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屠杀中的仇恨
作者: 拉克·麥考利 / 4461次阅读 时间: 2018年8月26日
来源: 《为什么不杀光》 标签: 仇恨 屠杀 种族主义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dD)^l/x+spo

族裔文化的、宗教信仰的冲突,特别是导致极端暴力的那些冲突,往往都被归因于族群之前的仇恨,有的是“由来已久的”仇恨,有的是“基于历史的”仇恨,如果发生在非洲,就被形容为“部落的”仇恨。仇恨通常与愤怒并列为最恐怖暴力冲突事件的起因。探讨阶级冲突导致的灭族屠杀,也会举仇恨为开杀戒的理由。例如红色高棉的波尔布特就鼓动贫穷的农民仇恨都市居民,“外国人”(指族裔文化上不算高棉人)和柬埔寨人都被指为压榨乡村农民的人。按红色高棉的宣传路线,柬埔寨都市居民应被逐到乡下(数十万人因而饿死病死),是因为都市人一向享有‘ 安逸生活”,“剥削了农民”,是“不道德的”,而且“逃避生产工作”。红色高棉驱逐都市居民还有一个理由,是因为他们认为战争会继续,而城市可能脱离他们的掌控,不过这个理由与仇恨都市人并不抵触(Kiernan 1996, 62-64)。

j j8C#]x4\ Z@k'b5_0

/e \z9j HF'A1~NR0因为灭族屠杀和族裔消化都离不开仇恨,讨论这个题目的著作虽未界定何谓仇恨,却纷纷把它定为书名,例如《集体仇恨》(Kressed1996)、《仇恨之 火》(Fires of Hatred, Naimark 2001 )、《现代的仇恨》(Modern Hatreds, Kaufmann 2001)。仇恨与愤怒常是相提并论的,这使我们立刻想到:仇恨的意思是否仅是指很强烈的愤怒?英文的hate就常用于表达很强的厌恶。因此我们首先要问的是:恨是一种情绪还是情绪的组合,抑或只是要表达很深的厌恶?心理学空间OJK nF+~y

心理学空间hyG;z#a2d|

虽然有许多心理分析专家撰文讨论恨(Gaylin 2003),有系统的研究才刚开始。至于恨如何与怒关联的问题,尤其欠缺实验研究(可参阅Finess & Fletcher 1993) 。不过我们可以从自省与普通用语中发现,怒与恨有明显的差别。按一般感觉,怒应该是热的,是对刺激的反应,而且通常是短暂的。恨却是稳定持续的,而且可能是冷的。怒如果是对于来自某人的侮辱或痛苦而产生的一种回应,恨就比较属于对某人的品格或禀性、本质而回应。这与上文说的来自某个群体的近因挑激与长久以来对于该群体怀有不满、不信任、嫌恶的差别。如果恨是针对恶劣本质而来,倒可以帮我们理解恨是如何作用。因为,因厌恶对方的本质而爆发冲突,不像对方“对不起我”、使我“痛苦’而导致冲突,其间有明显的区分。心理学空间zj3_ e9`,u

心理学空间Y"C~)y7Dnt mta:M

即便是口语中用“恨”表达嫌恶某种琐碎事物,例如I hate brocooli(我恨花椰菜),也含有该事物本质不良的意思。这样说花椰菜是意味花椰菜这东西本来就不好,是不能改善的,用调味也盖不住其原味的;换言之,花椰菜能不存在就好了。霍罗威茨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明:“愤怒的人希望他愤怒的目标受苦;仇恨希望目标不存在。”(2001,543)表示恨是比当下的痛苦、吃亏、恐惧所引起的反应更深的情绪。心理学空间$It9t9H*m7\[

:S3f#rKso4Z6U0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 Stemberg)提出的原理是,仇恨包含三个成分:鄙夷、嫌恶、又怒又怕(2003)。 这种观点可以把恨解释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情绪的衍生或混合,而不是一~种固有情绪。这样解释的长处是,确认恨可与多种不同的观感相联。可恨的个人或群体不但会引人愤怒或恐惧,也会引起鄙夷与嫌恶的感觉。另外还有- - 些情绪是正面的,是看见可恨的个人或群体遭受失败或惩罚时产生的欣慰、放松,甚至会有得意感。德文以“schadenfreude” 指这类情绪反应,也就是“幸灾乐祸”。

'h2t%\|Da6l Nc}0

U0E!wuO/Z0恨虽然与许多不同的情绪相连,却不仅仅是这些情绪的混合而已。恨应该更像是逆向认同(negative identification) 的极端表现(Royzman,McCauley & Rozin 2006; Shand 1920; Gaylin 2003 : 171)。我们恨的人如果兴旺成功,我们会有负面情绪;我们恨的人如果失败受苦,我们会有正面情绪。鄙夷、嫌恶、愤怒、恐惧不论是以何种组合形态作用,不论各式组合差别有多大,由来都是同一个:我们对可恨的目标始终只有负面评价。“仇恨的概念形成正好与现代研究是连贯的,按现代研究,基本情绪应属相对短暂而受情境左右的。这种基本反应产生的想法、感觉、行为倾向,都是典型来自对于情境所做的估量。”(Frjda2000,63-64)。心理学空间 \W^ tCY@,C

:EfeP Orn:v R7h$G0上文说过,愤怒是估量了伤害与直接侮辱之后的反应,包括想法、感觉、攻击的行为倾向。同理,恐惧是估量了面临的威胁之后的反应,包括想法、感觉、“逃跑或抵抗”的行为倾向。如果恨是稳定且持续不衰的,就不可能只是--种情绪或情绪的组合,而必然是更接近一种评估或心态,也就是,对于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产生的固定不变的评价式反应。因此“本质”的意思十分重要一我们所恨的是我们逐渐评定本质上就不好的。虽然这股恨可能因直接的行为或挑激而强化,也可能被显然良性的行为稍稍减弱,改变却都是很缓慢的。如果恨是很深重的,可能就是改不了的,因为被恨的这个人或群体做的任何善意行为,都被解读为是要掩盖会伤害“我们”更重的恶行。就像前文举的《旧约》例子中,希未人明明表示为了与雅各家族通婚宁愿行割礼(在没有麻醉药品的时代,成年男子同意挨这一-刀应该是很大的让步),结果却只强化了雅各家族对他们的恶劣印象。心理学空间1p lx K#JFw9]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仇恨 屠杀 种族主义
«為什麼要滅族屠殺?古今有別嗎? 克拉克·麥考利 Clark McCauley
《克拉克·麥考利 Clark McCauley》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