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的自我
作者: 蒂莫西·威尔逊 / 7870次阅读 时间: 2016年6月04日
来源: 《弗洛伊德的近视眼》 标签: 潜意识 适应性 稳定性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d/Iha

建构的自我

{bu(U(n#w?P"o4ct0

#u @-w?#WP1r9ci0独立于适应性潜意识人格外的意识自我,其本质为何?有很多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其中包括它如何帮助我们组织有关自己的信息,如何解释可多重解读的信息,以及如何影响行为等等;这类研究还检视了自我的不同功能、它的情感牵连,以及自我概念在不同文化间有何不同。心理学空间NK(cc1X

0n0O^4b*be ]0然而,关于自我概念是偏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自我理论,这类研究却一直不愿多谈。我认为,关注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理清许多令人困惑的研究发现(例如前面所检视的内隐式与外显式人格评量)。为此,我们有必要理清适应性潜意识里的自我概念与意识里的自我概念间的区别。心理学空间#l)w\1M;~

心理学空间2i)J*x1u gC[Xeq;}

丹·麦克亚当斯(Dan McAdams) 曾研究意识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部分——人们所建构的自我生命故事,亦即人们对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续叙述。他认为,这些故事的主要功能,是把自我的很多面向统合成连贯一致、具长久稳定性,但容许修改的认同;换言之,这种深思熟虑系统的重要角色,就是把自我的很多不同部分结合成一个前后连贯的故事。心理学空间9T q|'o3wK.Z

+V+N&@!Jq!w#wbr0麦可亚当斯指出,生命故事不会(也不需要)和外在事实完全一致,它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观念,而不是历史学家根据事实所做的客观陈述。不过,生命故事亦非虚构,如果人的生命故事和真实生活没有一点关系,那他最后就会待在精神病院。所以,麦克亚当斯对于好的生命故事的要求标准之一,就是故事多少要有事实基础。

-`3[+ps#C FP[0

8KN~{'E/PLX]+m0虽然生命故事对人格建构了一种强制取向,但有很多人质疑,这样的故事在决定人们的行为上具有多重大的影响力,还是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而已。人格心理学家罗伯特·麦克雷( RobertMcCrae) 对此问题表达看法:“我不知道要怎么理解生活故事。它就像支配天气系统的气流一样,是引导我们生命的中心观念吗?抑或只是一种附属现象用一种适合情况的形式来传达生命史之要旨的勉强合理化与润饰?”心理学空间@;P%Fdw-{

心理学空间 vC:].k"xS3}mH

麦克雷所提的问题,正巧触及我们在第3 章对意识角色所讨论的重点,譬如,它是否就像在电动游乐场里玩赛车游戏却没有投币的孩子一样,并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只是展示画面,根本不受自己的意思、目标所控制而动作。

,n ]+NX2|Z4^D+u_&n~0

o;Xtqjb}0只是,这样的观点确实太极端了。正如把意识比喻成里根总统一样,人们对自己人格特质与动机的意识信念,很明显扮演着因果角色(尽管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重大)。意识自我系统并非纯为附属现象;诚如我们所见,能清楚述说依恋、动机的信念会影响某些重要的社会行为。

f/@*T$@I5q;jd)Jce {0

t FG GX:l0举例来说,有许多理论家已经指出,人们对于自己应该或可能成为某种人的意识建构有其重要性。在精神分析论里,儿童会依据自己对父母道德态度的认知来发展理想自我,以作为超我的一部分;在面临道德抉择与感受到某种情绪时,这些理想自我在人们会做出何种决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社会心理学家也探讨了人们对选择性自我(alternative self)建构的重要性;人们对自己想要成为哪种人(譬如成功的律师)、觉得应该成为哪种人(譬如为人父母)、害怕成为哪种人(譬如流浪女) ,会有心理观念。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f)则体现了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与忧虑的意识建构,而这些观念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塑造我们的行为。心理学空间/xXz"ta5p | \4L9{8a

心理学空间 IG5i8H'_t

总之,要人们描述自己的性格时,他们通常是陈述意识里对自我的想法与观念,而它们不一定和适应性潜意识里的倾向与动机一致。心理学空间/_ \n&Q'CrADC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潜意识 适应性 稳定性
«移情:新旧转移 蒂莫西·威尔逊 Timothy D. Wilson
《蒂莫西·威尔逊 Timothy D. Wilson》
心理依恋的运作模式»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