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盈自传恣意游《沙滩上的安妮》
作者: 人籟雜誌 / 5015次阅读 时间: 2014年3月2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9e5V3Kh6p8a"U

轻盈自传恣意游

U d!uz*OM0心理学空间-s"w7Kt)`n2S8` c

荣获2009年法国凯撒奖最佳纪录片的《沙滩上的安妮》,从影片的类型上即可作出文章:它不只是一部纪录片,也不只是一部传记影片;它是「自传影片」。

\~Ah!?]PR0心理学空间u&`p}h

自传影片非常少见,很少有电影导演拍他们自己,变成一部纪录片。片名中的「安妮」,指的是安妮.华达她自己,一位跟「法国新浪潮」运动密不可分的电影导演──而且是罕见的女导演。

c J/_)}1W R0

心理学空间HqX x9Te_

心理学空间&VHF}4JV"U0n

主角故事通幽曲径心理学空间 `*bh&U3C

&X,U;HE&@:Op0不管是传记影片或自传影片,因为都不是事件的纪录片,所以影片中必定有主角――也就是「人」,充当整部电影大叙事的主体。围绕在电影主角身旁,又有更多的「人」跟「事件」充实主角的一生。所以一堆人名跟作品名称丶事件以及历史,已注定成为这一类纪录片的肌理丶「意义」之所以生得出的宿主,跟吓跑观众的警告标志。心理学空间}O`6eq5KG mh

心理学空间E^,DB~m @

例如,如果说《沙滩上的安妮》就是安妮.华达的自传,说在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尚.维拉(Jean Vilar)跟华达早已是旧识,但若我们不知尚.维拉就是亚维农艺术节(Festival d'Avignon)创办人的话,看这部电影时,就完全看不出华达是在跟哪一个家族的成员一起闲聊往事的意义。

S-[iQ;I.X0

$S/v/_.}3m;T:L%z E@$q0又比方说,电影里出现哈里逊.福特(Harrison Ford)曾经被华达挑来试镜,但又被好莱坞片厂退货的段落。因为大家都知道哈里逊.福特现今的明星地位,所以大家都看得出这一段往日轶事的趣味意义。

h,C+e6G3E~0心理学空间z$])u.bp(}'i

问题就在这边:能认得愈多华达她一生故事的观众,就愈能够看得懂这部自传影片所经营的「一生」,以及这个一生的「意义」。

d+E;E2C a9cxG#t0心理学空间#r%_e4p7Sf@f%l[

风趣轻松书写自我

Tp1X*p,o.y0

o {~e hs8QC%g0书写自我,在文学界非常常见。尤其是尚-贾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忏悔录》(Les Confessions),一直被视作此类文学写作的范本。

S/OG#OL$n,A0

j _b#}#x3mk0所以华达在影片一开始,就几乎整句引用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随笔集》(Les Essais)序言的句子:「献给已经失去我的其他人(所以他们也不用再等很久)。」而蒙田原文在不远处马上说到:「我所画的,正是我自己。」这种「我所拍的,正是我自己」的精神,华达更用幽默以及轻松的笔调,在影片中把她自己描绘出来。

0N4sV)z._:VgI0心理学空间!}y3Vl0Z K}

这让人想起亚历桑德.阿斯楚克(Alexandre Astruc)在1948年提出的「摄影机钢笔论」(caméra-stylo)宣言:他宣称摄影机就如同作家的钢笔,拍下来的电影就是一种写作──因为在他看来,电影就是一种语言。心理学空间Iz,W&V8J2n;mC E

心理学空间$L'G/Eo`7Z9_

突显电影主体内在心理学空间#fYN} h

T0b2]%B+H D A/yo9M!W5_0但华达的作法比阿斯楚克半世纪前的设想,还要来得更复杂:场面调度不仅仅是必须的丶风格化的,里头还有扮装跟布置装置艺术的桥段。这使得整部电影的叙事既像是上了轨道的火车,非往目的地开过去不行,又像是飘在水面上的落叶随波逐流──例如华达再回到布鲁塞尔童年故居的整个段落,倒过来呈现一对目前住在那儿的比利时夫妇的生活(那位先生喜爱搜集火车模型),华达在影片的这个段落,反而像是前来访问他们的记者。心理学空间+[;@M`5IH| H*QY

心理学空间-b;maCGC5n

话虽如此,在这部电影里,「影像」依旧有它致命的绝对宰制地位(这和阿斯楚克的预言成悖反)。但大量的画外旁白(就是华达念出来的「文字」),还是在最根本上建构了意义。

"af6Ao#{;t0

NB0I/DU(Um2l S9z0站在华达的角度看,电影主体的这种内在性在这部电影中,大大地突显出来,把这部电影的外在性(也就是我们该把电影导演安妮.华达放在电影史书的哪里)压制住了。於是乎,就像上头笔者所言:如果不熟识华达的一生,这部电影的外在性,也就更加没有突显出来的可能了。心理学空间 f)P |+UN5\ E |

qp Y3HU0前尘往事令人动容

+q6MC U ~3HXg0心理学空间6a2Ya'Q"d-bY#t

ChouHsingHsing_LesPlagesdAgnes07认识华达的人,都知道华达深爱贾克.德米(Jacques Demy),称他为「所有死者(也就是那些『已经失去我』的其他人)中最亲爱的人」,还说「爱电影,就是爱德米丶爱家庭」。当然,透过《沙滩上的安妮》来透露当年德米的死因就是爱滋,多少都造成法国丶比利时跟认识德米的台湾观众震撼。心理学空间n,nf b g"t9`1S

心理学空间0P Ff\*@

当初这说不出口的病因,在华达的处理下(德米往日在书桌前开始动笔写记忆断片的画面)实在令人动容。还有他们的儿子马提厄.德米(Mathieu Demy)在今日面对镜头表露出来的含蓄言词,都让此事在这部影片中,变成安安稳稳的动人力量,绝不煽情。

@/C;`&q?#s#F fC5Q0

mM1iF7NdzC0此外,透过已化身为一只漫画猫咪的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提问,华达在影片中也快速地交代了「新浪潮」的幕後故事。但其实在尚-吕克.高达(Jean-Luc Godard)丶德米跟华达投身新浪潮之前──尤其是在她的《克莱欧从五点到七点》(Cléo de 5 à 7)之前,华达就已经独力制作了《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这部电影,还是导演阿蓝.雷奈(Alain Resnais)帮她友情剪接。

KH(f5^!h-qs&luWd+q0心理学空间 g?7OD~}/J_#h^c

隐性母题人生象徵

GY VY+}B0心理学空间lYjS3g

海滩/沙滩在华达的一生中,构成最重要的记忆元素跟人生舞台。在塞特之前,她记得得是北海的比利时海滩。影像是回忆/记忆的形式。为了制造多重跟层层叠叠的交错影像,华达再回到北海海滩,置放好几座镜子,因为她在镜子中「碰见」(认识)了很多的人。

g1H C1M#yYI0

X*Bku"IU^+R0而华达也回到塞特,布置了一座橡皮鲸鱼模型,人还可在鲸鱼模型内睡午觉。在塞特之後,华达去过美国加州发展事业,所以加州的海滩也召唤了往日的人事。华达还在巴黎第十四区的住所前面,铺上六卡车的细沙,成为另类的巴黎沙滩。心理学空间@Jq#^'Yf|U

心理学空间1sm%DvGpI"G~

书写自我有不少形式。华达刻意地远离带有宗教精神要求的卢梭「忏悔式」自传,选择最安全的「回忆录」模式回顾她的一生:摄影作品丶影片片段或装置艺术现场的画面,不时地在影片中穿插进来。心理学空间8x5o{*FS"VBn Qz

8}#|'n,o1hm x"W0於是,《克莱欧从五点到七点》的寇琳.马匈(Corinne Marchand)在巴黎丶《无法无家》(Sans toit ni loi)的桑德琳.波奈儿(Sandrine Bonnaire)在外省乡间漫游的画面,都在这部影片中再次出现。这使「漫游」成为《沙滩上的安妮》最隐性的母题──而非显性的母题海滩。而这的确就是华达人生旅途的象徵。

a})[O2ng#kN[1M.[0心理学空间S]"nS-G?0t5Y5_!@u

导演:安妮.华达(Agnès Varda)

ffk,A+^ A0

7Sd YuR*DyR&G0片名:《沙滩上的安妮》(Les Plages d'Agnès)心理学空间~ nz5o3F6E)O;Z7E

心理学空间#K o{`]Py,Z

出品年份:2008年

x&v_#^k c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都教授的爱情心理学课笔记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看一场爱情电影胜过接受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