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者 > 李孟潮 
 
李孟潮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朱丹心



案例播放:



克新是我的亲侄子,但我们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什么话。虽是亲戚,彼此却很陌生。就像猴子和人虽然是近亲,却无法沟通一样。不过我其实还算和他代沟比较小的成年人,不管怎么说,因为我们都喜欢流行音乐,我想我还是很荣幸地被他列为哺乳动物的,他举手投足还是流露出对我朴素的、同种的、可有可无的血缘感情,我估计这种感情要超过他对非洲狒狒的关注,但比起他对亚马逊黑猩猩的喜爱来还差的远。而他父母的待遇就比我差多了,克新上初中的时候还天天和他们争吵(这也算一种沟通吧),但现在对他们视若无物,他眼中的父母类似于一只酒足饭饱的美洲豹午休时不经意看到的一只搔首弄姿的西班牙苍蝇——简单地说,他们之间缺乏本能性的好奇心,沟通就跟无从谈起了。

克新的口头禅是:“我们学生和你们人类没什么好说的。”

虽如此,堂哥堂嫂还是对克新的一举一动有着噤若寒蝉的警觉。有一天,堂嫂急切地打电话叫我到她家,说克新出问题了,可能是精神失常,叫我这个精神科医生赶快赶到她家、现场诊断。

我赶到一看,原来我那时常痛经的堂嫂不知怎么心血来潮就察看了(明确地说,是偷窥)了她儿子的日记,大惊失色,觉得记日记的少年根本不是自己的儿子。找儿子谈话儿子却避开日记内容不谈,反而指责母亲野蛮地践踏了他的隐私权。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

我一进家,堂嫂就把克新的日记给我,叫我看看。征得克新同意,把他日记的原文摘录如下——

3月16 日

我再也受不了马老师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我们的班主任的。最可恨的他的那副公鸭嗓。听着既可以让人联想起疯人院老大不高兴的门卫,又可以想起吱吱叫唤的发情的骡子。就今天,这副公鸭嗓又点了我的名。

怎么了,我就是不是数学稍微考低了几分。值得他那种样子鬼叫?神经兮兮的。

我们班那群同学的脑子完全被马老师教坏了。成天只知道学学学、每天就讨论哪所大学好。有毛病!大学又怎么样?不过是浑口饭吃。为了个狗屁大学把自己变成了半兽人,值得吗?

真的,他们都是半兽人,再也没有纯白的灵魂,嗜血森林醒来的早晨,任何侵略都成为可能。我以前也是半兽人,现在不是了,只有Jay 能了解我。

让我们 半兽人 的灵魂 翻滚

收起残忍 回忆兽化的过程

让我们 半兽人 的眼神 单纯

而非贪婪着永恒 只对暴力忠诚

让我们 半兽人 的灵魂 翻滚

停止忿恨 永无止尽的战争

让我们 半兽人 的灵魂 单纯

对远古存在的神 用谦卑的身份



3月17日



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傻瓜,一个比一个傻!

他们懂什么,还玩《魔兽争霸3》,你们配吗?这班家伙只知道赶时髦,肤浅!他们怎么可能体验Jay的深刻?他们不过是跟着凑热闹,像群无头苍蝇,乱哄哄的。他们只配去听F4那种娘娘腔的音乐。Jay和我一样,不会正眼看他们的。

真希望我有一身好功夫,舞起我的双截棍,把这些家伙打个落花流水。总有一天,要把一切丑陋扫荡光!

一个马步向前 一记左钩拳 右钩拳

一句惹毛我的人有危险 一再重演

一根我不抽的烟 一放好多年 它一直在身边



3月21日



我终于想通了,不可能有人理解我,妈妈不能,爸爸不能,老师不能,同学们也不能。

他们以为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罢了!哼!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看看我的厉害。

唯一一个理解我的人就是Jay 。Jay,可惜你又不在我身边,你也不知道我现在是多么需要你!说起来也奇怪,Jay 怎么这么理解我呢?简直就像是另外一个我,就像我们是双胞胎一样。

Jay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我也一样,我也会成为最棒的人。

没有我做不到的事!

总有一天,我会化身为龙,我要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 ,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

将东方的日出调整了时空,回到洪荒去支配去操纵。全世界的表情只剩下一种——等待英雄!我就是那条龙!

我就是周杰伦!

……

堂嫂就是从这三则日记怀疑克新精神有问题的,她那一大堆絮絮叨叨的话总结起来就是:(1)日记文理不同,前言不搭后语,尤其是结尾部分,提示克新思维紊乱;(2)很有可能有幻觉,因为日记中克新总在和一个外国人说话,而他根本不认识外国人。

我得承认,堂嫂这种疑神疑鬼的特性和我时常对她进行不成功地精神病症状学普及工作有关。于是我严肃地告诉她,克新并没有什么问题,那些思维紊乱的话是周杰伦的歌词,是克新有感而发记下来的。那个Jay不是什么外国人,是周杰伦的英文名,歌迷们都这么称呼他。

堂嫂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

后来我听克新说堂嫂还特地听了周杰伦的歌,她好奇地问克新:“这周杰伦是不是口吃?怎么一句话都说不清楚?”让克新又好气又好笑。



点评:

青春期、偶像和沟通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李孟潮



现在很多人以为科学是一个与生俱来、天经地义就应该受到尊崇和景仰的东西,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主义的时代。如果我们生活在巫术流行或政治流行的时代,会用同样严肃认真且狂热的态度来对待巫术或政治。

只要了解一下科学史和科技哲学,我们就会明白文化对科学的影响是如何的巨大。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写进历史教科书的很多古代科学家,其实是古代负责算命的职业巫师。

当成年人对青少年追星大加讽刺和抨击的时候,是否想到,青少年对明星的崇拜和成年人对金钱、权力、科学等东西的崇拜的感情是一模一样的。

迷信,是人类难摆脱的宿命!

当一种迷信遇到另一种迷信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沟通,否则,就可能爆发战争。



“心理探幽”这个栏目每次都在谈“青春期”这个话题。但其实青春期也不是一个古已有之的硬科学的概念。在古代没有青春期这一说。青春期这个概念是个历史概念,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劳动力过剩产生的。

先看看青春期的定义是什么?青春期是指人们从生理成熟到心智成熟的一段时间。如今的青春期是指11、12岁到2l、22岁的10年期间。但根据已知资料推断,在50年以前的青春期,也许只有3—5年。一百年前的青春期可能只有l一2年,甚至根本就显不出青春期。

在古代,很多人一旦生理成熟就进入成人社会,结婚生子。所以我们看到《红楼梦》里宝哥哥、林妹妹16、7岁就可以卿卿我我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算得上大男大女,而不是少男少女了。据统计,1926年中国男子寿命平均为39岁,女子为42岁。如此看来,如今的青少年在那个时候已经是 “人到中年”了,如今的大学生在那个时候也称得上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

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青少年的角色与现今大为不同。纵然他生理上尚未成熟,仍然是孩子,但社会需要他参与工作,担负责任。因此,当时的青少年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是很接近的,甚至心理成熟早于生理成熟。而现今青少年的情况正相反,生理成熟因食物营养及社会刺激而提早,但心理成熟却因社会就业压力而延缓。

这也是代沟存在的一个原因,青少年的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成熟标准来要求子女,但情况变化了,现今青少年面临的时代和父母有很大的不同。父母缺乏子女的经验,子女也缺乏父母拥有的体验。

父母或老师不能理解青少年的追星形态不足为怪,因为他们都迷信自己的经验。而学者也迷信自己的经验就可能误导群众,我看到过有报道说“一位社会学家近期曾对1000名中学生作过系统的调查、在‘志向’一栏里、竟有40%的同学填答‘当—名歌星’。专家叹息不已、深表忧虑。”

不知道专家为何叹息不已、深表忧虑?青少年崇拜偶像是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一个必要的阶段,他们肯定需要认同、崇拜一、两个杰出的人物来完成自己的同一性任务。一开始她们认同、崇拜的是父母、老师,然后是社会人物,通过吸收这些人物的特质,形成自我感,并最终有忠诚感。正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言,如果青少年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而不是消极的同一性或角色混乱,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Virtue of Identity)。忠诚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按照社会规范去生活,尽管它存在着不完善和不和谐之处。这并非要求青少年接受不完善,如果我们热爱我们所在的社会,我们当然希望它变得更加美好,但忠诚意味着我们能在既定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中能奉献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有意义于社会的同时也感受自己生活的意义。现在的青少年崇拜偶像和以前的青少年崇拜毛泽东、雷锋的心理其实是同样的心理状态。青少年对明星的如痴如醉,甚至为了自己的偶像和其他人争执,恰恰是开始形成忠诚感的表现。

如果这种同一性的过程不能发展好的话,就会形成埃里克森诉说的两种极端情形:自我同一性过剩(too much of ego identity)和同一性缺乏(lack of identity)。

自我同一性过剩,是指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这些人将其他人召集于自己的周围,将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强加于人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这种“过于自我”状态容易导致自我中心,个人崇拜,狂热主义等不良社会态度。

同一性缺乏指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一些青少年将自己从主流社会的规范中分离出来,他们容易卷入和采取一某种破坏性的行为,如暴力、吸毒,攻击,他们有自己热衷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是反社会主流文化的。

文中的克新就有一些自我同一性过剩的表现,他并不逃学、并没有很多反社会的行为。但他过分卷入了追星团体,同时表现出了一些自我中心、狂热主义的态度。

克新实际上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他对周杰伦的崇拜既有健康的成分,也隐含着自我同一性过剩的危机。

健康的成分在于就周杰伦这个偶像来说,他的确具有很多值得崇拜特性:从外形来说,首先他具有男性的气质,健壮的身材、线条分明的轮廓、时尚的装扮;从内涵来说,他的音乐很有独创性和幻想性,如《忍者》中把hip-hop、rap、rhythm、游戏配音、日本演歌融为一体,《双截棍》、《龙拳》中的 rap, 还有他慢歌中很纯正的rhythm & blues,都显得很有个性;而歌词充满了幻想,如《爱在西元前》对古文明的借喻、《威廉古堡》对欧洲恐怖故事母题的渲染,《双截棍》、《龙拳》对武术和力量的幻想。男性气质、独立性再加上一点点幻想,正是一个心理成熟的健康青年应该具有的特点。克新喜欢周杰伦,其实是希望自己具有周杰伦的这些特点。他是个男孩,把自己想象成了周杰伦而不是张柏芝说明他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很正常的。

但克新对周杰伦的崇拜也有不成熟的地方。这就是把周杰伦过分地理想化,同时没有把自己和周杰伦的界限分开,对周杰伦的崇拜其实是他对自我幻想的崇拜,这种自我中心的狂热崇拜被埃里克森称为“自我同一性过剩”,其实是一种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恋。在《青春期的性和爱》中谈到自恋是爱的最早、最原始的形式,在人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时,他的情感就会退化(regress)到早期阶段,这时候出现的自恋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和婴儿的完全的本能性的自恋是不同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千千万万的克新在青春期发展遇到了困难,不能认同父母和老师的传统,而对明星如痴如醉呢?

以前介绍的大都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学派的特点在于深刻剖析人性,缺点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次给读者们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格式塔学派的理论。这个学派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勒温认为儿童和青少年个体同其所处环境组成了一个不可分的心理-生活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有各种区域关系,有各种力量在相互作用,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情境影响心理活动的发展。他强调整体结构,认为影响心理活动的不是一些孤立的元素,也不能把几个因素机械相加来解释心理活动,而是许许多多因素综合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在影响心理活动。勒温借用物理学“场”的观念来解释这个完整的结构的作用。依照它的理论,追星这种行为必然是由一些因素形成的“动力场”导演出来的。这个“动力场”任何部分的状态都依存于场的其他每一个部分。

如果我们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的话,也可以说这个动力场中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

个人因素我们以前谈得很多,这里主要谈谈环境因素。

现代青少年面对的是一个急速变迁,传统文化断裂的社会。旧有的道德观、价值观都显得格格不入,而新的文化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

这样飞速变化的社会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会造成困难,体现在三个方面:

1父母权威的失落,青少年无法认同:在农业社会,父母由于经验的丰富,可以作为孩子各方面的权威和指导者,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能的好爸爸,好妈妈,可到了后工业时代,都市化、工业化、妇女就业、知识爆炸等因素使父母不但无法指导孩子,连教养子女的责任都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时间压力巨大等因素很难尽职,自然造成的结果就是子女无法认同父母,他们需要通过代表时代精神的偶像来度过青春期。

2老师权威的失落,青少年无法认同::在家庭教育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学校却因为学校班级人数过多,教师负担过重以及升学主义的影响,无法增加责任。同时,知识爆增使得“传道、授业、解惑”儒家传统,无法在现今学校中实现。往往是老师教得东西已经是过时的、无实用性的知识垃圾,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学习,往往是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而学校只重视升学的单一教育目标,使教育变成了“填鸭”,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窄,兴趣单一,能力低下,情绪低落,也导致了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和不认同,结果自然也是学生无法通过认同老师的价值观来度过同一性危机。

3传媒的兴起,强化了对明星的认同。电视、电影、广播、报章、杂志等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在人格认同上产生了比正式教育、家庭教育更大的影响。



这样多种认同途径共存的时代要特别解决好沟通的问题,否则就会产生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沉默的美国人》中的记者的心情:“别费心去理解别人丁,接受这——事实吧:谁也不能理解别人,夫妻也好,情人也好,父母与孩子也好,都是一个佯。这样我们不就能过得更快活些吗?”其实,和别人并不困难,关键是我们不要迷信自己固有的价值观、道德观、科学观、宇宙观、人生观等,要知道,很多事情无所谓谁对谁错,而只有理解不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