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荣格心理学:自我-自体 James Hollis访谈
作者: 译者:董建中 / 9204次阅读 时间: 2019年2月19日
来源: 作者:Amy Edelstein 标签: 荣格 自我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荣格心理学:自我-自体(James Hollis访谈
,IO{ e[)d XE+vj0作者:Amy Edelstein
PBs5Ck.n~ V0译者:董建中心理学空间 t&L2Luw;B)U

8H"N$as:U%t3w0
jF8NRe0

Xg-h AI.SI:\"Y(U4bG0

X7`4cy*p L+x+K0James Hollis博士是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荣格教育中心的执行主任,他在瑞士苏黎世接受荣格精神分析师训练,并写出了八本书及超过四十篇有关荣格的文章。他本人积极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并就荣格学派的人类发展理论及他所称的“心灵与灵魂的相会点”,到全美各地旅行演讲。

X2lAZc| U5a ovX0

|5Clx&N1WF'L0WIE:按荣格的说法,什么是自我

SlTbe`0心理学空间/n_#~fP8_X(S

JAMES HOLLIS:荣格把自我定义为意识的核心性情结。我们往往认为“情结”是某种病态的的东西,尽管实际上情结不过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心理能量簇。自我之情结的形成,始于我们最初与重要他人(通常为母亲)的分离之时——我们开始告别乳房。这种分离是个体之形成所必须的,但它非常痛苦,因为它是对早年合一体验、对原始归属感的丧失。

%z1[#B,{B w[.I3`0心理学空间a)K~7q3X5T

荣格把自我的形成,看成是意识觉醒所必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分裂宣告了意识的出现——要唤醒意识,就需要认知我所不知之物。我不得不拥有“彼在”感及“此在”感。荣格还把自我看成意向性、专注、及意义的必要中介。你和我怎么会安排在同一时间相会以讨论同一话题?这是“自我专注”的作用, “自我专注”使得这次对话得以发生。

X5y+Lc4Zo0

5S ? ~P'n6P&A*w[@7v0自我做为一种情结,极具可塑性和“可侵入性”。当来自潜意识的内容侵入自我时、当自我被其它情结所控制时,自我就变得不稳定、被动。你看,我们通常所称的“自我”,实际上是受到一个或多个情结的控制,这些情结包括金钱情结、权力情结、性情结、或攻击情结。这些情结不是个体的核心性本性,但它们有能力篡夺或控制自我。心理学空间y,]Q%V&~
心理学空间p!a?~!xokS0|m7n

H$rg6OM$cj Y+~0

ewp]q0WIE:在荣格看来,自我是人格中的积极、消极、或中性的力量?心理学空间.i[7]"[;XL+y

心理学空间m+ecW;l

JH:我刚才已提到,要创造出自身同一性、意识、意向性、以及意义(这都是积极的),就需要自我这一结构。自我本身并不是问题。然而如果我们的不安全感控制了自我、如果自我深陷入个体历史而不能自拔,则自我就变得神经质——或者说,它对我们造成干扰。因而问题不在于自我,而在于自我出了什么问题。完美的平衡——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应是一种开放的自我状态:自我与外在及内在世界的其它部分对话,我们从文化中吸收信息,但不被文化淹没,我们还能与潜意识对话。心理学空间5h wK Q zV ^!S;X's4iW
心理学空间r H#ZC8I]

3tup/Ec}0pk0

8nG0W*JE0WIE:这些情结是否有其自身的意志?或最终我们能否选择让哪个情结占优势?心理学空间8x"S;{\'A"pEo VV

心理学空间9}[5M`{A

JH:我举例说明:一个人可能会说,“回顾我的一生,我发现其中存在某种模式。在我一生中的每个场景中都出现过的人,只有我,因而我应该就是这些模式的制造者。如果乐意,我可以把这些模式归咎于西方文明或我的父母,但我不得不承认我是按这些模式行事。我们会说,自我做得不错,因为它开启了与心灵其它部分的对话。
1IwN A$g-A8L0
BA3z~h?#Ge5t0

8}C7c_7{2M0心理学空间S K?6O,e/p

WIE:在荣格看来,自我是否等同于“I”所指代的主格或内容?

s ^[E5sj0

+Jq\J7i&R-b2x0JH:一般来说,“我认为我是谁”是指自我状态。但问题在于,“我认为我是谁”也可能是一个情结。我可能生而为奴并有奴隶的认同。我想,只有当严格反映性地对瞬间进行响应时,我们才会处于纯粹的自我状态。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通常不会处于情结中。击球前的击球手会焦虑得无法挥动球棒,但在球飞出后的瞬间,击球手通常会完全地沉醉并在场于该瞬间。这就是纯粹的自我状态。(董建中译)
PI]Z M Zv d S0
d CK"mEL0心理学空间9|.Id#Nh.^5k:U| v

心理学空间XCr7zw x

WIE:荣格所说的纯粹自我状态是否等同于这样一种情形:我们直接触及到现实本体?

5KZx:^7A$h*lV0

ywcjtaL0JH:是这样。在这种意义上它等同于禅宗的“空明”概念——纯粹的存在。但为了生活在文化中,我们需要一个自我,它使得我们能够建构时间、组织自己的心理能量,以服务于某种抽象存在如经济、兵役等等。心理学空间&`-N+e0{t/^|hX

M q8{)\7z;R3~:x0荣格的自我概念有其演进历史。我认为,早期的荣格想要突出潜意识信息,并认为自我的任务就是服务于潜意识要求。但到后来荣格做出了修正,转而强调对伦理责任的需要。例如,假设我梦到自己正谋杀某人、我没有醒来并在梦中成功地谋杀了他。我说:“这个梦说明什么?”这是对自我的正当使用——对生活体验进行意识处理,对外在及内在世界都不授予过多权限。(董建中译)
I \Yax0心理学空间%DuuI7J{)H6v
心理学空间eGW0M/R+@ e

心理学空间j#ss GS h(I H2~

WIE:荣格如何看待意识与自我两者间的关系?心理学空间4f pE$YR] E"K2S!nh)F

z/XZ7a kOe?a'V!n0JH:哦,我稍后再谈这个话题。你看,对于荣格来说,更高级的本体就是他所称的“自体”——不能把它混同于“自我”。在前半生中,我们的任务是要发展出自我——即对“我们是谁”的足够强烈的有意识感觉,它使我们离开父母进入世界,并能说,“招聘我吧,我能做那个工作”;“与我建立关系吧,你可以信任我”;等等。如果我们未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自我觉知,我们就依旧是儿童。前半生中的对话是与世界的对话:世界对我有什么要求?不过荣格还说,在后半生中,自我要与“自体”对话。问题然后就变成了:“自体”对我有什么要求?——这是远远更具心灵性的对话,可以说是一种宗教对话。因为“自体”所期望的前进方向很可能不同于自我所选择的前进方向——后者可能不是通向自我伸展、而是通向牺牲之路。例如,可能“自体”的召唤是要成为艺术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会使你食不果腹。如果“自体”如此要求、而“自我”仍继续向其它方向努力,则就会出现巨大的心灵苦难。因而在根本上,自我将不得不学会尊重“自体”的请求。存在这样一种伦理和宗教责任:与“自体”对话,但依然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自我的部分任务,就是去应对会由此导致的冲突。(董建中译)心理学空间2S&jxuSM*lTQ5y.J

4]s7^FKrX9TU0

@V2{3P){8qX,t0心理学空间K4Z!Uz,{W*c

WIE:按荣格的说法,什么是“自体”?它是否表征着、或召唤我们意识到自己做为人类所具有的最高可能性?心理学空间&p/X F;v+p~vl

心理学空间]T7Udgu5s/C

JH:“自体”是生物有机体的智慧、是做为生物有机体的我们的总体性目的,它超越于意识。
wY V:]J/\[yhw0心理学空间i@c)z_:{M*_

S*?S6Z2c2n0心理学空间,Z`+? zsY(A h

WIE:你在“与自体对话”中已提及这一点,一个人可能发现自己命定是要成为艺术家。当荣格谈到这种“自体的召唤”时,他似乎是指人生中的这种事业或角色——它最适合我们、最彻底地利用我们的天赋,无论是什么天赋——但它不一定就是通向心灵之路的召唤。心理学空间? H6E!GyQf

7]{,w B1f8xL#A g(G+a T0JH:哦,它是我们的天命——神的召唤。那么,人们被召唤要成为什么?成为存在?成为个人?——它与自我没有多少关系。历史上充满这样一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本来应该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自我,但他们感受到其它召唤,因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安全世界,以服从于意义、伸展、或深度。
-i$G#y6mHih$r7w|0心理学空间5Y6a9G*U5j#h?
心理学空间H.|u'u-Py vR

/`\&bf*S&o0WIE:你认为荣格心理学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最高可能性吗?

&b+C F8q1^$K4xn)|0

nf {;F-Uqv `0JH:是的。你知道,在荣格看来,核心性隐喻是“个体化”,但它太过经常地被混同于“自我发展”。它不是自我发展——它是相对于那个更高级本体(我们都从属于它)的对自我的定位。个体化意味着变成神所意欲、而非自我所意欲的存在。这两者可以非常不同。当有人说“不是我的意志,而是你的意志” 时,就是自我在与“自体”对话。这样,“自体”一词类似于“上帝”一词——它意味着不明确;它不是指代一种实体,在本质上它指代一种神秘之物。
e'Cl"~[lB2b#vW0
S t8wE0~S0心理学空间voO-T4e

心理学空间)MV4~YXZEk

WIE:荣格治疗如何帮助我们培养这样一种意愿和能力:响应“自体”的召唤?心理学空间"}"CG+LkH:d/rS

心理学空间 e#pb r*F P

JH:哦,不响应自体,就会带来症候群。被冒犯的“自体”会在我们的关系中显现出来,它会攻击躯体、它会进入我们的梦境、它会引起情感状态。也就是说,症候群是对“自体”自主性的量度,因为症候群的存在就相当于说:“注意,你脱轨了”。而心理治疗,无论是治疗师实施的正式治疗、或是做为一种个体过程,其目的都是去关注这些症状所传达的内容。荣格治疗处理症候群的手段不是去抑制、而是去发问:“它们意味着什么?创伤在哪儿?它要求什么矫正?”心理学空间%d0sJEe

C/Pe4Q2j zo DQ0例如,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抑郁。抑郁实际上是在述说:我们的某些重要人生维度没有得到伸展。我们研究所收藏有瑞士画家Peter Birkhauser的一些作品。他最初是位版画艺术家,非常理性,认为现代美术混乱无章、毫无价值。但到中年时,他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场抑郁。他在瑞士接受心理治疗,治疗师要求他着手画出自己的梦境。他画了,而这使得他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创造力领域、创作出不同以往的艺术作品,并因此而闻名于瑞士。在这个例子中,“自我”狭隘地理解“自体”,“自体”对此进行了批判。他的一些画显示出他害怕那种创造力。门外有声音在召唤他,他不安地关紧门——门外是一头巨兽。自我当然害怕打开门——它会被吃掉!但这头野兽是他自己的召唤,如果他打开门,他就会充满活力。由此你可以看到,有必要与潜意识及外在世界进行对话。还有必要强化自我,以使它能够胜任这场对话——但不是强化自我的那种虚幻控制感。实际上,自我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谦卑。(董建中译)
+ZN*t6yvH0
/O#{;B0b3S{!K0

6Ur X]9]T0| v)Gq0心理学空间1b.\lBNy3^

WIE:传统宗教观点把自我看成个体内的消极力量,如它使人骄傲或自私。在这种观点中,完全无法想像自我会培育出谦卑倾向。但似乎是,荣格是在阐明自我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或阶段——一个是,做为自我调节机能的自我需要得到强化,以帮助我们战胜人生挑战;另一个是,需要压制自我,以使个体能够发现生命内在的深层次隐秘智慧。

T J2k5u.z0心理学空间.t{RI5y(f

JH:对。一般来说,我们的成长面临两个任务。一个是形成自我,使它强大得足以应对生活、顺应生活的需要。另一个是拥有压制自我的力量,从而能够说:“那么神想要我做什么?”这两个任务完全不同。心理学空间Xs/xH&oe)h)lY,H
心理学空间~/W$n`i"\2nm
心理学空间x6J(m{ uZ\X}

心理学空间~`xt&fx.G4y

WIE:荣格深入探讨了阴影。荣格认为阴影是什么?阴影如何与自我发生关系?心理学空间v xO,r,cb z

J7IAmv6fOWK0JH:哦,最实用的阴影定义是:使我对自己感到不安的我的内在存在物。因而我们会很快想到愤怒等典型议题。我不想对自己的愤怒无动于衷,因为它扰乱我的自我意象。但经常是,如同那位瑞士画家的情况,我们的最强势特质同时也是我们的阴影的一部分。因而阴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挑战自我的虚幻操控。(董建中译)心理学空间c d2E,hT/`st q!i_

$W@/C/Oea,x0心理学空间Q9J_$t/](f/_

心理学空间,yTzw"PV yG

WIE:因而阴影中还会包含我们的积极特质、包含我们的这样一些内在冲动:它们会使我们进入未知之物,甚至有可能促进我们的成长?

;~~Gs_H!Z0

\?)[yVOo~d0JH:是,绝对是。这就是为什么阴影并不等同于邪恶。在我们的文化中阴影无所不在——我们对身边苦难的漠视、我们自身的琐碎、我们自身的疏漏以及推诿之罪。但另一方面,在阴影中常常可以发现真正的创造性能量。心理学空间G!Q%x*t B2K;C+FD.s&D `
心理学空间gBH,Hg%ak \!k

/{6ij3|)`0心理学空间 _1f"f Qe'x

WIE:荣格会把邪恶看成我们内在的情结或力量吗?或者说,邪恶会是我们自己的走向极端的自大或自恋冲动吗?

'm JKMja0

:f GE.m@0JH:哦,这都有可能。荣格在《Answer to Job》一书中,谈到上帝的阴影一面,他说我们的整个西方神学已经单面化。阴影被分裂出去投入地下,或被投射到别处的敌人身上。神性的阴暗面就是我们自身的阴暗,它指向我们的内在阴暗面。在此二元存在之下,是生命能量的统一;自我因为对所有那些不明确感到不安(由此可以很好地看到自我能够做些什么),而力图分裂事物:“我好。你坏。我们的人好。Hudson河对岸的人坏”。它甚至力图制造神学分裂。你如何对待一神论中的邪恶?哦,它被分裂为魔鬼——“敌手”——或恶魔,即“上帝的对立面”。而这个分裂是由自我造成的——自我寻求优先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我要说,自我健康的标志,是它能够容忍焦虑、模糊、矛盾,而不总是试图解决它们。因为人生是焦虑的、人生是矛盾的、人生是不明确的,这就是现实。我们越是试图解答、解决、或分裂人生,我们就越会陷入某种激进福音主义——军事、政治、神学、经济、心理上的,而这其中就有极权主义的萌芽。大量的我所称的激进福音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焦虑障碍——他们试图以非黑即白和向他人投射的方式,来解答问题。这是非常无意识的,他们的自我非常发育不良。由此可以看到,让自我足够强大以容忍这些紧张,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我不能容忍它们,我就会把它们倾泻到你头上。这都是投射性的。投射意味着自我放弃应对。你可以看到,“自我”一词有多种用法。但积极的自我仍有其位置;它并不总是障碍开悟。对于意识、伦理行为、应付对立面冲突,自我负有责任。(董建中译)心理学空间 q2C3_0R`#vYprs
心理学空间?M6oQ ^'P:I

4OLi2I ~2S|0

P(Z9|(B%Q-`5L9`0WIE:许多西方心理学家批评东方宗教教义的“自我否定”观。他们担心东方对服从、克制、或消灭自我的强调,会妨碍我们的健康自我的发展、危害做为个体的我们的正常成熟。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间的分歧?心理学空间1kPv [!OV'MT y

心理学空间 N`%`#_vI*F

JH:坦白地说,我认为许多分歧只是由于把自我混同于自我主义,而导致的。甚至荣格的个体化概念,也被误解成一种自我主义,而实际上它是指谦卑并顺从于自己的成为个人的召唤。这远不是自我主义。心理学空间Dn8u#B l

'c8u dY-`y T0心理学空间5v%ZfqM xLf1V

心理学空间KW8x+P[%T!}'`:RY7|

WIE:有关我们做为人类的最高可能性,荣格的观点似乎比弗洛伊德的观点包含更多的心灵维度。心理学空间4`'}%k x:_*W

心理学空间O"U?7Y#iF-b F

JH:确实是这样。“自体”一词就其本意而言,实际上是指宗教相会。事实上荣格说,“与‘自体’的每一次真诚相会都被体验为对自我的挫败”——因为自我的操控幻想或慰藉被“自体”的要求所推翻。心理学空间5bG0aef%oU/vS

心理学空间%V1e vU(}Jkq)L

英文地址:http://www.wie.org/j17/hollis.asp心理学空间$Z$M$Ake:E(ek9d$u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荣格 自我
«智者阴影 原型archetype
《原型archetype》
»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