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ud1914b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
作者: 转载 / 16372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0月14日
来源: 无限笔迹 标签: 弗洛伊德 米开朗基罗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第三章心理学空间(i4XY7{7W p/\

心理学空间@%G;p'd wP2I

我相信,我们现在可以收获自己辛勤劳作的果实了。我们已经看到,有多少人拜倒在这尊雕像前,满腔热忱地为其作注,认定它表现了摩西被其子民舍弃主恩、围着偶像跳舞所激怒。但是,我们必须放弃这种解释,因为这种解释让我们期待着看到他于下一刻跳起来,摔碎《十诫》,实施复仇。而这种看法与雕像设计背道而驰。这座雕像与其他三座或五座雕像一起,构成朱利叶斯二世陵墓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可以再捡起已放弃的解释,因为我们复制的摩西画像中,摩西既不会跳起来,也不会把圣书扔掉。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不是激烈行动的开始,而是已发生的行动的延续。在开始大发雷霆时,摩西想采取行动,跳起来复仇,忘记了圣书《十诫》在手,但他战胜了冲动,继续静坐在位子上,只在心中凝聚着怒火,痛苦中夹杂着轻蔑。他也绝不会扔掷圣书使其在石地上摔碎,因为恰恰是因为考虑到《十诫》,他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愤怒;为了维护《十诫》,他才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发泄满腔怒火时,他必定忽略《十诫》,所以将拿《十诫》的手移开。《十诫》下滑后,随时有摔碎的危险。这一点使他醒悟。他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为了这个缘故,他抑制了情感的膨胀。他的手回到原处,在《十诫》就要落地之前,护住了失去支撑的圣书。他以这种姿态岿然不动,米开朗基罗取这种姿态,把他塑造成陵墓护卫者。心理学空间b g.Sqar6k"|

6L1Z^:Qk@0如果我们将雕像上下打量,就会发现它所表现的三个感情层次。面部线条反映趋于强烈的感情;塑像中部显示出克制行动的痕迹;脚仍保持采取行动的姿态,仿佛控制力是自上而下得以实现的。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提到左臂,它似乎也该在我们的解释中占据一席之地。左手轻柔地放在腿上,爱抚地握住飘垂下来的胡须的末端。它似乎想要扼住那股狂怒,正是因为这股狂怒,另一只手片刻前狠狠抓住了胡须。

a8fK)~et0

!S7z/{1_Es0这里应当指出,这毕竟不是《圣经》中的摩西。因为那个摩西确实大发雷霆,并把《十诫》摔得粉碎。这位摩西想必是不同的,是艺术家心目中的新摩西。所以,米开朗基罗必定胆大地修改了《圣经》文本,改变那位圣人的性格。我们能够想象到他如此大胆,敢于采取亵渎神明的这种行为吗?心理学空间fk\MA EC}

心理学空间5sF.c5e"]K

《圣经》中描写摩西看见金牛犊场面时的行为,引述如下:心理学空间J[X1uGE0`+b

b3Tsc~;cT8l(l0“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下去吧!因为你从埃及领出来的百姓,已经败坏了。(8)他们很快就偏离了我所指示的道路,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说: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的神。(9)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看这些百姓真是十分倔强。(10)你且由着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然后再为你创造一个大国。(11)摩西便恳求耶和华——他的上帝说:耶和华啊!你为什么向你的百姓发烈怒呢?这百姓可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从埃及领出来的啊!”心理学空间2~tT FLI

0[ M k(|jx z^r0“(14)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15)摩西转身上山,手里拿着两块法版;这版是两面写的,这面那面都有字。(16)这是神的杰作,字是神写了刻在版上的。(17)约书亚一听见百姓呼喊的声音,就对摩西说:在营里有争战的声音。(18)摩西说:这不是他们要征服别人的声音,也不是被人打败的声音,我所听见的,乃是人们歌唱的声音。(19)摩西走近营前,就看见牛犊,又看见人跳舞,遂发烈怒,把两块版扔在山下摔碎了。(20)他又将他们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小孩喝……”

p+K.QH]|DH{0

~eQM+Sm,W(cps0“(30)到了第二天,摩西对百姓说:你们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华那里去,或许可以为你们赎罪。(31)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唉!这百姓为自己铸金牛犊犯了大罪。”(32)不过你若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的话,就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掉我的名。(33)耶和华对摩西说:谁违背我的训诫,我就从我的册上涂掉谁的名。(34)现在你去带这帮百姓,往我所告诉你的地方去。听着,我的使者将在你前面引路;只是,到我追讨的日子,我必追讨他们的罪。(35)耶和华杀百姓,是因为他们铸了亚伦铸的牛犊。”心理学空间*\L o^.p!y

心理学空间\ FQpj7Y^ RMQ

用现代评论《圣经》观点来读以上几段,肯定会发现这是由几种不同来源的说法笨拙地拼凑而成的。在第8节里,上帝晓谕摩西,他的人民已经堕落,为自己铸造了偶像;摩西为那些做坏事的人求情。而他跟约书亚说话的样子好像对此一无所知(18)。只是在见到膜拜金牛犊的场面时才突然被激怒(19)。在第14节里,他已从上帝那里为他的犯罪的人民求得了宽恕;而在第31节里,他却又上山恳求宽恕。他向上帝讲述他的人民犯罪,并确信上帝会推迟对他们的惩罚。第35节提到上帝给予他的人民的惩罚,但未做更多介绍;而在20—30节里却描述了摩西本人所给予的惩罚。众所周知,《圣经》历史故事中,涉及到《出埃及记》的部分,充满着更多明显的不一致和自相矛盾。心理学空间igl`.f1l'`V{

3t.e*v%j'}c3V+[0文艺复兴时期自然没用这种批判态度来对待《圣经》的经文,而是把它当作连贯的整体予以接受,这就使得以上存有疑问的段落不能成为艺术表现的很好的主题。按照《圣经》的说法,摩西已经被晓谕,他的人民在对偶像顶礼膜拜,他自己已站在了调和宽恕的立场上。然而,当他亲眼看到金牛犊和跳舞的人群,却突然盛怒不已。因此,我们毫不奇怪,艺术家在反映他的主人公对那痛苦的意外之事的反应时,出自内心动机,偏离了《圣经》本文。再者,对艺术家来说,只要有点借口,偏离经文并非反常或绝对不允许。由帕米加那所作、被他故乡所收藏的名画就这样表现摩西:他坐在山顶上,把两块法版扔下山去,尽管《圣经》明确地叙述摩西是“在山下”砸碎了法版。就连坐着的摩西,在《圣经》里也找不到证据,倒似乎证实了那些评论家的论断:米开朗基罗雕刻这座坐像,其用意并不在于记录这位先知一生中某个特定的时刻。

8RO6y K:U+i+TF'I.K0心理学空间k.oQm {|3f5?6R\

按照我们的推测,比修改《圣经》更重大的,是艺术家改变了摩西这个人物的性格。传说中的摩西脾气暴躁,动辄发怒。他盛怒之下曾杀了一个虐待以色列人的埃及人,不得不逃到荒郊野外。同样他又在一气之下摔碎了上帝亲自书写的法版《十诫》。传统毫无偏见地记录了摩西的这种特点,保存了曾经在世的一个伟大人物的形象。但是米开朗基罗却在教皇陵墓上放置了一个不同的摩西,一个超越历史或传统形象的摩西。他修改了打碎法版这一主题:他没有让摩西在盛怒之下打碎法版,而是让摩西想到法版有跌碎的危险,从而抑制住怒火,或者无论怎样防止怒火变成行动。这样一处理,他就给这尊雕像赋予了某种新的、超人的内涵。于是,这样一个有着巨大体魄的伟大形象就具体地体现了只有人才能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同内心感情成功地进行了斗争。心理学空间X\ LC^^0EEu

\Ph:O \n*Me0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的解释,尽管仍然能够质疑,什么动机促使雕塑家选择摩西这个人物,这个经过大幅度改造过的摩西,来作为朱利叶斯二世陵墓的装饰?许多人持这种观点:这些动机可以从教皇的性格中,从米开郎基罗与他的关系中找到。在这一点上朱利叶斯二世和米开朗基罗有类似之处:他们都想实现伟大辉煌的目标,特别是在宏伟的设想方面。朱利叶斯二世是一位果敢坚定的人,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在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之下统一意大利。他想独自奋斗,一心想把几百年来没有发生的奇迹变成事实,后来通过联合外国武装才了其夙愿。在任教皇的短暂时间里,他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并采取了些过激的暴力手段。他欣赏米开朗基罗和他同属一个类型,但他却动辄发怒,根本不去考虑别人,这使得艺术家变得机警谨慎。艺术家本人也感到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意志力,作为一个更为内省的思想家,他可能还预感到了他们两人命中注定要遭受失败。于是他在教皇的陵墓上雕刻了他的摩西,以示对死去的教皇的谴责,同时也作为对自己的告诫。通过这样的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艺术家使自己的人性得到了升华。心理学空间FlH{`)yi M

*MLX2E u gB6~+x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弗洛伊德 米开朗基罗
1234
«Freud 1913f 三个匣子的主题思想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Freud 1915b 目前对战争与死亡的看法»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