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关系 | 关于依恋的那些重要的事
时间:2015年11月29日|2001次浏览|1次赞

让我从一封读者来信可以收藏你的秘密,也可以分享你的苦恼心理树洞邮箱:xlshudong@163.com开始说吧。

一个追了一年谈了一年多的情侣,女生因事回家了,分开后的第一天晚上男生还给女生留言想你了宝宝、在看她的照片呢等等;可第二天晚上男生就在电话里说我们不合适。女生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他觉得对不起她。男生既然如此决绝地分手,女生心里知道他爱她不够深,为什么还总是做梦梦到他。好纠结噢…

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之初多以一对一的个体咨询,后来开始与伴侣、家庭等多人共同进行咨询工作,就会时常和个案谈论到伴侣关于幸福、长久的基础是什么,个案的回答通常会是“爱”这个字。有趣的是,在伴侣、家庭治疗师的专业领域里,却往往略而不提“爱”。似乎爱已经成为被遗忘的因素(Roberts,1992),其实不是这样,咨询师不是看不到爱,而是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它,相比起“爱”,咨询师会更关注掌控、自主性、互动和冲突协调等更加能够理解和处理个案在情爱困境中的主题。这一观念,要从英国发展心理学约翰·鲍比在1950年代提出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说起。

约翰·鲍比最著名和持久的研究,是为初生婴儿与他的照料者的依附模式寻求理论。他从观察中发现和归纳出依恋理论,在他眼中,依恋行为是在进化求存的过程中,婴儿为避免被猎食者伤害的举动,并反映到依恋的行为上。鲍比的学生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后来替他的理论作了大量后续研究和实验(陌生情境实验),最后依恋理论逐渐从儿童依附行为分析走向了成人的依恋模式解读。而现代的伴侣关系中的系统式治疗、EFT情绪治疗都从依恋理论中汲取了宝贵的养分。

我们人类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和寻找着和他人之间稳定、持续、温暖的情感连结,这也是大量研究表明有稳定、持续的配偶关系的人感觉到幸福感更高、寿命更长的原因。

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驱动力

可以说依附是本能,是生存的需要,就如同眼睛里揉进沙子会刺痛一样,每个人的内心都恐惧着孤独和失落。“依赖”尤其是中国文化里被视为病态的类型,可事实上它是天性,寻求和维持与重要客体的接触,是人类一生的内心驱使,依恋及其所产生的情感正是亲密关系的特征。

安全的依恋和独立自主是互补的

Bretherton认为世上没有完全不需要别人的独立自主,也没有过度依赖这回事,而只有有效和无效的依恋之别。从依恋理论来看,拥有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建立独立自主和自信。依恋是分化的需要,关系越安全稳固,就越容易具备分化和维持人际界限的能力。

安全的依恋创造和提供安全基地

小孩子在学习行走时会不时地考察自己的父母是否在他可以企及的范围,于是拥有了探索世界的能力,好奇心才不会受到恐惧的伤害。它会让成年之后的恋人有信心去冒险尝试、学习,以及调整对自己、对别人和对世界的看法;它也会让人更有能力站在一个比较安全和超然的立场去观察自己、省视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况,同时变得更能向外展开和支持自己的伴侣。

4 依恋关系促发着不同的情绪体验

情绪反应是依恋的核心表征,焦灼、冷漠、回避、对抗各种情绪,都是在依恋关系下让我们产生的反应,也影响我们最为深远,伴侣们往往记不清楚对方曾经具体做过什么,但会深深地记得自己当时的情感体验。鲍比说过“情绪的心理与病理…也就是情感连结的心理与病理”。

5 分离、恐惧和不确定性引发依恋需求

当人感受到被威胁,比如遭遇冲突事件、面临生活压力和疾病,或者依恋关系本身受到攻击,甚至分离的发生,都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也会产生痛苦的体验,依恋就会成为使我们免于感觉无助和无意义的保护伞,感觉与所爱的人的连结,是人类一种调节情感的机制。如果依恋行为无法帮助个人从依恋对象身上得到安慰和接触,就容易出现典型的反应:生气的抗议、紧抓对方不放、忧郁、绝望甚至情感抽离。有些研究者强调,在成人和小孩的主要关系中,即使只是暂时“失去”依恋对象,而这一依恋对象是其情绪和(或)身体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时,就会有焦虑和抗议的反应,在关系表达中通常就会以“沟通困难”或缺乏亲密来呈现。

孤立和失落必然造成心理创伤

鲍比的实验一开始就是研究剥夺母爱和跟母亲分离对孩子的影响,而依恋理论恰恰反映出人类被最需要的人剥夺、失落、排斥和遗弃所带来的伤害及巨大影响,并且会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之后应付生活中其他压力的能力影响深远。依恋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一种创伤理论,它告诉我们去了解自己和伴侣的依恋模式有很大意义。

回到文章开头的来信,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父母的养育模式,会逐渐形成我们的依恋类型,而这种依恋类型会影响我们如何与异性发生不同的依恋行为。约翰·鲍比将依恋分成四种不同的模式: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以及紊乱型依恋,每一种模式都会促使我们对同一情境做出不同的反应。换句话说,面对爱恋的需求、面对情爱的场景,有时候,不是你不想,而是你不能。

◆ 你可以多一些了解依恋理论,以及你个人和伴侣的依恋模式,多一些对自己在爱恋行为中的自主力和调适性。

【爱情依恋模式测评】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psyxiabin心理师夏滨回复关键词“YLLXCS”测试了解你的依恋模式类型。

标签: 心理  依恋  伴侣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