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祭
作者: 邬锐 / 3596次阅读 时间: 2018年7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我的高考祭心理学空间6[T qPs]*R

心理学空间!]+olnk%R

没有空调水果、没有补课老师,没有营养加餐,没有独立空间(更别说什么宾馆高考间)。只有电视剧、评弹和星空掩映下的大树加上心不在焉、神有旁骛的我。功课做到半夜,是因为只有中央台的佳片有约结束才能进入状态(考前一天的《孤星血泪》还哭得稀里哗啦);感到压力和沮丧,是因为物理复习卷实在来不及看了(考卷里看到的题复习过但还是做错了);一大早不吃早饭来到考场,是因为要坐公交车横跨大半个上海(这次不能再迟到了);反复读《叶甫根涅·奥涅金》和《爱因斯坦传》,是因为只有伟大的爱情和天才对世俗的藐视才有可能让我承受高考的失败。

_4@3DHr5S$I0

)Ns6b@#F?F0像中考一样,我依旧踩到了狗屎运,进了一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重点高校。不过最值得庆幸的,还是自己没有被高考综合症所压垮,大学时没有被劝退,大学后也没有世故遁世,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就是与高考综合症共处,高考的非人力量没有隐藏在不能觉察的无意识里。虽然任何形式的考试还是会不由自主的焦虑和肠应激,但是旺盛的学习能力依旧承继着高考前一直蠢蠢欲动的“攻城略地”,而且更拜高考的“应景”所赐,激发了某种我要以本来的面目来学习各种知识和经验的欲望。

(s }D4dp}&B`x0

JaU1bo#U0But actually 高考给了我一大堆不想要又不得不要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副产品实在不多。我的理性大脑不想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或者用“一切都是有用的体验”这类的说辞来搪塞一下自己矛盾的心情,因为我体会过看了《American Pie》或者《Glee》的那种捶胸顿足,深深觉得“青春期是人修复自我的最后机会”这句话真实不虚,而高考(包括美国的)就是聪明人最不明智的买卖。心理学空间;DJ.A*w2w iC

心理学空间\SH(Js)G3RF"}

学习高级程序员课程时,看到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如果你读完了TAOCP,那么就给我投简历吧”。厚得可以称为“爬虫杀手”的TAOCP虽然确实超级难,但比起花上一辈子都呕吐不尽的应试教育和校园生态,实在是小菜一碟;读了雅思,才知道中国学生花十倍时间背范文也不愿意研究一下范文其中语言的美妙,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类似这样愚蠢的模式;读了金融学硕士,才知道了简历上一俊遮百丑的CFA证书对大字不识一箩和学富五车是一条起跑线上的;终于在博士阶段踏上了自己最终梦想的艺术领域,才知道纯净的天性才是压倒一切的可贵,而且与应试教育并行不悖,也许我本来也有机会成为娜塔莉·波特曼和凯文·科斯特纳那样“德智体充分发展”的“三好学生”。心理学空间g&UM:N&} XZ7TZ1i*XO

&{,j-ty$n)rD*| Z0最后,还是想想高考“正能量”的一端,感谢对我无条件鼓励和信任的英语老师,感谢不用连续的观点来看待我的化学老师,感谢让我英语成绩跌停到涨停(美国股市的幅度)的新概念老师,感谢那些对我寄予无私而荒唐的褒奖的同学们,感谢那时没新片可放的CCTV,感谢……心理学空间^^8? {p

心理学空间g8j$_0|"GXY!G

 心理学空间-C:M] Vo~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依戏剧之名,行心理之实——某次戏剧治疗之前的理论热身 邬锐
《邬锐》
复活节、莎士比亚及其他»

 邬锐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博士,精研艺术、科学与心理。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北京大学物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学会艺术治疗委员会上海组核心成员。
上海市虹口区、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常驻团体治疗师(国内第一位在医疗系统内开展戏剧艺术团体治疗的专家)。
社会阅历广泛、学识渊博,除了繁忙的心理治疗工作之外,还是上海市气象局首席专家,上海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特约嘉宾主持,上海市科委特聘专家,东华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戏剧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