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者 > 李孟潮 
 
李孟潮
2007年5月27日
 
 
本文为《日益亲近》(童慧琦译,万千心理出版)读后感


直到读完此书,我才注意到,原来金妮和雅罗姆的故事发生在1974年,整整33年前。现在金妮已经年过半百,而雅罗姆已经进入人生的下半夜,已经可以看到熹微的死亡之曙光。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不会知道33年前曾经有这么两个人,陪伴着对方走过人生的焦虑和痛苦,抑郁和担心,快乐和兴奋。他们的故事记录在纸上,在记忆和幻想之草原,正因为肉体势必腐朽,所以灵魂充满了迷惑。金妮和雅罗姆都会变老、变丑,死去,无论有这本书,还是没有这本书。我们每个人也都一样,焦虑一生抱憾而亡和快乐一世含笑而去都一样是死,一个亿万富翁的死和一个乞丐的死都一样是死,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彻底消灭阶级差异巧取豪夺。

自然这个世界上会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愿意以一个“优秀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去死。所以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去做心理治疗,去做督导去做自我体验,去参加五花八门的培训,去阅读琳琅满目的书籍,去学英语法语德语,去修行道家佛家儒家,他们认为在浪费生命的八万四千种方法中,这是最正确、最高贵的一种。雅罗姆当然是这样的优秀治疗师的代表,《日益亲近》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优秀的案例。

每个想要成为优秀治疗师的人都会想要看看别人是如何做治疗的,他们这种窥视和凝望的动机共有三个层次:1)通过投射完美自体客体,并认同这个完美自体客体从而完成对它那脆弱自恋的修补工作;2)通过投射一个糟糕的客体,在排斥这个客体的同时认同完美的自体,从而获得那空中楼阁式的自尊;3)通过投射内生的原初性交场景,并认同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一方,从而开始再一次性欲的意义建构。

这三种层次欲望的激活会造成三种《日益亲近》的阅读体验——

1)读完后,感觉雅罗姆实一代伟人也,并开始模仿他的治疗风格,唯其马首是瞻,并以和大师“日益亲近”为豪;

2)读完后,感觉雅罗姆不过如此而已,比我的治疗差远了,开始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为自己没有被人奉为“心理治疗大师”而愤愤不平,对雅罗姆也有一点嫉妒和愤怒;

3)读完后,感觉雅罗姆、金妮之间充满了诱惑和朦朦胧胧的激情,或羡慕雅罗姆既可以有贤内助,又可以成天被金发美女围绕崇拜和爱慕,或羡慕金妮可以和雅罗姆眉来眼去,或愤恨雅罗姆和金妮的关系认为他们“不正经”。

所以并没有一个1974年雅罗姆和金妮坐在那里等着你去阅读,你读到的既有他们的故事,更多的却是你的欲望、你的幻想,你的自由联想。你说你能看穿雾一般的时空,我却从她焦黄的手指,看到一个饥饿的婴儿,分离比爱更要沉重。死亡总是潮湿的,静静地蛰伏,铺展在岩石上面,地狱之熔岩熊熊燃烧。

一颗灵魂总在等待,一粒种子从天而降,生根发芽长成,苍郁之树手臂交错,血液流通,黑暗地心土与木的联姻。而爱情却是掠过树梢的风,流浪之心总在寻找新的天空,也许行云流水方是你的家乡。隔着无数个世界的遥望,永恒固着的口欲期力比多。那么你就走吧,宇宙的规则总是充满痛楚,我们的星座注定不能相逢。那个女人泪水汪汪地说,“让我们祈祷来生,我会化成一朵白云,或者你愿从天而降,然后发芽,然后生根,长成一棵苍郁的大树,我们手臂交错,血脉相通,在最灿烂的天空。”

可是亲爱的同学,那些故事写在纸上,那些欲望在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