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的内在动机理论
作者: 张爱卿 / 19352次阅读 时间: 2020年2月15日
来源: 《布鲁纳的认知与教育心理学》 标签: 布鲁纳 好奇心 互易性 认同 胜任力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O]|gp;t+O

布鲁纳把内在动机区分为四种,即好奇心胜任力、自居作用和互易性心理学空间"@7bK,sMr,jeY

心理学空间&iemc!_P

心理学空间5KvB(mr)Q

心理学空间9Q$K7RuU1W"Xt `P

好奇心

S;Q$r"u5fe0

0};FXcqow vg0布鲁纳认为好奇心是人类行为的原始动机之一。它常由人们所接触的不明确的事物或未完成的事情引起。当事物尚未明确,事态尚未完成时,人们时常受好奇心的驱使去探索这些未知的行为过程或结果,并从中得到满足。心理学空间d"D0k:_ps

$g^-Q+eCf2qC&v0布鲁纳认为,人们的注意力时常被一些模糊不清的、尚未完成的或者不确定的东西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保持自己的注意力,来完成或弄清某件事情。这种探索过程是令人满意的,并对个体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因此也是具有内在奖赏作用的。这时候无论给个体多少外在的报偿,个体的行为都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因为这时候对个体产生重要作用的是好奇心,或那些隐藏在用以表达好奇心的全部活动之中的东西。

@(B-x6z'f4LuA%_0

G5_!O2Y8wA5R]f3R0布鲁纳认为, 好奇心是人天生所具有的,它不仅在个别人身上存在,而且还是整个人类的特性之一。有的研究还表明低于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有时也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心。漫无目的的好奇心与毫无约束的注意力的分心状态十分相似。如儿童对新鲜的事物都想注意,这样就造成他们不能长久地注意任何一件事情。布鲁纳认为这种好奇心尽管会影响到学校教育中固定学习课程的传授,但学校教育也不应该剥夺学生丰富多彩的可产生映象的精神食粮。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精神食粮有利于好奇心的发展。研究表明,“被关在小阁楼”中长大的孩子,会表现出惊人的迟钝。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精神食粮。儿童的好奇心对其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儿童正是利用这种好奇心去寻求新的映象。儿童通过对周围事物的选择,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有规律性的东西。心理学空间2B*p cD0A\i2{

心理学空间u{`UFa+|H

在教育中,如果需要对某些学习内容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教育者应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有意识的利用和引导。如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等。像学生时常对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处于一种着迷和注意力长期集中状态。另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加以引导,把他们的注意力保持在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上。如通过智力游戏、问答游戏等,学生可以把其好奇心转向强烈的智力活动之中。

9C`[tM0

8W[ Q(`9L-y(J0心理学空间@Y3X-U(abVW&n:I

qx*Ro.} A%WY1Oj W~0

L#O$^bSY0胜任力心理学空间7W\%q p#{8M

o4`lI5NmMb K0胜任力是心理学家惠特于1959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胜任力是指人与外界事物交互活动中,内在所具有的适切性、能力、才予效率、精炼或技能等的心理需要。惠特的这种胜任力实际上和人们所熟知的麦克里兰(McClelland, D) 的成就动机概念相近。麦克里兰在其代表作《成就的社会》一书中指出,各时代、各地区人民的成就需要,深深地影响到杜会、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阶层之间,成就动机有着明显的差异。布鲁纳认为要增强胜任力,可以从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及自动自发的态度,以及强调独立行动和作出决定,或强调自我的完美性着手。这些都是保持个体求成动机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某种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 使其从学习活动中产生自信心,从中增强儿童内在的胜任力。

}H2A)\;]6L8tE0心理学空间j/Tf4{sR%t0{e%D

布鲁纳认为人们一般对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才感兴趣。如果人们在某种活动中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胜任力,那么他们很难对一种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另外,人们并非对任何活动都想胜任。只有在某种活动(被认可了的),其本身具有某种意义结构,同时这种活动又要求一定的技巧,而这种技巧对行为者来说又是稍微高一点(也就是需要经过一定努力的练习才能学会)时,人们才更愿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胜任力。心理学空间2Xq&R^]]uz

心理学空间El1c k_H9h%I,`\4x

和麦克里兰所提出的成就动机一样,胜任力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社会阶层的影响,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人,对待胜任力的态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H X0[;{a"_w%D0心理学空间)_kWvr X WZ

心理学空间9Eo+C/B s0E.k
心理学空间"d0y*I.M6r!SnX d

#g c/~;e6p@0自居作用/认同作用心理学空间 U"|p/h9a,A

心理学空间6k8EwG4Zi ?0C;T$V

布鲁纳的研究表明,僮憬理想人物,使自身向理想人物看齐这种自居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动力。自居作用是指个人将自我及抱负与模范人物认同的一种强烈倾向, 当人们感到他们已成功地变得“很像”某个模范人物时,他们从这种成功中得到快乐;反之, 当人们感到他们让这个“模范人物失望”时,便觉得痛苦。自居作用不仅涉及个人,也可涉及这个人所处的社会和团体。心理学空间6u z*W1d*M} g

心理学空间a:zK n](tUW

布鲁纳指出,使人产生自居作用的对象,一般是支配人们最向往的、珍贵的心理资源(如爱情、事物)的人。如父母、教师、伟人、科学家等。自弗洛伊德提出自居作用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很重视自居作用对人自身发展的影响。自居作用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十分重要。如,儿童跟父母学习语言,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经历“试验一校正一修改”一系列过程,直到儿童习得句法规则为止。

!zO v}/i0心理学空间,d![1~u^*McKy1i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父母是儿童认同的模范,儿童通过与父母的交互作用而习得语言技巧。另外,儿童还通过自居作用从父母那里学习某种行为方式、社会态度,发展适当的性别角色, 内化父母所代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同样,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往往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布鲁纳指出,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效率的、有胜任力的典范。学生可以从他那里受到影响,习得某些优良品质。其次,教师更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对话人之一( 学生需要他的关心,希望按照他的伟人标准拟定出自己的标准的那种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应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心理学空间:u!}6lEa mPz6a

sFS\,`{)m,o0心理学空间+Cb @2X1B2ob

5~K V'{O/p$\ z0心理学空间&V|@dl%E

互易性心理学空间#O9pgnl/j8C7}wO:e

e%@5lb'Qc0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的需要.因此,求得文化方式的一致是一个受儿童学习需要所驱使的诱因。具体地说, 互易性是指人先天所具有的与他人交往并为一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心理倾向。互易性涉及人类一种迫切的需要,即人们对他人作出反应并且与他人一起为一个目标而奋斗的需要。动物学的研究还表明,互易性对保存物种的个别成员具有重大的作用。心理学家巴克(Baiker, R.)曾经指出,要预测儿童的行为,最好的方式便是了解其生活环境。这说明儿童在与杜会交互作用中,表现出其行为特质;儿童的行为受所处环境、社会的深刻影响。心理学空间$t+\ o[ S$pl/P

心理学空间Q,n6o3O%pdB8H`

布鲁纳认为凡是需要联合行动的地方,都需要互易性,以便人们集体地达到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影响的活动能够对学习构成一种驱力。人们在社会集体中逐渐形成一种为社会集体的目的和活动所需要的生活范型,形成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会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担当起他们的角色。

-CvT VB@0心理学空间u%V-h,hm;~'Pf.U

布鲁纳指出,学习往往是互惠的,儿童不论是模仿还是认同父母的行为,都是互惠的学习。同时,人类既存的文化,实质上便是一套价值、技巧及生活方式,教育应引导学生透过这种与生具有的与人交往的内在动机,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

#sKM H,V.b0心理学空间hCL4i6br-DR*e

以上我们论述了布鲁纳有关几种内在动机的区分和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布鲁纳十分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即学习的意志,或者个体在学习的实践中找到学习的源泉和它的报酬,好奇心,获得胜任力的愿望,极力去仿效一个模范人物的抱负,以及要置身于社会交往环境中的强烈意识,成为学习的强有力的内在力量。相反外在的奖励与惩罚,以及桑代克的效果律等概念的重要性都远不及上述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尽管外部的强化也确实可以起到某种特殊的作用,甚至可能导致重复出现,但,它并不是有益的、可靠的;一个人通过长期的学习会逐步地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构筑一个关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以及这个世界能够是什么样的有用模式。”

*]N]|[Q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布鲁纳 好奇心 互易性 认同 胜任力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28 布鲁纳|Jerome.S. Bruner
《28 布鲁纳|Jerome.S. Bruner》
没有了»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