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家,他在弗洛伊德、克莱因以及拜昂等人梦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梦理论。他认为,梦的理论应包括梦的语言与梦的分析,梦的语言是潜意识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梦的分析则是对梦的临床分析。梅尔泽梦理论的提出展现了后克莱因学派的新视角,对精神分析学家在未来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唐纳德·梅尔泽是后克莱因学派的关键词:唐纳德·梅尔泽;梦理论;梦的语言;梦的分析
1引言
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经过众多精神分析学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一种精神分析理论,它在精神分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精神分析理论得以建立的基础,也是精神分析得以在众多心理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的标志。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象征性满足。[1]他认为,梦不仅是一种生理活动,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现象,它能够满足个人的某种愿望。他指出,梦的来源有四个方面:“(1)它可以在白天被唤起但由于外部原因而未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得到承认但未获得满足的欲望便被留到夜晚了;(2)它可以在白天产生但又被排斥,在这种情况下,被留到夜晚的欲望未被处理但也是被压抑的;(3)它可以与白天生活无关,因而出现的欲望仅只在我们心灵中未受压抑的那一部分而且到夜间才变得活跃起来;(4)当晚发生的欲望冲动(如饥渴或性的需要)。”[2]可以看出,弗洛伊德所阐述的梦其实是欲望的表达。
客体关系角度阐述梦,她认为梦不仅展示了个体的人格,同时也表露出其内部世界(internal world)。在多年的精神分析实践中,克莱因经常听到儿童谈论自己和母亲身体的内部,经过深入的分析,她提出了梅尔泽称之为“地形学”(geographical)的心理模型,该模型中存在两个世界: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内部世界是一个“生活空间”(life-spcae),与外部空间一样,这个空间中的内部客体之间会互相影响。克莱因认为,梦就像无意识幻想(unconscious phantasy)一样,描绘的是内部生活,也就是“梦生活”(dream life)[3]。
克莱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