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之父:乌尔里克·奈塞尔
作者: 郭本禹 王申连 / 21255次阅读 时间: 2013年10月17日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标签: J吉布森 波林 科勒 奈塞尔 认知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QW`&[ Ts-I0认知心理学之父:乌尔里克·奈塞尔

#v6};hS,{:dsVU,\9a0

(Xea8U"~Irp8j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心理学空间9Ok8D[t(gp

e{~pK Z!F%D\A0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郭本禹 王申连

'b*F3xj8B1y0心理学空间)p"o$~e-tM ZLa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门学问。自20世纪中叶认知心理学兴起以来,已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几乎渗透到心理学的所有领域,以至于人们将它看成是继心理学行为主义革命后的“第二次革命”。心理学空间:cm:Mml

奈塞尔的著作《认知心理学》催生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诞生,掀起了认知革命的浪潮,并为其赢得“认知心理学之父”的雅誉。心理学空间7X9kl/{b/t

F}n r(@5J3L0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发展与乌尔里克·奈塞尔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著作《认知心理学》催生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诞生,掀起了认知革命的浪潮,并为其赢得“认知心理学之父”的雅誉。此外,他的另一部著作《认知与现实: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与含义》还引领了认知心理学的生态学转向。心理学空间&tZ:sd [;R0H

n b.L?u~K1{\0创造性地提出视觉搜索范式

eyI-SE[\7H0

$tO,s4n OgWM01928年,奈塞尔出生在德国基尔市一个富有声望的犹太人家庭。1933年秋全家移居美国,1946年考入哈佛大学,先主修物理学,后在心理学史学家波林的影响下,逐渐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并立志为这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科学奋斗终生。毕业后,奈塞尔到斯沃斯莫尔学院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科勒 Wolfgang Köhler、汉斯·沃勒克和亨利·葛莱门的悉心指导。1952年,他认为行为主义大势已去,格式塔心理学已不是最佳选择,时新的观点是信息论。于是,他赴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但不久便对那里的课程和研究取向大失所望,原因是没有人响应他对行为主义的反叛。1954年,奈塞尔再次进入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学习,毕业后继续在哈佛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担任哈佛大学讲师和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1957年,奈塞尔赴布兰迪斯大学任职。时任心理系主任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倡导重视人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奈塞尔虽表示赞赏,但仍然坚信认知研究将成为心理学的新趋势。他经常参加哈佛认知研究中心的研讨,并多次造访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在认知理论家塞尔弗里奇(Oliver Selfridge)的机器模式识别研究的启发下,开展了人类模式识别的实证研究,并创造性地提出著名的视觉搜索范式。心理学空间:G I~'[(vF,H


:w{:mp|0Ulrich Neisser (right) with Jacob Beck. Ecological Optics conference
o3z-v$X-r,e0 CornellUniversity, 1970. Courtesy of Sverker Runeson.
心理学空间6`,Z'B(}(I:K4O

当时,尽管行为主义研究仍是主流,但在现代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下,认知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1956年9月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信息理论学术研讨会”,就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重要标志。此后,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研究在知觉、注意广度、视觉搜索、计算机模式识别、人类模式识别、问题解决和记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而此时,奈塞尔正为心理和计算机的关系问题所困扰。一方面,他认为计算机操作和编程是分析心理过程的一种好的理念;另一方面,他受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无法接受将心理和大脑仅仅视为计算机的观点。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奈塞尔在二者之间达成了共识,即在强调人性的前提下,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观点来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知觉和模式识别是输入,回忆是输出,二者之间是某种心理加工。整合零散的认知研究为完整的学科框架。心理学空间%`.oaLmXz'M!G

奈塞尔对“认知”作出明确定义,即“认知”是“感觉输入凭其被转化、简约、精加工、储存、恢复和应用的全过程……诸如感觉、知觉、想象、保持、回忆、问题解决和思维等术语……指的都是认知的假设阶段或方面”。

6x~ O E p0L F.~I0心理学空间.G BR&A]CNW}

从1965年春开始,奈塞尔花费两年半时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认知心理学专著——《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本书展现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概貌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赋予各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以合法地位。奈塞尔对“认知”作出明确定义,即“认知”是“感觉输入凭其被转化、简约、精加工、储存、恢复和应用的全过程……诸如感觉、知觉、想象、保持、回忆、问题解决和思维等术语……指的都是认知的假设阶段或方面”。这个定义一直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广泛认同和采用。心理学空间#TG1\(C ln5S

心理学空间 n FT;q7q(_E

《认知心理学》首次将以往零散的认知研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在心理学史上首次赋予认知运动一个正式名称。巴尔斯称赞道:“到目前为止,这些适合时宜的著作中最成功的是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它首次呈现了对与日俱增的经验研究进行整合的观点。它给一场已经蔓延开来,但直到那时还仅仅被模糊地感知到的运动命了名,并使之明朗化……奈塞尔在合适的时间写了合适的书。”《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各大学心理学系纷纷创建认知实验室、召开认知研讨会、发表和出版认知研究的相关论著。不仅《实验心理学杂志》等传统杂志开始关注认知研究,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杂志,如《认知心理学》(1970)、《认知》(1972)、《认知科学》(1977)、《记忆和认知》(1985)等。认知心理学还延伸到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3SQ5I4i/Q}M0心理学空间P4U VyQ:e!Q{RT

致力于认知心理学的生态学转向

G\M {!\ P8I0心理学空间lH/v-vx(s,za }W

1967年,奈塞尔转到康奈尔大学任教。尽管《认知心理学》的出版使他成为心理学界名人,但认知心理学脱离现实生活的发展态势逐渐令他感到失望,如存在着太多心理测试研究、太多相互冲突的模型,而缺乏对人性的关注。于是,奈塞尔开始反思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心理学空间#WIeAh2fUq-J|n!L

&E/u/u9c?n^Q0在生态心理学家J吉布森 (James J. Gibson) 的影响下,奈塞尔逐渐认识到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研究缺乏生态效度,只局限于在人为实验室情境中研究与实际生活无关的琐碎心理现象。他渴望建立一门新的更生态化的认知心理学。在1973—1974年间,奈塞尔本应完成《认知心理学》一书的修订工作。然而,在修订的过程中,他放弃了所写的书稿,撰写了一本与《认知心理学》截然不同的经典之作——《认知与现实: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与含义》(1976),这标志着其认知心理学思想发生了生态学转向。在该书中,奈塞尔旨在实现信息加工范式与生态学研究范式的结合,试图改变认知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方向,致力于解决四个重要问题,即人性的概念、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以及注意、容量和意识问题。心理学空间0@9E g(GsJvK U

心理学空间(Ghe(w{ }

此后,奈塞尔先后对知觉、记忆、思维、自我和智力等多个认知领域进行了颇具开拓性的生态学研究,试图真正实现认知心理学的生态学转向。

W4Q|Y$H-YtI],^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J吉布森 波林 科勒 奈塞尔 认知心理学
«Remembering the Father of Cognitive Psychology缅怀认知心理学之父 奈瑟尔 32 奈瑟尔 | Ulric Neisser
《32 奈瑟尔 | Ulric Neisser》
Interview with Ulric Neisser»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