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孙晓杰依德心理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之理论基础(4)----依德心理

依德心理2012-12-29 20:05
查看:1520次

1.       讲投射性认同的概念局限在一种防御机制,是不恰当地自我设限。他也可以当做:一、一种沟通方式,其中病人强迫治疗师去体验一系列与病人本身经历相似的经验;二、一种客体关系模式;三、投射内容及治疗师调整后再内射,结果亦造成病人的调整,在这层意义上,他也是一种治疗转化的管道。

2.       内射,外在客体以象征的形式被吸纳,并同化为自身的一部分的无意识过程。这个机制可以做为投射认同的一部分,那个被吸纳的是原来被投射出去的;或者也可以独立存在,做评委投射的机转。

3.       经典的说法:忧郁源自于内射了一个被矛盾看待的客体;在忧郁病人的内在,愤怒贯注于这个内射物上,因而产生自我否定与其他的忧郁症状。

4.       内射和认同的区别:如果一个病人是内射的,其父母就是被内化为自我的客体次分支的一部分,并被体验为一种实质上并未改变病人自体表征的内在存在;如果是认同,父母就会内化成自我自体次分支的一部分,病实际调整了病人的自体表征。

5.       否认,是一种创伤性感官经验的直接否决。潜抑一般是用来防御自内在的欲望与冲动,而否认通常是在现实造成极度的困扰时对外在现实世界的防御方式。这一防御机制主要是与精神病与重度人格疾患有关,正常人也会运用这个防御机制,特别是在面对灾难性事件的时候。

6.       这种“两个人”理论与其近亲理论---交互主体性、建构论以及人际理论---共通的看法,就是治疗师对病人的感知无可避免地受到治疗师主体性的影响。

7.       在治疗室内,两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相互影响的。

8.       客体关系理论着重自体与客体表征之关系的内化,自体心理学则是强调外在的关系如何有助维持自尊与自体的凝聚。视病人处于某种急切的需求中,亦即需要从其他人的反应来维系一种安适感。

9.       自恋病人的特征是拥有一个脆弱的自尊、对朋友、家庭、同事与他人的忽视非常敏感。

10.  镜映移情,病人期望治疗师的肯定、认可的回应,科胡特将此回应连接到“母亲眼中闪烁的光芒” ,这是母亲在小孩子表现出与发展阶段相符的爱现狂时,对小孩子的回应(科胡特称之为夸大-爱现狂自体)。

11.  根据科胡特的观点,,这些认可性回应对正常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提供了自我价值感。当一个母亲未能同理共感自己的小孩对这种镜映回应的需求时,这个孩子在维系整体感与自尊心上就会发生困难。面对这种同理心的缺乏,小孩的自体感崩解了。小孩迫切地试图达到完美,病“表演”给父母看,以获得他所渴望的认可。这种“卖弄”的形式是另一种夸大-爱现狂自体的表现形式。

12.  那些迫切企求得到认可与赞美、而卖力在治疗师面前“表演”的成年病人,可能也正在发展一种镜映移情。

13.  理想化,病人把治疗师感知为一位全能的家长,他本身的出现就能提供抚慰与疗愈。希望能够沐浴在理想化的治疗师所映射出的光芒里。当母亲未能同理孩子有将他理想化的需要,或是未能提供自己作为一个值得理想化的模范时,这会给孩子造成创伤。

14.  遭遇“镜映移情”、“理想化移情”早期亲职功能上的困扰和呈现出这两种移情的成年病人,都挣扎于一个有所缺陷或不足的自体---亦即在某个自体极度易于崩解的时间点上,一个在发展上已被“僵住”的自体。

15.  科胡特相信,追随佛洛依德的模式已导致病人受到许多伤害,依照该模式,作为正常成熟过程的一部分,原始的自恋状态应该转换到客体爱阶段,。佛洛依德的想法所衍生出来的意涵,是认为应该在长大后就摆脱了自恋的企求,而更能关心到其他人的需求。



依德心理的其他日志

投射projection
读懂弗洛伊德
读懂弗洛伊德
无意识
重读弗洛伊德
自我ego
生命欲力life instincts;死亡欲力death instincts
逆投资anticathexis;撤回投资withdrawal of cathexis;多重投资hypercathexis
投资cathexis
动力论的dynamic;拓扑论;拓扑论的topography, topograph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