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岁开始的记忆,也许有助于改善你成年后相当长时期内生活的方方面面。
儿童——比如记得幼儿园第一天入学,那只熟悉的猫死去的情形——可以利用这些记忆在青少年及成年时期更好地发展身份认同感、建立人际关系以及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回想起日常生活片段并且理解其意义的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大部分都记录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和视频里,或者储存在家庭的数字档案中,但研究表明,照片和视频的影响很小。家长发挥的作用更大,他们不仅能决定孩子能回想起多少早期的儿时记忆,还会影响到孩子如何对最早期经历的事件进行解读和学习。

青春期前表现出更好的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抑郁的症状也更少。
在该问题上发表过数十项研究的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罗宾·菲伍什(Robyn Fivush)说:“我们的记忆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记忆是联结我们的纽带。”研究表明,受到家长鼓励回忆并讲述日常事件的儿童,在这些研究结果来自对“儿时记忆缺失”(childhood amnesia)谜团的研究。大多数人最早期的记忆会在6岁到8岁时逐渐消失,因为大脑尚未发育出保留这些记忆的能力。
过去两年,新的研究技术——包括更先进的数据建模方法,以及对儿童多年记忆进行跟踪研究的更成熟的手段——找到了那些有助于儿童到9岁还能保留鲜活详细的早期记忆的特定行为。
在儿时记忆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没有考虑到父亲的因素。那些纳入了父亲影响的研究表明,母亲更常用的谈话式风格有助于孩子保留早期记忆。
自我延续感或者自我身份认同。人们在“希望觉得自己还是以前那个自己”,或者“我想知道跟以前相比有了什么变化”的时候,就会浮现出这些记忆。比如一个飓风幸存者可能会把飓风的记忆当作她可以在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变得更强大的证据。
2011年的一项研究称,有些记忆有助于建立有些记忆则会起到指导的作用,可以指引人的行为。人们在做决定或者想避免重复过去错误的时候会想起这些经历。如果自己的狗曾被车撞死,在决定用绳子拴住宠物的时候就有可能想起这段经历。
第三种叫做社交纽带记忆,涉及到人际关系。这项研究称,人们在希望加强关系或形成新的关系时会想起这种记忆。一名大学生在另外一项研究中提到,父亲曾在睡前给他讲故事,给他念了整个《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他说这是促使他成年后建立和保持亲密家庭关系的一个因素。
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表。
一项去年发表于《记忆》(Memory)期刊的研究表明,如果这三种类型的记忆都能够存留,就可以预测出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将更健康,目标感更强,人际关系也更积极。这项研究的对象是103名大学生,他们被要求回忆人生中的四件大事,并讲出他们认为这四个事件重要的原因。接着他们填写了衡量生活满意度、此外,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2011年对83名10至15岁儿童所做的研究表明,记忆越具体的儿童越能够对社会问题提出更多可能的解决办法。
来自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合作写过记忆研究报告的维达德·扎曼(Widaad Zaman)说,早期记忆对她四岁的女儿哈妮法(Haneefah)建立身份认同感有帮助。她说,女儿以前喜欢在邻居遛狗的时候抚摸小狗。不过,后来一只流浪狗跑到她家的车库里,向她大叫并且在她身上闻来闻去时,“她尖叫起来,而且非常害怕”。这段记忆让哈妮法对没有被拴住的狗有了警惕。有时她会告诉妈妈:“我以前是个喜欢狗的人,但现在我是个不喜欢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