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影
作者: 荣格 / 7922次阅读 时间: 2018年2月17日
来源: 《荣格全集》 标签: 阴影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阴 影①

!kYzz2KQB:c;y0心理学空间8g|'Mi j;['R

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在个体的一生中获得,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始终女口一的原型,从开始便已呈现出来。它们与本能的关系在别的地方已经讨论过了。②从经验的观点来看,特征最明显的意识者或者更高的力量是否会通过疾病或者死亡的方式来进行干预,特征最明显的原型是那些对自我有着最常见和最令人不安的影响的原型。它们是阴影(shadow)、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③其中最易理解、最易体验到的就是阴影,可能是因为它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个体无意识的内容中推论出来。这个规则的唯一的例外是一些十分稀有的个案,其中,人格积极的品质被压抑,结果则是自我扮演了一个本质上是消极的或不适宜的角色。心理学空间4m6\_4L3Tw

"W2U/PNw-L'|2Z0阴影是一个道德问题,挑战着整个自人格。因为,如果没有相当多的道德努力,就没有人能意识到阴影。要想意识到它,就要承认人格的黑暗面是存在的和真实的。这个行为对于任何类型的自知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作为一种规则,它遭遇了相当多的阻抗。的确,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衡量标准,自知通常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的非常认真的工作。心理学空间*U+K*E%Y9DS C

&Rco.J D0仔细地考察这种黑暗特征——也就是组成阴影的劣根性——就会揭示出,它们具有富于情绪的(emotional)天性,一种自主性,以及相应地所具有的一种强迫的(obsessive),或者更好的说法是一种占据性的(possessive)特征。顺便提一句,情绪不是个人的活动,而是一些发生在阴影身上的事。感情通常出现在适应最差的地方,同时,它们揭示了软弱的原因,也就是一定程度的劣势和低水平人格的存在。这种低水平,加之他不可控制或者几乎无法控制的情绪,于是,个人就表现得或多或少像个原始人,他们不仅是情绪的被动受害者,同时也无法进行道德判断。心理学空间@d a@&IXG

5{I vh9d:s;X0虽然拥有洞察力和优秀的意志,阴影在某种程度上便可以被意识人格所同化。但经验表明,某些特征对道德控制有着最顽固的抵抗,并证明几乎是不可能影响到的。这些抵抗通常与投射(proj ection)密不可分,人们并不将其视为投射,并且,对于投射的认识往往是一项过人的道德成就。对阴影的一些独有特质的认识比对自己人格特征的认识更难,在这里,洞察力和良好的意愿都将徒劳无功。因为情绪的起因,毫无疑问,在于他人身上。对于中立的观察者而言,不管这是多么明显的投射,也几乎没有希望使主体自身意识到它。在他愿意从他们的客体中撤除情绪基调的投射之前,他必须确信自己投射了一道很长的阴影。

2L.H Usu/SdE0心理学空间#x!ZpP7z$r |^;{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对认知自己的投射没有丝毫的兴趣,于是导致产生投射的因素拥有了自主权,并且认识它的客体——如果有的话——或者引起另一些它的能量所特有的情境。如我们所知,不是意识主体而是无意识产生投射。因此,是个体遇到了投射,而不是他创造了它们。投射的效应是把主体从环境中孤立出来,因此,真实的关系就被现在唯一的虚幻关系所取代了。投射把世界变成了个人自己未知面的复制品。于是,在上一次分析中,它们导致了一种自体性欲的(autoerotic)或者是自闭的(autistic)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个体梦到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个人的现实永远无法获得。因此,产生的不完整感(sentiment dincompletude)及依旧无结果的、越来越坏的感觉反过来被投射解释为环境的恶意。而通过这样的恶性循环,孤立被加强了。出现在主体和环境之间的投射越多,自我就越难看穿投射的幻觉。一个45岁的病人,从他20岁开始就遭受着强迫性神经症的痛苦,现已完全与世隔绝了。有一次他告诉我:“但是我无法对自己承认浪费了生命中最好的25年。”
Q.v5KH"v:uob0

;^:w^rt!C5Q(Z0

m4`V{z\C3OV0

死亡阴影的山谷,詹姆斯·高威画

7[2N(m cD'v9\:Sc%w0心理学空间? x/L@6lq(^|R

通常会看到这样的不幸,一个人悍然结束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地了解整个悲剧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于他自己,他怎样不断地喂养它,让它继续下去。当然,他不是有意为之——因为,若是他有意如此的话,他会悲叹和诅咒这个渐行渐远的不忠的世界。相反,正是无意识的因素编织了遮盖他的世界的幻觉。被包围的是一个茧,而这个茧最终会完全地将他包围。

(G7}h4Py~.~)^0

(rK(p4G qHL j;R^0人们可能会设想,像这样的一些投射——它们即使可能会被化解,也是非常难以化解的——属于阴影的领域,即属于人格的消极面。然而,这个设想一旦超过特定的程度后就站不住脚了。因为,随之出现的象征再也不是涉及同性,而是涉及异性,在男人的案例中是女人,反,之亦然。投射的根源不再是阴影——它总是与主体同性别,而是一个异性的人物。在此,我们遇到了女人的阿尼姆斯和男人的阿尼玛,这两个相对应的原型的自主性和无意识性解释了它们投射的顽固性。在神话学中,虽然阴影是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一样著名的神话母题,但由于它所表达的内容首先是个人无意识的,因此,它的内容不太难转化为意识。它不同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因为阴影比较容易被看穿和认识,而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更加远离意识,在正常情况下很难被意识到。具有一点自我批判精神的个人就可以看穿阴影——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个人性的。但是,如果是原型,则个人会遇到与阿尼玛、阿尼姆斯遭遇时同样的困难。换句话说,个人认识到与自己本性相对的邪恶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深入洞察他绝对的邪恶面则是罕有的和令人震撼的体验。心理学空间jA3{y8I$KE

心理学空间 nF%x{$u a

①出自《荣格全集》第9卷第二部分,第13 -19段。心理学空间([.kLC7tX6a.SN/`

心理学空间aho+Mtd7UW3e4b[

②《本能和无意识》及《心灵的本质》第397段及以后。

EI:nI"]/u)W){&v i0

v+Z2x&FD^,S&c%R G0③这章的内容来自于1948年在苏黎世对瑞士实用心理学协会的演讲。材料最先发表在《维也纳神经医学及其边缘领域杂志》 [Wiener Zeitschrift fur Nervenheilkunde und deren Crenzgebiete,I(1948);4]。

$tKl(rw/y-T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阴影
«荣格给弗洛伊德的一封信 荣格 | Carl G. Jung
《荣格 | Carl G. Jung》
荣格与后荣格学派自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