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派对乔峰悲剧的理解:英雄难过美人关
作者: 石岩 / 3582次阅读 时间: 2019年5月02日
来源: 《精神分析研究》第一辑 标签: 客体a 乔峰 小a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g0Jv F#M'F+@q0英雄乔峰与美女的关系是其命运悲剧暗线。故事中,与乔峰关系最密切的有三个女人:阿朱、阿紫和马夫人。心理学空间z0F"E4K4n8FL ih#wu

M7J C'c Y{$D#M&@0阿朱聪明美丽,以弱女子、需要被救助照料的形象出现在乔峰身边,加强了乔峰的英雄幻想。阿朱会易容术,能够改装易容变成任何一个人的模样,恰是琼·里维艾尔(Joan Riviere)提到的“假面一样的女性"的极好例子;并且她也是一个客体a,她和乔峰的关系令人想起拉康的幻想公式$◊a。乔峰最终杀死了这个能够维持他的幻想的客体,进一步滑向死亡的深渊。

YGHxC0心理学空间u_-]W*e}d

需要注意到,不论是阿朱、阿紫还是马夫人,乔峰对待她们的基本态度是一致的——她们是女人,乔峰对女人没有兴趣。此时,女人不是被欲望的客体,乔峰的力比多并未指向女人,而是指向男人。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弗洛伊德的洞见:“这位原始的族长阻止他的儿子们去满足直接的性冲动,迫使他们禁欲,从而使他们与他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形成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从他们的那些其性目的受到抑制的冲动中产生出来的······”。

0l(G/z&_8`O#G X0心理学空间 \k^eMfh`8`

中国的古话:英雄难过美人关、红颜祸水、妖女误国,再加上神奇的词“狐狸精”,都是在印证弗洛伊德的断言。因为这些词都在试图控诉女性对于男权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颠覆力量,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夏末妹喜、商末姐己、西周末年的褒姒是这一观点的例证。历史的真相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到统治者希望以这几位弱女子的故事来警告男人们不要沉溺于美色,因为这会摧毁统治的正常运行。原因不在于这些女人是邪恶的、是妖怪,而在于她们吸引了男人们的注意,男人们的力比多转向她们而不是转向皇帝。这些女人们是危险的、美丽诱人的,不过,她们的危险只能通过男人表现出来,而只有真英雄、大丈夫才能抵抗她们。乔峰确实做到了不近女色,不给女人迷惑他的机会,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个女人能够给他造成什么影响,他也因此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心理学空间8e!s&S(h.d"b Wj

QE-?k;fyF0当女人面对一个并不欲望她们的男人会发生什么?阿朱、阿紫和马夫人恰好代表三种解决方式。

~O H x cDX0

J7{ N z1MM&Q$aU&zSp0——阿朱通过成为一个弱小女子、一个假面般的女性(阿朱的易容术正是其特征)而在乔峰的幻想中占据了客体a的位置。阿朱希望做乔峰的丫鬟、奴仆,不喜欢乔峰待她太好,最终为了保护乔峰还送出了自己的性命。此刻,乔峰的英雄幻想开始加速破裂。心理学空间 yB&C-L6hx-YqV`E-G

心理学空间[`pUM6u)ReS

——阿紫喜欢乔峰这个“姊夫”,认为乔峰“就跟我爹爹一样,我姊姊就像我们妈妈一般”;“我妈妈大大赞你呢,说一男人只要情长,就是好人……”女人的欲望也是根植于大彼者的欲望,不过,阿紫并不甘心于仅仅去满足乔峰的幻想,反而是想要将乔峰缩减为一个客体,永远逃不出她的掌控。心理学空间+p@c,yyD%pw

“姊夫,你猜到了没有,为什么那天我向你发射毒针?我不是要射死你,我只是要你动弹不得,让我来服侍你。”萧峰奇道:“那有什么好?“阿紫微笑道:“你动弹不得,就永远不能离开我了。否则的话,你心中瞧不起我,随时就会抛开我,不理睬我。”

:y^!pZG-O!n0

%t-Yb\9M1PA2c0

"H[9DSn-Y(f0阿紫希望像一位母亲一样照料乔峰,这种关系一般来说就足以维持夫妻关系,然而乔峰拒绝了。心理学空间+}Sj]+IW%Bc r

-c#mR4H$P9{0——马夫人面对乔峰时,发现自已不再是一个欲望的客体,诱惑的客体,没有任何价值,这个感觉遭到贬低、侮辱的女人最终选择摧毁自已喜欢的客体。马夫人的原名叫康敏,她的父亲姓康,正如拉康所言:“女人是作为交换客体而引入婚姻的符号契约中,是根本上男性中心的谱系之间的(而不是作为男人之间的)交换客体。”不论是康敏,还是马夫人,她都被登录在男性中心的谱系中,然而她并不甘心仅仅作一个客体,而是想要自己拥有石祖,面对她无法拥有的客体,她宁愿选择毁掉它。

Y&R3c F#G{&j0

W6O7Y;Ig]#[v0最终,马夫人(注意“马”和“妈”字的联系)是女人-母亲复仇形象的代表。相对应的是乔(萧)峰的母亲,乔三娘、萧夫人,弱小的女人,在父姓传递中处于客体的位置。乔峰悲剧的另一面正在于女性的反抗。心理学空间:^:V'L/P/T+c&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客体a 乔峰 小a
«精神分析理论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精神分析与文化
《精神分析与文化》
郝滨:从“大闹天宫”的冲突中反思父亲的功能与咨询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