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邓康zjx

自由 成为“人”的失落

邓康zjx2015-7-04 16:25
查看:2748次
作者:邓康

   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更好的自己,选择读一些能够给我们开悟的书,明晰自由的本质,解构人的存在状态和给出解决之道,比如弗洛姆《逃避自由》,期许获得自由的可能性。但,自由真是可以的获得物吗?当亚当、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在拥有意识之后,在确定了人的身份之时,就已是失落了永恒之乡的宿命。
   从来就没有一个真正的自我,因为自我在生成时,就是虚假的认同。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在未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人类婴儿在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与母亲无法分离的东西,婴儿仅仅是以需要为驱动,直到两岁前,婴儿的手、脚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感觉--运动系统也明显不协调,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局部、碎片来感知。对它而言,视线之内的肢体就是存在的,视线之外就不存在,婴儿可以看见自己的手,但是不知道这手属于自己,它不能把身体感知成统一的整体,就像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之母梅拉尼·克莱因所强调的那样,幼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只不过是零散部分的大杂烩。婴儿与环境完全不和谐,总是不可遏制地被卷入混乱地欲动的漩涡,它的世界是一片混沌,与外界融合、没有区分,但也没有意义,没有秩序。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实验。把两只鸽子分别放在不同的笼子里,一个在笼子旁安排有其他鸽子,另一个笼子则没有。实验的结果是,旁边有鸽子的笼子里的鸽子的性腺获得成熟,旁边没有鸽子的性腺没有成熟。因为鸽子必须要在视野内看到同种,它的性腺才能获得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科勒很早就注意到黑猩猩会对自己在光滑的罐头盒和水中的影子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也曾明确指出6个月大的婴儿会对镜中形象感兴趣,法国儿童心理学家亨利·瓦隆和M·路易斯进一步证明,8-9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对自己的镜像做出反应。法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家雅克·拉康通过观察发现,6-18个月大的幼儿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镜像时,不断在镜子前手舞足蹈,类似于狂喜的状态,而作为灵长类的黑猩猩幼儿在镜子前刚开始也颇为好奇,但在检验了镜像作为对象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后就再也无动于衷。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拉康是这样解读的:“婴儿兴奋地将镜中的形象归属自己,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情景中的象征矩阵。在这一象征矩阵中,我在一种最初的形式中得以猝成,然后才能在认同他人的辩证法中,以后语言才在普遍性中为其重建主体的功能。主体从一开始就使自己认同于自己身体的视觉格式塔。相对于行动上尚且存在的严重的不协调,这个格式塔是一个理想的统一,是个有益的意象。”幼儿在镜子前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时刻,他看到自己的镜像,然后回头看看其他真实的人,然后再去审视镜像中的自己,这个时候他确信自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存在,驱逐了先前局部化、碎片化的“我”,以一种认同整体性的“我”的驱力来构建出自我。但这只是影像,并不是它自己,旁边的母亲的目光和言语:“宝贝,看看这是谁?这是我们的**”更加强化了这种误认。婴儿误认的自我,相当于为主体创造了一个盔甲,这副盔甲,关于整体、综合的错觉和幻觉把碎片化的身体包裹了起来并加以保护。所以,自我形成从本质上是一种幻象,因为它是对某种外在形象的认同,而非关于单独整体身份的内在感知。
    但我们总认为自我是一个坚固的、可被认识的存在。从柏拉图到笛卡尔的漫长历史中,哲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发现世界的本质,至于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或者说自我,其确定性、同一性、统一性以及意识自主性,则被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放进了括号。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康德的“先验主体”,再到黑格尔的“美丽灵魂”和认识的绝对主体,最后发展到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先验自我,自我历经完善,被确定成一切知识的终极根据。但是在这个过程,自我逐渐丧失血肉、欲望、精气、灵魂和意识的过程,最终,在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里,它被高度抽象为连上帝也画不出来的圆。但是,我们说,自我什么都不是,它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假名为我,这也是精神分析学创立的基础。当年弗洛伊德以一本《释梦》让人们发现了自我意识之下深藏的无意识,让自我打开了豁口,确定了无意识主体的地位。
   拉康比弗洛伊德走得更远,强调无意识在镜像认同之初就被压抑下去了。幼儿在镜子前的形象是以统一体的幻想,将主体整合为一,产生了称为自我的自恋的盔甲,促进了“我”的结构化,无意识主体就在自我认同不断凝定的过程中,被深深地压抑。这里所说的原初无意识主体,是由原初躯体碎片化、局部化感觉和冲动所构成,是由婴儿原初混乱欲动所产生的幻想。在自我的自恋灌注下,无意识只能被压抑在这虚假存在中,通过梦和症状不断向主体传达主体的真相。
   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看见了自身,有了羞耻和自我意识,被上帝驱逐了伊甸园。正是由于这种看见(镜像),他们获得了整体性的自我概念,也既是获得了意识主体,但却永远失落了混沌、融合为一的原乐。因此,“自由”在误认之初,在获得整体、综合自我概念之时,在获得“人”的身份之时,就已然失落了。
    


邓康zjx的其他日志

关于拉康对自闭症的一点说明
幻想写进现实:机器 无意识 反馈与递归
臨床的拉康:强迫症和他的爱对象
臨床的拉康:男性癔症和性
臨床的拉康:性倒错的锚定点
臨床的拉康:父性功能和精神结构
临床的拉康:症状、诊断和结构特征
焦虑的动力学与身体、想象界与实在界(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强迫症的个人“宗教”——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焦虑”(弗洛伊德—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