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养情境和13种不良沟通方式
作者: 刘建鸿 / 5640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0月09日
标签: 刘建鸿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故事】心理学空间 H[c!O3V,K `"z

心理学空间e-c[e?S SJ!v

k-C'u [#C*m u K-xl0

春节时表弟小城来厦门过年,住在家里。小鸿五岁多,表弟四岁多,有时两人一起玩的挺开心,有时也会因为争玩具不高兴。心理学空间*~.@o,O3U9]1Wl]

心理学空间0v2nM5N ~)A

  表弟是第一次来厦门,妈妈带他们去海湾公园。

QX {4oK0m9HgT{W0

  在公园里妈妈边走边和小城介绍:
is`5G{z6c}0  “这颗是棕榈树,再往那边走一段就可以看见大海了,有时小螃蟹还会爬到岸上来呢”

*])A%yB9qry(Z0

心理学空间!e*UY,?9UO[Y @!u
  一路上小鸿有点磨蹭,有时要妈妈叫上两句才勉强跟上。妈妈和小城再往走了一段,快到海边的时候,发现小鸿落在后面十几米,叫他跟上他也不回答,在一棵棕榈树边停了下来,低着头,朝树根部分踢了两三下,然后蹲下来。

~ B8wc&L!NL0


Z4]k4z6g+vi&M&[012种错误的沟通方式,你会选哪种?

AU%G4@1J7t)n0

心理学空间)G0Jfst7g(L
  我在积极教养STEP课程上问家长们,如果你是这位母亲,你能想出至少三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吗?她们想出的答案有:心理学空间`kd\ i c

  1. ,`)M3U/i nU8l0“我们马上走远了,快跟上我们” (命令)心理学空间J'dV V~*Z__

  2. 心理学空间L'R+A uk8pY%^

    .“如果你不跟上,我就走了啊”(警告)心理学空间*a_(wO%h

  3. IMp2K"P,T7N3h0.“你这样停下来不走,不像大哥哥的样子!”(批评,评价,表示不赞同)心理学空间i W%sU O/lb Yc

  4. ubZzA#o0L"i`T0“你都多大了,难道还要我抱你走吗?”(嘲笑)心理学空间A$Q0fY1j Kx

  5. Dr6G`i0T m9G0“我知道,你看妈妈早上给小城弟弟介绍,你有点嫉妒他。(分析、诊断。告诉孩字他的动机是什么)心理学空间&ae1U:? W4}` jh

  6. 心理学空间?ua ED!H

    “你早上为什么不愿意和小城弟弟一起玩呢?”(调查,质问)

    xl!][QU0z"z0
  7. 心理学空间rnTA-G GWn

    “你当哥哥要照顾弟弟。小城比你小,又第一次来厦门……”(规劝,说教)
    M.|{+o](N0  ……心理学空间/m+D.M`;U({|-d!T/_

这些显然不是好的回应。然而,父母晓之以理,给出中性甚至温和的建议,效果往往也不好。心理学空间0cl9AHd7sQ8P3D6q+r^9Y

  8.“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说服,教育)
D.E~ ]&N5Lb0心理学空间 ShkJT}b#t,O)[)v
  9.“你为什么不跟弟弟说公园里有什么好玩的,你们可以一起玩,这样你也不会无聊了”(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
iC:q&{fI*E0
I(El~c,xw3O l?X0
  10.“因为小城弟弟难得来厦门一趟,妈妈想让他多看一看,你住这里经常都可以来……”(为自己解释。)

这些回应中,传递的信息是:你的行为是错的,情绪是不应有的(你不应该不高兴)。心理学空间7DfyX"Ag O"K,B

Y$i8b i Xi*J|0

8l:S[4a#Ib4y0

那还能怎么回应呢?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下面两种方式不错:

3y [4@:Lin m3Y0


D"j{Fh0  11.“你大多数时间和小城都相处得挺好,一会儿也会好的”(安慰、同情、安抚)心理学空间&V_U-JYK}/r4Y&P+q&}
心理学空间8v w(x(s!r,_

a.@?bC"K0

  12.“别不高兴了,走,去海边挖沙去”(转移话题,大事化小,觉得只要分散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好了。)心理学空间;d bX'C R$mA,BG

6sjm2t(]9tG\#W0

心理学空间+Q#][:@F@7Nu(p~vK

ikx)f S%N0

这样做没有了批评指责,也少了建议和解释,但不足之处是孩子仍然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受到重视,似乎妈妈觉得自己的情绪不重要,只要用时间或其它活动一“冲”就没有了。

w)q"N(lRJ8EE.g0

托马斯·戈登在其亲子沟通名作《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总结了上述12种不良沟通模式。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进一步研读学习。心理学空间0IK]ATy

心理学空间[^J2Bu^$?'Et!t
值得你模仿的一种沟通方式

P!m\Y;YL.C;r;u0

心理学空间.dh @\7M
  妈妈可以这么做:心理学空间'IbC.C&u


Y,u7BX~r"o2I0

9l,[{*]*QL5tW0
  13妈妈蹲下来,搂着小鸿的肩膀说,“是不是妈妈早上一直给小城弟弟介绍,没有像平时一样照顾你和你玩,你觉得很难过?” 小鸿点点头,看得出眼里有些泪水(这是被理解的泪水哦)。
心理学空间+YO;fE)w g9]
  “妈妈永远都是最爱你的“ 小鸿情绪平复了许多,眼里也多了些光亮。
心理学空间 H IJ6@S,G+S4E
  妈妈拉着小鸿的手,慢慢拉他站起来,一起往前走:“今天是小城弟弟第一次到海边来,所以妈妈多给他介绍……”

心理学空间uPOw+hw(]4u
心理学空间JBha.f

  值得一提的是,和孩子沟通并非只体现在言语中,很多时候,非言语的动作有时传递了更多的信息,上文中妈妈的“蹲下来,搂着小鸿的肩膀”体现了对孩子的接纳、尊重和爱。心理学空间}Qs@o]2u1P h


1{k,SEd J$G0不要问只能让孩子说是和对的话

V~Qzo0

心理学空间Q6WH+X-Q,A ]:R
心理学空间-Xh5z%t#g`^ p

V.F6qj N]]H0

  心理学鼓励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但是有些家长会觉得,在和孩子沟通时,共情没有效果。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使用准确的情绪词汇。
i!y2mM(g` Q0
-w Q&D[ w7Z4Z&g2Ml ]0

ge,vv PK j0

  比如妈妈回应:“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 孩子明明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样的问句除了让孩子招认“对”、“是”,还能说什么呢。另外,“不高兴”这个词表达失之于宽泛,不准确。不高兴可能是生气、嫉妒、难过、沮丧、失望等等,到底是指什么呢?孩子也可能理解为妈妈在责怪他。因此,做父母的要尽量用准确的情绪词汇来表达。

kJ,qp~2a7q0


u E)^b _sTp8g6R0当你在共情时,不要只停留在眼前所见,可以尝试着描述事情的经过,并询问孩子是否有什么感受,记住不要分析或下定论。心理学空间:r os"pCQq'^Dq'O
心理学空间'? kqw sn0w

+c4JzoC-H)Zi0

  如文中:“是不是妈妈早上一直给小城弟弟介绍,没有像平时一样照顾你和你玩,你觉得很难过?”心理学空间LwGD.U g

心理学空间eCuas
  家长有时候会困惑:“难道家长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或解释吗?”非也,家长宜先倾听、理解和接纳孩子感受后再表达建议因为一个人若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他也很难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更是如此。

)guI1CQ1B0

心理学空间*eR.p^ FZ*z
有时,家长无需为孩子的情绪负责心理学空间^ J gbDb;`8v


Sb(Se#YT0  有些家长有疑问:共情是不是会让孩子变得更有依赖性?心理学空间_Ny U!O"m@

$w)L b2wU+D0心理学空间${ez%q7^ Y([s)k

  不会!但如果你的回应像下面这样,的确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依赖。比如:心理学空间Jc(MC RM


/q!C~[&dW P D9Tm0心理学空间(C{4qX#PZ

14.妈妈看到小鸿停下来不走,知道他难过生气了,赶紧承认是自己的错误: “都是妈妈的错,妈妈早上不该只顾着给小城介绍没管你……”

*Gx+@I9^YZe0

  “就是,都怪你!!”小鸿又哭又闹,像受了很大的委屈。心理学空间{5L_#Uv*N
  “是,是,妈妈的错,下次再也不会这样了” 妈妈赶忙抚慰。心理学空间e:W^&oa
  ……
3B2V8H` T oy0  小城在旁边尴尬地看着哥哥哭闹,阿姨手足无措的忙乱着
心理学空间1W/Z*L0\1~5\8eEs

心理学空间Pt2a!Y eo
心理学空间'~'jANT'L W B

7oiW-YE3E+F/X0

  为什么这样的回应不合适的?因为在本文的情境里,妈妈并无过失,如果把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都归为自己的失误,等于家长要为他的感受负责!他难过生气,是因为我没照顾到;他沮丧失望,可能是我哪方面做的不够好……长期如此,孩子有了负面情绪会觉得是别人造成的。自然,这也不是合适的共情。

0Ld#wHisa0

---------------------------------------------------------------------

9w"ZmR,yJ2qU0

本文为原创,曾刊于澎湃新闻客户端(2015-10-04),题目和内容稍有改动。

P7E!a3@P/o-PT XZ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刘建鸿
«可以开展的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公益讲座 刘建鸿
《刘建鸿》
没有了»

 刘建鸿

邮箱:liujianhong@gmail.com
曾用名:飞之鸿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曾在《心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译有《儿童心理创伤治疗》、《视读进化心理学》、《情绪:人性的历史》(第二译者)、《叙事治疗》。致力于积极教养的研究、推广与普及。

在这些地方找到我:知乎豆瓣微博
微信号:小鸿积极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