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我是一种幻觉,死亡仍然可怕么?
作者: Christian Jarrett 文 / 6207次阅读 时间: 2018年6月05日
来源: mints译 标签: 死亡 宗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g#z |y5J0想象我们自己死了,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佛教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这方面的安慰。宗教的中心原则是,一切都是无常的,而自我实际上是一种幻觉。

sWdY/L S0

&i$tT)]Q1@\+J*f]0如果连自我都是虚幻的,那么,为什么害怕自我的终结呢?

*nBWu/] Z6L)kUz-dF.R0心理学空间4wj)d\.E`5\

为了了解佛教观点的逻辑是否能够消除死亡恐惧,亚利桑那大学的Shaun Nichols和他的同事们调查了数百名藏传佛教僧侣,不丹和西藏的藏传佛教教徒,以及美国基督徒和无神论者。

[-h Y\kDf0心理学空间s Cl3U V P

研究结果令人吃惊。发表在《认知科学》杂志的中报告说,佛教僧侣对自我毁灭的恐惧是最强烈的,佛教僧侣比其他任何团体更不愿意为陌生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5P_i@g H(M0

5cG:W-\.f-w7U#PL0(Nichols, S., Strohminger, N., Rai, A., & Garfield, J. (2018). Death and the self. Cognitive Science.)

UZ'y,[v v7{ }9R cuW0心理学空间AVs.L.B1V1] P

美国的被试通过网络完成问卷,藏传佛教僧侣和其他团体是通过填写纸质问卷完成调查,问卷由流利的双语者翻译成相应的语言。数以百计的藏传佛教信徒也参加了印度拜拉普普省和芒多德省寺庙中进行的调查。研究人员还向了30位佛教学者询问了虔诚的佛教徒在回答不同问卷时的“标准答案”。心理学空间Q%ZI2ulj,n

心理学空间5}*LNg-Ugc!}%e

心理学空间pz@.soW
现在的自我和未来1星期、1年、5年自我的连通性百分比和标准差。值得注意的是藏传僧侣第5年的值为零。心理学空间Wr us[ p

心理学空间 cy&}VgRE*A

其中两项调查涉及到自我的永恒性。正如预期的那样,僧侣们最不相信自我的持续性——他们认为未来的人格、信仰、抱负和其他特征都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美国人,无论是否信仰宗教,都认为自我是持续的,而且他们在这方面的信念最强烈(其他群体,包括非虔诚的藏族人的得分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类似的模式也出现在了“核心自我”持续不变存在的信念之中,同样,僧侣佛教徒身最不相信这样的观念。心理学空间 O+GOa7Y I^HG

心理学空间o k0NDTY


] BivQ0H:v0
$]o&UZI4Ep0相信核心自我持续存在的程度心理学空间;{6P8lvBu

HK*ws_6Mt0x;t0僧侣们对自我持续性的怀疑会影响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么?正如佛教学者所说,与其他团体相比,他们更多地运用了“无我”的说法来应对死亡的景象。

Z6Y)W7I.C5C!o3Y.W0心理学空间@E+Qfb"t~

然而,当研究人员在调查参与者们对死亡的恐惧,尤其是他们对自我毁灭的恐惧时(通过是否赞成来衡量,或者“比如我害怕一年后的死亡,因为我的人格/自我毁灭/失去了”之类问题来衡量),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这种恐惧在僧侣们中最为强烈。这与佛教学者讲述的“应该怎样的”说法完全相反。值得注意的是,佛教徒们同样强烈的相信来世的说法。(当然不是源于他们目前的“自我”),既然相信来世,按常理说,就不会恐惧这辈子的死亡了。因此,无法解释僧侣们比其他人更恐惧死亡的现象。心理学空间D9`x } a7a%U ~`

FX S5i(FOon0心理学空间J!HU*w C:r?*K
对来世的信仰

B"V'SN._8Yt0心理学空间j@|hN q,@

接下来,研究人员调查了来自同一群体的更多参与者,问他们愿意牺牲多少年自己的阳寿来延长另一个人的生命。

0\3F Nio9Uv9D:m(Y0心理学空间/tM#~7Z;h"\3|)Sc/|

例如,在最极端的思维实验中,研究者让他们想象自己服用药物后就可以多活6个月,或者把药丸送给一个和他们相似的陌生人,这个药丸会让那些人多活5年。

9r3E:`h0hTzI0心理学空间HP?a+@*g*I

僧侣们最不愿意做做出这样的牺牲——事实上,在上述情况下,超过72%的佛教僧侣宁愿为自己保留药丸,相比之下,为自己保留药丸的无宗教信仰美国人为31.2%

"^W8Q Xd_&k+j0心理学空间 i%I6dF"W S

d&@%fe m0心理学空间(c3lb Ml#aJ"W5ip V @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合著者Nina Strohminger在Twitter上写道,这些发现“可能是她职业生涯中最离奇和出乎意料的事情”。心理学空间RLKW6}f"i*fA!s%z)Z

心理学空间8WTqNb?F/v+a)m

研究人员认为,佛教徒显性的信仰和他们现实的恐惧之间存在着矛盾,或许,这可以解释为:尽管他们经过了训练,又有明确的要求,僧侣们仍然有一种强烈的从过去到未来的持续认同感。公然反对自我幻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你被教导要这样做。这似乎违背了著名的佛教自传中所证实的持续自我的强烈体验。心理学空间Qv:l(^)~-i"k

心理学空间D0{bL ~l_

同时,佛教徒也会毫不费力地相信自我会在死后终结(不像其他宗教团体所宣扬的灵魂是永恒的那样),或许这可以解释佛教徒在面对死亡时极度恐惧自我毁灭的情况。心理学空间W,tl1xgX}cy

心理学空间t1Y9tC A W3F(S&i

其中的一个结论是研究人员特别强调的:尽管僧侣们每天都在冥想,但他们都没有长年的冥想实践经验,不是经验丰富的长期冥想者。冥想被看作是消除永恒自我信仰的一种方式。因此重复该项的不仅有趣,而且要研究佛教的其他教派,特别是要研究经验丰富的佛教冥想专家,看看他们是否也害怕自我毁灭。心理学空间f6^Qk'q9N"t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死亡 宗教
«大脑发达意味着四肢简单? 科普
《科普》
陨落的天才»
延伸阅读· · · · · ·

 陈明

清华大学经济学专业,创立心理学空间网。

二级心理咨询师,以精神动力学、图式治疗和慈悲聚焦疗法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支持、成长和人格内省的体验。
咨询预约加工作微信:mints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