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剥夺理论
作者: mints 编译 / 8588次阅读 时间: 2021年6月03日
标签: 相对剥夺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X$Z`#c Sm0相对剥夺理论认为,人们对公正的看法,并非来自他们实际获得的价值,而是来源于所得与期待的比较。如果我已经拥有很多,但预期的更多,我会觉得待遇不公。如果得到很少,但预期也很少,结果就会显得公正。心理学空间I%SYx9F I0t

心理学空间3B_b1ll E,L

心理学空间tl P3F

GCeFl ~E:E0

~mDZt8i xE&^0剥夺的相对性心理学空间\/F(jzYV

心理学空间V?i:r9t

现实情况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社会比较决定了人们的预期结果:如果其他人拥有的比我多,我会觉得被剥夺了。但是,如果我和其他人一样,都被剥夺了,我就不觉得那么坏了。因此,被剥夺的体验是相对的。

%U1s?qV3z5w0
几年前,印度上等种姓的年轻人陷入了一股自杀浪潮,以此来抗议政府向下等种姓开放更多就业机会的计划。心理学空间)w-yiq.sp#M

S-I]G|0客观地来看,尽管该计划仅仅是为了帮助那些弱势种姓,刹帝利和吠舍。这些上等种姓仍然生活得很好,那些年轻人和他们的家族也没有失去财富或地位的危险。
[R(h/?[0心理学空间 H$WB%T$O y"s.b2^?
然而,他们的种姓正在失去相对下等种姓的优越感,这样一种感知所创造的相对被剥夺感,足以促使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去进行这样一种抗议。
心理学空间@5b bSj]d!W

可见,想要动权贵的奶酪,有多难。心理学空间&r ^Z&GW)aVz

PD QH$Qj0同样,对三胎政策最有意见的,可能就是刚刚步入中产的阶层,他们会认为富人和穷人多生的孩子会抢占他们的社会资源,担心自己失去优越感。

"J+G*SQ L)p ~@0心理学空间o G#rn1X1FQ+};G

类似这样的事件,使得研究者将相对剥夺分为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两种情况。心理学空间xeCi zu

心理学空间(LeOQO#^


"~2s9{qb0s:O4gq0

)GI#]l5|&?0心理学空间-j BC.K x

'J@;}_:^%v.uO@/R0

0AFWck!{I0群体的被剥夺感

2j5?v3v7k0

js8KuTXIZ0群体剥夺源于一个内群体的成果与一个外群体进行的比较,特别是与那些更有优势的外群体进行比较。和个人剥夺相比,群体剥夺在种族认同方面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空间5P#KV:wV F@;a

(PU.Ic%{0弱势群体成员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群体层面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时,都会产生较强的歧视知觉。心理学空间6W!ek,e W*a.b

心理学空间1EzIEf;K

弱势群体成员经常会感受到来自其他群体的高度歧视。

2F8D7NRF;]0心理学空间&a?0_[0S'DW

心理学空间 W5c G2s"Qw+b
心理学空间o4O\Pr;D

}#t G)L7M.d!R0

+fR$e zx"?$ua*F0

@ h5E jOPA _0心理学空间X R'L!r'x-u

Rk!t x#[ JB0个体的被剥夺感

}%c:QG~0心理学空间*W N[{\y

然而,在被问及个人是否因其群体而受到歧视时,同一个体所感受到的歧视程度便显著较低,这便是个人与社会歧视感知的明显不同。

+^M td7^t0

k3Cj1PH(b k+[!R0针对一个群体的歧视/不公感和渴望社会变革方面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心理学空间-uV ~FU9U

心理学空间 {9wG0m1Ri

因此,人们只有在扮演其社会身份时,才愿意为了群体福利和利益而发起或参与集体行动。对社会身份的认同通常也会影响社会正义观念和正义动机。研究证据表明,群体认同限制了人们对分配公平的关注范围。

Cl(f \_3q:n.~%l0心理学空间 B;Vh h7P&[?

例如,文策尔发现,只有那些对“德国”这一国家概念怀有强烈的身份认同的东德人和西德人,才有可能关注覆盖全德国地域(东部和西部)的平等权利。心理学空间"o W6|P|] d,h)P

!yH2E\$D AoX3o ]0同样,泰勒和他的同事们也发现,一个高度认同群体/组织的个人更有可能服从权威并关心程序公正。心理学空间*`!d~+ky'E

-g#g+l#m;y?s0与人际情境下相比,群际情境下的个体似乎不太关心针对外群体行为的分配或程序公正。当内群体身份被激活时,这种公平和正义规则的转变便会在群际歧视的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图片

Z8D w:R(dP*N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相对剥夺理论
«我们为什么不相信算法?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自控力差,会让自己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