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
作者: 孙圣涛 卢家楣 / 13939次阅读 时间: 2019年2月16日
来源: 《心理学探新》2000年01期 标签: 自我 自我调节 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 自我策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心理学空间C x(a.NCOxt RF:Kz
孙圣涛  卢家楣
\"P|(A2oY2e`0(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234)
:z2^8]j|'I6q0
k,] L$v}0HVa0

^:qD(\2j0

^h1R t s.B}0摘 要:自我意识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本文对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我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些比较,并对西方关于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调节、自我策略等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述。

2gSX;V,F\0

#FhtQ;H sE0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调节;自我策略

izF4C!k vn6K-d~ Z0

n'p{F%mZ0自1890 年James 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以来,自我意识在西方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早期,心理学家们多对其概念、结构、发展因素和自我意识的发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但由于缺乏一致性,其研究结果可谓扑朔迷离、含糊而繁杂。直至80 年代,自我意识的研究范围开始逐渐拓宽,人们越来越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关于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调节、自我策略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对容易混淆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三个概念作些比较,并对西方关于自我意识研究的新进展作一概述。心理学空间 r j%^5T? B K6B

心理学空间0e\u{!s6Z0LU#O

1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我心理学空间FP&f&jZ{

心理学空间7|g8{o-Z M[

在我国和前苏联,人们更多提到的是自我意识,而对自我概念很少提及。对于自我意识的定义,我国研究者们对此众说纷纭。有的定义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的反映。”并进而将之分成两个层次,一层为人能体验或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结果,另一层为人能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内容[1 ] 。也有将其和自我等同,“自我意识就是自我,是个体的一切叫做‘他的’总和。”[2]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 ……就是自己对于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3 ]也有的强调对人我关系的意识,“所谓自我意识,即关于主体的自我意识,特别是人我关系的意识。”[4 ]还有人则把自我意识看成是一种特殊心理过程,是所有心理反应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综合体[5 ]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J ames 把我分为主我( Ⅰ) 和客我( Ⅱ) (me) ,因而也就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意识。如一个人对自己的外貌、身高的了解,对自己能力、性格等的认识,对自己在与他人相处的融洽程度和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地位和理解等,这些都是自我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概括地说,自我意识是对自我及其与周围关系的意识,它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大部分。心理学空间)XU7w!FQno.N.W z

5e;sm p"q$ox0自我概念在西方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术语。心理学家们曾从多维度、多层次提出自己的看法。关于自我概念的定义很多。有的宽泛,有的狭窄。宽的等同于自我意识,如有的把自我概念看成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组成的认知结构,这个结构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关系的一切心理活动[6 ] 。窄的定义为对自己某一方面的知觉,如Byme 的定义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感觉”[7 ] 。我们认为,自我概念无论在其概念和内容上都不同于自我意识。我们不妨先将自我意识的结构进行剖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形式,即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识范畴。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我概念只是自我认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着自我认识甚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影响深刻。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心理学空间@4C[GzZ7lN

心理学空间wceEQ8_&`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都是从自我这个大标题沿革而来的。关于自我,西方有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Self 和ego 。这两个概念无论在其起源、内涵,还是研究领域都有着高度不同。对于Self ,J ames 最早提出有一定系统的理论。从J ames 到Mead、从Rogers 到Gergen 都是在这个意义上进行的。Self 是指认识、行动着的主体,是由生物性、社会性以及自我意识诸因素结合的有机统一体,被分为主我和客我,主要受后天和社会环境影响。而ego 是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取得个人自我意识同一的根源。这是Frued 最早提出的概念。它是从本我(id)中分化而来的。Erikson 对ego 的概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Erikson 将自我(ego) 分为八阶段,然而这八个阶段却常被人放在Self 下进行介绍和评价。ego 主要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在研究领域中,在Self 这个标题下,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有大量实证研究。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研究都是在Self 的意思上进行的,我国也有一些研究。而ego ,人们的探讨多在思辨领域绕圈子,没有实证研究,我国作过介绍。

q o:FTgb$x,l0

K$CP/S)ha5zn EAv02  自我概念的功能心理学空间2H yuc E,H W0`

E `!NP+r0关于自我概念的功能,早期自我理论家allport (1955) ,Erikson (1950) 等提出如下几方面:(1) 提供一种时间和空间连续性的感觉; (2) 为个人自我体验提供一种整合和组合作用; (3) 调节个人的情绪状态; (4) 是一个人刺激或动力的来源。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以前提出的功能进行不断丰富和修正。关于自我概念的功能,研究者们已具体达成共识的主要有如下几种[8 ] 。心理学空间 [c-Fs'h

心理学空间 p r8g:m{BL%H }

(1) 信息加工功能。人们对自我结构信息加工结果的研究情有独钟,其中又以自我和各种认知作用的关系方面的探讨为多。Kihlst ron 和Cantor (1984) 等人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1) 人们往往对自我有关的刺激特别敏感。JMNuttin J r (1985) 做过实验证明被试倾向于选择自己名字中具有的字母。给被试呈现一组字母,每一组包含有他们名字中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字母。要求被试尽快选择自己喜爱的字母。结果被试倾向于选择自己名字中所含有的字母,而被试事先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中的字母会被隐含在每组字母内。(2) 与自我相一致的刺激容易被有效加工。大量研究发现与行为描绘一致的刺激材料越容易被迅速加工。Druian 和Cat rambone (1986) 曾做过实验。一组读充满为谋私而不择手段的故事,另一组读的故事对谋私只有所涉及,结果发现前一组在选择是否愿意为谋私而不择手段的得分比后一组高得多。(3) 与自我有关的刺激有助于回忆和认知。很多研究证明,一个人对自己经历、行为方面的记忆比对他人要强(St rub ,1986) 。(4) 人们对与自我结构不一致的信息往往采取抵制的态度,但也有少数人可能对跟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特别予以注意,并逐步予以接受。心理学空间:z1`+~r)t

Vpd0~m^'nO];i0(2) 动机功能。自我概念能推动人们活动。动机功能在人的目标和自我概念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它和目标、愿望等一起在自我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Markus 根据“可能自我”( Possi2ble Selves) 来讨论自我概念的动机功能。可能自我指一个人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人们要得到某一目标的各种想象,它被认为直接作用于人的动机,是动机的认知成分。可能自我是自我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自我概念中的自我图式影响较大。它能调节自我情感,促使自我概念推动人们去活动。Schlenker (1985) 根据“愿望自我”(desired selves) 来讨论18 心理学探新 2000 年自我概念的动机功能。愿望自我是指一个希望达到并确信能够实现的目标。愿望自我是积极的和可能实现的,它是可能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充当信息加工过的认知结构和有关的行为标准来调节、推动人的行为。Wichlund (1982) 等人从自我概念对动机和对行为的关系方面去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动机产生于人对自己的定义。人总是按照自我定义去不断完善自己,而那些觉得自己尚不完善的人们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从而去排除一切困难,努力追求自我定义的完美。他们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自我定义而不能实现的被试比没有自我定义的被试更喜爱按自己的定义去描绘自己,更乐于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更愿意展示代表自我定义的象征物(如信仰基督教总是带着十字架那样) 。那些具有定义的人们总是通过各种途径、付出百倍的努力去获得向往的自我定义。

$yv#f1XH8gjV8d0

@rm'K^4k{rH0(3) 情感调节功能。自我概念能影响人们对自我情感的调节。多数情感状态隐含有自我的成分。人们倾向于对自我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实际上也就是调节情感的一种方法。情感调节往往被人们用来克服消极情感、保护自我。人们为了保持和先前积极的自我观点一致,不断增强自我。当人们接受到与先前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时,原先自我概念的结构受到威胁,消极情感产生了。面对这种情况,人们首先要重新建构自我:要么改变已有自我概念,构成新的自我结构;要么保持已有自我概念,并力求为原有观念寻求支持,通过保持自我概念的稳定性来调节情感。然而,有的自我观点根深蒂固,不会轻易被不一致的观点所改变。当原先的自我结构没有面临严重的挑战和威胁时,人们宁愿接受支持自己原有观点的信息。人们的活动也是围绕能得到积极反馈的中心而展开信息,以保持积极的反馈,保持乐观的情绪。当自我结构受到严重威胁,与自我结构千差万别时,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估新信息,不得不开始调整自我结构和内容,消除新信息的冲击带来的不安情绪。

[Lo j5Z1t8M#L0

X o8k9RU0(4) 环境和伙伴选择功能。自我概念能影响人们对环境的选择。不同自我概念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环境。人们对自己和环境有许多认识,这些认识影响人们对环境的选择。Snyder(1979) 实验证明:常和自己保持一致的人,他们能在各种环境中保持良好的与自我相一致的自我想象,喜爱选择能表达自我的环境。而常和环境保持一致的人,能在各种环境中保持理想人物的构想,他们更爱选择良好、经过精心改造的环境。Niedenthal (1985) 对大学生选择住址情况的研究证明:自我认识严重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选择。一组看过别人选择住房并已带来很多好处的大学生,另一组是没有看过别人选择住房,也不知道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的大学生。接着让两组对住房和金钱进行选择。结果前者比后者更愿意选择住房。  自我概念也能影响一个人对伙伴的选择。Cantor (1984) 研究发现:伙伴对自己的特殊用途和伙伴对己体验的愉悦程度是影响伙伴选择最重要的两方面。

&MS7|4qoy0心理学空间%]b b)V:qcrl

3  自我调节心理学空间d1]E)egH!hM9G3z_

'en\1j-q @ e0自我概念和个人需要、社会环境、文化以及跟自我有关的一些认知因素都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虽然自我概念只是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因素之一,但人们对自己的思想、感觉、信念的认识给自己行为的方向、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一个人是如何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过程如何? 美国心理学家Markus 和Wurf (1987) 根据大量研究结果将其概括为目标建立,行为的认知准备以及行为的监督、判断、自我评估等三个过程。对这三个过程,不同的研究者侧重点各不相同,强调的元素各异。就是强调相同元素,也有可能对影响的条件持不同的态度[9 ] 。心理学空间n1o_$ID;x\

lz&e^ U C1R0(1) 目标建立。目标建立包括预期,需要、动机或价值等情感因素,以及完善个人人格的自第 1 期 孙圣涛等  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 19我设想(Self2conceive) 。这三种因素往往不是单一,而是联合作用的。各种期望被认为是目标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在各种期望中,Bandura (1973) 提出的自我效能的期望最引人注意。他用此术语来解释人在执行任务时的自我控制领悟力和自我感知能力。他认为自我效能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行动中的各种努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体验出的情感,都是由自我效能感所决定。例如,在恐怖症的研究中,被试在测试过程中的行为和完成实验中所体验到的焦虑,都是自我效能感所引起。

%]j6XL!A*i0

2M1S~]\M\F3g.{ {0需要、动机、价值等因素都会影响目标选择。Markus 等人认为需要、动机、价值对自我概念的形成的作用,就象行为被指令那样。如一个人有强烈的需要就可能选择挑战高成就的情境,当他从事活动时,他就会可能发展起一个高成就的自我概念。反过来,活动的自我概念可以唤起某一需要、动机或价值。一个有高成就的自我概念的人就有可能有高成就的需要、动机和价值。因而,需要、动机、价值是决定一个人努力奋斗的特殊目标。心理学空间'o'Zjz5Q;WT1Pgzr\

R5~ {BatX6vp0自我设想也是推动自我的重要来源之一。一个人选择目标不仅是为了一种成就,也是为自我实现。一个人在厨房为准备晚餐而花费一天时间,这种努力可能不仅是为了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而更可能是向自我和他人证实自己。因而,自我设想是有动力作用的。许多理论家都探讨过来自个人过去经历、观看世界的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压力等产生的生活目标的动力作用。这些理论都证明了向往的自我设想能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目标选择。

N\V#CyM0心理学空间7Oa yB2Xo$Xy5?f,F

在研究目标对行为调节的作用时,一些研究者(Bandura 和Schunk1981) 努力探讨如何建立目标去产生最适当的动力以及最好的行为和最有成效的结果这一问题。Manderlink (1984)等人研究发现,在完成需要很强的内在动机的任务方面,远景性的目标比近景性目标更能提高人的行为效率。但也有人( Kuhl ,1984) 认为太多地集中于目标会影响我们对行为的认知准备,和行为监督、判断、评估等的研究。

;XW Qb*|C0

:|w4z0g*^lq zM]0(2) 行为的认知准备。自我调节过程的第二步是计划和策略的选择。认知过程来自这个人(对己) 持续的认识或策略,以及这个人在某种情境或目标下,运用有用策略中的元认知知识两方面。元认知知识可能被用来规划一个人的有效行为。例如Kuhl (1985) 研究显示:被试消退冻伤的能力不仅依赖这个人使用的有用的对付策略,更依赖于他们选择各种有效策略的能力。诊断学家正在研究出各种方法来教病人各种元认知,他们建议成功行为管理的关键不仅要有正确的策略,还必须知道如何使用这些策略。除了能在各种策略中进行选择之外,一个人还必须有适当的可供选择的一系列策略贮备。如,打字的人到了一定程度,在适当情况下,可以很熟练地自动执行,并且可能和一些特殊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与打字者具有丰富的策略贮藏分不开。这也表明自我可能被隐含在非意识的自我调节中。

2~mD |?/kOk0lz0心理学空间Js-s{@&j

(3) 行为的监督、判断、自我评估。执行计划是自我调节的最后一步。Bandura 等人认为自我调节执行系统主要包括行为监督、对行为执行情况的判断以及自我评估。在自我监督阶段,人们留意到自己行为的各种方面,比如行为的质量、行为的次数等。并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标准对可观察的行为进行判断。最后依照满意与否的情感对自我进行奖励或惩罚。Bandura等人认为人们就是依据行为的监督、判断、评估等而对自我进行调节的。

6[TPz9~#t9s]-[H0

pd&i0[K W` C}+b0Carver 等人提出一套自我控制理论。他们也提出三个步骤,即留意自我、按一定的标准比较自我、试图减少其差异。这一理论不同于Bandura 等人的理论。首先,这个理论提出的是有内在联系、有等级的自我调节过程,而不是单一的体系。其次,它试图解释各种行为的调节,不仅能解释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也能解释无意识和自动的自我控制。而不是象Bandura 的理论20 心理学探新 2000 年那样只针对意识到的行为。Carver 等人认为需要用各种信息的比较来改变自我控制,而不是象Bandura 等人只用奖励或惩罚的方法。

`3Q P#vb,`[.`0

6_TUGIJ7l-m0自我调节过程的效率是不相同的。有时一个人调节自己的行为十分有效,自我调节的各个阶段总是自然地从一个过渡到下一个。而有时,一个人调节行为却难以做到。在多重目标的选择中,不能决定该做哪一个。在与他的目标仅隔一步之远,有可能不能达到;有时缺少适当的策略,反复在失败中尝试。在自我调节过程中有许多方法能使人误入歧途。自我概念的参与已经被证实。作为一种关键变量,自我概念在自我调节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m9qe0

z1KRA[2S04  自我动机与自我策略心理学空间TI/A.Z+l7^L'V

g|&PBR4`#x-l*e9z0在自我动机方面,人们较多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普通的动机,即自我认识(Self2knowledge)和自我增强(Self2hancement) 。自我认识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特征和能力等方面确切认识的一种愿望。自我认识的需要被认为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自我增强是指对自己积极反馈、努力提高的愿望,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感觉。它建立在寻找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趋势基础上。近年也有人提出自我动机中的自我改善(Self2improvement ) 的概念。自我改善是把自己导向理想自我的愿望。它建立在控制或成就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上。尽管人们对自我改善的研究得来的结果十分有限,但人们坚信这种动机的存在[10 ] 。心理学空间/S E&Ey-I

8Z E r{*`.]JS&}`0自我认识、自我增强和自我改善能解释广泛的社会行为。确实,这些自我动机似乎影响人们如何对社会进行推理,人们借助这些动机来比较自己,选择伙伴,确立他们和社会团体的关系。最近在自我和社会行为之间联系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们用诸多自我策略来满足这些自我动机。这些研究(Banaji 和Prentice 1994) 得出的自我策略有: ①用正常的推理的方法能增强自我。②社会比较策略防止外来的威胁。③自我表征(Self2presentation) 的策略。④群体确认的原因和结果。心理学空间.qh[ e3v kHU0^"`Z

心理学空间#JQQ"t[ B-Dg9v*K

(1) 社会推理策略。研究社会推理策略主要集中在对自我动机影响的三种途径: ①社会推理策略是怎样影响认知结构的内容。②社会推理策略是如何偏向记忆搜索和评估过程的。③他们是如何影响自我的归因过程。对社会推理的研究,人们已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结论。理论家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推理策略对于增强自我动机的重要意义。

9jMA\0B"~5Y3R0

#cN%es ~]W&mh0(2) 社会比较和互动策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为追求自我认识、自我增强和自我提高扩大了机会。社会交往使得人们有条件去选择比较目标和互动伙伴,以最大程度使自我获得收效。通过这些策略,自我动机能在社会背景下获得满足。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社会比较的情况下追求自我增强和在社会互动中自我认识的提高。

qt8L3E*j7JD#t};D#e0

(KT/t,]2o PD L0(3) 自我表征策略。对自我表征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表征的内容、自尊的角色和自我阻碍等。对自我表征的研究已经陆续揭示出有一定技巧的人们是如何建构各种策略来应付困难的社会环境。自我表征的研究对在社会背景下自我的形成提供了极好的说明。心理学空间"u[:A^-j mB P [

心理学空间 ~!Ew%lbYv'D

(4) 集体确认策略。自我如何影响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如何影响自我,这是一些理论家一直探讨的课题。研究得出,在研究自我结构的过程时,必须要更多地参照集体而不是个人。对集体确认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增强理论和自我差别理论中。研究也得出,影响自我不仅有个人因素,还有更重要的集体因素。心理学空间Hu cTQ2]-bB

心理学空间#k;J,XkD3??)?

参 考 文 献

5p.M tnuR0

&_*C0F4AD$`0[1 ]张增杰. 论大学生心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3.心理学空间0h?%?![{~k

z;g*Z#m7kv-C3J&X u0[2 ]全国八院校. 社会心理学教程. 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 ,114 - 115.第 1 期 孙圣涛等  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 21

6QqU;^hy#Y+I0

Z6M ~#^$d&GF0[3 ]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28 - 229.

.p?!Ux:R0心理学空间q_hYq!\5O*bT

[4 ]朱智贤,林崇德. 思维发展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17.

(Z wx-W^5[#e }(_ J0

2E X GoVF0[5 ]沙莲香. 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67.心理学空间+[M;T2KS%F&]

HtVsO D;qcC.I0[6 ]中央教科所.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

y0_ f;Tu)H6jX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自我 自我调节 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 自我策略
«父母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机制:追踪研究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自我意识实验:—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