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人与精神分析师》一书整理而成
潜意识决定理论、性本能理论、心理能量守衡理论、等等。但是不知到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里想着重在临床运用中的一些概念做以解释和讨论。这些概念可能会有分析情景、治疗联盟、阻抗、移情、反移情、负性治疗反应、见诸行动、解释与干预、领悟和修通,等等。过去,20年,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概念已有了很大的扩张。治疗角色已不是从前的“镜子”角色,而更提倡是“搭档”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地澄清这些概念。这些概念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许多的临床经验,就很难真正的理解它。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比较深透的理解其涵义。心理治疗从来就是精神病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精神分析学的有关临床的概念对于精神科临床医生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曾经试图加入中德班学员们的qq群,后来被他们拒绝了,我想他们拒绝的理由可能就是拒绝象我们这些没有学过精神分析治疗性技术的人,因为,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和治疗性技术还不是一回事。所以,要想成为分析治疗师,就必须学习精神分析的治疗性技术。很欣喜地看到这本书,个人认为,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真正出版过精神分析临床技术方面的书。因此,得到这本书时,感到爱不释手。很快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中的治疗性概念,对于临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试着将其精华记录下来。但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一定会在记载上,与原作真正的含义有出入,但为了学习,就一定要做。水平也是可以逐渐地提高吗。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过去,一提到精神分析常常就会想到的是它的有关精神化区理论、精神结构理论、压抑理论、心理性欲阶段论、还有心理决定论、 1、分析情景或所谓分析情景是指对于精神分析的治疗性设置而言的。在精神分析的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治疗性的设置也是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里就精神分析在不同时期的临床设置特点加以简单的阐述。
第一阶段(前精神分析阶段)是指1897年以前。那时,以对癔病的催眠治疗为主要特征。当然,也用这种治疗方法治疗其他神经症。这个阶段的治疗性设置,主要是在治疗室内,诱导催眠。此时,Freud已认识到神经症为创伤所至。后来,Freud对以催眠方法治疗的效果感到不理想,后来他想了许多方法让病人回忆过去的事件。
第二阶段:(经典精神分析阶段)
情感反应。分析师对这种情感反应的回顾,可以帮助分析师进一步恰如其分地审视即将与病人发生的关系。内省--若病人能够具备逐渐理解其意识与潜意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修通--分析师对病人反复解释,并且解释与进一步衍生的资料相互渗透。负性治疗反应--在反复地修通的过程中,病人发生明显的变化,随后,他可能会表现为矛盾性回避,会在明显出现疗效之后,病情复又加重。负性治疗反应,可追查到其潜意识中的负疚感。这些概念在此只做简单的介绍,待到以后再做详细解释。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的治疗性设置主要为,梦的解释,自由联想,阻抗、移情的发现与解决。在治疗中,分析师充当“镜子”,讲求分析师的“中立”原则。
Freud进一步认识到了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在表达时导致冲突。在此阶段的早期,分析师对梦的解释非常重视。梦对于分析师显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后,Freud又发展了自由联想技术。建立治疗联盟,分析移情和阻抗并解释之。分析师尽可能地保持一种“节制”、“中立”的态度,以使病人减少从其症状中获得利益。分析师收集资料,给予解释、对峙和重建。病人在此过程中,不会以言语方式叙述其难忘的过去事件与现实感情的关系,而总是通过发生于治疗时间以外的行动及各种举动加以表达,这就是常说的“见诸行动”。分析师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在分析过程中,从意识层面理解分析病人的资料而进行分析。在此还有几个术语要提及。反移情--即在治疗中分析师对病人所产生的第三阶段(新精神分析阶段)个人不大清楚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设置,固将其省略。 第四阶段(后现代精神分析阶段、
婴儿倾向的浮现,这可以视为被遗弃的或已经重朔了的功能模式的再现。除了在治疗中的退行以外,退行的出现也多见于个体发展的矛盾期,只要不严重、不持久,就可视为正常。分析性的退行,在治疗中是正常的。另外的一个概念是“抱持”(holding),即在治疗中分析师要提供一种氛围,使病人在发生严重的退行时也会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又有了新意,发生在精神分析的治疗中的退行现象被重视起来。分析情景的功能之一就是允许退行。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过去的、常为自我的强度和自主性的过程。至关重要的是,在分析师提供的条件中,分析过程可以发生,自体分裂的各个方面的连接被重新建立。还有,原来的分析师“中立”原则被“搭档”关系所替代。这些,是近代精神分析设置的新的特色。分析师所提供的设置能力与治疗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析师提供恰当的环境极其重要。精神分析治疗不是简单地提供潜意识向意识转变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增加病人2、治疗联盟:(therapeutic alliance)
儿童精神分裂性障碍,还可见于成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人格中。我们从孤独症、边缘性人格中体会到基本信任的缺乏。治疗联盟建立的本质的东西可能是以下这些内容:将自己视为他人的能力、对一定数量的挫折的耐受力、一定程度的“基本信任”的存在、与治疗目的的认同,等等。治疗联盟的产生必须得到评估,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病人是否有建立治疗联盟的能力,二、是病人是否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足够恰当的动机来建立联盟,使他能够承受治疗的压力、张力。评估可能的治疗联盟,显然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分析师常以实验期来检验。或者称为导入阶段。引诱病人进入治疗。治疗联盟不应该被认为在分析治疗中始终不变,部分是在分析治疗中建立的。自尊的丧失与羞耻感是阻碍治疗联盟建立的重要因素。也有人描写一个词汇称“治疗性错误联盟”。它的动机是“接受分析或治疗的潜意识欲望是为了使分析师遭到失败。也有人用”假性治疗联盟“的概念来描述患者参与治疗,而真正的动机却要破坏它。治疗联盟不是单指治疗的初期,也应该包括在阻抗和有着敌意的阶段。在儿童的分析治疗中与患者父母形成治疗联盟是绝对必要的。
治疗中的医患关系常用移情这个概念,但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就是治疗联盟。也有人称其是合理的移情,或者是成熟的移情。或者是基本的移情、有效性移情等。这个概念也与治疗合同相关。治疗联盟被定义为“病人与治疗师之间的非神经症性的、合理的、理性的、和谐的、真实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病人能够在分析情景中有目的的工作”。分析师与病人弱小的自我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对抗疾病的共同体。正性移情不能等同于治疗联盟。指向分析师的热情和爱恋不总代表治疗联盟的存在。病人有不专注于现实的自我部分,也有专注现实的自我部分,分析师必须将其分离开来,因为,只有对现实专注的自我才能够认同治疗目的。这是分析师治疗成功的前提。因此,友好的移情、有效的移情、专注现实的移情、合理的移情,以及自我观察和自我批判能力,常被认为是同义词。而这些词汇也大体表述了治疗联盟的意识。治疗联盟也可认为是“基于病人对合作的意识与潜意识的愿望,以及其接受治疗师的帮助以克服其内在困难的准备状态。”这与简单地参与治疗以获得快乐或其他形式满足不同。“基本信任”这个概念须与早期婴儿与最初的客体之间的早期“联盟”的内化有关。基本信任的特质缺乏被认为可能不能有效建立治疗联盟。这种信任的缺乏,可见于我们应该再定义以下治疗联盟的概念,即:“指即便有阻抗和敌意移情的存在,患者依然留在治疗过程中的动力(时间上的定义);病人在分析治疗中面对内心冲突所能忍耐痛苦的能力。”
3、移情(transference)
1895年, Freud 就提出移情这个概念。移情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析临床,也被视为治疗的核心概念。但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外。Freud认为移情是存在于对代表早期对象有(经常与性有关的)欲望的个人与医生之间的“错误的联系”。移情对治疗有时有一定的阻碍的作用,但有时又具有治疗意义。正性移情是患者对分析师有好感,而负性移情是患者对分析师有敌意。移情神经症是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神经症表现,它是特有的移情。移情作为一种病人所不能觉察到的过程,被认为是由对原来客体记忆上的利比多向分析师身上的转移,后者成了病人欲望的新客体。精神分析治疗中惟一有效的解释是对移情的解释。移情必须具有两个特点:它必须是来自过去的重复,必须是对现时的不合适。移情是一种退化的过程。移情是阻抗,是发现和治疗的工具,它只存在于分析情景中而不可能见于其他场合里。无疑,社会文化会介入移情的发展之中的,如分析师的性别。
移情神经症的争论:
可以被视为在分析中与分析师个人有关的婴儿性神经症的复活。真正的移情神经症通常就是‘分析性移情’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分析治疗发展而来的神经症。
克莱因学派的移情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