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氣質與因材施教
作者: 高淑芬 / 10913次阅读 时间: 2013年9月21日
标签: 儿童 气质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k;w&h/l(rR s,L0兒童氣質與因材施教

$w?5F3Y'To0

{&U0@X%XT0高淑芬心理学空间 `qlJsV't J}

氣質的定義

)}#V rJ9t,FH5F0

0itP u(Xt w0「我的老大怎麼每天面無表情,而老二卻情緒反應很激烈?」、「我的孩子怎麼那麼敏感,我只是工作累了點,沒有笑容,他就哭了,以為我在生氣。」、「我兒子頭腦特別好,他會每天催我買他要的玩具,一直到我買給他為止」。從以上父母的投訴,可以看出即使同樣的父母可能會有個性完全不同的孩子,同樣一個孩子,大人會因自己的觀點而有好惡之分,這是牽涉到個人天生的氣質有異,以及父母和子女氣質特徵的適合度。本文重點包含介紹氣質特徵、親子關係的調整以及因材施教的方法。心理学空间2RDL#HjQ"G+P c

n7dZ }PKZeEq0「氣質」翻譯自英文字 temperament,源自 1956 年美國紐約大學一批兒童發展學家長期追蹤觀察研究一群嬰幼兒,發現人與人之間除了高矮胖瘦等在生理上、以及智力上的個別差異外,也具有不同的「氣質」。「氣質」的定義是,與生俱有、對內在或外在刺激反應的獨特行為模式,它與智力及將來的成就無關,但會影響嬰幼兒的人格發展。

3Ft7\ R&P;x7Z)t%U p0

用來評估兒童氣質的項目

4s1cr];]%?+i/QL(`0

)j8Ry'gx5pq0兒童發展學家將氣質分為九個項目來評估:

3Uq!R5[ O __\.q0

Li{;sW0一、活動量:活動量大的孩子,洗澡時也會把水潑得到處都是;即使換尿布,換衣服總是渾身扭動,讓父母緊張得手忙腳亂、滿頭大汗;常以跑步代替走路,喜歡戶外運動;即使睡著了,也動來動去,甚至獨自睡一張大床都不夠。活動量小的孩子,喜歡做些較安靜的活動,不喜歡戶外活動。

k'Vhy1t@*v9bI?0

B R%B9|u0二、規律性:指包括睡醒、飲食、排泄等生理時鐘的規律性。規律性高的孩子,定時睡覺和起床,固定時間大便,三餐或喝牛奶的時間固定,不會因為環境改變而影響其規律性。規律性差的孩子,父母常無法預期他們的作息時間。

:h3R ?NF&d0

_g omCw5c-cU0三、趨避性:指對新的人、事、物,第一次見到的時候,所表現出來,或是接受、或是退縮的態度。趨避性屬於「避」者,在接觸到任何新的人、事、物大多表現退縮的態度,例如看到陌生人會害羞,不敢打招呼;拒絕去新的幼稚園,喜歡玩舊的玩具、穿舊的衣服。屬於「趨」者就很容易與人打成一片,接受任何新的事物。心理学空间k1w8N`H-f'c^

(OV!A*`$x1a+~|0四、適應度:指融入和接受新的人、事、物的難易程度。適應度不同於趨避性,舉例來說:小明第一天上幼稚園,在媽媽的鼓勵下可以向老師打招呼,也可以留在教室裡,可是過了一星期他還是坐在教室的角落玩,無法適應新環境的團體教學方式,因此小明在趨避性雖屬於「趨」,但其適應度不好。適應度不好的孩子,對某些不願意吃的食物,或某些拒絕的事情,如:理髮、梳頭、洗頭等,經過一段時間可能仍會表示抗拒。心理学空间2[3s&}dPpii

心理学空间Z v@9`'O@d} w^g^

五、反應強度:對外在刺激的反應,或喜怒哀樂和需求表達的強度。反應強度激烈的孩子,講話的音量、哭笑聲或不滿的抱怨都特別大聲,對事物的喜好反應明顯。反應強度弱者,常面無表情,或私下嘀咕著,令人猜不透他的想法和情緒反應。

P"q/`'];[0心理学空间S!F^ Z)Qd!?Fn)QG

六、反應閾:指引起某種反應所需的刺激量,除了包括視、觸、聽、味、嗅覺之外,還有察言觀色的能力。反應閾低的孩子,尿布一點點溼馬上表現不舒服;有人輕輕開門或輕拉窗簾,就會醒來;對於溫度、食物的冷熱和味道非常敏感;過分誇張想像別人的表情。而反應閾高的小孩,即使父母氣得臉色發青都未察覺。

r1yxT-YD0心理学空间R X(yLb5A

七、情緒本質:指一個人外在的表情,是快樂、友善或不快樂、不友善。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整天都是笑咪咪;而負向的孩子,大都呈現哭喪著臉或拗嘟嘟的表情。

%K}1d+sWvtG0

%vE b(xsv~0八、注意力分散度: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刺激的容易度。注意力容易分散者,很容易因被叫喚或環境的聲響而有反應;心情不好或生氣時,容易用笑話逗他開心;或是用不同的東西可以取代他原來想要的玩具。心理学空间&in'\7N(M

心理学空间 [ S8MC4D!M9g L&J

九、堅持度:當孩子正在從事某件事情,卻遭到外來的阻礙時,其克服阻礙而持續下去的程度。堅持度高的孩子,做一件事無論花多少時間,一定做完才肯罷休,即使遇到阻礙也絕不輕言放棄。另外,還會經常提醒父母答應過他的事情。

t JW ^5|~i3N0

教養態度受照顧者與孩子氣質的配合度所影響心理学空间!oa/R@"w;[

A"o,rI%{q A0基本上氣質並無好壞之分,但是和照顧者氣質特徵的適合度卻會影響教養態度和親子關係,尤其我國的家庭體系仍是以父母為主的權威式家庭居多,當孩子的氣質特徵與父母有異時,很容易被列入「不聽話的孩子」名單之中。舉例來說,一個生活不規律的母親,碰到一個飲食時間性極規律的孩子,時間一到一定要吃飯,可能就會被認為是愛找麻煩的孩子。活動量大的父母,可能就很受不了整天只想待在家裡看電視畫圖,而不願外出從事戶外活動的孩子。筆者統計民國七十九年台大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初診個案的診斷,有 23%的個案無法符合精神疾病的診斷,其中大部分是因為親子之間氣質的特徵不一致導致管教和行為問題。不過孩子極端的氣質特徵確實會影響父母的管教態度,增加父母的挫折感,以及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心理学空间L-aF |C/U1h*E

2Q7KGS ]%x0依管教的難易程度,可進一步將不同氣質的孩子分為難養型、容易型、慢吞吞型、中間偏難及中間偏易型五種養育類型。難養型的孩子氣質特徵是極不規律,情緒本質負向,反應強度激烈,退縮及適應度差。慢吞吞型的孩子氣質特徵是活動量低,情緒本質負向,反應強度微弱,退縮及適應度差。雖然研究顯示難養型的孩子,以後會有較多的外顯性行為問題(攻擊、吵架、偷竊等),而慢吞吞型的孩子以後會有較多的內顯性行為問題(例如焦慮、害怕不安、憂鬱等),不過近來研究發現若父母懂得因材施教,就可改善親子互動,包容這些孩子的極端氣質特徵,長期的追蹤發現他們並不比一般孩子有較多的行為問題。因此了解氣質特徵之後,更要知道如何因材施教,以下就針對各個氣質特徵,簡述因材施教的方法。

X%?qX&h7YD~0

針對孩子的氣質因材施教

*H-ja H(`k y7a0

BQCP-]0n1pr'P0一、活動量

_;W]3_Q3x0

-t,r-qq#_x)z0對於活動量過高的孩子,父母在安全的考量下,最好每日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發洩孩子過度的精力,讓他們了解動靜之間的取捨。在需要他們安靜地從事某些活動時,他們也較能配合。老師在課堂上可以讓這些學生站起來擦黑板或發本子,讓他們稍微活動一下;先建立他們能專心讀書的時間,由短時間(如十分鐘)再慢慢地延長時間,也容許他們坐不住時可以起來,活動一下。心理学空间e/[iE:tJq*[b_-R

心理学空间M)M_p^S

至於只喜歡靜態活動的孩子,應該尊重他們的喜好,但是可以和他們溝通運動有益健康和交友,鼓勵他們從事較溫和的運動,增加他們的興趣和信心。

KpdjQH(x_k!w0心理学空间7oU{cj-]N

二、規律性

+M@)p(Y |MhuCm8f0

~+W*`!u;R#g:E;OL9V.w0對於規律性很差的孩子,需要利用外在環境的設限來增加其規律性。例如全家規律的作息,配合燈光的輔助,白天不在暗室中活動或必定開燈,晚上定時關燈入睡,即使孩子半夜醒來,也不讓其有機會可以開燈玩耍,以防間接鼓勵其作息顛倒;即使前夜睡眠不足,白天也不要補充睡眠,使其夜晚疲倦容易入睡。每天早餐後有足夠時間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大便,以培養定時大便的習慣。對於飲食不規律的孩子,宜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尤其較大的孩子可與其溝通規律的重要性,即使在他們不餓的情形下,仍試著進食,漸漸養成三餐定時的習慣。三餐之間盡量不要給予點心,若是真的餓了,最好給予上一頓正餐剩下的食物。利用行為治療的原理,由外在協助建立生理規律性,在適應群居生活上是有其必要性的。心理学空间2q(\|#{X

心理学空间zP]rdJ-n;?}

另一方面,具有過度規律性的孩子,可能在生活作息上缺乏彈性,對於突發的作息改變格格不入。孩子可以因其規律性而選擇將來職業的方式。心理学空间 Q|r@&PK|

|OQ0qn:s _0三、趨避性

lV&H:v*VF1G8|0心理学空间$]5\U+XO0x$w+Io

對趨避性屬於「避」的孩子,當他們要換新老師時,應先在熟悉愉快的情境先接觸新老師,老師也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和他們打打交道、寒暄問暖。他們對於新的課程或活動,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進入情況,所以師長應有耐心等待,不應誤解他們討厭老師或課程;另一方面,老師和家長應互相配合,讓這些孩子反覆學習使其容易進入狀況。要換新的用品之前,父母最好先跟孩子溝通,且選擇相似於舊用品的東西,較不會受到排斥。對於極端「趨」的孩子,父母還是要教他們有辨別的能力,以決定是否馬上接受新的人、事、物。

m$]'v;v)l1b b6oU%T0

F-H&DT(k*V0四、適應度

,yfWb~R0心理学空间eTU Wrg n Q

若一個孩子其趨避性是「避」,且其適應度很差,常會讓大人誤解他是故意的,即使大人想幫他,也常因失去耐心而前功盡棄。這些孩子需要更有耐心地以循序漸進及交互、抑制的方法,使他們漸漸接受新的事物。例如進小學前幾個月至半年,父母就開始在講故事時講到有關學校好玩的點點滴滴,走在路上經過小學也不忘描述學校裡生活的情形,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對小學不那麼陌生,接著帶著孩子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到學校操場或遊戲場陪他玩,漸進地有機會讓他跟小朋友和老師打個招呼,進一步帶他進教室一、二十分鐘,漸次增加停留的時間,整個過程都是在愉快的氣氛,不斷地鼓勵下進行。

1{`5Y"S1q0

~*B `CL ko0五、反應強度心理学空间 s;c+wtu!C

h2dei _x+BZ;e0父母和老師必須瞭解,孩子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的程度,不一定與他內心真正的感受等量。面對反應強度激烈的孩子,考慮他的好惡表現強烈分明,有超過實際情感的程度,若他表現得很喜歡某人、事、物,再配合肢體動作的擁抱,很難令人不多疼他幾分;但是若他們生氣地咒詛別人,也不要太在意,或誤解他們。師長可能要讓其他人瞭解這些孩子的特質,不要被表面的反應強度給蒙蔽,而要探索他們實際的內心世界。對於這些孩子也可以教導他們以適當的溝通方式和肢體語言來修飾他們的反應強度。

7`:C2kwSa%__ u3d0

eC@8jI*@0相反地,反應強度微弱的孩子,很容易讓別人忽略他們的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甚至讓人覺得他們「沒有脾氣」,像個「木頭人」等,雖然他們不像反應激烈又負向情緒本質的孩子,容易激怒他人,但是他們的需求很難被察覺,而有被忽略、拒絕的感覺。師長面對這些孩子,應該提高敏感度,他們的一點點情緒反應,可能代表內心強烈的感受。要鼓勵他們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其反應,如:「我真的好喜歡」、「這件事讓我覺得很委屈、很難過」、「我好生氣喲」等。心理学空间!Y9V+i+FP [d:L

A$`T fcCO0六、反應閾

i(^*]f2`Ch u0

aj jl v#n6rk0對於反應閾低的小孩,要接受其對外在刺激的敏感性,不要誤認為他是來「找碴的」。而反應閾高者,也就是感覺較遲鈍者,可利用提醒,詢問他的感覺,以防止其危險意識不夠,或藉由其他低反應閾的感官系統的幫忙,例如叫孩子叫不動,可以藉由拍他一下的觸覺刺激而讓他起身幫忙。心理学空间rbF g-Fp?T

心理学空间O3zpfXgj

面對社會知覺反應閾低的小孩,可以解釋「媽媽今天臉色不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我心情不好是因為在公司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你是個好孩子,這些和你無關。」相反地,面對社會知覺反應閾高的小孩,不太可能期待他們能察言觀色,所以老師和家長最好直接將對他們的看法,訴諸於言語的溝通,例如:「你今天下午畫圖弄髒餐桌,卻沒有清理,我真的很失望。」

\Eykl,},b5ua0心理学空间A G&wE5?,UycyT

七、情緒本質心理学空间 `"Ay };PfB4bN!T8`W

1~$?2bN{n:X0不難想像天生「笑咪咪」的孩子總是惹人疼,即使他們犯錯也較不會受責罵;而「拗嘟嘟」的孩子較不惹人喜歡,容易被拒絕。面對正向情緒本質的孩子,要考慮其愉悅的心情是否代表他內心真的喜歡或高興,所以應配合其後續行為表現,例如:送這個孩子剪貼本,他笑咪咪的接受,若不仔細觀察他一直將剪貼本閒置在架子上,可能以為他很喜歡,而一再地送他剪貼本,而徒增他的困擾。

p;dYR9q&`"W.\ p$o0心理学空间.N.zKHH6s

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即使收到自己最喜歡的金剛戰士,可能沒有任何愉悅的表現,使送禮的人有挫折感,而不想再送他禮物。這時父母應向對方解釋孩子的氣質特徵,並請送禮者觀察這個孩子馬上玩起金剛戰士的情景,就表示他非常喜歡這個禮物,並且請孩子以口語表達其興奮與感謝。心理学空间k'M(}QkN o |5h

7}%et,xVsp.^$b;~0八、注意力分散度

d{/@Mk0

/ir]Nl{0面對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老師可以安排他們在離自己最近,容易察覺的位置。經常用「非語言」的方式將他的注意力拉回來。在家,父母盡量減少環境的干擾,例如避免放置不必要的圖片或物品於書房中,減少電視聲或談話聲的干擾。對於他們好管閒事或不務正業的表現,應鼓勵其適切的部份,和提醒其不適切的部份。

)n8Qf-v W`*hzA0

6Es*cTHFl&@T0處理注意力不容易分散的孩子最難的部份是,當他們有煩惱或堅持時不易被轉移,可能還是藉助瞭解他們最有興趣的活動或物品,來吸引其注意力。

sX#X1K(Cx0心理学空间a_7gk7Te{2~-])c XG

九、堅持度心理学空间0r.Gp|.\|

E7L |/cW!NM z `0中國父母覺得堅持度高是管教困難的氣質特徵之一,這是不同於西方家庭鼓勵孩子有自主性的特點。堅持度高的孩子,可能是將來長大從事研究工作的不錯特質,但是他們非做到底不可,非找到答案不可,或堅持自己的主張,常常不能跟外界的作息表相配合或與人格格不入。師長可以在其工作或作業告一段落之前就提醒他,使其有心理準備,以便銜接下一個課程,父母可以在吃飯前或就寢前半小時提醒他該暫時做個結束。對於堅持要求買東西或某些特權,若是不適切的,父母仍然要以接受瞭解其需求的態度婉轉地拒絕他,例如:「我知道若給你買摩托車,你會很高興,我也好希望讓高興,但是以現在的交通狀況,我若答應你,我可能會失去你,所以很抱歉我真的無法買給你。」堅持度太低的孩子,很容易放棄,永遠無法享受到克服困難後的成就感,父母和老師可利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將一件工作分成幾個部份,經由輔助和鼓勵,使其容易完成,並建立自信心和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至於較無主見的部份,可於日常生活中,以輪流的方式,由他決定吃飯的地點、郊遊的方式等。心理学空间Y)D%A4Uy,Ji5m

r+i;xE/i6NS0h0結語心理学空间 |x(}^-{S^-]

"IWk)^(} {4xO(p0以上簡單介紹針各個氣質特徵因材施教的方法。基本上,筆者欲強調的是,尊重個別的差異性,生命的誕生至長大成人,是需要被愛、被瞭解、被教導的;而不是被拒絕、被誤解、被強迫改造的。成人若能瞭解孩子的氣質特徵,進而因材施教,那麼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就有福了。

mw%T\0@9ts"e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儿童 气质
«婴儿气质temperament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