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 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作者: 王浩威 / 4240次阅读 时间: 2011年6月06日
标签: 撒谎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撒谎 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心理学空间-Y~r?6g,I U

文/王浩威(精神科医师)心理学空间A9x+g PX-G;S pG

心理学空间Phk)u \S%S6V
心理学空间3@gfWC#a-r

心理学空间/v1H$n$DT*K

打电话给刘瑜时,听声音就知道他还在睡觉。他知道我是要问他何时可以安排见面,所以急忙的说他已经感冒好些天了,暂时没办法碰面。我虽然知道这是谎言,但还是回答:「等过两天好一点了,再找时间碰个面吧。」心理学空间(QKXR,z"A

C^5V'_u!F/Y?U0刘瑜是我以前的个案,当时就读某知名的私立初中,因为欺负同学而差一点被学校要求转学,后来才由父母带来看诊。只是他的父母都太忙了,经常临时取消家庭联合会谈,他们宁可爽约,白白的付就诊费,也不愿挪出时间来。

` S-B"kU*~w0心理学空间~_ J+ilO?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肯柏格(Otto Kernberg)说:「治疗师在诊疗室感受到的情绪和反应,就是个案生活周遭的人会有的经验。」肯柏格讲的是个人治疗,不过在我的经验裡,家庭的互动也是这样。心理学空间%Ue j-i5F&dZ&n6hT

C&Iz8~6^;PXJ|0于是,在一次三人都难得出席的家庭会谈中,我对父母提出:「我知道你们都很忙碌,但是宁可付费也不及时取消的作法,让我很困惑。是你们不容易有机会相互沟通,知道彼此的行程,还是你们的时间和钱相比,钱比较不重要?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表示你们跟刘瑜的相处也是钱比时间容易呢?」

0P$m ?]? V z/C0

tc)HaAo-T%PAl0我不是一口气提出以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一个分开问的。每提出一个问题,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待他们稍作思考后,我才接续下一个问题。

{[4v G7MWv0心理学空间,l*~X O*D`.L

从那一次会面后,刘瑜才和我建立真正的会谈关系,不再像一开始保持远距离观望的态度。心理学空间&|a2dIg"i"J

2u|G }*_5k2A0家庭会谈依然取消,我和刘瑜父母的关系没有进展;和刘瑜的个别治疗则继续,我们的会谈因此越来越深入。有一次我问刘瑜,为什麽妈妈指责他经常撒谎。他立刻愤怒的说:「我哪裡有?」心理学空间y P3M1[/W b

心理学空间Tx&s3`-m

刘瑜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他不过是希望能躲过妈妈这一关,不要再被念了,而不是存心想撒谎。心理学空间bG"v#EUy:Gv

'B"h] Tp:H0我回应说,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不仅希望不再被念,甚至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是完美的、很棒的人。我说,也许撒谎就是还在乎父母的看法吧!他似乎有点懂,只是不知道如何接话。我又说:「谎话要说到没人看穿,恐怕不可能。如果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很完美,就要努力。这虽然不容易,但你慢慢的就可以体会怎麽去做了。」心理学空间@xQgR[

}-vt(f ],E-JT0小孩撒谎其实是很正常的过程。当小孩慢慢成长,越认识外在的世界,就越有无法维持自己完美的不安,就会不自觉的用一点手段,也许是撒谎或偷窃,来达到目的。

y LL3l$YGJ.O B0心理学空间*}[X.j-B@r

这样的行为通常在小学四五年级出现。当孩子的能力越好,自信越强,同时具备更多能力时,他们会慢慢发现,透过偷窃或撒谎来拥有这个世界,很快就会付出代价,而且是很大的代价。于是,他们开始发展其他能力,进而放弃偷窃或撒谎。

;d5})Au;A0i`'s0

,C-q\rl F8q0当年我遇到刘瑜时,他已经是国二的学生了。撒谎也好,欺负同学也好,都是早该放弃的行为;如果这些行为还持续存在,可能是他还没有对自己的其他能力产生信心,也可能是这些不当的行为给了他满意的回馈。

!R4rPk,MH9a0

Z(? kXGvt)KK:clk0可惜,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刘瑜的这些问题。当刘瑜和我的关系越来越稳定时,刘瑜对我的依赖引起父母不自觉的失落感,于是在刘瑜升上国三的那年暑假,父母就结束了我们的会谈。心理学空间wL[ CU(N k~%] o

心理学空间6Ovz5hCr

这一次,刘瑜的父母又来找我。因为已经升上高中的刘瑜似乎更会撒谎,而且也不去学校了;他甚至拒绝父母要求他来找我的建议。我决定打电话给他。他的回应,很明显的是撒谎而不是拒绝。我知道,他只是没有充足的准备,暂时迴避我而已;过两天再通一次电话,他就会勉强的答应了。

/J$n dg!iDo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撒谎
«刘若英 王浩威:完美的相处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王浩威
《王浩威》
尋找真正的新世界»

 王浩威

台灣南投人,一位經常出沒在極緻藝術殿堂和前衛怪誕廢墟的觀眾。偶而寫寫評論和文學創作,剛好是專攻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師,目前專職從事心理治療。著有《一場論述的狂歡》、《在自戀和憂鬱之間飛行》、《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海岸浮現》、《台灣少年紀事》、《台灣查甫人》、《憂鬱的醫生想飛》、《打開情緒 Window》、《與自己和好》等。

專長

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
心理學
社會學
個別心理治療
家族治療
社會或文化精神醫學

學歷

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科醫師代主任(80.10-84.6)
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84.10-87.9)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88.3-90.3)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90.8-93.12)

現任

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90.11~)
台灣精神醫學會心理治療學術研究組召集人(92.11~)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96.12~)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心靈工作室負責人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

相關著作

一場論述的狂歡
在自戀和憂鬱之間飛行
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
海岸浮現台灣少年紀事
台灣查甫人
憂鬱的醫生,想飛
與自己和好
阿米巴詩選
非洲黑人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