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者 > 童慧琦
 
童慧琦 美国太平洋心理研究院
 
 
 
有人同行

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


今日出门,有人同行――从武汉来访学的童俊就坐在我的右手边。

虽然只要我愿意,我常可以想象带一个好友或是亲人,坐在我边上的车座里,带他们去看看我去的那些地方,但当真地有人坐在一边,跟我一路说着话,我还是觉得有点感慨。

我们在世纪末的波士顿认识,她曾经在Tufts大学的精神科进修,我则在那里工作。中午时分,我们常去波士顿中国城的“香港小吃”或者“海之味”,要上三两小菜,一杯中国餐馆里千篇一律的最粗朴的茶水,相向而坐,得意时候,笑称是:美人美言美食。

人是中国人,食是中国食,谈的都是中国的人事,最多的就是中国的心理治疗。那时我志向未定,知道要上学,但在人类学与心理学两者中不能确定。而她呢,也曾经不确定是留还是回。

几年后的今天,她第二次来美国。这次我们又在同一个医院里,我在到处轮转,她则主要在PTSD临床小组。傍晚,上海的同事,童俊和我三人坐在一个办公室里聊天,Dr.CM进来,笑称医院来了“中国革命小组”,他让他的秘书神速地安排了这个中国小组与UCSF精神科主席(他自己是副主席),还有刚退休的PTSD临床小组的老主任在下周一午餐,共商“国际精神健康”。我很感动于他的中国情结。在美国有那么一部分人就是对中国有感情,对中国人很亲。我自然地寻找并接近这样的人,不是偶像式的精神引领,而是一种交流,一种商量,为某一个共同的目标作不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