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倾述叫“心理呕吐”——深圳心理咨询
时间:2012年09月24日|1311次浏览

有一种倾述叫“心理呕吐”
 
 
 

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人,或许我们也是其中之一,不管和谁见面三句话不离自己的男友、老公、工作、生活,哪怕认识才三天,所有的生活细节都能被别人如数家珍。当我们的个人生活成为自己或津津乐道或喋喋不休的谈资,倾诉就成为一种强迫,而且越说越渴,越渴越说。在心理学上,这种倾述也叫“心理呕吐”,倾述者完全不顾对方的反应。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符号化的自我,无论骄傲还是悲惨,无论是优胜者还是受害者。由于自我完成更容易在这些符号被他人认可的时候发生,所以当人们想要获得某种身份时就非常想为自己的符号化行为找到一个听众,因此,倾诉狂人总在随时寻找倾诉猎物,并热烈地说服对方相信她们有某种特征(如有钱、幸福甚至痛苦等),最终自说自话,生活在自己编造的“事实”中,并信以为真。此时,讨人喜欢已经不是她们的目的了。从心里学上分析,这些倾述达人背后都有这样的动机:
 

  稀释焦虑
不断倾诉的欲望还来自深深的焦虑。这一焦虑来自对自身价值的不确认,她们喜欢社会比较并以此获得最大的满足感,但是社会比较是一把双刃剑,比下有余的同时她们也常常陷入比上不足的自卑中,这自卑又促使她们不能闭嘴。因为无力解决问题,她们习惯了通过不断的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绝望和痛苦,将内心矛盾外化,最终成了她们唯一熟悉和使用的应对问题的方式——至少在说的当下她们的焦虑暂时缓解。
 

  获得认同
她们只关注向他人证明自己拥有某个希望的身份,而不顾别人的愿望、需求和潜在反应。但是,别人的艳羡或者同情,让她们感到优越或者结盟,从而更加认同自己的身份和想象,即便我们的一切反应都是出于礼貌的客套。
 

  越诉越勇
无视别人感受的重复或过度倾诉,容易引发人际关系的紧张或者让周围人避之不及,这时倾诉狂人有可能会把这些理解为自己的言语或者倾诉内容缺乏足够的冲击力,而开始变本加厉甚至添油加醋,主观臆造。于是,真实和幻想的界限变得不再分明,最终连说者自己都难辨真假。
 

  幻觉毒品
当她们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情节中,强烈的沉浸体验将她们完全包裹,此刻除了她们与自己的故事,其它的似乎都不存在了。正是这种“活在当下”让她们信以为真,并且隔离了焦虑、恐惧和内心的不确定。当她们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我肯定”时,倾诉成了制造幻觉的毒品。
 

     心理咨询师对于这种倾述狂人,给出如下建议:
 

无声地倾诉:尝试通过文字比如日记、博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书写的过程就是整理与反思的过程,而且当那些情节与情绪铺陈在纸上,当事人可以通过第三只眼重新审视和衡量自己的处境。
 

分期行动:把喜欢倾诉的问题列出来,看看解决问题的大目标能够分解为几步走的小目标,哪些事情是最容易和可控的,定出有时间限制的具体行动目标,并每次与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讨论计划进展。
 

寻找替身:倾诉似乎成了过度倾诉者最大的生活乐趣来源,她们已经无法从生活中的其它方面获得自我价值感或力量。所以从生活中的其它找寻实现自我的价值机会也非常必要,无论工作还是兴趣爱好,能够自得其乐是快乐生活的根本,而且兴趣爱好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倾诉欲到来的时候转移注意力。
 

更换角色:倾诉者往往沉浸在自身对事实的解读中而难以自拔,他们多坚守着僵化甚至消极的视角。从这样的视角出发,他们总能够搜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认识和观点的正确,进而深陷其中,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理解方式。所以在倾诉前是否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同一个故事,如何从故事其它当事人的角度来解读故事,故事又是怎样?
 

  自察自省:在倾诉的当下省察一下自己是否跟同一个人反复说着同样的话,或跟不同的人反复说着同样的话,而没有任何改变或者进展。(转载)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    李老师 
  北京总部:010—82623416 / 8349/ 0591 
  深圳中心:0755-83796379 83759690
  关注心灵  成长  心理健康也关注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2004年入驻北大科技园孵化器,专注于婚姻情感、职场压力、情绪疏导、青少年学习、儿童心理咨询,全国十佳心理学机构之一。燕园博思致力于打造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平台。

标签: 呕吐  深圳心理咨询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