇于尝试更多地自由和开放的路径,靠自己的力量挣脱地牢的束缚,逃脱密室,所付出的艰辛更多,但也必将会因我们自身的积极和勇气还有坚持的精神而产生更多的自信感,最终也身体力行地告诉来访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去面对困境,当自体充盈到一定程度,即使没有他人的指导,也可以自己的人生旅程,虽然艰难,但是一样有路可走。


标签: 心理咨询师  学习者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