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咨询 > 家庭治疗

科学时报

 

把系统家庭治疗引进中国的人

抚慰心灵伤痛的人
——记青年精神病学专家赵旭东博士

  现任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的赵旭东是我国精神病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他今年40岁,1983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在学校就读时,他便对精神病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1岁时,他如愿地当上了一名神经精神科医生。

  1985年,赵旭东考上华西医科大学攻读精神病学硕士,受到了良好、系统的精神病学训练,同时对精神病学在中国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深深感到:精神病学在中国还一时难以被人们认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这个学科也将越来越重要,其学科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使他更坚定了结合中国国情,深入研究精神病学的决心。

  1988年硕士毕业后,赵旭东回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领导的支持下,参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开放式的综合精神病病房,倡导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专家都予以充分肯定。

  1990年,他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将研究定位在如何将当代精神病学的思想和技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上。他的毕业论文就是涉及在中国移植系统家庭治疗的有关内容。这篇用流畅的德文写出的论文,在博士答辩中受到了德国专家的好评,获得"优秀"成绩,2002年3月,德国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备受德国精神病学专家重视的著作。

  赵旭东的研究系交叉边缘学科,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哲学、处世方法、传统思维方式、心理积淀等等,他努力地寻找中华民族在心理卫生问题上与世界其他各民族有哪些相同点或相通点,有哪些差异等等。赵旭东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家庭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强调社会环境,人际网络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并强调心理与躯体相互作用的关系。西方理论、方法对此大致适用,但在处理个人与家庭群体关系却又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发展中国的心理治疗时,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思维和方法,而要根据中国的特点进行发展和改造。赵旭东对如何在中国应用家庭治疗进行深入地阐述,提出了一套指导临床操作的理论假说和方法。1993年,赵旭东学成回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归国的精神病学临床博士。

  理论上的突破使赵旭东更加重视实证。因为以前在精神病临床中,其量化标准,统计手段都较为模糊,难以将心理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展现出来,因而在医疗界经常受到质疑。赵旭东在他领导的精神病综合病房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始终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性服务思想,强调贯穿"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重视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及建设性的人际关系,重视促进患者健康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特色。此外,他还大力传播、推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和技术。

  赵旭东把在国外学习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我国的临床工作中,带头开展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技术、催眠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并于1994年建成国内首个配备现代摄录设备的心理治疗室及影像资料库,改变了以往我国心理治疗中治疗师接受反馈少、记录不准确,学习者无法直接观摩治疗过程的弊端。同时,他还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资助下,开展系统家庭治疗在我国临床移植的研究工作,在对上百名我国家庭及患者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赵旭东还充分利用自己在国内外精神医学界的影响力,积极组织中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提高我国的精神医学水平。1997-1999年间,赵旭东作为中方协调人,领导完成了国内首个达到国际标准的高级心理治疗培训项目--中德高级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该项目于1998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赵旭东及诸多专家的努力下,我国培养出了第一批受到正规培训的高质量心理治疗师,将国际上先进的心理治疗技术推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为我国心理治疗师培训和执照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技术骨干和理论、技术模型,昆明医学院也由此成为我国高级心理治疗师的摇篮。2001年8月,赵旭东作为大会执行主席,主持和承办了在中国昆明举行的"国际心理治疗大会--东西方对话"国际大会。此次大会共有15个国家、540余名代表参会,这是中国召开的首次大型心理治疗专业学术会议,得到了国际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赞扬。几年来,赵旭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中文专著 10多部。

  由于赵旭东的突出成绩,他被任命为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精神病专家被任命为大型三甲综合医院院长在全国也是首例。2002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