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者 > 王婵
 

 
 

  我们管我的那个朋友叫小Z吧,她从小和外公外婆长大。小Z是上海人,从小生活在人际关系复杂的大房子里。

  7岁她自己坐火车回新疆找父母在那里读到三年级然后又回到上海。16岁时因为没有考上高中又回到新疆继续读初三,而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小Z。

  66,67,68年三年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去了边疆支边,所以很多70年代初的孩子就在这个时候出生了。知青父母那时都是双职工,80年代初国家给家里父母都是知青的家庭一个名额,孩子中的一个可以回城。小Z就属於这样的女孩子。还记得“16岁的花季”吧。里面陈非儿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孩子从小寄住在亲戚家,要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要独立处理很多问题,还要忍受思念父母的痛苦。

  寄住在城里的很多知青的子女都有这样的心理,父母能把她放在别人家,远离他,被孩子视为自己是可以抛弃的。对很多东西没有安全感,爱情上他们不会选择自己爱的人作为终身伴侣,当这样的伴侣远离开他们的时候,会让他们痛苦不堪。他们通常会忽视自己的情感需要,为了满足自己强烈的控制欲,他们会寻找一个爱自己的伴侣生活在一起。他们不愿意迎接挑战,不愿意去尝试自己不善於的事情。

  孩子的1--4岁很重要,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自己的亲生母亲,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安全的。当我们还在襁褓里的时候,母亲一会的离开都会让婴儿感到恐惧。当母亲又一次回来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安全。通常这样的情形发生多次,孩子会得到一个信息,母亲暂时的离开不代表自己被抛弃了。而那时的知青的子女也不愿离开父母,通常孩子离开父母的时候都是被连哄带骗的。孩子因为看不见父母而哭闹并不起任何作用。每一个孩子都不会记住这样的场面,但是它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被刻录下来了,我们虽然看不见,但是它将影响我们一生。

  我身边有好几个这样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也曾经被送回山东老家待了两年,不过不同的是,我是因为弟弟的出生。到现在我一直也被一种力量控制而不能自已。在家里,我永远觉得自己是家庭可以被放弃的那个人。弟弟的家庭地位一直优越于我。我甚至想,头脑不聪明的我,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难道没有通过读书夺宠的原因?其实想到这一步,我会心里很难受。但是这很难说不是一个原因。

  我看过上篇帖子的版友留言,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我也正想说,其实他们这一类型的人大多都是很优秀的人。但是优秀不等於可以把握自己的生活以及让自己生活的很快乐!

  他们比较早熟,因为从小要独立的去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生活在父母身边就相对简单。他们生活很独立,因为很多事情在他们小的时候就要自己动手去处理。他们很容易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因为他们的自信来源于此。他们给你感觉有些神秘,因为他们善於保护自己,同时他们也喜欢用沉默面对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他们和家庭的关系都很糟糕,这是他们和家庭缺少一种正常的纽带关系。

  有一个朋友是男孩,1到6岁在武汉外公外婆家,后来他就一直在新疆父母的身边生活。但是他跟父母没有亲近感,有一段时间他恨自己的姐姐,因为姐姐没有离开过家。上大学的时候他执意要去离家很远的北京,即使考了两次。

  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他都是很吸引人的,但是面对他喜欢的女孩,他选择拒绝。原因那女孩也很漂亮,而且是北大毕业,这样女孩的条件更胜他一筹,让他没有安全感。虽然他很喜欢她,但是他还是放弃了。

  现在他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了,他身在北京却选了一个河北小镇上相貌,性格普通的女孩做结婚对象。那女孩可以在每个周末都可以老老实实的在家里等待着他的到来。他喜欢这种被人等的感觉。因为不会失去。可是他一方面又和其他多个女性有亲密关系。他还没有结婚,但是婚姻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

  我只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我和宝贞聊了一下她的丈夫。

  他们的婚姻失败不是中间出现一个第三者这么简单.宝贞我以下称为Z,她的丈夫我们称为X。

  他们在20年前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就开始有问题了。那时X在大学里读研究生,Z在学校里是一个普通职工。才半年,X就认识了其他的女人,是他们研究生班的英语老师,比X小三岁。当他必须要选择一个的时候,这个时候X选择了Z。Z神情落漠的说,“其实我知道,他选择我不是因为很好,恰恰相反,那女孩是北京来的,爸爸是高干。条件比他好,他没有安全感,所以才选择了我。你别看他平时数读的好,样子特别高傲,其实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骨子里有种深深的自卑和恐惧。

  我开始询问X的家庭背景“他父母关系好吗?”“他父母关系很好,但是他不是不和他父母长大的,他一直和他奶奶生活。”我对X为什么这么选择一下释然了。

  X和父母关系不好,来德以后,平时书信都是Z写。后来X博士毕业以后,本来有家公司出高薪聘请他,但是他不愿意,却选择了,人际关系简单的大学教授。后来Z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X身边有了另一个中国女人。虽然他知道一旦被Z发现,就有可能离婚,但是他还是选择和那女人继续来往。后来他们离婚了,其实他选择了象当年他父母“抛弃”他那样用另外一种方式“抛弃”了他的子女和家庭。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没有那段记忆了,但是潜意识还在继续。

  他们痛恨失去,可是在东西还在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去努力把守它。他们渴望爱情,但是却在它来临的时候选择放弃。在他们强大的控制后面永远蜷缩着一个小而自卑的童年的自我。

  X不是70年代出生的人,但是他的童年模式却和他们一样,我就这么看着一些事情发生了,一些事情还在继续发生。虽然他们是不同的人,出生于不同的时间,可是他们却走上同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