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公义制度下,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作者: 林兆彬 / 5007次阅读 时间: 2014年3月1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A x:A(y DR4c

在不公义制度下,无人能够置身事外心理学空间7{YA'e1o1~;}|r

.M/A-[ Q@t9P.dS5gK0林兆彬心理学空间e0{rh1L w#Fn

心理学空间 C0o-W:S:O4s+Q-q8]

今届奥斯卡最佳电影《被夺走的12年/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是改编自SolomonNorthup于1853年出版的书籍,是一本真实的回忆录,记载了他12年的奴隶生涯。尽管那故事是发生于大约一百七十年前,但实在非常有当代性,因为世界各地仍有不同的群体遭受压迫,也给了香港人不少启示。心理学空间3w$lz(s [/` B

:P0V|*s"n5@kK0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是讲述一个人间地狱的故事,白人如何恐怖地压迫黑人。如果你有看过由牟敦芾执导的港产经典cult片《打蛇》(1980)的话,在某程度上,两出电影的剧情是类近的,都是主角被骗了然后做奴隶的故事,同样充满凌虐的情节。当然,《打蛇》的凌虐程度可能是三级甚至四级,而《被夺走的12年》只是IIB级。

*w;k1m9J? Z2XS _2]4b3~0心理学空间'hf,U(g-l"y6P-@

SolomonNorthup是一位居住在美国北方的自由黑人,职业是小提琴家,与妻儿一起快乐地生活。在1841年,32岁的他不幸被骗到南方当奴隶,过着非人的生活。在电影里,Solomon经历了两个主人,第一个主人Ford相对来说是一位善良的主人,只是Ford的手下较为变态,处处针对Solomon,还差点吊死Solomon。第二个主人Edwin是一位心理变态的主人,白天劳役黑奴摘棉花,鞭打不达标的工人,晚上又要他们表演歌舞。他视女黑奴Patsey为性奴,更与她建立了感情,但同时又不断虐待她,实在是心理有病。

5U*Ev'`'sYW3~0心理学空间*k)q'^$i0lDQG|L

《被夺走的12年》绝对是一出很有当代性的电影,让观众看得很痛心,虽然Solomon最终能够重获自由,但电影其实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有看过的朋友应该会明白的。电影的节奏其实颇慢,剧情也是单调,但这份单调和缓慢是有其艺术性的。Solomon等黑奴被不断劳役,日复一日,逃走试过又失败,让观众也感受到那鼓绝望,他们的生活相信也是苦闷无味的,究竟那些非人的生活何时才会结束。恐怖的是,对于那些凌虐的情节,观众可能渐渐也变得麻木。心理学空间 Y4gCX YdZy&~]

#J2Il7I?%N}Q0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在历史上出现的奴隶制当然是违反现代的人权观念,但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当时的人来说,奴隶制其实是被社会接受的。这也是电影告诉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在不公义的制度下,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不公义的制度扭曲了人性,不论是谁也会被牵连。心理学空间&]Z)~J n+@Q*Y1b!~

心理学空间'H,~6y)ri PK,M8z

笔者粗略将电影里的人物大致分为五类,看看给了我们甚么启示:

W8nUi)Q g)Q~l0

)^3_)XN1w9{eA\0第一类是自由黑人,他们一般不会被人当成黑奴,因为他们有自由民证(freepaper),所以更未必会理会黑奴的惨况。电影的主角Solomon本身也是自由民,生活在黑奴制度不盛行的美国北部,但因误堕骗局而变成了南部的黑奴。这反映出同活在一个不公义的制度下,其实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因为不公义的魔爪随时会找上门,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心理学空间u(L']*lG+W|Z6p u%Y2r'{

lt2^"_p)W;?0这类人就好像是一些政治冷感的人,觉得自己不是受害者,所以选择置身事外。最近香港传媒业界逐一被打压、被灭声,大部分市民以为不关我事,但当所有正义敢言的传媒也消失的话,不公义的事情将无法曝光,每个人随时也会成为受害者,就好像Solomon一样。心理学空间v&dFVxR0kvw_

心理学空间Nr(\W+l*`AxW

第二类是不敢反抗的黑奴,不敢反抗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白人掌握了武力和权力,担心反抗后会没有好下场,所以决定认命,觉得自己是低白人一等,继续当顺民,埋头苦干地被劳役。电影中大部份的黑奴也是属于这一类,眼见Solomon被白人差点吊死,不少黑奴也继续如常地路过,继续工作,实在很恐怖,他们都麻木了吗?

N"oX S$o W1|R1H5ts0心理学空间1Uvo'f}9a

女黑奴Patsey在农地的工作效率极高,完全顺从主人Edwin,不敢反抗,经常在深夜痛哭,最终请求Solomon杀了她。反抗的风险太大,不敢反抗的受害者值得我们同情。但若果每位香港人也是属于这一类的话,社会是不会进步的。作为组织者,应该要进行意识提升的工作,让这类人渐渐变成第三类的人。

_(m1v)Q"}+De+T0心理学空间I&z2z2s|bD

第三类是尝试反抗的黑奴,电影中有少数黑奴是属于这一类,但大部份也没有好下场。例如在电影初段,一名黑奴想反抗,最终被白人刺死,还被掉落海。Solomon在电影中段曾尝试逃走,但恰巧碰到因逃走而被吊死的黑奴,因而打消了逃走的念头。

b%K3a-D v4W&E0Q|X9c;S0

7q+VM9_l*VnA ]Kqz:?0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单靠少数被压迫者的反抗,其效果和力量实在有限。Solomon重获自由之后,将绑架他的白人和奴隶贩子告上法庭,可惜结果败诉,因为在当时黑人是不能够出庭作证。在香港现时的民主困局,没有建制内改革派的配合,单靠激进民主派,也是较难争取到民主的。

t%p/` P'[!^0心理学空间'a%q*eRJ4k4gF

第四类是认同奴隶制的白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已经被制度和意识形态洗脑,相信黑奴是低人一等,甚至与家畜和商品无异。他们有的是黑奴主人,有的是人口贩子,有的就算没有甚么特别角色,但都是维稳势力的一部份。电影中,更有些白人用圣经来「驯服」黑奴,要他们听话,实在是可悲又可笑。完全没有人权观念、不谈普世价值的话,人类就只是一群极丑陋的动物。心理学空间P+^Q!B(]q1Y7lr

心理学空间4|7\us2?c&X`Z(p

第五类是不认同奴隶制的白人,在既得利益者当中,他们是极少数。在戏中Solomon幸运地遇上一位支持废除奴隶制度的加拿大人Bass (由BradPitt饰演),Bass替Solomon联络居住在美国北部家人,最终成功拯救Solomon。幸运之神眷恋Solomon,但其实又有多少黑奴好像Solmon般幸运呢?所以,等待上天打救,是解决不到制度上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好的制度,而不是等待善良的好人出现。要改变制度,先要想办法增加这一类人的数目,但其实有点困难。心理学空间y ee#ef1nE+ZN3L7ve B+e

心理学空间J%LqJ@/D^2jE"U

自由和人权不是从天而降的,尽管《被夺走的12年》的故事背景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但故事有其当代的意义,因为剥削的制度至今仍然存在,只是形式不同了,甚至可以套用到所有受压迫的群体,例如被中共统治的香港人、妇女、劳工、基层、性少众等,观众或许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共呜。电影充满社会意义和深度,最终嬴得今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值得一看!心理学空间 mj/d L1y(}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青春、身体、性政治﹣波涛荡漾的《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勇敢传说 ----从恨妈妈到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