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虐待儿童记忆的真实性,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心理学家认为,被虐待儿童的某些、甚至很多的虐待指控实际上是虚假的记忆,这些记忆可能来自治疗师的暗示,或者是调查人员通过询问,被植入到了被虐儿童的记忆之中。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有过可怕虐待体验的孩子形成虚假记忆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这些记忆只是基于他人的错误暗示性,并且导致了对他人的怀疑。
重要的研究
2017年发表在《英国发展心理学》杂志的一项小而重要的研究中,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Henry Otgaar教授领导的一个团队报告说:
“与对照组相比,受虐儿童更容易发生自发的虚假记忆,事实上,让研究人员吃惊的是,他们不太容易出现基于暗示的错误记忆。在此之前,人们从未发现过类似的现象。”
被试招募
Otgaar和他的同事对127名4~12岁的儿童进行了测试,其中21人被怀疑遭受过身体虐待或性虐待。
受虐儿童组被试从儿童虐待鉴定中心和荷兰儿童问讯工作室招募。(事先得到了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这些儿童都是涉嫌性虐待法律案件的受害者。对照组的儿童来自中产阶级地区的小学。
为了进一步验证儿童的基本状况,所有家长或监护人完成了儿童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正如预期的那样,虐待组显然比对照组经历了更多的创伤。
研究人员用两种方法测试了儿童对错误记忆的易感性。
DRM错误记忆范式
在第一种方法使用的是Deese-Roediger-McDermott(DRM)错误记忆范式。
被试儿童需要回忆一个主题列表中的单词,然后判断哪些词语出现在另一个早期的清单中,哪些是新的单词。
如果在之前清单中的某个单词被错误的认为是新单词,那么,就可以解释为,这是自发的虚假记忆。
研究发现,受虐待组的儿童更容易对负面主题单词产生错误记忆。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鉴于他们的经验,他们“可能更容易自动激活未呈现在记忆编码过程中的相关负面信息。”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为了测试孩子们对暗示产生的错误记忆的敏感性,研究人员让孩子们看一段抢劫银行的录像,然后听目击者讲述发生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该证人的证言中有五个错误的描述。
这就是误导信息干扰范式(misinformation effect paradigm)范式,或者叫做MPI范式),由这一领域的先驱伊丽莎白·特洛夫提出。
随后,研究人员让孩子们回忆录像中的劫匪抢劫了哪些物品。
研究发现,虐待组的儿童更不容易犯错,他们不会以目击者所声称的错误证词为依据,这就是说,他们不容易从暗示中产生虚假的记忆。
被暗示诱导的虚假记忆平均等级取决于虐待。
Otgaar, H., Howe, M.L. and Muris, P. (2017), Maltreatment increases spontaneous false memories but decreases suggestion-induced false memories in children. Br J Dev Psychol, 35: 376-391. https://doi.org/10.1111/bjdp.12177
不过,这个发现略微有些复杂,虐待组也未能正确识别许多真的被抢劫的物品。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远离错误的暗示,因为目击者谎话中的物品与实际被抢的物品有关。忘记真正的物品,会让他们更难形成(和劫案中真实描述物品有关的)虚假记忆。
相对而言,先前的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发现,受虐待组和对照组的暗示性没有差异。
结语
鉴于该项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以及研究人员无法证实被虐待的儿童有或没有遭受过虐待的确定指控,这些新的研究结果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
不过,正如研究人员所言,这些发现肯定具有法律意义。他们说:“我们对这场争论的新观点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伤确实影响记忆,但却相当复杂和独特”。图片
原文:https://digest.bps.org.uk/2017/01/30/researchers-surprised-to-find-abused-children-less-suggestible/
Paper: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jdp.12177/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