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que Lauret 《死本能的相关概念及发展》
作者: Monique Lauret / 7593次阅读 时间: 2016年3月20日
来源: 大学糖 标签: 弗洛伊德 死本能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hw0V*Z!l.ND

Monique Lauret 《死本能的相关概念及发展》

`?0I6jZ0心理学空间"h]+j MI g.Y#B.Z

主持人:巴黎第七大学精神专科医师Monique Lauret,主题:死本能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心理学空间anR mc6@@

心理学空间.R/b$N k+cMb;N`

Monique Lauret:你好,我今天很高兴在武汉和你们分享。我想和大家介绍的工作是去年我在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叫做《死之谜的介绍》。此书的概念是由弗洛伊德在他1920年的文本《超越快乐原则》中被展示和制作的,那是在弗洛伊德引入其第二个地形学理论之际,也是弗洛伊德的著作日渐成熟的时候。对于弗洛伊德来说,这个文本是一个重新反思生活源头的机会,以考虑各种精神组织的方式。

UHxX)j~%F!Z1S0心理学空间bq,l3vp4\|B

这个精神分析中最具争议性的概念,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被提出,它重理了精神分析历史的概念化。弗洛伊德在生活过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维也纳,代表了中欧前卫派。在这个文化中诞生了我们的现代性,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亦或是施尼茨勒和茨威格的文学,还有马勒和勋伯格的音乐。这是一个代表着自由政治文化的首都,那里各种观点证明,与巴黎或者伦敦的热烈情况不相伯仲。不过不幸的是弗洛伊德在他的医学生涯中观察到的反犹太主义,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就不会导致后来奥匈的陷落,这股现代反犹太在弗洛伊德那里唤起了思考,由一战和战争神经症中观察到的创伤,每一次都让他反思自己的犹太籍身份究竟归属于民族还是伦理的问题。心理学空间NYK ol

心理学空间!^}"q Dh zA?V

精神生活的整体看来并非快乐的支流,面对受虐矿的重要性,消极的反应或者神经症等的讨论和质问,弗洛伊德必须找到另外一条道路。战争也同样揭示出快乐原则的失效,必须分析其多种动力。作为战争事件的时代,是在文化当中冒起来,导致了思考这个世界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精神分析所继承的问题。弗洛伊德的著作试图把思考延伸到两个基本点上,杀父和死本能,前者是源于文化的重要深化,后者是扎根于人类最伸出的灵魂。弗洛伊德所建立的快乐不快乐的原则模型,到1920年就到新的假设上,精神被更为激烈的冲动所激活,生冲动或者是死冲动。死冲动,它内在的与冲动联系,面对的是所有的生理的有机体都回到最初的无机状态,从大纲开始,在起主要参考位置上,弗洛伊德就提出了伤的原则,后来他痛感到了毁灭冲动。生冲动是一种生命的力量,要借助埃诺斯的形象,包揽了第一个所有的冲动,性冲动等等。生冲动倾向于连接准备性的活动在于保证和引入快乐原则的统一,死冲动是割裂,损坏和摧毁,与生冲动的联系相反,把生命带到过去的无机状态,首先把身体本身作为目标,完全是原初的状态。这两种冲动的工作,被归结为联系割裂的理论临床对面,与生和死最为激进。把冲动当做过去状态的重建,是一种新的解释颠覆了弗洛伊德概念的全部,强调界定或者是最终可以状态的东西被建构,比如说重复冲动,因为是沉默和无言的,常常于情欲的概念连在一起,第一次是1912年的文本作为未来原因的毁灭中提出的。死冲动并非形体的消亡,而是重复,推动创伤和消极的经验,这个与时代糟糕的相遇,从形体的建构开始操作,目的是为了取消它们。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在其思想演化过程中,也逐渐的着眼于死亡冲动,强制重复,从佛教梵语中借来的涅盘原则,意味着逃离痛苦。进而试图借助绝对的原初自恋,是压倒性毁灭,他称之为是毁灭冲动。弗洛伊德并没有让它停留在惰性原则上,还将它与对人的主动毁灭联系在一起,阻碍所有冲动满足的东西,或者说消灭就是他的满足。

:B"r9} L#eVB0心理学空间2IMvX$GL \$s,a%]G)b

这个概念后来成为精神分析解释社会、宗教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一方面基于信仰思辨的位置,就好象你本人说的话就那样,但是他也做了真正科学的假设,精神分析家中做了巨大的劳动,甚至分析家完全不想知道它。

BH/x _0hNP0心理学空间;rVSu5G&d?.z8J

正是这个双重范式,冲动了二重性的范式,在共同体中激起更多的论战。但是拉康说,如果回避弗洛伊德的教育的死本的话,就是一种绝对的误解。克莱因早在他人之前就接受了这个概念,弗洛伊德对于死的冲动存在假设,在他看来开始于生命之初,是一种被灭绝的害怕的回应。他将死冲动与焦虑联系起来。对孩子来说,要进入人类文化,有一个精神时刻是必须的,这一刻需要超越他定义为抑郁状态的恨,但是这个状态第一个时间上,暴力、恨等功能占有主导地位,这就是人性的能力,而在当下,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能力却在糟糕的发展中。

d/Q;FJ}0

d;t+R0F`0对这个死冲动的概念在一个生物学家和生理的视角上进行了原创性的阅读,通过身体图式的迂回抵达了这个概念,身体是在交换过程中完成了分解和交换的功能。对于他来说,死冲动是朝向生命服务的。毁灭性的冲动,对于他来说,是为了生命,是为了生命的战斗,是通过另外的人置于死地的方式,他还提出了死冲动的第二个角色,当然他们是纠结于生冲动的时候,在发展中阻碍着主体。于是产生的后果就是阻碍主体的发展,在语言和对交流的探索上,歪曲了人类伦理的动力。当代弗洛伊德派的经精神分析学家安德列格林在致力于自恋与生死冲动之间的关系,死冲动的自恋是消极的自恋,是与自虐相区别。他在内部过程中假设了一个死冲动的活动,目的就是要去客体化等。

[0AKLY0

?W3~q({0精神的死亡,精神的死亡对于自我来说具有两个方面,要么是孤立的性冲动带来的淹没等,从而避免紧张,这种限制称之为死亡的自恋和生的自恋分开,生的自恋则是融入和联系。

-xk/p(wUq$t0

5_]c ZNeV\!h0消极的自恋,伴随着去存在化,伴随着冲动,直至消亡、空白,可以把情感投入到冷漠、消极幻觉中的表象和空白定格精神思想之中。一个自恋的撤退,既是一个自我的衰减,也可能是一种回应痛苦的方式,这种修饰中作为一种极端的防御,可能会发展成对自我的撤退,回到零点的退行,这个点成为最终的解决办法。彻底的撤退代表自己在防御系统,在面对精神焦虑时失效而带来的崩溃。在笔者看来,自恋正确的时间,也可以从精神生活的保存方面来进行理解,在联系融入和自我的重新捕获能力展开过程中,在死冲动的符号化过程中,自恋的时间也是重新获取精神的必要的休息时刻,一个生的自恋转换的时间,有点类似于在阴和阳之间的时间。有一个精神功能可以帮助这个死冲动的符号化,就是梦的功能。梦可以代表表象之物,超过了意义之物,未被允许之物,允许连接,在空间和动力的精神建构中给出意义,并从无法代表之物那里解脱出来,梦的功能,服务于爱莫斯关系的混沌中重新获取意义。拉康在这个概念上带来了另外一个扩展,从关于欲望的反思开始,对他来说欲望围绕两个极点,一个是大笔者的欲望,在朝向他的主体上,另外一个是死亡的欲望,用戏剧中的人物割裂的欲望来说。对于拉康而言,在弗洛伊德所谓的重归非生命之外还有存在着死亡与毁灭的逻辑,这种无头的冲动,是走向消灭的享乐。死冲动作为一种升华,表现在分析思想的领域,拉康说他的论述指向这个深渊。拉康让我们注意到大写之物中性的冲动,那是主体化的基础,围绕这个中心的空来进行组织,建筑用隐喻的方式展示了它。一个主体中性的冲动可能是一种享乐,必须要保持合适的距离,只有艺术家才能离它最近,这也是升华开始的地方。对拉康来说,死冲动和毁灭冲动一样,是所有存在的源头,也是从头开始了创造的意愿,开始的意愿。死冲动被理解为创造性的升华,拉康用朱莉埃特来解释它。萨德本身也是那个时代的形式,也可能是最恶劣行为的创造者。灾难之后,时间重新改朝换代,通过对混沌的进化,回到黄金时代。心理学空间[+_)X;QR;Yl*O(t W

+TX7Sv h-e0借助欲望之力,得以实现的存在的行动,是快乐和现实化的供给者,每一个存在都向往着自我实现,在欲望表达的可能性之后,或多或少被达成。主体精神的潜能要求的就是生长,在爱罗斯外延推动之下,对于弗洛伊德来说,这里并非是性冲动,而是与死冲动对立的生冲动,他相信文化具有的力量,以生命所承接的形式,可以足够的远离摧毁的冲动。人性与心理、生理受伤的人们一同前行,他们也可能是过去创伤的承载者,心理创伤的承载者。

6z'Q7id1x0z Z+SK0

`SA+n9].A3N0D0在环境中面对存在着的脆弱性,弗洛伊德和拉康在著作的最后停留在微观主义上面,1929年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自问,如果人类的种群为了繁衍是否会有攻击和自我灭亡的冲动,成为公众生活中最大的障碍。至于拉康在他的研讨班精神分析伦理学结尾的时候,独家展示了孟子的思想,60年代引入它,又在70年代一个研讨班深入的讨论了该思想。儒家思想下的中国,在拉康理论的陈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像戴高乐注意的那样,显示在两个民族有共同的精妙。我们西方文明,所有的科学主义,抛弃了大写的物,吹捧绝对的知识,已经占据了欲望的位置,毫无伦理框架而言的高速发展,只会将我们带入仇恨和摧毁之下,这样的文明之下,需要朝向智慧展开。并非是超验的智慧,而是亚里士多德的智慧,儒家在人性的记忆之上,在人性的捕捉之上,这个才是朝向快乐和生的冲动。

i!~x"rN5ih0

|X k APsZ0历史前进了,将会在危机和紧急下,要求我们去思考21世纪人类的未来,必须尽快团结我们的思考方式,东方的和西方的,帮助人性再进一步,扩展这样的意识,在人性化过程中,不要由摧毁之力肆意泛滥。心理学空间!f7o/S/D[u

心理学空间]!VKO9g#|\

谢谢大家。

g.HR&o$g1y2c7R4f$[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弗洛伊德 死本能
«从地形说到结构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幻想和小说中的现实与非现实»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