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时间:2012年11月08日|2410次浏览

普及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全国人大于10月2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将于2013年5月1日起实施。中国的精神卫生立法由此迈出了第一步。心理学界对此法也一直予以关注,心理学专家许金声从专业角度对这部法令给予了特别解读。
  心理学界一直都很关注《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过程。2011年6月间,几位心理学家就曾联合撰写了中国心理学界关于《精神卫生法》草案的建议书。现在,历经27载,这部法令终于出台。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有区别
  《精神卫生法》第二条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心理健康”?它与“精神卫生”是不是一个意思?它们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为什么要单独把心理健康提出来?如果不是,它们的区别又在什么地方?
  依我看,“精神卫生”对应的是精神障碍。它解决的主要是一个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康复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含义则宽泛很多,它指的不仅是没有精神障碍,还包括没有经常性的难以摆脱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抑郁、无奈、委屈、恐惧等,以及在社会上适应良好。从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看,还可以是指在交往中有较多的通心,而不是纠缠,在独处时有较多的充实,而不是匮乏。
  “心理健康”是一个更能够体现我们生存质量的概念,甚至可以说它与大众的幸福感有更密切的关系。
  《精神卫生法》的缘起和语境似乎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是以精神障碍的治疗为本位,在有的地方,却又想涵盖社会整个精神健康、心理健康的问题。例如,第十四条说:“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心理援助的内容。发生突发事件,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或者在特殊岗位工作的职工,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从《精神卫生法》的背景看,在健康问题上有强烈的单纯医学模式的倾向,对心理学界的情况似乎并不熟悉。
  心理健康是个大概念
  单独强调医学模式,使得在解决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的时候,容易只依据传统的医学模式,强调开药,像对待身体健康一样,来对待精神、心理问题。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如果是单纯强调药物,“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很不理想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常常只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介入,效果才比较理想。
  追求和保持健康,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问题。我们很高兴这个事情逐步走向法制化。
  目前,在健康的问题上,世界的潮流是越来越倾向于认同“大健康”的概念,也就是“身心灵”的健康。所谓“身”,主要是指身体方面的健康;“心”,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健康;“灵”主要是指灵性方面的健康。
  健康最早只是指身体。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光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在心理上、社会上适应良好。”应该说这扩大了传统的健康的概念。
  我们需要“终极关切”
  “心理上适应良好”,很明显指的就是心理健康。什么叫“社会上适应良好”呢?在这里,“社会上适应良好”可以有丰富的含义。它应该区别于“心理上适应良好”。尽管心理健康与适应社会是分不开的,但是,“社会上适应良好”还有一些超出心理健康的内容,这就是更丰富的意义感、丰富感、价值感、幸福感。对于“社会”这个概念,不能够只机械地理解为人类社会。在人类社会之外,还有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
“社会上适应良好”,应该包括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关心,对人生的意义,对人类与地球,乃至宇宙的关系有一种关心。这也可以称为“终极关切”。有的人似乎在社会上适应得很好,身体和心理也没有明显问题,经济富裕,有配偶有孩子,可仍然缺乏幸福感,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失“终极关切”。文/许金声(中国心理学会评定心理学家)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咨询范围:

  1.情感心理咨询: 恋爱心理,失恋,网恋,婚姻问题,夫妻关系及家庭情感问题等;

  2.青少年心理咨询: 厌学,网络成瘾,成绩下降,考试焦虑,孩子与父母沟通障碍,青春期叛逆及早恋问题等;

  3.身心健康心理咨询: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睡眠障碍,情绪低落,心境恶劣,食欲减退等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社交恐惧症,恐高症,恐水症,焦虑症, 强迫症等各种神经症及性心理(性身份、性偏好、性取向)障碍;

  4.企业心理顾问: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 职场减压, 生涯策划与辅导,定制企业EAP咨询方案等;

  5.个人成长与实习:为心理学爱好者、从业者提供个人成长、培训与实习等项目。

北京总部:010—82623416 / 8349/ 0591
深圳中心:0755- 83759690 83796379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学  幸福感  心理咨询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