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在佛教中,因果报应或带来无私行为。© DIPTENDU DUTTA/AFP/GETTY IMAGES
一位古埃及人会将自己的整个生命用于准备心脏被称重时刻的到来。死后,她会被护送到一个神圣的天平前。一个托盘上放着社会秩序女神玛阿特的鸵鸟羽毛,另一个托盘将用来盛放她的心脏。一系列赞美与死者一起埋葬:“我从未撒谎。”“我没有杀过人。”任何罪恶都会让她的心脏变重。称量结束后,她的宿命将十分清晰:如果心脏的重量没有比玛阿特的羽毛重,那么她将上天堂。如果心脏太重,恶魔阿米特将会吞噬她的灵魂。
宗教信仰的神灵仍然是教化神——鼓励德行,在人们死后惩罚自私和残忍。但对大多数人类历史而言,教化神是个例外。如果今天的采集狩猎者能够提供任何借鉴,那么数千年来,人类祖先对神明的设想完全脱离人世间,而不考虑人们的行为好坏与否。
尽管许多古埃及宇宙论与众不同,但其中一些仍非常常见:目前主要用科学解读宗教
为了弄清全世界人民为何及如何开始信奉教化神,研究人员在宗教研究中使用了一种新奇工具:科学方法。通过结合实验室试验、跨文化实地考察和历史记录分析,一个跨学科团队提出一个假设。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Ara Norenzayan在2013年出版的《大神:宗教如何改变合作和冲突》中表示,古埃及等文明并非偶然提出教化神的概念。相反,他认为这些审判神明或“大神”是构建和维持埃及庞大、复杂社会的关键。
Norenzayan的合作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Edward Slingerland指出,所有已知的大神在实施社会规则等方面有“无上权力”。“他们不仅能看到你的外在,也能看到你的内心。”一旦大神和大社会联合存在,教化神通过使得教众忠于合作,帮助伊斯兰教和摩门教等不同宗教发展,最终变得更为成功。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没有超自然的合作和“道德”行为,古埃及可能不会飞速发展。他们指出,宗教性的思想会减少欺骗率、增加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并且某个文化中存在教化神祗与该文化拥有的大型团体规模也具有相关性。而当某一情形提倡维护某特定集团中的某一令人称许的社会声誉时,宗教与利社会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最为明显。研究人员谨慎地表示,人们需要做更多的实验以充分理解这种复杂的关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选择压力可能在某一天能够解释宗教信念及行为的跨文化发生、在历史上的持续存在以及可预测的认知结构等现象。
“通过合并该领域的大量重要发现,他们进行了一次大整修。”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人类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Sosis说。现在,研究人员正着手进行新实验和分析,以验证该观点。致力于研究宗教与合作的英国牛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Dominic Johnson 表示,“可以简单地说”,教化宗教通过文化进化而传播,“但很难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