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弗洛伊德作为弗洛伊德的最后一个女儿,深受弗洛伊德所爱,她也爱她的父亲,终身未嫁。为了捍卫父亲,她和克莱因掀起了长达数年的论战,此行为成为英国精神分析的标志性事件,并升华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在英国,你想学精神分析,你必须弄清楚你导师的学派是克菜因的,还是安娜・弗洛伊德的,或者是温尼科特的。好在大家达成的协议就是侯选人都可以学。
弗洛伊德在建构了精神分析理论的骨架后,对本我、超我进行了较多的描述,其女安娜则在自我及其功能上进行了更多的描述,她的传世著作《自我与防御机制》是对她父亲理论的创造性的补充,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个证明。
在精神分析历史上,安娜・弗洛伊德很早熟,她想找弗洛伊德的学生做分析,而弗洛伊德虽然是一个揭示人性真正的大师,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时,还是会不好意思的。一个例证就是在《梦的解析》第二版时,他删掉了第一版中的许多自己的例子,因为那涉及很多家庭隐私和秘密。第二个例子就是弗洛伊德给自己的女儿安娜做自我分析,这虽然也是迫不得已,但也许是防止隐私外漏的最保险的途径,可见弗洛伊德在保护己和自己家人以及自己理论上的坚决。
同性恋,这在当时也许是最大的秘密。也许,安娜一辈子都竞争不过一个死人,她的姐姐索非。其实弗洛伊德一辈子最爱的是他因病去世的大女儿索非。在索菲去世后,弗洛伊德陷人了深深的哀伤中,他在旷世之作《哀伤和抑郁》中对抑郁的深刻理解大概与丧女的体验有关吧。而这对安娜来说,就变成了一个过不去的坎。在她和她的伙伴哈特曼的概念中,一个人的自我是有一个无冲突的区域的,即那些对真、对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与父母的期许,对愿望满足的冲突无关,而是自我功能的一种表现。
一个重大的秘密是安娜是一个在自我心理学派看来,自我并不是一个私生子,要藏着掖着,偷偷摸摸,后来生发,而是先天就存在,并且可以自我发展壮大和分化的。这种理论上的差异,不知道是对父亲弗洛伊德理论的补充呢,还是背叛。在行为上,安娜是有很多反叛的,她后来谈了一个女友,并且给女友的女儿做了自我体验,这似乎回应了她的父亲,我爱你,所以我要成为你,我也爱自己,所以我又不是你。
施琪嘉
2018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