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的刷手机?可能是“错失恐惧症”
作者: mints 编译 / 5071次阅读 时间: 2021年7月21日
标签: FOMO 错失恐惧症 焦虑障碍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6KA }Xhb0?0

.[cnu~{7G0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也称社群恐慌症,是指一种由于患得患失而导致的持续性的焦虑,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总会感到自己不在场的时候别人经历了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心理学空间ok:m*[ V-GRp!vW%u

心理学空间J%h${;}{~&vB4K

心理学空间|,CyZ~k&L

心理学空间 O2l,t1Cwy#Oe+]

这个词首次出现在Patrick J. McGinnis2004年发表在Harvard商学院杂志Harbus的专栏文章中。2020年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社会与个人关系》杂志发布了错失恐惧症的最新研究成果。心理学空间V[&N7AkG%f

*}+R[ya`0~us,z0心理学空间5ML6WX3[mL-z
心理学空间m? |4kb'w `)y.B

心理学空间7WRC1`U)ecuE` K

该研究发现,错失恐惧症的决定因素不是年龄,而是一些自我认知——即,孤独、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

r4w y&G!o0

A(Q z x e0“人们以前认为年轻人的错失恐惧症程度更高,但我们发现的情况并非如此,”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华盛顿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Chris Barry说,“错失恐惧症不一定只是青少年的问题。错失恐惧症与年龄无关,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这种状况。”心理学空间VN;|h!K N.~s c

)kAc!JIKl?0Barry和合著者Megan Wong对全美14岁~47岁的41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和自我认知、生活满意度和社交媒体使用有关的问题(UCLA孤独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我同情量表、睡眠状况指标、社交媒体参与程度问卷)。

$QU KcU0nZ0心理学空间Gdd(h8n f;f`

研究人员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并不能预测错失恐惧症的程度。例如,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相同的人,他们受到的影响可能完全不同:朋友圈内容可能不会给其中一位在带来负面情绪,而另一个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

e]3Td3j0心理学空间5Q!Cgg-x#T,v9]

Barry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受到错失恐惧症的影响,但对于那些害怕错过信息的人来说,不断更新的社交媒体会加剧这种恐惧。

#M#F |9mQ-^0I0

KsQ/{Zmu ^0社交媒体可以让人们看到别人在做什么,以及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如果已经开始担心自己错过一些内容,然后在社交媒体发现自己确实没有刷到这些信息,那么,内心就感觉很糟糕。”心理学空间qY~Ze2?P;i

心理学空间h8\`P4TJ

Barry建议那些已经有过如此经历的人,尽量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完全停止使用社交媒体。心理学空间3K4xBBkeU(e+Y

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低自尊心和孤独感均与高水平的错失恐惧症相关,因此,目前的发现表明,社交媒体参与程度较高的个人,他们的错失恐惧症的问题更加严重。心理学空间&uK&\r C]
Christopher T. Barry, Megan Y. Wong(2020)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A generational phenomenon or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026540752094539 DOI: 10.1177/0265407520945394
心理学空间_(Ac KL"fG@+K3{

这项研究确实发现了一线希望:虽然错失恐惧症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错失恐惧症与受访者的生活满意度关系不大。Barry说,这表明错失恐惧症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社交焦虑。心理学空间*JV0i2}.k"~

DvJ6nt]t"i)EC0研究人员建议,想要不受这些焦虑影响的人,应该试着解决他们的消极自我认知,比如将个人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练习自我同情,采取措施减少孤独感,并将注意力从关注他人的习惯中转移开。心理学空间 E9S(_:kuiw6L!J

心理学空间\8V @6dGv

Barry说,“如果你要想摆脱错失恐惧症的影响,可以让自己开始体会到真正的与他人联系时感觉,从而减少孤立感。你也可以更多地试着关注眼前的事情,而不是关注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Z/L:E;o(l7x,X+tf:}8v0心理学空间^ L Ej;}7W CTZ

A&TG}&u ?\1E8I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FOMO 错失恐惧症 焦虑障碍
«自我价值感低与自私的区别 自我
《自我》
生动的想象力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