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六字心传新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原则性见解(二)
时间:2018年09月03日|2553次浏览|1次赞

儒家十六字心传新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原则性见解(二)

(2016 第十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演讲稿 北京)

孙泽先

 

修炼与气功应该落户在深层心理学 

气功乱象从何而来?来自气功理论的不彻底。

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无论气功的现象怎样复杂多变,它都是发生在人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在人本身中寻找答案。

任何学问要想得到发展,都必须在现代科学园地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其实中国古人早已对修炼做了定位——三教惟心。修炼也好,气功也好,说到底都属于人们精神生活的范畴,理所当然的应该落户在心理学当中来,因为被称作美国心理学之父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中为心理学下的定义是: “心理学是研究精神生活的科学,涉及其中的现象和相关条件两个方面。Psychology is the Science of Mental Life, both of its phenomena and of their conditions.“

然而,练功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很难用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加以解释,这个难题后来是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学说中找到了启示。

我在辽宁中医学院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曾在旧书摊上买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属于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一套六册,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我非常高兴,因为那个时候弗洛伊德的著作尚未公开引进。

弗洛伊德在该书中说:我知道我们还不能充分了解梦的研究在心理学上的新贡献。我们只想提出下面二点: (一)这种研究可用以证明潜意识的精神活动——或梦的隐念——的存在;(二)释梦的结果可使我们知道心灵的潜意识生活的范围之广,实出我们的意料之外。他的意识(consciousness)与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学说为中国古老的修炼技术中的重要概念识神(神)和元神(不神)提供了科学的注脚,也为修炼和气功之中的形上学争来了话语权。

   

深层心理学原则性见解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弗洛伊德的名著《梦的释义》发表于1900年,从那以后,他的意识与无意识学说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成为深层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的创始人。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有一本中国古代修炼著作《太乙金华宗旨》于1927年登陆西方学术界并引起了广泛的震撼。这本书是由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首先译成德文,并寄给他的好友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荣格读后,大有感慨,特地为之作序。他在序言中说:此书首度将我引入正途。我之所以这样说,乃因在中世纪的炼丹术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我们长期探索的连系之环,它系联古代的诺斯替教与我们可观察到的现代人之集体无意识之历程。

《太乙金华宗旨》在西方有多个译本,有的说原作者是吕洞宾,有的说是王重阳,其实都不对。真正的作者是生活在清朝康熙时代的修炼家潘易庵,1668年,他在江苏常州白龙精舍设坛扶乩,称得吕祖(洞宾)启示而集成《太乙金华宗旨》,其中详述识神与元神以及它们在修炼中所起到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深层心理在中国的存在要早于弗洛伊德两百三十多年。

其实,表述深层心理学原则性见解的书不只有《太乙金华宗旨》,还有很多,而且更早,只是西方人由于语言的关系无从得知而已。

《中和集》,作者是宋末元初的修炼家李道纯,书中说:炼神,炼元神也,坎离合体成乾也。元神凝,则思虑之神泰定。其上更有炼虚一着,非易轻言,贵在默会心通可也。这是七百多年以前的事情。

《紫清指玄集》 ,作者是南宋的修炼家白玉蟾,书中说: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这是八百多年以前的事情。

《黄帝阴符经》,作者为黄帝,有可能是托名之作。不过据《史记 苏秦传》记载,苏秦曾读此书,所以成书不会晚于战国时期。书中说: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

深层心理学原则性见解在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却没有进入中国心理学家们的视线,倒是西方心理学家率先发现了这个事实,并给予高度的重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深层心理学有着更大的格局。很多修炼实践表明,元神的内涵,不仅延伸到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也延伸到荣格的集合无意识,更延伸到宇宙万物之始,诚如明代修炼著作《性命圭旨》所言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行之健也(可参考《归根心理学》第五章)。


标签: 儒家  十六字心传  心理学  气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