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曼
作者: 庞美云 / 501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6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国此,从自然的战争,从饥荒到死亡,我们可想象的最高贵的物种,叫做高等动物,随之而来了。以此视点看待生命,有一些庄严,生命带着一点权利----那是造物主最初注入的几种或一种形式。当这个星球按照它既定的重力法则运转时,从如此简单却永无止境的形式开始,最美丽、最奇妙的就进化了,而且正在不断地进化着。心理学空间b2a?^0YF

6q7@4X!A;K)XA[;a0 一种客体关系理论,如果它不是变幻无常,不是神秘的,那一定包含着建构,此建构提供着个体与外部现实之间的关系。现实是指人们和事物存在于其中的领域,对个体而言,如果他已接近或进入过某客体,他知道它的存在。解释这一认识是出于一种需要,是任何把重要性归因于与他人关系的理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的影响力被认为在早期发展阶段即运作,与现实的纽带必须从生命存在之初即开始考虑。
9L+ZIzuTi__C O0心理学空间'U$fAm7Us@v!`
因此,现实是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必要构成,但它并非充分条件。对外部世界的特别关注可能导致某理论更像简化的行为主义,而非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和其他心理流派相区别的地方在于它需要额外的解释性概念,用以说明内部过程和经验,通过这些,与他人的关系被调整了,且施加着它们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内驱力概念就是用来服务于这一功能的。
'_Tph7Ywpez9`7Y0心理学空间!o0l!A7qpZW
一个考虑现实的理论和另一强调客体关系的理论,其两者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因为事实是现实并没有必然地强调生存于其中的人的重要性。当具体表达人类发展和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时,这个世界可以有更宽广的勾勒。从这一观点来看,只有当他们必要条件的承载者时,人们才是相关的;许多客体关系因素因此被置于理论性的边缘,弗洛伊德留下的驱力/结构模型就是这样的例子。因为动机被理解为引发内部过程的动力(驱力及它们的变化),客体本身只有与此联系才进入系统,如服务者、抑制者和目标。除了认识到延长了的无助可能导致婴儿与抚养者更高度的依恋,弗洛伊德将此依恋看作从婴儿对抚养者可能提供之条件的需求的第二次进化(Bowlby,1958)。因为关系本身的质量主要持续源自于操作的驱力,因此在人的一生,与客体的相关是第二级的。
0v T~$_3p M6h0心理学空间)s$U Vw-y+sC)O
尽管有这样的限制,精神分析无论在其人格理论或病理学理论方面,在很长时期内给予现实以相当可观的角色。弗洛伊德一经发现他的病人对童年的记录并不是真实的,就对真实事件不再有兴趣了,也对可预测幻想、预测可决定内在过程的内生性的解释性概念失去了兴趣。精神生活可被理解为驱力的要求。。。。弗洛伊德定义驱力为“命令头脑去工作”,这表明人类所有的行为(从任意恣为到理性行为,从高度发展的技术性的思考到梦与神经质的症状)都来自驱力之压力。驱力和地志学的解释理论在很多年里占据着精神分析学家的兴趣,意识,在此系统里只被有限地解释。现实占据着很少的位置,因为无意识系统(和结构模型,伊底)被理解为被庇护的心灵装置的一部分。心理学空间)S*x!U!MXL/}

O$c,C3T-L8G Q@0 随着结构模型的和出现和精确化,在关注个体与现实之关系方面的新问题又出现了。以弗洛伊德对于无意识防御机制及无意识内疚感之重要性的在临床上的洞察,自我(ego)发挥的作用比先前在整个精神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更大。自我作为与外部世界连接的精神装置,可见弗洛伊德开始对自我的力量更为重视,相对应地,也就是更重视现实的角色。1926年,人们把内部的危险机情境理解为起源于外部,自我成熟这一特别的因素(平行于性欲驱力的成熟)被理解为由于焦虑体验而形成。1937年,自我的组成成分(平行于驱力之成熟决定及与之独立的部分)被认为在决定防御方式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wHu@2Q@)Jv0心理学空间:dE'PG(JL6{ Z*^&r
在弗洛伊德的最后几年里,对经典精神分析结构有所创新研究的其他理论家推动了对自我的认识。Nunberg(1930)自我的合成功能概念把自我描述为吸收(同化)与绑定,而不仅仅被各种内、外部压力所驱动。Waelder 多功能的原则使自我成为一个有力的执行者,一种“向着本能生活的积极的趋向,一种支配或者……吸收为它组织的一部分的装置”(1930,P.48)。安娜.弗洛伊德(1936)把自我描述为在与驱力本能的战斗中有强大的防御武装。心理学空间Q6o3C$S)P;Ps%E

6p ]i0`L])x+o0 对自我兴趣的提、对其相对于人格其他部分的力量之欣赏都曾是衡量新精神分析对现实兴趣的尺度,有点回归于弗洛伊德曾有的兴趣,那先于他对驱力结构模型的完全发展之兴趣。同时,由于儿童精神分析观察和正常儿童及异常儿童发展研究的增加,对于现实的重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弗洛伊德本人也认识到,幼儿与其母亲实际上的关系在幼儿研究中得到关注。对儿童系统性的研究表明,处部世界尤其是幼儿环境中的成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远比我们先前想象的更为巨大。进一步说,此影响在早期阶段更为明显,在俄底浦斯时期之前的影响更为复杂。安娜.弗洛伊德(1936)的概念“对侵略的确认”和“对现实情境的防御”正是对一元论的排他地依赖于内部驱力及它们的变种的概念的挑战。她从外部条件的特别“星座”中推断出构成这些防御的特别行为:被确认为侵略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幅现实的图画;对现实的防御起源于现实主义的情境。
cDI-q0n+j0心理学空间.g6sZ}%M B,O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和现实这两个角色,海因兹.哈特曼的工作正是以此为背景,他对精神分析的贡献已被多位心理学家讨论和赞赏,我们的目的只是从一个视角去考虑:他在修正驱力/结构模型以适应关于客体关系角色的新信息方面所作的贡献。从这个角度看,哈特曼的出现是一个过渡。纵观他的文章,他的关注点是为现实提供一个更重要、更即时的理论位置,他对现存理论的许多修正与补充都可以从这个视角来得到最好的理解。修正经典心理玄学的每一个概念,以促进现实、发言人、自我在人类动机决定中扮演角色,哈特曼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无论如何,哈特曼对于驱力模型修正的信念是坚定的。因此,他对于客体关系动力意义的观察常常伴随着一些警告:与成长与发展的其他因素相比,不要过分强调它们(客体关系动力意义)的影响。他对于现实的研究代表了一种平衡,即理论保持的需要与包容新的研究数据的需要。现实,广义地讲,由一系列条件、一个机体必须与之交互作用自我系统组成。心理学空间kbe Y2?,a

g1h6~8E'I y0 哈特曼把心理发展当作进化与适应的问题来研究,他的兴趣在于发展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方面,那些弗洛伊德所认为的能够使人类在他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机制,因此,个体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特别贡献只被暂时地研究,且只在他的后期论文出现过。在描绘现实,描绘人们处理现实的能力方面,哈特曼扬起了帆,此后,理论家们会纷纷描绘客体关系在人类动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没有哈特曼的贡献,就没有后来更高度清晰的关于客体关系的数据整合,客体关系代表着驱力/结构模型之后的精神分析史。
^7Y GRG2|Q(Q0心理学空间m U%Q1A;MX/P"h
在哈特曼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也意识到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Sullivan,Fromm,Thompson,Horney,和其他人提出的对驱力理论的激进选择,他不愿意跟随他们为了维护精神分析的中心理论驱力理论而放弃基本的承诺(责任?)。他对文化学家的视角提出强烈的质疑,指责Fromm和Thompson把弗洛伊德思想的复杂结构简单化、缩减了(Hartmann,Kris,Loewenstein,1951,pp.86-92)。然而,哈特曼的目标不止于批评,他也尝试将他们的观点合并到驱力模型中来,这需要他有一个庞大的概念体系来解释现实关系以及动机的某些方面,同时保持经典模型不被改变。因此,哈特曼贯穿其论文的方式是:在别人修正的地方添加。采用这一方法,他收集了一个理论的适应模型,随后为一些驱力理论家尤其是马勒和雅各布森所“追捧”。
"E([D)r6}D0心理学空间KcG mDM3Y5s
哈特曼的个性和家庭背景都使他在精神分析模型的争论中更适合于做一个保护者和妥协者。在其传记作者Eisslers的描述中,他是一个智慧的贵族,他的家庭背景有着几百年科学、学术成就的传统,在他父亲一边,这一传统可以追溯至天文、历史学家Adolf Gans(1541-1613),此人与Kepler、Tycho都颇有渊缘。哈特曼的祖父是一位有名的文学教授,一位政治家,作为代理长官服务于1848年大革命后的德国国会。他的父亲,Ludo Hartmann,是维也纳大学历史学教授,一战后成为澳大利亚驻德国大使。哈特曼的外祖父,是妇产科教授,如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运动史”中所描述,“或许,最伟大的是我们所有维也纳的医生。”心理学空间LI*C y Y
心理学空间 @ ]R#f{qOaz5cW
哈特曼所接受之训练,除了当时正在学习医学课程外,还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跟随社会学家Max Weber的学习。有这样的学习背景,加上可频繁与杰出的科学家、学者接触,他对时下的传统有一种深刻的尊敬和责任,他对于弗洛伊德理论体系所采用的方法,在其中,对于过去,创造性(当然在他的工作中一点也不缺乏)必须被保守的、更适宜的态度所调和,正反映了他成长的历程和家庭背景。其父亲和祖父都供职于政府,这对他也有特别的影响。哈特曼的很多论文读来就如一个拥护宪法的学者写出的作品。这样的学者不可能挑战既有的体系,宪法本身即既定。然而,籍着解释“此既定体系”对于无法预料、未探索之状况的意义和功能,他们可能严重地改变所评论的文献的影响力。这正是哈特曼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所做的。哈特曼大量的论文都以“评论、注解”命名,看起来好像仅仅是在做一些说明,即便如此,它们的影响力也是前所未料。
;O5W$F(c oi0心理学空间:V|7kr$q
心理学空间fci7h5a\ __
心理学空间{OO$[q:gv
精神分析:普通心理学
K!Qw/WS di0心理学空间Np$l9g#HiK1Q*wD

K'y-N7[M [CC0
]7M3O6Ei,L!z0 哈特曼更关注将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成为普通心理学,而不狭隘地局限于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早期的目标(参照《科学心理学的工程》,1895a,也可参照哈特曼,1958)后来由于对精神病学、心理病态学现象的兴趣而减弱了。哈特曼认为,俄底浦斯情结的研究使内部心理冲突作为原始驱力这一驱力理论的重要性得到赞赏,因为它适合于解释冲突。因此,许多年来,精神分析家们无一例外地围绕着冲突、驱力以及它们导致的症状,很少有人关注弗洛伊德对非病理发展与行为的研究,而且这样的理论是缺乏的,尤其是关于通常的心理动力早期型态。虽说,一些正常的现象如梦、玩笑、和自相矛盾也被考虑到,在精神官能症的模型里被解释,甚至精神官能症的人格,与症状牵连不大的,也不会得到与此理论相关的对待。
.K'ugIUN:p]dO0心理学空间-ZB3Q&|C2d7O
对于哈特曼,精神分析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病理学目标,另一个是弗洛伊德的早期目标,创建一般的精神分析学说。从后一目标来说,精神分析必须变成一个整体人格的理论,它必须如同考虑病理现象一样考虑一般的现象。它要包含一些非精神分析研究的理论和观点,如对环境的适应,成就,自我兴趣,和更一般的理性与非理性的行为。哈特曼认为正常与病理现象是密切相关的。他争论说:“倘若我们没有处理病人与其正常功能的关系,就不会感觉到我们能够掌握病人的神经症。为了全面掌握病人的症状和病因,我们也不得不去理解健康的原因。”(1951,P.145)。最终,哈特曼的理论是以自我和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的生存为核心的。心理学空间5I;YCs.m8Wf

,[/Vx(\ZU0 哈特曼通过扩展经典的方法,重视一些现象如行动、理智化、幻想和价值,来区分精神分析理论的两个层面。行动在经典精神分析中不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只在探索心理内在冲突时临时地被包括进来。”进一步,“从结构与遗传的角度来讲,行动起源于更基本的人类属性。”行动,在现实世界中被定义为行为,在狭隘的经典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只当它是某事件潜在的精神动力值得信赖的代言者时,为人所感兴趣。要试图拓展精神分析理论的运用,就需要更多地注意连接个体与现实世界,使得行为更接近哈特曼称之为理论创造者的“中心”。因此,精神分析理论成为普通心理学这一概念指出了一条路,这一理论可解释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相处,这必须变成行为理论的一部分。Sullivan及其他受操作主义哲学观点影响的理论家将行为看作理论的主要核心,心理内部冲突,则被排除在外。哈特曼反对这一限制,但对于行为,他作为中心理论的角色,扩大了理论对于人们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视。心理学空间Lqm&_Y-jr

?M d7C hULa+J0 P239
$f@*B"lvB5P1L0心理学空间A2k i d]8d5x4p.H!Q#X
在哈特曼的区分中,类似的考虑也给了理智化(作为一个特别的防御机制)。在哈特曼之前,理智化解决冲突的功能在狭义的精神分析中已得到很多研究。从这一点上讲,理智化是自我的一种防御机制,是解决不能接受的驱力命令的一个方法。人们对它感兴趣,是关注它在病理过程中作为原因或结果的角色。哈特曼则补充道:理智化有行动的内涵,它对个体与现实的联系有影响。另外,它与驱力的功能相反,它必须以潜在结构的、对于问题现实取向的方法来分析。从广义的精神分析视角来看,除了冲突解决,构成许多防御机制的行为或许可被以适应功能来理解心理学空间G;T`9i4dx-cTf.G
心理学空间1RFn%Z7a
哈特曼以幻想并列和补充理智化。从狭义的精神分析角度,幻想是退化的、病态的现象(特别在成人),因为它包括放弃现实和放弃第二次思维。但是,它也可被理解为个体与现实联系的迂回过程,想象可帮助一个人从崭新的视角解决问题,可以提供抽象思维所不能提供的建议。通过幻想,一个人允许自己暂时脱离压力太大的现实环境,得到呼吸的空间,这空间可以提供崭新的、富有创造性的适应的可能性。这是从广义的精神分析来讲的,这并不减少分析幻想病理性方面的可能性。拿理智化来说,对它一方面的理解并不妨碍它在冲突驱力方面的分析,这一点必须被了解,哈特曼的方法并不改变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而是他的补充。心理学空间 f$s x)W+_K$[9p

1l)nBL]Q0 在哈特曼对价值的讨论方面,精神分析问询的范围被扩展了,不再简单地配合驱力理论,也从其他的视角,如生存、社会合作的角度来理解,从这一方面来说,“道德动机在智力经济中作为独立力量具有全面的动力的重要性。”(1960,p.40)人的需要告诉他,他的环境支持合作,某些价值出自于那一需要,尤其说这些价值是心理内部压力的结果,还不如说那是社会适应的结果,这一观点更打开了模型,对外部影响有了考虑。
"`+ui^j2^0
v!W!VpS0
W(g1I:~.H"O#Uv0心理学空间$]3^ i%S}l:l.V S
精神分析之重新定义
v,}7C| O9{V |zn'r0心理学空间q8p*SN{8Z'U] @,l
心理学空间 MOf?"p9ls
心理学空间QT m*K D qEI
对精神分析的拓展使哈特曼有必要重新考虑作为科学的精神分析的定义。弗洛伊德据其题材而下的最新的定义:精神分析是对于无意识过程(1926)的研究。这很清楚地排除掉了哈特曼想要介绍的部分。他必须设置一个新的定义,此定义需超越以无意识为中心的特征。哈特曼的策略是不使用任何题材概念。他争辩道:精神分析按照它的特别的科学的方法论来定义,按照三个特征来定义:它的生物学取向;它概念的解释;超心理学观点。每一条都严格地影响着哈特曼理论整合的方法,特别是关于现实与客体关系的角色。
*X5Mq.[dklBc KX0心理学空间,i~DP)kcQDK
对人的研究可以从许点观点来看。人同时是一个生物体、社会有机体、一个经济机体等等。我们说弗洛伊德的驱力/结构理论可以但不必从生物/机械的角度去阅读,从可能的不同中,哈特曼对人作为生物体做了精细的考量,也以弗洛伊德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哈特曼对弗洛伊德生物学观点的支持直接将自己置于人际关系学派分析家的对面,他们正在一边批评弗洛伊德的理论,一边研究自己的理论版本。心理学空间_3oYes

?^9ub0w W0 早在1927年,哈特曼就表述:“人的概念更象是以有机体的生物学概念构造起来的。”个体生来适应于一定的条件,一个“平均的可被期望的环境”,婴孩生活中的其他人提供或者未提供那些条件,其理论上的重要性主要依据于这个功能。如弗洛伊德,哈特曼认为婴儿从其生存、生物需求中发展客体关系。他说:“我们或许不必多么地赞赏那理论基础是多么新鲜,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神经症并不是特殊的人,而是一般的生物学上的,这样对我们来说,动物与人的差别是。。。相对的。”(1939a,P28)
~:[+n/z8R"iW0心理学空间?3O b5]ln7r
对弗洛伊德来说,其纯粹的心理学、生物学的概念的中心观点是本能驱力理论,他经常把驱力定义为界于心理、身体之间,而从身体去寻找驱力之源。自我心理学则引领许多精神分析学家去往社会甚至社会思潮,因为自我部分来自于社会,它是社会行为的中和结构。对于这些理论家(如各类人际关系学派的追随者),现实是社会现实,作为现实的代言者,自我必须以社会科学的语言来说话。哈特曼用特别不同的态度,批评文化学家没有认识到“生物学”既没有限制先天又没有认同于人类不变的性质,他认为自我和驱力一样是生物学的产物。他争论说,通过为分析概念和大脑机理提供一个潜在的会合基地,自我的研究扩展了精神分析的生物相关。从这个角度,自我可被看作适应的机体,一个综合体,一个整合体,一个组织。它负责维持和谐,提供给机体中心的控制的功能,这控制功能不少于被控制的生物性,它是从生物学角度被强调的自我的功能和适应的方面。自我也有生物性的根,哈特曼包含并扩展了弗洛伊德后期对许多自我特征的结构性的建议。
g;^8g-r(D0@HxU:?0
D4u&m Z!H1E\~-~0 哈特曼理解中的客体关系之含义拿母亲与婴儿关系来说是很清楚的。如他所言:“我们可以把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或者生物学的关系,或者社化性的关系。”可以从社会联系来分析母婴互动,也可以从婴儿物理性的需要来分析。对于哈特曼来讲,是他更多地将外部世界的影响带来给精神分析,他总是强调从婴儿适应于生存的需要,这样说来,人们的有关系必须总是被放在第二位的,对于生存条件而言总是从属关系。婴儿生活中的其他人的个性特征对于此理论的中心是无关紧要的。心理学空间I/@n!I:A1o0Hfu

"in)c g]*A1Z8aabyu0 哈特曼对精神分析的定义第二个方面是它的概念不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解释性的。其他非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概念可以精确地描述行为,而不必提供解释此行为出现的结构。精神分析恰恰相反,它不仅需描述心理内容,也需要解释规则与原因。因此,它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行为,不仅给出相似的描述,而且解释其动力的、普通的根源。举例来讲,Anality,是一个遗传性的、解释性的概念,为不同的描述性的行为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条理、吝啬、固执和对他们的反应模式。精神分析本能驱力结构就是可以解释但不必具体描述,这些概念解释各种行为现象的出现,然而缺乏特别的描述或实验数据。心理学空间{9`ud O R N!|

0kx} lzA7B7@0 既然精神分析是一个解释的科学,其中非解释性的概念就被放居二位,这包括哈特曼所说的人类经验的现象细节(1939a)。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意义,对弗洛伊德来说,取决于生物性的需要和此个体的机体能力。有此前提,哈特曼所关注的客体关系必须从属于“一般生物学”概念,对于自我及其功能的新的解释依然在强调本能驱力动机的框架下做出,这不同于其他强调自我发展的理论家们(Guntrip’s “person ego”)。进一步说,哈特曼对生物性的强调使他低估了超我在心理经济中的角色。心理学空间w+O;Q}1n m~v
心理学空间Q#Fm]P,HQ
哈特曼定义的第三个标准是对超心理学观点的依赖。弗洛伊德(1917b)曾把超心理学定义一组假设的研究,这些假设是精神分析的基础,他清楚地描述了三组假设。动力学观点假设人的心智中有一些活跃的驱力,有时会聚,有时对抗,行为则是这些驱力相互作用的产物。经济学的观点认为连接到某心理倾向的能量数量决定着它的走向,地志学观点则认为心理事件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这些事件与意识的关系。
4^y*\4},e(U7H6kH0
$_e/y-]){0 哈特曼(1952)保持着超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定义框架,但认为对自我心理学的兴趣的出现对各种观点都有很大影响。动力学角度,自我被看作位于驱力对立面的强者。对哈特曼而言,自我有着它自己的动机,独立于超我与本我,那些动机起源于个体生存的现实世界,适应的倾向,自我的兴趣,必要的道德都是动机性的驱力。从经济学的角度,哈特曼争论说这个理论不仅必须要考虑能量的大小,而且要考虑它的质量。自我可能在性欲、攻击、或多或少非本能的能量做出选择,来完成其功能,因此扩大其疆域与力量。在哈特曼最近的文章中,他提出原始自我能量,从出生起就有,无条件地起始于本能驱力。地志学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已被一系列围绕三分模型的结构化的假设所取代了,自我已不再是相对区分于伊底的单一结构。在自我的结构中,有大量的等级功能单元,它们相互作用,就象和其他心理结构相互作用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地志学的观点是被保留的,哈特曼为前意识、意识活动贡献了更多的解释。
!i\$LDzV0
-Z*P#Q9xSzQ*CKT0 这些理论上的变化总的来说促进了自我的独立性,自我不再是由伊底发展而来,它的许多功能是“原始的自动”,不是出自于驱力与现实的冲突,其他来自于冲突的功能,成为次级自治功能。
r\#zxR6r0心理学空间3o$f R3O:P"K6~
心理学空间7iN i!z5f{O#L

O L1Y,li?6t#gj0
5r.hrx7~Q0心理学空间;H/_Q7Z U1J+i
动机与现实
z#f/^o'n\0`0
M9zWq%YR#~2g)M0 哈特曼对每一个元心理学观点的详细解释都促进着现实条件作为动机的角色,不用本能驱力解释的动机的方面将会更多地基础于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哈特曼与艾利斯声称:“精神分析没有宣称人类行为只是驱力与幻想的结果,人类行为直接指向于由人们与事物组成的外部世界”(1945)。在解释多项功能的原则时,Waelder(1930)已断言人们的每一个行动同时服从于内心与外部世界。然而,正如哈特曼的其他囿于驱力模型的前辈,Waelder并没有把这一理论扩展为动机的系统理论。在这样狭隘的驱力理论被广泛接的受的的背景下,哈特曼的精神分析理论更为深广讨论行为是出于理性与适应。这里,现实提供了一个偶然性,此偶然性迫使个体在多种可能的行为中做出选择,现实的需要被自我系统中和化,自我把外部信息翻译成内部动力(超我也可能有这样的过程,不过这个结构与原始驱力的联系要胜于自我)???不同的行为不同地影响着内心和外部动力。如哈特曼所言:“行为可能优先地满足自我;也可能优先满足本能需求;也可能优先满足超我。”
w6Y3[;IW0
4G1vC8I#YO/N'i0 在某一特定行为中,哈特曼扩展了多功能原理,原始动机的影响可能归因于任一心理结构。他的概念“自我兴趣”,包括对财富的渴望,社会地位,职业成功,等等,说明了这一过程。自我兴趣在狭义的精神分析领域里并无地位,因为“它们在病因学方面没有任何地位”,它们“遵守自我而不是伊底的法则,运用中性的能量或许……投入到抗拒本能驱力的满足中”,象伊底的指令一样,它们也可能被超我所反对。因此,现实的考虑不仅有成为动机驱力的权利,而且经由自我中和化,可以对抗来自驱力的指令。
@cZ.Gc:w%P8ACn0
Sv$cTI"])m0 哈特曼提出自我兴趣,其实是弗洛伊德早先讨论过的自恋和自恋目标的“怀旧”,然而非常重要。第四章我们讲过,一旦自我抓到目标力比多,它会利用此能量实现它自身的目标,包括残渣保持、对于阉割恐惧的自我保护,还有就是,在自恋目标的选择中,基于被爱甚于爱去做出选择。每一个目标,如哈特曼所说的自我兴趣,可能会与更直接的力比多冲动相左甚至冲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俄底浦斯渴望与阉割焦虑的冲突。当弗洛伊德最初定义自恋时(在构建地志学框架时),自我还没有被看作心理的结构组成之一,那时,指的是类似“self”,t身体这类东西。由于理论上自我的地位并不明朗,自我到底从哪里获得可投注力比多的目标,就不清楚了,尽管目标本身围绕着身体或“自体”的整合而被组织。心理学空间(O L0Vkx9TYC6XzS
心理学空间xT ?/]/S-O:x'h
哈特曼对自我心理学的规范填补了弗洛伊德自恋目标的概念,自我是一个发展性的部分取决于与外部现实互动的特别的结构,自我兴趣由在世上成功生存的需要演化而来,它们是由于受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动机结果,虽然起源学上,源自伊底(因此与较早期之自恋目标相关),自我兴趣经历着功能的变化,这变化使它们超越了自我的支配。弗洛伊德之自恋目标所缺失的规范由哈特曼提供了,它源于个体与现实的关系,被自我这个结构中和化,而实现适应的任务。心理学空间7]-?7^p7Gr GVA

Q FK tn0 哈特曼对现实对动机影响的重新考量需要他重新考查人们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通道。直到晚期论文中,弗洛伊德才相信刚出生婴儿的心理装置完全由驱力组成。仅当外部挫折加诸婴儿时,驱力才会受现实的影响。驱力的目标总是释放,只要有释放的机会,只要挫折没有干扰到,和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是不需要发展的,这些通道只有在包括挫折的冲突的影响下才会出现,从动机观点来看,他们是次级结构,仅服务于冲突解决,这种地位在人的一生中都如此保持,现实的影响也是次级的,弗洛伊德还强调客体是驱力中变数最大的一个特征,甚至自我保持,与外部世界需要有一个本来的联系,这一必要性也是由驱力带来的。在其双重本能理论中(1905)弗洛伊德提出一个概念:保证生存的自我保存驱力。在其后来的理论,这功能即性驱力与攻击驱力(1920)。弗洛伊德对其驱力理论之修订的一个结果是,在概念框架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自我保存的概念消失了(哈特曼,1948)。
\#U-t$q&_r]Fh"u0
2h q/P&_0J$_~#Y0 因为哈特曼的核心理论目标是把现实的研究整合到精神分析中来,而不干扰驱力模型这一前提,因此他面临着两个主要内容:他必须假设个体到外部现实世界的通道,这些通道比弗洛伊德建议的更为直接,他在理论修订中必须保护驱力概念,所以要避免使用关系的/结构的语气和宗旨。因此,他介绍了新的扩展并筛选驱力理论的新的结构,这些筛子结构中最中心的是适应。哈特曼说,精神分析需要考虑对现实的适应。适应的概念,从生物学借取,根植于物理生存需要。可以用三个特征来描述“良好适应”的人:有生产力;能享受生活;不受干扰的精神上的平衡。虽然这些标准更象源于物理生存的需要,对于哈特曼来说,每一个都有特别的、生物学的生存价值。一个出于心理需要的概念----适应可能更需要其它,在哈特曼的理论中是很少得到关注,那些如Spitz所研究的,除了物理方面满意,婴儿对母亲和温和的需要没有被整合到哈特曼的适应概念中。心理学空间5K"o^4n"l-B2T Z2U"\

-bP"usOi0 与弗洛伊德的对照中,哈特曼看到了自我与现实的联系优先于挫折的影响,与外界连接的通道从一开始就呈现了,外部世界的影响是即时的,从出生或者更早,是原初的,并非必须通过驱力满意或挫折的中和影响。外部世界的影响是由自我与它的环境之间的装配保证的,而这装配是由生物性决定的。
f ysfKSt0
^6wz1tK pFAX0 人们生来有一些适应能力,也有一些好象是成熟的结果,对哈特曼而言,这是一般的生物性的考虑,对于动物,这说是一样的,动物生来就有本能来保证它的生存,相对低等的特种缺乏心理机制的分化,其快乐的维持与其自我保存紧密联系。虽说这样的联系在人的身上并不完全缺乏,哈特曼认为是比较弱。自我和伊底都物理生物性地源自于动物本能,是分化的结果(1950),造成的后果是伊底与现实的疏远。驱力更多地来自快乐原则,而现实原则,则由自我来实现。动物本能与人的驱力之间的区别,只是前者可以达到它们的目的,而缺乏自我的干涉。哈特曼的诠释是驱力依然存在,但被筛选了。同时,自我作为一个非常高度分化的适应机体出现了。心理学空间-s:]`Re p-F:@

%vA] szMFk_j9Dt0 哈特曼在这儿的策略是介绍一组自我的适应功能,这功能从出生起就在个体与现实的关系中起作用。外部世界,因此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功能。然而此说明允许哈特曼依旧保持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未被修改。动机因此来源于两个独立的领域:与现实次级地相联系的驱力;与环境相联系的自我的适应能力。
%cV v~\}2y0
F%xa4O M4FKL0 心理学空间#paBG`@7Q
心理学空间5}vXr p;d@
心理学空间 C \"S5Puq `
心理学空间9?B2e+h^%C Ry3b+\
下篇
/Q II/z*v d?0心理学空间7v I9[#|` gH8fUR
环 境心理学空间5S9o$? ?8j9b [

&Q[8j\ U,Kfg#X0
$T;t F sSz5?`x0
g8~3A1D~C6e%MvSV.Tw0 人们所必须适应的环境的特性是什么呢?这里生物学的、社会学的两种概念在哈特曼的思想中相遇了。生物学考虑的是,正如我们所见,决定着适应的需求,生物机制可保证其发生。但是人们必须去适应的外部世界毫无疑问是社会性的世界。哈特曼在《自我心理学与适应》中关于这一问题如此阐释:“人们从生命初始即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适应,进一步地,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部分地,被他的类型或他自己模式化……因此,人们所做的最重要的适应是对于社会化结构以及在建立这结构的过程中他协作方面的努力。”(1939)生物学与社会化的互动来自于这样的概念: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由内在心理结构决定的,至少可以说,环境被囊括于“平均的期待”之范畴之中。在这一观点中,人类不十分地是社会化的动物,但他是一个内在地匹配于有着社会成分的生态系统的动物。
R'jO%PP0心理学空间N$C t5Di#I9UF\
在哈特曼的理论中,环境是个限制性的因素,它可以阻止特殊的发展性结果,或者说没有鼓励。它试图寻找“平均的期待环境”与温尼科特之“便利的环境”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尤其从负性的方面来讲。二者都认为,当环境干扰到成熟的进程时,环境的角色的惊人的。然而,其相异之处更为明显。温尼科特的环境一般而言与母亲,尤其是“足够好的母亲”相一致。这一特别之处是与哈特曼的理论最重要的区别之处。温尼科特认为,去回应婴儿生物与心理的需要,是一个足够好的母亲的任务,这样可使婴儿成熟的进程不受干扰,最终使“正确的自我”(指“特别的人”的结构)呈现和兴盛,在这个意义上,环境只是发现和回应了这个孩子,促进了孩子真实内在潜力适当的呈现。环境回应----儿童早期客体这一特别的行为、情感的回应,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vg zi"l0
Gv2oN#g4quu/t0 对于哈特曼,环境更少个人化,至少以“平均的期待”这个说法而言是这样的,比温尼科特的观点更为被动。它的重点没有放在母亲回应的特别的质量上,而是放在内在于人的心理(和生物)资质的特征上。认为,与其强调婴儿与照看者的相互交换,还不如说生物体与环境的契合是种系发生的。人类生物性(哈特曼也包括文化传统的进化)比个人发生的经验更承担着适应的责任。哈特曼的理论补充了关系模型的缺陷,因为在温尼科特的解释中,与现实的关系是不够充分的,缺乏一个交互理论,一位有着特别特征的客体无法对婴儿发展施加影响(延“错误的自我”的那条线)。可以被影响的是由个体导致的适应的模式,适应环境可能有三条途径: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自体移植的);改变环境本身(变更性适应);找到更有利的环境之中间方法。然而,在这里仍然没有多的空间给相互作用这一概念,来建构温尼科特式的动机理论。“平均的期待环境”是“通常生物学的”,在而“有利的环境”是相对于“特别的人”而言的。
M R+IU4@U4D0心理学空间&[+?(\9g|yc$Tw
哈特曼的理论中,环境是大的贡献是为机体提供了物理生存的条件,这条件的缺乏---如物理的剥夺会反对来影响心理发展。客体的行为与情感,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使环境保持着“平均的期待”水平,使发展结果不会决定性地引起改变。世界上的重要客体,对于出生的婴儿来说,他的基本的最重要的客体,是他的母亲。然则这重要性产生于母亲提供其生存的条件。换句话说:“她控制着环境的物理所有权,提供庇护,照看与食物。”因此,环境在哈特曼的概念中比温尼科特的更为广阔:“父亲与母亲在孩子与现实关系的发展中都扮演着优势的作用。然而我认为,现实和现实原则这两个概念,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具有更一般的特性。孩子的现实概念可贯穿于客体关系的变迁与冲突之中,但‘精神分析的现实’概念不能被这些所定义”(1950)。
BP+Br$ddH E0心理学空间 ^j6s&DE v'hi^

~{u-fx@5BB.X0心理学空间 ST T8jj e
快乐与现实
9Qk;bzt5w0心理学空间T-~'J }1L
心理学空间!D IC#Y{$~1U g

E'Vhq;yM7N0 选择留在驱力模型理论阵营里的理论家们正面临着将早期客体关系的研究结果整合进驱力动机结构中,特别地,如果一个人相信人们是被追求快乐驱动着,而快乐源自于驱力的释放,那么必须解释现实经验是怎样影响快乐序列的。哈特曼在此问题上费了颇多笔墨,他的理论适应模型已得到美国自我心理学学校的后来者追随。这一问题要分为两部分:现实对快乐序列的影响是什么?与其他人特殊的经验对快乐序列的影响是什么?
'c$K%i-ov2e0心理学空间D3_(J5M&?7l.Cq8a
在他的早期作品里,哈特曼问:“为什么某些行为模式可带来更大的快乐潜力?”,以回应“本能驱力心理学无法完全地回答这一问题。”的说法。他的最初的假设性的回答随之出现:“在我们面前,或许有与外部现实的关系,这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调整着快乐原则的前提条件。”这里,正如对自我的兴趣一样,他进入了一个弗洛伊德所没有涉入的领域。一旦放弃快乐与恒定原则的认同,对于什么提高快乐感觉,弗洛伊德就缺乏说服力了。哈特曼认为有可能现实本身对快乐体验有主要的影响力。这一说法比仅仅把现实看作动机系统中一个工具性结构,更具有激进的内涵。从这一说法来看,现实以独立于驱力结构的方式运作着,而驱力依然如弗洛伊德的调节原则那样独立起作用。
Ajb/UX7r i!x*} }0心理学空间tO+]:[&h2o!R Rt
在哈特曼的整个写作中,快乐概念的拓展被赋予零星和常常粗略的色彩。如果他的作品是一个整体,他好像面临着他所不能解决的一个坎儿。他保持着经典观点,强调快乐源自力必多驱力之释放,然而他又面对着他所不能忽略的观察,1949年,他承认:“好象无可避免地要假设攻击驱力的释放是令人已愉快的”(Hartmann,Kris,Loewenstein,1949)。1956年,他重返1939年曾争论过的一个问题,即自我的发展不仅为快乐如何被体验设置条件(借助现实原则与延迟满足的命令),且在什么将被体验为快乐的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自我的发展阶段使得快乐的状态发生变化,这状态类似于力比多阶段带来的快乐。还有,“不可否认的是,快乐之价值的重新评估发生了,随着不同的源头,有所分化,这可被描述为快乐原则的调整,或者可以用快乐原则----不同于现实原则,的部分驯化来形容。心理学空间+m Or:w8y;V)m:j-z

c d5\zr?2Jd0 “没有否认快乐价值评估的发生,根据不同快乐源泉,一种可被看作对快乐原则的修正的分化,或者可能作为快乐原则的部分驯化―在更为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这不同于现实原则。”心理学空间%TF0H3ZD5Zh]X

;o-s6x*b$YL^ L0 显然地,哈特曼没有低估这些观点,尽管弗洛伊德在晚期对快乐的本质也不确定,这些观点包含着对传统玄心理学激进的修正。对激发快乐顺序的力比多,有两个因素被追加考虑:一个是攻击驱力的变迁,一个是来源于现实,其精神代言人中和的,自我。自我“部分的对快乐原则的修正”允许那样的结构,与外部世界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不仅延迟满足,且对什么被认为是快乐的这一议题发言。攻击驱力和力比多张力的释放可能被经验为快乐的事实,使得自我在其执行功能时,在各种快乐产生的可能性中去挑捡和选择。弗洛伊德的观点中,即使在其晚期的含糊中,他认为在涉及快乐的方面,现实的角色通过允许其释放促进满足,或者通过现实原则的中介来延迟,现实始终处于快乐序列之外,从这一点上讲,说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心灵内部”的,最为准确,因此,不用说,客体关系一直徘徊于动力理论的边缘。心理学空间 Cq#e,m \/o!eK

y)gJ1E}yu0 哈特曼对快乐与现实的固有连接的洞察,为客体关系整合进入传统动力驱力模型打开了一个通道,然而他对传统理论的支持限制了其观察的内涵,事实上,为了适用新的研究数据,他采用理论策略,即在旧的理论结构中添加新的“一般生物学”的考虑。在《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中,这一新的解释性原则被如是描述:“在人的智能发展中,物种生存的需要可能以某种形式表现,独立于快乐原则---而服从于次生地来源于它的现实原则,它(现实原则)甚至可以调节快乐获得的可能性……现实原则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将会优先于、高于快乐原则。”
-N7c x-LV NU0O0
9WxdN7W0 “在更广泛意义上的现实原则”在1956年又被重提,其功能被详细描述。现实原则在狭隘的含义,即经典精神分析中的含义为:“一种争夺的倾向,从源于快乐原则需要满足的活动中。”广义的现实原则指:“考虑一个适合的方法的倾向,观察,思考,和行动,所有我们对真实的客体、形势的考虑。”(1956)
Jm4~ dz(F`m0
1Ed:n%W})K0 这两者间的区别在于现实外在于快乐序列或进入快乐序列的区别。狭义地,外部世界只能影响驱力释放的时间,而广义地,它进入那系统,通过影响判断什么被看作是令人愉快的。但是,哈特曼在这一区别上并未走得很远,在其1939、1956的作品中,现实原则这一概念并未出现,直到其职业生涯行将结束,也还是未出现。这说明他充分意识到了这一概念中潜在的分裂,因此不再继续探索下去。
pdOZ\!D0a0
6y8F`Oi2F0hq4s }l0 现实进入快乐序列这一说法引出第二个问题:孩子与其他人特殊的经验对快乐序列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对哈特曼来说比较模糊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他的观点曾经改变过,在早期,他表示除了简单地满足婴儿的物理需求,环境可能会影响其后来的发展:“环境的本质可能导致,病态的心智发展比正常发展能提供更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1939)”这一思想的含义,那时还不够明确,是特殊的环境,区别于“平均期待”的那种,可以产生特殊的心理病态结果。没有更多的解释,虽然哈特曼的概念体系中已有结论说,环境影响必然地起着作用,无论是通过对孩子适应性的行为的影响,还是在心理经济中对快乐状态的调整中。事实上,他在此后十七年的研究中没有继续为此此问题做出回答,与客体关系有关的临时性观点,解释父母与孩子间病态的重要互动,总是用驱力理论来解释的。心理学空间*PC5o]GS
心理学空间)jj%he@ c
1945年,哈特曼采用弗洛伊德的观点(1937―1939),即小男孩儿们在没有阉割威胁的情况下有着普遍的阉割恐惧,这一定是种族的记忆,它可能可以归因于成人对孩子在生殖器期“潜在的攻击”,这取决于环境“对孩子依恋愿望的总的态度”(Hartmann和Kris,1945)。父母的态度,特别是无意识的态度,一年后又被强调,当他在讨论孩子被成人剥夺――举例来说,孩子愿望中的活动被禁止――不一定会导致攻击,父母无意识的剥夺,从另一面来说,可能引起攻击性的反应(Hartmann,Kris,和Loewenstein,1946)。这些研究引领一批研究者如Sullivan,Mahler,Kohut进一步提出理论认为,父母总的人格和特珠的心理病理对孩子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关系。哈特曼拒绝认同这一解释,他认为父母的态度而非剥夺的事实引起攻击,这是因为:“一个人最好经由爱的注意来分散孩子,全神贯注于某一动作会因此迁移入对客体的全神贯注” (Hartmann,Kris,和Loewenstein,1946)。
d*T \8X't0
!s&LS'|a:v0 这时,哈特曼开始从早期客体关系研究中寻找数据来支持他的发展建构,他声明:“两个过程,心理结构的分化与自我与外部客体的关系,是独立的。” (Hartmann,Kris,和Loewenstein,1949)。又一次地,他表示:“因为客体关系的发展也受到自我发展的影响,因此,客体关系也是决定自我发展的主要因素。”客体关系对自我发展的影响部分来源于“孩子环境的有关图像的心理特征。”(Hartmann,1950)然而,在同一篇论文里,哈特曼又批评人际关系学派片面的发展观点---认为发展仅由人际交换决定。心理学空间+j-d6bCy Z$R

}DT*g6a6HsG0 五十年代,哈特曼的工作有所进展,他对早期客体关系对发展的影响有所描述,尤其是母亲。举例来说,“看起来好象,关系(与母亲)的本质与强度决定了许多发展的序列,更进一步,有些例子中甚至可能看到细节,母亲的一个特别的冲突然如何刺激了孩子某一防御机制的形成“(Hartmann,Kris,和Loewenstein,1951)。下一年,他重申了这一观点,认为”母亲的冲突对孩子的态度、防御的影响有时是可被探索的”(1952)。然而,对哈特曼而言,客体关系的影响不象其他理论家,被认为是直接或明确的,它总是被它对自我系统的影响所中和着,被影响着自我与驱力的生物成熟所平衡着。
#Fvl9xfc2F%P w0
~'T1R1AMS0 在“在现实原则上的注释”中,哈特曼在客体关系对所有幼儿人格发展的方面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最充分的阐述。他争辩说,客体关系是婴儿无助的衍生物本身,对其依赖是婴儿向现实学习的基本元素,影响着未来的发展,因为它为婴儿在现实中发展的典型的或个体的现实影像的失真负责(1956)。除了客体以外的另外一些现实因素也对这些发展有影响,但客体的影响最受关注。再一次地,这影响是在自我功能的发展中发生的,且在不同方面影响不同:知觉方面可能最少,语言方面可能最多。心理学空间#]/^s|OaZI#d:K

J([.k[P*G i m0 通过影响孩子与现实的关系,他生活中的人们可以更直接地进入他的快乐序列,比哈特曼早期的说明中,因此,“对于遵守现实及社会化命令的孩子而言,快乐premia被储藏,然而,如果这遵守意味着孩子接受了错误或偏见,那是其父母所持有的,它们一样可以获得。”因为,父母的扭曲可能导致对快乐条件的容忍,其实人格或心理病理会进入孩子的动力系统。作为一个结果,比如,“一个母亲神经性的害怕可能意味着对孩子而言是真实的危险。”(1956)。心理学空间{uX3~~\k5[ Er
心理学空间{`}E-[\ EJ'F
这些评论令人回忆起Sullivan(1953)的观察,他发现孩子对母亲的焦虑有移情反应。不过我们必须记住,哈特曼研究的概念体系不同于苏利文,苏利文自我系统的中心关注是焦虑避免;与母亲的焦虑的关系因此是即刻的。另一方面,对于哈特曼,快乐的获得是其理论核心,尽管孩子生活中重要图像的个人特征已被直接带入快乐序列,然而驱力及其变迁始终是动力中心。再者说,哈特曼考虑客体关系所决定的那些时,强调发展中生物性因素,这使得他总是把客体作为影响孩子发展的许多因素中的一个而已。
[#s*|~c`/j3g[OK0
#op.N6TT8_#Z j)N6f0
n{q#ArD0
~9]$nO?0 心理学空间I5FS X[[ S
心理学空间0^|\2Q0uP
结构与经济学考虑
*^Oa0WM&P0
%},Fy/P`RH!d0 对哈特曼,和对弗洛伊德及其他驱力模型理论家一样,修订结构理论比修订能量充沛的原理来得更容易。这与以下事实有关,驱力理论的基本前提----驱力自身作为动力,这是不变原则,等等----是经济的。因此,哈特曼的修订最接近结构的领域,除了认为自我是一个“广大的系统”、一个被不同功能的相似性定义的“结构单元”外,哈特曼频繁地反对把“自我”理解为单一的概念,他争辩说“在很多例子中,我们提到‘自我’,都有不同自我功能的有区别的考虑。“(1951),这些不同功能被等级地排列着,可以和谐地一起工作,或者它们自身与内部冲突有关(1950),比方说,在防御与非防御自我功能之间。自由联想的过程是此等级安排的一个例子,在个过程里,一个自我功能(逻辑思想)为了成全另一个(联想过程)而被悬搁,这可能导致两个功能间的合作或冲突。其他系统内冲突的例子在精神分析中是颇为常见的。
K Q$E:\?*f3@u0心理学空间 A0dH lFT*j]N
自我由许多不同的功能单元组成,第一个功能单元以其自己的方式与外部世界相联系,这观点是为了理论上加强心理仪器所有功能的系统影响的目的。打一个比方,让我们假设有一个立法组织,它只有赞成或不赞成由一个外部机构提交的议案的功能,如果此立法组织总是作为一个单元行使职责,它的功能必须被严格限制,说“yes”或“no”,这是自我在弗洛伊德结构模型上的原始含义,它象“马背上的男人”,相对伊底而言,经常引导伊底所走的方向。然而,如果此立法机构由许多不同派系所组成,每一个都有其不同的关注点,想要与其他的派系合作,或者方向相左,这机构将会命令此议案更加讲究,合乎人们的兴趣,大多数人的意见将被考虑,作为缓和矛盾的办法。这是哈特曼对自我系统的描绘,更多的观点都被包含于结构理论之内,它自身的相残争斗和合作在任何一个行为都必须被考虑。
)A#Xm]/O(]:`)rV V0
?z.\7{Am)]E0 对于自我的角色,这些方法早已在《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中很清晰了,在那本书中,哈特曼介绍了平衡与一起适应的概念。平衡,心理系统各方面和谐功能,是心智健康与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以下四个领域它是必要的:1。驱力之间;2。心理结构之间;3。自我的综合功能与其他自我功能之间;4。个人与环境之间。其中第四条,我们已把它作为适应的概念来讨论,它在经典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附加。前三点,指心理仪器内部的和谐,哈特曼运用了概念“在一起合适”。(1939)。前两者,作为平稳的心理功能的重要方面,它由弗洛伊德与安娜一起描绘,第三个,作为自我功能和谐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哈特曼提出来的。更进一步,随着他工作的进展,系统内部的和谐这一必要条件不仅适用于综合功能,更延伸至自我的许多功能(1951)。心理活动更令自我内部满意,而非令其与现实的外部关系和其他心理系统满意,这一条件(Freud 1923,Waelder,1930)增强了自我决定所有行为的力量。
!e gk\ a7Lc0
e_f4bO5`'} x0 拿这个例子来讲,政府组织可被深远地扩展,我们讨论过,议案由外部什么地方提议,一旦建议了,将不能被修改,这外部,在驱力结构模型中,当然是指伊,议案是由本能驱力能力驱动的冲动。这里是哈特曼提供了决定性理论改变的地方,尽管他的修订比那些已提及的更为复杂。心理学空间o,} A[{-R9@[^
心理学空间FV,V!z)~r4om.o,z%J
哈特曼把经济学观点引入精神分析动力学方法论,正如我们所注意到的,这也是他明显地扩展了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地方:经济学观点不再只是局限于能量数量,也运用于可获得能量的方式(1953)。攻击的角色,作为独立的能量源泉,以及中和化能量的等级(去性化和去攻击化)在理论上被给予与力比多同等的地位。后来在他的研究中,哈特曼提出,自我所获得的一部分能量可能在源头上并非本能性的,因此与基本驱力无关(1955)。这每一个建议,由于在其理论体系中都举足轻重,保证着自我在心理能量的倾向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心理学空间+sz\$CG4c)YP
心理学空间3SC&hG jTXn;z
缺P258、259两页。心理学空间"?;LZj7R,X a#`

gK _XZWUZE s0
j2w izj3U+T0心理学空间#a*JH9? V0P8n_ mYA)Q
在后来的一个总结中,他评论道:“自我心理学的发展扩展了动力等级的观点(1960)。”正是中和化的概念、自我计算非本能能量的能力扩展了动力系统理论。这一修订提高了现实角色的重要性,其根据是自我与外部现实的亲密关系,和它对现实中能量储藏的考虑。(这与伊底强制性的、无方向的、未调节地使用能量是相反的)。
g'M f,Mt/dC,^0
2B9DsR%M}LEk0 哈特曼最后对心理能量方面的研究方法中,与经典精神分析有了一个比含蓄地中和化表达更为强硬的分裂。中和化能量,虽然是非本能化的,但很多是自我所控制,它通常来源于本能驱力能量。1949,他对此建议还不够确定,在其对非本能化讨论的注脚中,他论述道:“心理能量这里只在与本能驱力的联系下考虑,我们不能讨论这个问题其他的部分,非本能的心理能力的源头(Hartmann,Kris,和Loewenstein,1949)。”一年后,他重返此问题,又一次拒绝有一个立场:“是否自我控制下的所有能量都来源于本能驱力这个问题,我还没有预备好回答……,或许有一些能量来自于我先前所说的自动的自我。然而,所有这些探究心理能量源头的问题都退向物理学――正如它们在本能能量的讨论中一样。(1950)
%g(V+bQKM0心理学空间'{ox7c'HaV^
五年后,他给预这个问题一个可能的答案。他说,并非所有能量都来自于驱力,更不要说与生俱来:“一部分心智能量――有多少我们很难估量――主要不是驱力能量,而首先属于自我”(1955)。在同一页的注脚中,他加以说明:“严格地说,从一开始即属于自我的能量当然不能被称为去本能化或中和化,它应该被称为非本能的,可能最好称为原生的自我能力。心理学空间-mTE+n6@)]4J(kr
心理学空间kI M8}#n G-G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哈特曼的经济学观点,此观点增强了自我系统的力量,因而使得现实与精神分析动力理论更为相关。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只是借用驱力的力量,特别是力比多驱力,因此,它的功能必定与其本能动力保持密切关系。随着结构模型和第二双重本能理论的出现,一些概念如自恋、升华、溶化使特别行为的目的和原初本能目标之间的联系放松了,哈特曼继续这一趋势,提出自我可能以多少有些中性化的攻击性的、力比多能量来运作,最后,运作的是非本能的一直属于自我的能量。放松了与某种能量模式的联系,新的解释增加了自我的灵活性和操作的空间:它不再像在弗洛伊德的模型中那样沉重地只听命于伊底和超我。这增强了自我作为现实代言人和仆人的角色,当自我获得力量,现实动力性的影响力相对于驱力的影响力,增加了。
r nK6~2v+vr0
2JY MM J0d9tV0]%G ?Z0
v'@o5Y2ImfL0心理学空间 zU$HH?L@;j2]
同时,当哈特曼扩展了现实可以影响驱力特征的框架,他再证明了伊底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内藏的矛盾比看得见的更为明显,最好被理解为对于驱力/结构模型的保存方式的表达。中和化概念令他在基因方面保留着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把现实的影响整合进动力理论。除了主要的自我能量,在哈特曼的理论中,所有的动力被认为来自内在本能。同时,中和化理论成为后来的模型,更多实质性的修订出现,其作者的用意在于保存经典模型。雅个布森的研究增加了“客观世界”对驱力(甚至先天的)的影响,紧持认为现实经验部分地要为原始未分化能量分化为力比多与攻击性负责(1964)。柯恩伯格进一步发展此策略,争论说力比多与攻击性本身构筑于由与别人之间的好经验、坏经验组成的块垒(1976)。每一个理论家都通过保留驱力动力之首位而保持着与驱力模型的联系,然而每一个都通过增加现实在对其来原、本质特征的影响上,往适应的方向迈进。哈特曼中和化的概念为这特别的通往适应之方法打开一道门。心理学空间)ce"h.h&a3A Dh]
心理学空间"P-Q/k0d,})zJ3{
自我可获得的中和化能量之等级的操作为哈特曼的首要和二级自治功能打下了基础(1950,1955,1939)。这些想法优先于、清楚于他对经济学方面的修订,现实化的结果,即对精神分析能量模型的修订,相对于精神冲突的影响以外的功能方面的建议,引发了更多对驱力模型的基本前提的挑战。
}:b)J9P7h+H0
8RYT5Nm;V-Ui0 首要自治功能是那些从出生起就独立于冲突而运作的,次级自治来源于冲突,但是通过功能改变,在发展中达到独立动作(1950),次级自治功能运作中和化能量,而首要自治功能则动作“主要的自我能量”(1955)。所有的自我功能,所有的自我功能,包括首要自治、次级自治,都在变化的条件下,会卷入冲突情境――一种概念上的发展,解除中立,从经济学观点的角度讲。
5nNQ)U M1h D*Q0
X$N*I}#G+^ Hx0 哈特首次涉及他后来所称之自治功能是在1939年。在《自我与适应问题》一书中的解释并未围绕后来的经济学考虑,提供了观点和方向,在其中,他把现实看作驱力的补充动力因素。在此专著中他论述了“无冲突的自我半球”,以及其发展的前身,未分化的自我与伊底的矩阵。自治的自我发展,他争辩道:“是所有现实关系的前提之一”(1939)。无冲突半球的元素从出生起就出现了,包括观察、记忆、运动和联想。这些为外部世界服务的装备,遵从着它们自己的成熟进程。它们以并列于驱力的方式成熟,且独立于那些从驱力中生发的冲突。哈特曼因此归纳了弗洛伊德(1926)关于期望危险的特殊自我功能图式(Rapaport,1958)。
CFS"[PD5z0
|&[,@dv5|r0 无冲突自我功能最早的雏形是未分化的自我与伊底的矩阵。哈特曼抗辩弗洛伊德的观点(大约为弗洛伊德1937年修订过),即婴儿生来其心理装置完全由驱力组成。自我的功能并非由伊底发展而来,再者,自我与伊底分化于同一种源,那种源包含着两个系统的元素。这结构性观点的修订导向一个结论,即发展不单是机体转向现实,驱力虚幻的保证遭遇失败,那么简单的问题(1911)。现在联系婴儿与现实的通道从一开始就存在,并遵守着它们自己成熟的进程。
;JC`U2TEX"d0心理学空间!L4d+A!DA8{*k
一条明确的发展线使未分化矩阵的自我元素成为无冲突半球的装置,后者被提议代替所有在任何时刻都努力不受精神冲突影响的功能(1939)。这些功能为哈特曼提供一直在的个体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尽管它们使用中和化的或首要的自我能量,它们也可能卷入冲突,也可能是后来防御机制的前身(1950,1952,1953;Hartmann,Kris,和Loewenstein,1946)。心理学空间Y gV^hp

L*IY+W&k3JXcq0 在哈特曼介绍新的概念来补充和保存已存在的驱力模型时,没有比“前意识自动化”更说明问题。借自身体观察,自动化为动力体系引进一种反复的行为,它的功能至少相对独立于快乐原则和重复冲动(哈特曼,1933)。这是一些不大受驱力影响的行为。(在哈特曼早期理论中,他还未把注意转向经济学观点,正是这些观察使他有后来的修订)。心理学空间Sw8_ B}[!j

4q.C+~:Ps m0 是什么驱动了这些行为?从较为先进的视角来考虑,很清楚,非驱力的动机必然来自个体与现实的关系,来自适应的“癖好”。真正地,哈特曼把自动化定义为“在外部世界的控制下”,说他们是“适应进程的持续结果”(1939)。他们在心理经济中的位置是“作为现实掌控的保证”。这种建构直接说明了来自现实的动机作用。从这一点上,这是安娜.弗洛伊德的观点,她认为防御可能来自外部世界,也可能来自内部(驱力)威胁,但代表了一种甚至更为彻底的与早期观点的分离,早期观点认为现实完全源自于冲突。心理学空间d/v \@5g M'M

}Pk|/nxV |0 这吸引了哈特曼如此多注意力的结构模型之精巧,在关于弗洛伊德的自恋概念方面出现问题。如哈特曼所评论(1950),在地志学的模型上,弗洛伊德将自恋定义为某一时候自我的力比多投注。在那个模型中自我(ego)的定义是模糊的,它通常指“整个人”,或者“自体”(self)。在后来的模型中,自我被看作三者之一的离散的系统,组成心理装置,改变了明显的自恋意义:它不再只是指与力比多外部投注相反的,自体(self)投注,而是指一个特别的精神结构的投注。这概念是从临床意义上来的。心理学空间 o~!S t\L

$?4S#HRdw,w0 随后,哈特曼重新定义了自恋:在结构模型里,自恋被理解为自体(self)的力比多投注,而不是系统自我(ego)的投注。像他的其他许多贡献一样,这一重新解释同时做到了修订与保存。通过引进一个新的概念自体(self)(参考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到经典理论框架,改变了整个理论,这为后来者开辟了道路(Jacobson,1964,Kernberg,1976),他们建立新的结构,在其中“自体与客体世界”之交换是最重要的动力。然而,哈特曼的观点相当保守,它把自体看作一个表征,一个经验性的结构,平行于客体表征,并建构于客体表征。因为自体是经验性的,它被看作是描述性概念。在哈特曼精神分析的定义中,描述性概念与解释性概念之间的区别很重要,他只在理论外围使用它。解释性(因此也是中心的)的精神分析概念仍然是驱力和“经典的”结构。
:S'm,Xop0
/L-{i wF:p_M6b0 指出这新的研究之保守时,Kernberg评论说:“哈特曼有效地从玄心理学移去“自体”(self)(1982)。我们赞赏他至少部分地回应了正在带来更多概念的关系心理学家(Sullivan,Horney,Fromm,Winnicott,以及后来发展得更为充分的Guntrip和Kohut)。哈特曼在其它的领域也是保守的:虽然他把自恋投注的对象由ego改成了self,自恋依旧表征着什么东西的力比多投注,而弗洛伊德的原始的能量框架依然保留着。
9darcg ir0心理学空间\2kEH1a&Uc3u _D9r7p
哈特曼的著作里很少关注临床实践,然而他对分析解释过程、临床精神分析一贯地采用一般的理论的方法。哈特曼,和弗洛伊德一样,精神分析的基本目标是“找到被压抑的”(Hartmann,Kris,1945)。但是对将无意识变成意识这一目标来说,当代元素被加入了,即重视自我的组织功能,包括适应、一起适合的过程的修订与调整,还有所有它所含有的生物学上重要的结果。
y4`3?)rvm0心理学空间"U?5k:{7C L:I
哈特曼认为,作为治疗的精神分析,不仅解释驱力及其衍生物(使无意识进入意识),还同时进行自我的组织和整合。现实在治疗中起着更大的作用,发展,按照哈特曼,取决于弗洛洛德所说的来自真实焦虑的神经性的衍生物和安娜所重点关注的与现实的冲突(Hartmann,1951)。然而,在其发展图式中,最初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适应状态)并非与另一个人的联系,因此分析过程的影响(包括分析家的影响)是非个人的。更何况,这影响还被其在结构自我的适应、组织成分上产生的影响中和了。哈特曼描述精神分析为“关于自欺与对外部世界误解的理论”(1939),但他的意思不是说这种误解可以在经验性的反移情中得到矫正。事实上,过去的转移性重生只有发生于随后的洞察中才会有治疗作用(Hartmann,Kris,1945)。自欺与误解会在分析过程中被解释,新的连接会取代其位置(组织与整合的新的水平)。分析对自我的判断方式进行工作和修正,因而提供适应的过程。但是在完全意义上来讲,分析进程并未构成一个客体关系,哈特曼拒绝来自诸如Strachey(1934)观点,后者认为通过与分析的新关系,提供了对移情的工作框架,因此,当分析师的经验被放在更广阔的视角上看,考虑自我的即时操作与更新,哈特曼对关系方面的研究相当不支持。心理学空间!`+vdG^M L ^7T4v(z
心理学空间)U1yUzb5Vh/L

:@%T;MD6X!Wbw/x0心理学空间&^9y'lJ L,Tl)_sc@/ma
心理学空间K:j-a-xIE3v
心理学空间-mBn*_,V L
在两种模型之间:一个评论心理学空间PQ hf X`
心理学空间`]1u|dX[

N"__ x} r{C No:A~ Y0
/P7|t:X|7d|0 纵观哈特曼之研究,他试图在保持经典精神分析驱力/结构模型的同时,整合新的思想,这努力使他在理论的发展中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当然,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精神分析更广阔和更狭隘的概念使得他可以使用新的理论结构来解释一般的发展与适应行为,同时保持冲突(及驱力的潜在理论)在精神病理学,尤其是神经症解释上的中心地位。这种允许现存理论“任其发展”,同时介绍新的概念解释新的现象的方法,预示了一种策略,这策略最近也被科胡特所采用。在科胡特的文章中,俄底浦斯神经症可充分用经典的驱力、结构理论来解释,而新的自恋人格障碍需要表的自体心理学概念。相似地,哈特曼提出一个用于解释适应或其他“正常”现象的结构,它大大远离于冲突的领域,与解释神经症的系统也相当不同。
x]2C7g7OfM)Gx N0
nt4I vC,D0 这种解决方法引起一个严重的概念问题。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原则一直认为健康与神经症(虽然不一定是精神病)是位于连续的点上。如果精神分析真的要成为一门普通心理学,它必须具备一套理论统一地解释所有此连续体上的现象。哈特曼的理论做不到这一点,因为驱力与冲突理论可以充分地解释连续体中神经症这点,却不能充分解释正常发展的那一点。哈特曼不愿意迈出可能解决这困难的那一步----将外部世界(与别人的关系)带入与内部心理冲突更紧密的联系中。当他把客体关系带入快乐序列中时,他在这一方向做了努力,不过,他并没有完全地赞赏这一步对于驱力理论的意义,跟随着这条质询之线的意义,或许可以对驱力理论的假设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即是快乐追求,受经验影响微乎其微)。哈特曼在保持经典理论的兴趣他不愿意进行这种改变。
.Z0_s,tL%Ock0心理学空间j6\1^(c/iwr
另一相对的困难的出现与哈特曼将精神分析看作生物有关,这一观点使得对发展的分析基本上取决于生存意义上的机体需求。他坚持认为,与其说精神分析是特殊的人的规律,不如说是生物性的、先天的。在区别人与动物时,哈特曼指出三个不同点:洞察力行为、语言和会使用工具。这区分是有问题的:即便在一定意义上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人与动物,也只是物种演化相对的异质的能力上的进步,精确地说,那些不同是先天生物性的。很显然,有另外一些特殊人类所具备动物所没有的特征,包括信奉抽象理想与价值的能力、艺术创造性、与生物生存无关的目标设置,等等。哈特曼无法将这些特征整合进他的理论:用适应性的视角来补充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一策略多少限制了他对自己理论的解释。心理学空间Q[ Kx2l2Pa1g
心理学空间8`V t(S}/F'kL d
让我们拿他对前意识的自动作用为例,自动作用必然是对自我而言的,健康的自我”必须……能够必须”(1939),在哈特曼引用Martin Luther的背景下:“我站在这里----其他的我什么都不能做。”这是他所提供的具备人的特征的例子,“相对稳定的反应模式,不考虑每一个偶然的情形。”然而,诸如Luther的评论只能理解为在经过反复考虑的背景下做出,这样原则化了的立场是无意义的,除非它是人类意识中最高级的行为;把它们归属于前意识的自动功能,剥夺了个体创造它们的意义,同样也剥夺了对别人可能会有的激励。当Luther说:“我不能做其他的,”他并非在谈论无意识,他在说他不做别的,他在保持对自己真实。想要在一个动机如此依赖于适应行为的框架中讨论对自己真实这一观点,是很困难的。
|8Q'@4^1N` mQ6l~0
qWx C4`0 Luther的评论既非出于传统意义上的适应,也非完全出自于驱力命令之压力。哈特曼已意识到他理论中这部分困难,在平衡的概念,特别是在相互适应的概念上,他开创了一种更新更令人满意的解释方法,他把应用他的理论框架的任务留给其他理论家,这是他持续努力减少理论改变的结果。但是他提出,他的框架里必须有一个高级功能,即调整适应与相互适应的过程:心理学空间w l[z,v*`1|

!J\8^;j'V8l.|0 “如果我们遇到----如我们在人们中所做的----一个同时调整环境关系和精神结构之间关系的功能,我们必须把它生物适应等级之上:我们必须把它置于由外部环境调节的适应性活动之上,也就是说,在狭隘的含义上是超适应,在广义上来说,又不是超适应,因为后者隐含着“生存的价值”,同时取决于环境关系和精神结构之间关系。”(1939)心理学空间*l OR|T/K
心理学空间rI v2R@!y_ RC
这段说明令我们回忆起哈特曼早先在同一本专著的争辩,他提出“更高级别的自我功能”决定着适应的三种潜在的模式的机会(异源的,自体移植的,寻求新的环境)。对关系模型的许多理论家(Winnicott,Kohut,Guntrip,其他人)来说,考虑这些需要自体这一概念来补或取代驱力/结构,这样的结构只是服务于哈特曼所指的高级的调节功能。心理学空间y].e nX9t

T9qh"mQQ5Aw[0 Luther的“我站在这里”是此点上优秀的案例。这句话同时包含与超越了为了相互适应(内心的和谐和对自己的真实)的适应之考虑。对内部的和谐与平衡的寻求,不管狭义的适应定义,决定了Luther的立场,它是最“特别的人”的行为---一个人对于Lichtenstein(1977)所称的“人类同一性的象征基石”的解决方法。哈特曼机体论的研究方法限制了他对这个他倾心提出的问题的贡献。结构性自我,甚至被综合的功能及其执行力量所促进,甚至被一定量的独立能量所保证,也是太过狭隘地依赖于一个概念(尤其与驱力紧密联系,另外还有物理生存问题)来提供整合能力的宽泛度。更特别地,没有如此接近调节(为快乐原则及反复冲动所调节)的结构能够令人满意地解释相互适应现象,尤其是其价值被看得高于生存价值。
Y6_H:`NHO$s ~0心理学空间 NvXn6aY
基于这些考虑,哈特曼是作为在两个模型间游走的理论家出现的,他试图保留经典精神分析的意愿阻止了他整合新的思想进入精神分析框架的努力。这些想法在其艺术思想中反复出现,在其中,哈特曼从适应的角度看待分析。因此,“进化如此发展:一种走向激进(最终走向科学),一种则是艺术的表达……艺术当然并非老古董。”可见的艺术价值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它“给予快乐并依赖于本能驱力”,另一个它有“规范与秩序”(1939)。艺术同时服务于自我与伊底,它不仅给予快乐而且提供各种综合解决的可能性(比较Kris,1952)。哈特曼对于艺术功能的观点因此扩展和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即艺术服务于整合快乐与现实原则(1911)。现在的艺术不仅给予驱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命令一个基础,还服务于对世界无冲突适应。心理学空间;t#eT)o.Q&A4cQn#^
心理学空间i)wZ2eL0@5y{ z
然而,这里我们又一次遇到在考虑Luther观点时同样的困难,说真的,与哈特曼关于艺术之适应价值是有关的。但是,它影响着我们作为创作者或欣赏者每天对艺术体验的直觉理解,减少对此类构造的经验,甚至被一个驱力满意的概念所补充着。这理论中哪里可以解释我们被一部美丽的作品提升了,或者被后来者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潜力所折服?艺术与科学之区分,从某一点上说,并非如哈特曼所做的那么严格。一个人可以在艺术的咸觉上被折服,当他遇到一个科学的发明在结构上如此复杂,其组成那么精细,而已变成一个具有内部美的东西。爱因斯坦相对论,并不需要在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可以唤起这类反应。现代技术的作品或许可以如此来分析。
a_8V'mj%f/K:c)[-l0
"mxU7WB1E0 把艺术理解为古董更好一些,这确实是哈特曼对精神分析理论之修正的一个优势。然而,这里一如以前,他没有解释什么是在艺术经验上最特别的人。断言人与低于人类的种族之间主要的区别是,单独的人有能力在比自己更大的什么事情的结果中获得提升,这断言是有些夸张的。这提升必须同时超越源自驱力的快乐和适应价值。它必须是一个有潜力的人的“限制的表达”(类似于科学表达)后的结果。这样,它必须是“更高级别的自我功能”或超级功能的工作,同时调节着适应和相互适应。但是哈特曼的理论只是指出这些功能,艺术是一个特别的人的创造,一个特别人的理论结构必须被设计出来以充分解释之,哈特曼缺乏这个功能上的精确理论,他的概念化只是建议性的。心理学空间6lT^6MA+~$jV$ZZ \&[

mh%M2\4A0 心理学空间$?@uo:d q)k:VF"P-{ A
心理学空间U.hL7bL+g@*I
心理学空间5r+~.w m(j

??WO.A` g2D[q0 2007.7
ZtLu6OtC,Z f0
7f"A\5L,[6O E(\0
;b s+mv[7AI0
2dW%YTuF,y |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主体间理论之解释的含义和治疗行动之恰好挫折的新视点 主体间心理学
《主体间心理学》
主体间与自体心理学之差异»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