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
作者: mints 编译 / 9307次阅读 时间: 2021年10月03日
来源: Susan Goldberg 标签: 安全基地 鲍尔比 依恋 依恋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依恋
bTX`vT j0作者:Susan Goldberg
)f+zQfa,cws,?x0mints 编译心理学空间g"IH-C#GG$|
心理学空间/}#K hS.fgw:d5N$O

Susan Goldberg博士是依恋领域国际公认的研究专家。她的漫长职业生涯一直在儿童医院给病童看病,她在这一领域发表了大量文章和书籍。2005年,她获得了著名的鲍比-安斯沃思奖,该奖由纽约联合会授予,奖励在推广鲍比-安斯沃思传统依恋理论的精神健康思想中的杰出贡献者。她在推进依恋研究和儿童的健康领域中誉满天下,是深受同事和学生爱戴的慷慨的导师。Goldberg博士于2005年6月14日去世。
心理学空间} _ Cw4tR XT3l

心理学空间 i1a.e#{$a-o LZJ

%w8heU&O]7la|0

]V6B(q8er-t6y0依恋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密切相关。依恋理论从孩子的角度看亲子联系:孩子如何感觉安全、可靠?他对外界的信任程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世界观。相应的领域研究表明,依恋领域的研究认为,孩子的安全意识安全感对于情感和社会福祉、实际的人身安全福祉是一样重要的。

r$^0ox7o|4?0

dR(G g0r(R0本文由6个部分组成,这个系列探索了依恋的模式,以及贯穿孩子一生的依恋的意义,以及依恋的各种影响。心理学空间\jxu;a$dW

心理学空间4A.b-pO,i1\:@A/lR0gm/^

1、关系的舞蹈
%g0g T6c_&I"_Aj02、依恋模式心理学空间'zZ#ylB2{
3、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依恋心理学空间SCh$` pZ~
4、照顾者和儿童对依恋的影响
|${7r`:pr3Q/qN05、在逆境中依恋心理学空间!O l:I ])x v_U
6、依恋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心理学空间n(goXO edb l ?

Bb?5_"@0N1@M0心理学空间8@2[.lB p^

'~E~{A8`0

2k4p&G*{7C0a)I01、关系的舞蹈心理学空间O2i*_8t~A p

心理学空间{UEq7[ wN-l0`

这是依恋概念系列的第一部分,由已故的Susan Goldberg撰写。虽然发表的时间是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这个由6部分组成的系列已由Diane Benoit和她的同事Sheri Madigan更新和重新审阅,Diane Benoit也是国际公认的依恋领域的研究员。

Q6G2y_4}C!]w0心理学空间dY.S c*Nt&yGy-i;n

作为父母,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伤害。我们作为孩子的保护者,很容易想到的往往是提供食物,保暖,和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疾病和危险。但是,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安全,会是怎样的情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一个真正的危险意识往往是一些对成年人无害的情况。当儿童对感知到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感到不安的婴儿/孩子会自然地表达他/她对于舒适和安全的需要。

PK"F{ eou#@$n0

-o.~Edft0照顾者对此信号的响应方式,能够教育孩子体会他/她的世界的可预见性和安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学会是否可以依靠一个照顾者提供的舒适和安全。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期待,这个世界到底将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心理学空间4h8x F0[+hkB4`

心理学空间4F vn3Z0|g4te-[!n

依恋领域的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对情感和社会意义来说的重要程度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保护意识的发展与婴儿-照顾者的关系直接相关。过去40年的试验性研究已经证实,我们对早期关系(至关重要)的直觉,以及照顾者的作为依恋对象的作用,可能成为儿童未来的社会福利和情感健康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心理学空间3A{inG

心理学空间-e;D)V YF#A*w4?2}

1.1 依恋与联结心理学空间oIs}o g2zYs L

'Ah Z@d0人们往往更熟悉联结的概念,但对依恋的概念就没有那么熟悉。事实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联结一词主要是指在照顾者和他/她的孩子之间形成的情感纽带,最初出现在出生和分娩的时候。相比之下,依恋理论则侧重于孩子对照顾者的感情。心理学空间e,j \p{@-A2ww,J5W

)vdN+]"mu h:U4my%FG,C0何为依恋?

yRtBt:I0心理学空间 u^TP8E VzZY+u

婴儿需要一个称作“依恋对象”的特殊的人,依恋对象让他们感觉安全、有保障。这对他们将来形成与人相处的方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空间?;MfrS `

!Y vB9a:^0依恋包括婴儿-照顾者关系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婴儿的保护和舒适需要,以及照顾者及时提供适当的照顾,以此作为应对这些需要的反应。婴儿的情绪受到困扰、身体受到伤害,或者患病时,就会出现依恋行为。当婴儿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停止活动,并寻求与照顾者的密切接触。

|:s7Z,r x+bxM0心理学空间+wV+]*{Th5nu

依恋行为还包括婴儿努力和身边的照顾者保持接触。例如,依偎在照顾者的身边,或坐在他们的腿上,以及任何其他需要安慰的信号,如啼哭。心理学空间2W CqC6} e

心理学空间\e+['W U1o

我们可以把依恋的过程想象成一种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舞蹈。换句话说,依恋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照顾者对于婴儿的行为,而且,婴儿如何发出信号、如何对照顾者做出响应,也是这个依恋舞蹈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照顾者以其特定的方式对婴儿的信号做出响应,继而,婴儿的响应又解释了照顾者的响应。婴儿会根据照顾者的响应性质修改他们的行为。这样,婴儿很早就学会了如何管理忧伤,或者根据照顾者的反应调节他/她的情绪。

C;?1Yz N7j'` n0心理学空间3UMR%YRi&T R;c

因此,在这个复杂的舞蹈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的依恋模式。婴儿会根据自己和照顾者长期建立的反应模式,习得了从他们的照顾者那里得到某些答复的期待。到了满岁的时候,婴儿的期望与照顾者之间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就建立起来了,并可能难以改变。心理学空间)fvKf }

心理学空间G8k4^@T(L^y

1.2 依恋理论的起源心理学空间at^+X;Im

+cy5Q6S#}0jn [0依恋理论有几个的起源。20世纪40年代发现,孤儿院养大的儿童表现出不寻常的社会和情感行为。以及其他的研究人员观察到的,大自然中和实验室里的动物的行为。许多动物对在其出生后不久的关键时期所接触的人或物表现出了依恋的行为。心理学空间8\f b EU1|0Z(iU&c

&E#X B Uy0由代理母亲抚养的婴儿猴子,用瓶子提供牛奶,盖上毛圈织物使自己舒适,如果与毛圈织物的代用品一起的时间多,那么,显示出愉快的触觉和喜爱超过了对食物的喜爱。尽管所有的猴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都显示了不正常的社会行为,那些使用铁丝网代用品的猴子的状况每况愈下。心理学空间g!l#vOZ!X#~

6K ~KzL i0这些研究和观察形成了后来的依恋理论的基础。John Bowlby,一名英国儿童精神病学家,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依恋理论的人。Mary Ainsworth扩展和证实了Bowlby在这一领域对现场的和实验室环境中的婴儿-照顾者之间互动的观察的想法。心理学空间%p ^gV xEotU[

心理学空间c8B+_Kj`

1.3 依恋模式心理学空间3jY.E.Z s)\)Krv$j,O

8v\2Z(O&l'^sY0Ainsworth开发的“陌生情景模式”,是实验室采用的方法,用来衡量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依恋质量。这个程序涉及婴儿或幼儿与其照顾者或友好的陌生人之间的几次分离和团聚。婴儿在与照顾者团聚时的行为方式是依恋质量的主要指标。

1Dp;`r3Z0

X~&W#m%m([$Z0从这个简单但功能强大的自然实验中,Ainsworth确定了三种一般的依恋模式:心理学空间`2rn? Y H

+Bd"R4\c?+Y0D1Y)J'eM0

f8I"a"`.]E0
  • 安全型包括在与照顾者团聚时,婴儿的积极的响应。大多数的婴儿属于这一类。
  • 与此相反,有不安全-回避型依恋关系的婴儿,似乎没有对照顾者的缺席感到不安,在与照顾者团聚时,往往会冷落他们。
  • 反抗型依恋模式的特点是,婴儿在与照顾者分开时感到不安,婴儿不愿探索他或她的环境,即使父母在场。有不安全-反抗型依恋模式的婴儿,对照顾者尝试安慰他们的行为没有响应。
  • 第四类是后来增加的,是指婴儿似乎对分开或团聚均没有应对策略。这些婴儿被认为与其照顾者有紊乱型的依恋关系。

Zaa!z*gd[ ~M:p"E0心理学空间ZQYrv

心理学空间r%}h H,[.[+i2`

一个总在孩子身边、对他们的婴儿的信号敏感、有反应,并接受婴儿的不安的照顾者,通常有安全依恋的孩子。有不安全依恋的照顾者,对孩子的痛苦以及需要安慰和保护的迹象往往响应不够。这些照顾者不能在身体、心理方面或在情绪上给予孩子支持,或往往存在不够敏感、或不可预测的养育风格。心理学空间9SxfX]1P

响应婴儿的小窍门
{1P_.Z"s9r v0心理学空间F bV@3D.m:qaT
当婴儿受伤、生病或不安时,您可以对他作出多种响应。如果您现在以使婴儿感觉安全保险的方式对他作出响应,将会使他相信有人在支持他。
%S3V1f F,u wQ0
心理学空间:b%kGv;~cuYZ8h

当一名照顾者未能对需要安慰的婴儿做出适当的响应时,这并不一定是照顾者的过错。在有些情况下,因为照顾者有自己的悲伤或需要,而没有能力对他/她的婴儿的需要显示出敏感性,其他的照顾者则根本无法懂得他们的婴儿的信号,从而出现应对不当。

|H9X,S;hCe|e~0

J3z9a3vTK0现已证明这四个主要的婴儿-照顾者依恋模式,是独立于婴儿的气质而存在的。换句话说,依恋模式关注的是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任何一方的性格。

#N {*^x1Jt7`0心理学空间z6fbDX8Q X0t

1.4 建立健康依恋的步骤

9R$}Akp6LG [,d0心理学空间$G6RIg!i'c:A O

研究已经表明,许多照顾者似乎本能的知道——经常在孩子的身边、敏感和接受婴儿的信号有助于促进健康的依恋。以下是照顾者要考虑的一般性策略。当照顾者回应婴儿发出的不安感、或需要安慰和保护的信号时:心理学空间O`3R%IZz

x;Yes!F7giZR01、注意迹象:首先要了解和识别婴儿不安的迹象。心理学空间'G)O9n^I

心理学空间;k9Ohj8n

2、作出响应: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知晓他/她的痛苦,并作出妥善的反应。

bf.hC7}w b0心理学空间 ~+Vl V}f

3、保持一致:对孩子的被安慰的需要作出一致的和可预见的回应,能使让儿童建立安全感。

.g}V"w$t]EU0

m j)teN?04、接受:接受、而不是判断,或者降低孩子的情感不安和不适。

(fu1On3CU0

5@/KOrh0w0W5]!Q%m05、提供安慰:宽抚和安慰你的孩子,以此回应孩子的不安。

-Ik-V&ql"r0

:? |"^ [ r k d0在婴儿—照顾者关系中发展出来的依恋模式,可以满足婴儿的非常强大的和基本的舒适和安全的需要。照顾者如何对他们的婴儿的不安做出回应,将对他或她的情感和社会发展、未来的关系,甚至未来的养育方式产生持久的影响。

z!Q2j/HV0心理学空间zN1Xn c$BM

作为婴儿的父母和照顾者,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在这个复杂的舞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起他们面对社会和情感时健的健康的安全感。心理学空间o1p7t j$Q0DJ'h{s'k

c{z/SZ'E-B0
ZRa}"s`^ M$X0

6L EE@b0

'rlohH2m)]qm02、依恋模式心理学空间r`1TR'S s!PQOG

心理学空间0d |Pmr!h

在依恋系列的第一部分:关系的舞蹈里,我们看到了依恋模式在婴儿-照顾者的关系中的发展,以满足婴儿对舒适和安全的强大需求。在第二部分里,Goldberg博士详细描述了对婴儿期的各种依恋模式。心理学空间"g RiJ8lO q|

心理学空间V~q%H:nPpT

Mary Ainsworth在自然环境中对母亲-婴儿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她注意到,婴儿离开母亲进行探索,然后再返回来寻求安慰和爱抚,有着不同的方式。这些观察形成了安全基地的概念。

t(s e E"gM0心理学空间#K[Z(j bAfmD

2.1安全基地

K2|F-|JK4F|6`0心理学空间H&{a/h$[Oq

安全基地的概念是依恋理论的基础。

G3z-C~o o0

x0[W Xb)T/y0一个婴儿自然地把他或她的主要照顾者作为一种提供安慰和保护的来源。在理想的情况下,照顾者代表了从安全基地,婴儿可以自信地探索。心理学空间 G6e0\M|*fR*FR

心理学空间 G!\-p7K|[$T5h

婴儿在其第一年里形成了对照顾者的信心,这些信心是基于当婴儿生病,受伤或情绪低落时照顾者的反应而建立起来的。如果婴儿得知他或她的安全基地没有反应或不可靠,其探索过程将受到不利的影响,婴儿对需求的表达也随之受到影响。

H$y*PV&Xf3h M f5iN0

.~yj u)@01963年,Mary Ainsworth 设计出来'陌生情境法',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婴幼儿的依恋行为。使用这一创新性的技术,Ainsworth能够系统地观察在陌生的环境中,婴儿与主要照顾者分离时的反应。

7K$l3b4^H"_N0心理学空间 `5W|q)n

陌生情境法是一个20分钟的过程,包括两个短暂的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分离和团聚。对婴儿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婴儿对分离和团聚的反应,在照顾者在场和不在场的情况下,他或她的探索行为的质量,以及婴儿被安慰的能力,都是受到密切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被赋予代码,以确定婴儿在一个具体的婴儿-照顾者关系中的依恋模式。虽然所有这些行为都与依恋模式有关,但团聚行为最能显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的婴儿-照顾者依恋关系之间的区别。心理学空间2L/vl}wQ.b

心理学空间8Ak@ E0PW

2.2 依恋模式心理学空间5o5P$S3R%BTb4F

心理学空间aps+R5}!v.l0H

Ainsworth的研究导致了三种依恋模式的鉴定。一般地说,她把婴儿-照顾者关系描述为或安全或不安全。根据婴儿所显示出来的行为的特定模式,不安全依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回避型或反抗型。对于每一种依恋模式,都有与其相应的照顾风格。心理学空间$?cj ~BJQ2K

心理学空间 l%o7N g%_"E J`

2.2.1 安全依恋

4N*iQ3D/ZX0

SP&Qs6Q#N0大部分(55-65%)婴儿显示出安全依恋模式,一般认为,安全型依恋是最佳的依恋的模式。心理学空间6L-c1{g,[FuCbFX9f

心理学空间6e4O(KVQ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在照顾者在场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地探索其周围的世界,不时地检查照顾者是否一直在场,并在照顾者不在场的情况下,限制其探索行为。心理学空间,^ V_|+l8w

jYf1oJ0和其照顾者之间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当照顾者不在场时,会显示出不同水平的不安,但是,当这些婴儿和照顾者团聚时,会有积极的回应。

iW0k'^%Q0心理学空间we0P,VX)kl-ssP

安全型的婴儿在受到困扰时,会寻求和照顾者的接触,在得到接触和安慰之后,马上会安顿下来。心理学空间4z4A1kL!D%ad7x5U?

6?P }x/djy0能够促成安全型依恋的照顾者对他或她的婴儿的信号是敏感的、接受的,他们接受婴儿的不安,并以一致的方式积极养育。

g+MfI7_0心理学空间)Lj$D+U,S

2.2.2不安全依恋心理学空间Z F'vrUu B})Zu|

心理学空间(@ Z+pWdt

不安全依恋分为回避型或反抗型。一般来说,与不安全依恋的婴儿的照顾者往往不太响应他们的婴儿不安的迹象。这些照顾者没有用身体,心理,或情绪作出响应,往往不够敏感,或对他们对依恋需要的反应缺乏预见性。

2ht_!].~%Z0心理学空间4[2lV1Dx)U.t`C

2.2.2.1 回避型依恋心理学空间"w/H.|"C&P5Y

心理学空间7}i`Zs-ag;KA

约20%-25%的婴儿对他们的照顾者表现出回避型依恋模式。心理学空间.iu:Y] x/~/{+F

心理学空间/[ ?!I&V9AB

有回避型依恋关系的孩子似乎不关心照顾者是否在场或不在场。在照顾者在场的情况下,回避型的孩子也会探索周围环境,但是对于照顾者在哪里并没有兴趣。

v'h v&ylY tm;j0心理学空间K5{La2f;uvo

在照顾者离开的情况下,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显示出来的不安的程度最低。在团聚时,他们不会主动走向照顾者,或者尝试亲密的接触。

'do&z/{&{*@)A0

,P^%rI%^s G0事实上,他们常常忽略或回避其照顾者。尽管看上去回避型依恋儿童缺乏关注,但是他们会显示出较多的生理兴奋,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学会控制自己的不安,但是,他们的这种兴奋的确比其他婴儿更多。心理学空间 Hhyc3w

"MX{2y'h8P[{x-sI&Jc0回避型依恋和照顾者在婴儿情绪低落、生病,或受伤害时没有提供足够的安慰有关,即,这些照顾方式和回避型依恋有关。心理学空间%|hArhp1V_

心理学空间 F&b V0W7Z

2.2.2.2 反抗型/矛盾型依恋

.H.Z/s'nd }0

N!Cn+m#zMO0约10%-15%的婴儿对他们的照顾者显示出反抗型依恋模式。反抗型依恋关系的特点是过分地表达依恋的需要。心理学空间uD,[PO(B4u%M4z7^_

4{U6J'Gw\#Ph1E0当照顾者在场的情况下,这些婴儿不愿意探索周围环境,并专注于得到他们的照顾者的关注。

7gfm|2T0心理学空间6Y!K SH"kg

当照顾者离开时,反抗型依恋婴儿会变得非常不安。当照顾者的回来时,他们寻求接触,同时也抵制接触。他们寻求接触时,往往不容易被安慰。当照顾者尝试着抚慰他们时,婴儿的反应不不是很好。

,w]2C8K+|U'j,zKN0

3EvUU*q;JMAc0反抗型依恋与照顾者对他或她的婴儿的不安信号的响应不一致的照顾模式有关。

7H+S w'z&ya&a&CD0

E`.TX ]/u g-Ur7{02.2.2.3 紊乱型/混乱型依恋心理学空间 OURmrv(N(v$z

心理学空间#I8S4V\N(]

还有15%-20%的婴儿不属于Ainsworth的最初的3类划分。Mary Main,另一位有影响力的依恋研究者,增加了第四类,把这些婴儿包括进来。心理学空间JD&E7t4Ke+tRH

心理学空间 EzAm/Ac

前3种依恋模式的婴儿,已经有了一套应对兴奋的策略,而紊乱型依恋的婴儿缺乏有组织的行为模式,或者,他们的策略一再被打破。

g`"x"q:Q:iq,Y(k3?0心理学空间*c%L3^'@B8wc1L(W c

当有压力时,照顾者在场的时候,这些婴儿显得紊乱而又迷失,显示出不寻常的行为,例如,在接近他们的照顾者时把头转过去,恍惚,或摆出奇怪的姿势。

vh!p8LoAnfO&C0心理学空间 G"am2O!x&RQ$F

Mary Main认为这些行为是婴儿和照顾者之间存在恐惧或混乱的证据。通常认为,紊乱型依恋是不安全感的极端形式。心理学空间IvW8y`-i;nx[

}(`!bEM6A}|t!hlp0很多有紊乱型依恋的婴儿经历过一些形式的虐待,或者其照顾者经历过遭受严重损失或虐待而产生的创伤。其他的环境压力因素和家庭重组有关,例如搬家,或另一个孩子的出生也可能暂时地让婴儿-照顾者的依恋关系模式出现紊乱。心理学空间?kq5eW1P G3u

C$_u(XZ!?'b'r02.3 依恋行为的意义

)CCyz3A*_7}0

I8waT#U.U0一个婴儿的依恋模式,来自于他们对(作为舒适和安全来源的)照顾者是否可靠的理解,并且受到了这种理解策略的制约。

s \9zj0sl/qm.d0心理学空间w}.QGW3VUe)w

在婴儿心智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想要明白(作为安全基地的)照顾者的可靠性。心理学空间8Y;E*C)iyg

L rtc+hHU\02.3.1 安全型依恋心理学空间o QpplH

心理学空间E'AHD,zYFs

安全型依恋婴儿的照顾者始终敏感,感知并接受婴儿的不安的信号。因此,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明白,而且相信自己可以获得保护。他们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体现了这一自信,他们自由地探索周围环境,公开地表达他们的需要,并且接受他们的照顾者所给予的安慰。心理学空间{r"{2R L ]&q ?2M Z

心理学空间Fi X9Q#g{

与此相反,有不安全型依恋的婴儿缺乏信心,不会把照顾者看作是一个安全基地。这种不安全感显著地影响着一个婴儿的行为,以及情感表达的质量。

'D-HFB[0心理学空间qj5u%A(xM5_ my

2.3.2 回避型依恋

"cf*S*D ^b3V/D(V0

T^6g\*PVp"A'@ Qp0回避型依恋婴儿明显的独立性和早熟。这样的婴儿其实并不在意照顾者是否在场或不在场,并很有可能在团聚后怠慢照顾者。但是,其实每个婴儿的人身安全都是本能的和至关重要的。

bkU)]SeA@#?0心理学空间Y X4Aj+Z)w!A

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婴儿,在其生病,受伤或不安的时候,已经多次地感受到主要照顾者的拒绝。因此,这些婴儿知道,他们不能指望照顾者来满足其依恋需要。为了避免被进一步拒绝,回避型依恋婴儿会限制他们的情感表达。

)[p| ],ucL}2M:A0心理学空间4xU0YlL y [

这就可以解释回避型依恋关系中的婴儿所表现出来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它是一个有效的与照顾者维持接触的策略,照顾者不能提供安慰,但确实提供了其他种类的照顾和保护。

hBguVt'Z-j,O`0

;T.OJ/\K o02.3.3 对抗型依恋心理学空间 [/zJerrt-k

心理学空间|?)Z.v*p|.H+V-o`

对抗型依恋的婴儿的照顾者,在回应婴儿的依恋需要时,他们的反应往往不一致。

s#B^c3HF}(H{h0

-\z9tCA9mX0婴儿在面对反应不一致的父母时,最好的策略就是投入大量的精力,争取帮助。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婴儿在陌生情景中,会对长时间、夸张的表达他们的需要,以及为什么他们专注于吸引照顾者的注意。

-GD tR k V0U0

(qpY5Kbg^0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婴儿形成了有组织的应对策略,这说明婴儿对感知中的安全威胁有适应性的反应。当受到保护的信心发生动摇时,行为和情感表达出现变化,试图争取到与照顾者的接触。心理学空间a.f[+Rc {P;I%y

zB}8fD'Y02.3.4 紊乱型依恋

0~AR6}6j.K@R0

x^ U0k Xg0fx+sb0紊乱型依恋婴儿的行为往往不同寻常,即使从婴儿的角度来考虑,也是难于理解的。许多紊乱型模式的婴儿很容易受高度紧张、混乱,对环境的影响感到害怕。

X _s4V9Z9w0

w*bTb"hog b0有时候,紊乱型依恋会发生在照顾者本人经历极端损失,或创伤之后。

DO c0a%g~)HJQ0心理学空间db,`AA+T9z%|

研究人员推测,照顾者无法从悲痛的丧失中恢复——例如,照顾者自己的父母死亡,或照顾者被其父母虐待,那么,他们就会传达出一种焦虑感,恐惧感,和/或对他们自己婴儿的敌意。

,g*{ s?bI0

x2o6r$n(caj$N0这种情况对于婴儿来说是非常紊乱的,因为,此时的照顾者,既是一个安慰者、安全的源泉,也是一种威胁或恐惧的来源。当面对这种不可能的局面时,婴儿试图瓦解结构化的组织战略。

!P$JEBY+J i$K/|0

m1[#Lc"fT J02.3.5 小结

@q*}pg0

3\;~8`*dxLqQW Y0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婴儿的安全意识看成是一个连续体。有了较强的安全感,一个婴儿就觉得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尝试其周围的世界。如果被保护的信心发生了动摇,那么,婴儿的世界就开始坍塌,其自由探索世界就会因怀疑和恐惧感而蒙上阴影。

_ J1t,h{'L7@ S f0心理学空间Zg ZGt

一个婴儿的基本依恋模式在婴儿生命的第一年里发展形成。虽然形成的依恋模式会比较抗拒变化,但是,随着婴儿的发展和成熟,生活环境的变化能够改变今后的依恋模式。

2~E1`u|_y0

[ow5[aMJ^t$K0在第三部分,我们将着眼于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依恋。将对较大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依恋予以讨论,依恋模式对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将一并予以讨论。

(qy`\I2e6A-OM0

O*|-b8r'Nf4[8HN1c0心理学空间B xA%y c2xnj/Gm1J-]
心理学空间)|#`%lpwG/v0{

JYwl4xx O03、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依恋心理学空间ph%|R'Bo_n wG@

Iwl2d6P3X,Lw(uf.i0Ainsworth的陌生情境范例显示,大多数婴儿在和照顾者的分离时,会出现一种或几种反应方式;这是依恋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但这项发现更广泛的意义是什么呢?心理学空间4G @ Z[C0I+l

9e'iP L$z7?0我们在依恋系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里,看到了不同的依恋模式是如何在婴儿期出现的。在第三部分,Goldberg医生探讨在婴儿期以外以及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依恋模式的发展。

m p)a(v@| iVS$A]Y0心理学空间 N0Ltmit^-HC

对于依恋理论的创始人鲍尔比而言,依恋涉及的东西不仅仅是婴儿对分离的反应。婴儿在分离和团聚情景中的行为只是预演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只是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潜在期望模式的一个迹象,而且,这种迹象的演化将持续到整个成年期。

Z}D&x{0心理学空间0Q YY#K%n]p%q

在过去,Bowlby的思想颇具革命性,并且引起了争议,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

6F7b)`t#Eq0

$J.Lg'ig8TjS0早期依恋安全的长期影响是什么?心理学空间Gi(E/g:M oSQ;N

-@'T I)v!i1K#|M0如果有的话,我们最早的依恋关系能够告诉我们,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么?

{sL*d%c:w ]/mo0

t ~Q%C)JPO0而且,我们与我们的父母的依恋历史会对我们与我们的孩子的安全和幸福产生影响吗?心理学空间m}/J#e6o2`"OfD$q

心理学空间fOx[(eS U

延续至今的依恋研究提供了这些基本问题的答案。

7xD|+RM:]s-`f:_C w0

_yM ^On0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安全的依恋感受会以深刻和持久的方式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许多方面,而这些结果反过来又可以传递给子孙后代。

*B;~6Q-V3Y @D0心理学空间;`6E(|\wTa

3.1婴儿期之后心理学空间Q5m$H xr^-wuQ9@

:K-d.w_dlpS|01974年,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始了一项跨越30年的纵向研究,这项研究成为了依恋研究的里程碑。267名孕妇的原始样本,得出了大量项研究成果,指出早期关系的至关重要。在当时,这些还只是一些猜测,而现在得到了试验结果的支持。心理学空间*J+`A!x N

+HXO.Go3o.ZIDU!B{0有一年,研究人员使用陌生情境范例,对婴儿-照顾者这一整体进行了评估。其中一种儿童在他们4到5岁之间又接受了重新评估。

\ T)\6^rc0心理学空间3RcQ;Fn%qk

几个月的密集观察表明,大多数1岁时被划分为安全型的孩子和不安全型依恋儿童相比,他们的的自尊得分较高,能够更积极地响应其他儿童,而且具有较好的社交技能。

d&klT9ZeK'D(^5iy0

6k$lLy7m!R*md03.2 依恋的新衡量标准心理学空间D;v!sI_

心理学空间+s [3y0\\2hH1ZTeM

为了评估依恋在时间线上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衡量标准,该方法可以用来评估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的依恋模式,并对其进行分类:

o$HH~ ?0

2I:y3m7N:R0^5d07岁以下的儿童通过观察程序进行评估。当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后,研究人员观察,并评估婴儿在团聚时的表现——包括,情感表达、会话交流,以及微妙的肢体语言。

~8bq9ic(k0m zp0心理学空间1_+l y]PV0YE5KF

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AAI)相当于针对成年人和青少年的陌生情境范例。成人依恋采访最近已做调整,适合年仅7岁的儿童使用。参与者需要回答他们与其依恋对象的早期经验。依恋的安全性反应在受访者在讨论童年依恋经验的连贯程度上。研究人员需要评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以及他们在表达过程中的举止。

z#GN%lXa s%o0

Pj1gK'h?BI0利用AAI和各种观察性的衡量措施,心理学家已经制定了与四种婴儿-照顾者依恋模式相对应的分类方案。

;E3Dt/a._`@0心理学空间V-y \e!C@M%u([4?~eq

3.3 学龄前和学龄期的依恋

t7I&U!G([mv7}0心理学空间z,g opM)}D

3.3.1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w swS U/b+J0

P]5E$f z9t{9e0明尼苏达州的研究和随后的许多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在婴儿期与其主要照顾者有着安全依恋关系的儿童而言,大多数带来了有希望的成果。心理学空间1sE8oA#cR4g:L

vC q6m^a6j0在1岁时处于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儿童,在学前班里往往受同龄人的欢迎,具有弹性,足智多谋,并且与他人合作。心理学空间(KB.u@%uj'c

心理学空间%Q~8p]3b7?;O

在6岁时,他们比那些婴儿期有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更懂规矩,反应灵敏,易合作,自力更生,更具共情能力。

~{? i0m+dw{a0V @\0

Z v%k n$[2p x^9]L0一般来说,安全型依恋似乎是儿童和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

\KC8V(Tz h4u1e0心理学空间W g"ptVU}V!d

3.3.2 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心理学空间)Y`AI0w"V

Y @ Pb&aY0在1 岁时,在陌生情境范例试验中显示出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在学龄前出现防御型或回避型依恋模式的风险更大,特别是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时候。心理学空间/a-V h8A#^{

0aJAIG%y0那些在婴儿期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儿童,情感更脆弱,容易变成感情的绝缘体、敌对或反社会,从事例如偷窃,说谎,甚至欺骗的行为。

a0a}5d0l {'{0

Oy(r:rI3|'{w0与那些在婴儿期处于安全关系的孩子相比,他们更可能向成人和同龄人挑衅、被他人拒绝、更可能成为受害者。心理学空间?CXlG}0H

}@Fp0W2r3s03.3.3 反抗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ment)

G]+Zp^\ N#V'`U0

?$J"AA@^f\U0在1岁时表现出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在学龄前往往会依赖他人。依赖型儿童花费过多的时间寻求成年人的注意。

+i#@SuZ,c|!~0

&J}uG/NO4}0他们可能很容易感到沮丧,或感到被动无助。和反抗型依恋关系的婴儿一样,依赖型儿童会以牺牲其他活动为代价,过多地依赖他们的照顾者。

DE\,A2}6q0心理学空间/jPF!J$R8m-VpA

3.3.4 紊乱型依恋(disorganized attachment)

zN#iqXw'k!o0

D:A(l*SDVW0在1 岁时,在陌生情境范例试验中显示出紊乱型依恋的婴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生攻击性行为,品行障碍,分离性障碍的风险更大。分离性行为(Dissociative behaviours )包括一个人对他或她的周围环境,记忆,身份,或意识的感知崩溃。

4}qv?.DnA4q0心理学空间 c0UJIc6bKf!t

6岁时,紊乱型依恋已经变得有组织了,但变成了一种由孩子,而不是照顾者对控制负责的模式。这些儿童通过羞辱和拒绝照顾者,或者通过关注和保护来控制、胁迫,或支配他们的照顾者。心理学空间w PJIEBqiN

9N6nrqTc;k O&J0控制-照顾型儿童( controlling-caregiving child),他们或是取悦照顾者,或是安慰照顾者,而照顾者通常对孩子经常出现的夸大的积极情绪表现出有限的回应。

7QJ.k!dVua%o0心理学空间QN,Myv-svD(O

控制-惩罚型儿童(controlling-punitive-child)对满足其要求的照顾者,通常表现出有敌意的行为。

"J6U.{$`O)TV A{0

v(lti{K(N(o?^03.3.5 其他不安全型(insecure-other)心理学空间$IA I6\7z3Q)Wx!G"Q/x&Z

3^nk0TM5x j0最后一个儿童依恋的分类是其他不安全型,包括显示出不安全感,但不属于其他的类型的那一种。这些儿童往往表现出的策略往往是回避和依赖的混合物。

RL+gzX,cq6n;^0

&Pt1s,e9yBwg03.4 青少年和成人依恋心理学空间F7@SO7P R_:M

心理学空间 }$xc;j6O%LOd n

3.4.1 自主型(Autonomous attachment)

3[)y$j5u R|/s7n5~J0心理学空间&Jd5D@5G!Vwq9Y

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自主依恋,与婴儿期的婴儿-照顾者安全依恋模式相对应。心理学空间/x-ruTKSRd Q$z

_:] h|$ZH_0这些人能够识别其童年依恋对象的局限性和积极品质。被划分于自主价值关系的个人,通常会原谅不太理想的照顾者,对自己的和他人的不完美感到平静,而且,他们在描述他们的童年经历时,具有连贯性和客观性。心理学空间 k"n G4D1^'|?)Fc

[.Ox9^)O2T03.4.2 先占型依恋(preoccupied attachment)

4a3X8iz$q-T EW0心理学空间$u;?7^;Nd&W

先占型依恋的分类与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类型相对应。被划分为先占型依恋的个人,会非常专注地纠结在儿童期的细节之中,但是,他们很难对自己的过去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述。心理学空间$\T%i+`Pc(\ @`I

9Y3t4O:a:P9x-tj0他们往往专注于早期的经历,往往表现出过分地想取悦他们的父母。被划分为专注型依恋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对自己的和他人的缺陷不能报以平和的态度。

6u.?6H zy:tS X4z0心理学空间!_+R)a7Gv

3.4.3 拒绝型依恋(Dismissing patterns of attachment)心理学空间H#D!_/^,B"g

:X_/R*k$BJc0拒绝型依恋模式与婴儿期的不安全-回避型依恋最接近。在回应成人依恋访谈(AAI)时,这些个人往往很少提到童年时的依恋经验,往往只提供简短的,不够翔实的答案,并坚持说记不起来了,同时对童年期的经历给予一个过于积极的评述。他们还不愿意提及过去的主要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心理学空间+IT:\ Z"@Fe6w

心理学空间+[;xV;?G)D0I B

3.4.4 未解决型依恋(Unresolved attachment)

e^"P1W)d&T3Ew0心理学空间,lc6J]K6T%M} S

未解决型依恋与婴儿期的紊乱型依恋最相近,其特点是对过去的重大丧失或创伤缺乏决心。被划分为未解决型依恋的人们,可能会对死亡或创伤感到困惑,对死亡的永久性感到困惑,或对死去的人或施虐者有一种着魔感。

2VuWD*}/B{0

Jas-z:M LS03.5 依恋模式的的稳定性与改变心理学空间4Urm/A'Leed u(O

O%k:CO&OC0依恋理论假设依恋模式会持续贯穿整个一生。心理学空间%?%MC3W+NM*j4N }

D(JIv&L1O0婴儿期的特定依恋策略,通常能够预测一个人一生中的具体发展轨迹。证实依恋稳定性的确切证据需要密集的终生随访程序。在目前,有一些不够全面的,通常是混合的,但仍然是有价值的发现。心理学空间.xc1QOe(|Sww

心理学空间y8E3C r;exA

家庭生活方式项目(The Family Lifestyles Project )是一项基于加州大学展开的持续的纵向研究。该研究从婴儿期到19岁期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婴儿期的依恋是预测青春期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J;qm+~0F d0L?0心理学空间pFHL`4Iw

与这些调查相反,对57名高风险的年轻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期的依恋类型和成年依恋类型之间没有显著的连续性。该研究的样本来自明尼苏达州母亲-儿童项目的参与者,这是一项目前正在进行的,和儿童不良发展风险结果有关的的纵向研究。

};n E { H5Qb at0

qB g5qo%B@O0依恋的连续性取决于逆境的具体情况。遭受虐待并与他们的主要照顾者有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他们更可能保留不安全感。心理学空间8N-E*^,U8Th"p

心理学空间N@C U8S w*K

处于不安全型依恋关系中的婴儿,在成年早期会变成安全型,这被称为获得性安全,他们在13岁时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家庭功能。最后,使用陌生情境范式,在婴儿期被划分为安全型依恋,在随后几年被划分为不安全型依恋的研究对象,更可能有着一个抑郁型的母亲。

[ NSf QW0心理学空间 XRE3YaK?}X$QP

另一项在明尼阿波利斯进行的为期20年的纵向研究,专门探讨了生活中的消极事件对依恋稳定性的影响。在研究之前经历过重大的丧失或压力的参与者,44%的人的从婴儿期到成年早期依恋分类出现了改变,而在生活中没有经历过消极事件的人当中,只有22%的人出现这方面的变化。心理学空间riW K!Z)c.F

心理学空间8n,X/RRb

3.6 亲密关系

~+E$u%M5@\0

8[9I1y,lBYE0我们已经看到了依恋安全如何持续的影响着一个人成年期的生活和核心方面,这些影响又如何影响了人们生活中重要关系的质量。

4m*nu:xzSJ0

%M&m(P0y ZRT0虽然没有多少纵向研究把婴儿-照顾者依恋与成人的亲密关系联系起来,有一些证据表明,婚姻的满意度可能与AAI的依恋分类有关。心理学空间 v/}[/Bz'@i

Pk+D rpv\r0与夫妻双方都是自主型依恋的的夫妇相比,有一个不安全型依恋伴侣的婚姻会出现较多的冲突。夫妻双方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其结果是导致更大的冲突。

AEUG8F0

f)\+@ Z4@9K/U1f0在已经订婚和结婚的夫妇中,与自主性依恋女性相比,不安全型女性更多的报告了来自伴侣的言语和身体的攻击,以及遗弃威胁。

s*u9@DN#Ql0心理学空间y'Jr#c"ap

3.7 传递给孩子们的依恋模式心理学空间Sh0ws9r

心理学空间2@h]]i9wAY[

我们的亲密关系的质量,会影响我们作为有效父母的能力。此外,有证据表明,一个人的养育方式会模仿他们在婴儿期接触到的被养育方式。心理学空间-p+X/Ui;x\PI6@

心理学空间*FMH+F{Q

因此,有自主型依恋的成年人往往会以一贯的的安慰方式对他们婴儿的痛苦做出反应。和父母之间存在拒绝型和先占型依恋关系的成年人,作为照顾者时,更有可能与其被照顾对象分别产生拒绝型或不连贯型的依恋关系,因此,更有可能与他们的婴儿有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xHW$BF:a~7NnD0

Y:^O*p)u&nb-V0儿童医院的Diane Benoit 和金士顿总医院的Kevin Parker 对依恋分类跨代之间的遗传程度感兴趣。

_/x&U~Ydl0

P?#W;n{k-Vo\pz$k0他们发现,在怀孕期间收集的母亲的依恋分类中,有82%的病例能够使成功地预测她们的婴儿在12月时的依恋分类。三代跨代研究显示,65%的外祖母-母亲-婴儿三代之间有互相响应的依恋分类。这一发现扩展了早期依恋安全中业已深远的影响。

(EGM;{ k[/HA0心理学空间\,znRDTp3`

与鲍尔比将依恋视为一种寿命结构的观点一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依恋关系的长期影响可以是深远的。我们依恋的历史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情感健康,继而可能影响我们的友谊,我们对重要他人的选择,以及我们的浪漫关系的质量。核心关系的强度会影响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照顾者,最终影响我们自己孩子的安全感和情感健康。心理学空间qc8lj)}a:oB

心理学空间 j8dMY!Q-~|

对依恋模式的于稳定性和改变的持续性的研究,将为人类的这一关键领域提供更多的信息。

rya-S!Tk'Y0

r|4~$z D5D?|0在连载的第四部分,我们将会特别地探讨儿童和照顾者的性格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对依恋安全的贡献。

3k%y$o{Wa_0

3Uq"MJ r#h"Zt*u0心理学空间&L QBe-I.l#|
心理学空间5VcH7f%Y%g"H V(CW/F

`(bQ]r:? O;Y'DV#|%X04、照顾者和儿童对依恋的影响心理学空间.h9xr8|'~}:`L)v$l

心理学空间 vVR2i7Gy$W uk[4U

第四部分描述了整个一生中的依恋。Goldberg 医生在这部分中,讨论了儿童和照顾者在依恋行为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心理学空间W7M#V#i$|+DO[E

}3KT~ r \6d04.1 依恋:先天还是后天?心理学空间 P-N%L {+y yo

/Qq#j9dc6X0先天-后天的争论是20世纪最持久和最有争议的辩论之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行为是遗传决定?还是后天学会的?心理学空间h/Z~~#Vf

p7L2d m9g"q0现代的答案是,遗传决定了特定行为方式的能力,经验决定了这些能力是否,以什么方式,以及何时表现出来。依恋理论的情况也是如此。心理学空间nUF)H_9EY7e \KCkr

Q'uH&R H._&`*Y0依恋的关键问题是:

"x"t6BC.N r,uY0心理学空间AxM#X/IF D$S;XkY

婴儿如何管理痛苦?心理学空间V:T5[2j.T ~Q2g

心理学空间3v%A1r!X)}#h6d

婴儿体验这些痛苦的频率?

d%p3^k;xMl:]0L2R0

c*cZu6~ Y:T0遗传因素如何影响婴儿表达痛苦的方式?心理学空间y)QZ2c'n4W rlm

心理学空间wk7y%sk8} Gc

婴儿如何通过经验和学习改变了自己回应压力的模式?

3` \ nf*J5?+`XnO!C0心理学空间5pl9L*Ly"M

依恋理论家认为,本质上说,婴儿-照顾者依恋模式是后天习得的。

rH,XL!b^0心理学空间:ry:d(W+P#? H

虽然婴儿的性格对婴儿-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有贡献,但是,照顾者提供的经验是婴儿依恋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依恋理论,最重要依恋模式发展因素就是婴儿在其不安时从照顾者的反应中学到的经验。心理学空间^,L h0xF5aNz+F

/~h\``uq0相关研究对这种观点提供了一些支持,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婴儿的依恋行为有重大的影响。

oMG:L C(O-q.[6}0心理学空间mo9Z"bR;^

在婴儿出生之前,我们就能简单地从母亲对即将出生的婴儿的态度中预测出婴儿-照顾者之间的依恋类型。一些研究已经表明,与婴儿的行为相比,母亲在家庭中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预测婴儿的依恋。心理学空间*J7T6F6LV }ku

Y_/WLT|y0这些研究表明了照顾者在依恋模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的影响。心理学空间9KQb"~2Y9G/ZZV

心理学空间,w,lCg%B,h$y7e5pD/R

回应婴儿的小窍门  

]5`#Ub4I9?B)Q0心理学空间i4asw"H?&Y

当婴儿受伤、生病或不安时,您可以对他作出多种响应。如果您现在的回应方式能够让婴儿感觉安全保险的,那么,他们就会相信有人在支持他。

,?QZ]3Ox0心理学空间M$X T2iJ | pL)\ CF

4.2 照顾因素和依恋

}J:n6Dk4E0

iX]8E3IMW b04.2.1 养育风格心理学空间 [7`qM(|z;^r XK?U

8u+e?:E!\R(x0在第2部分中,我们描述了养育方式如何影响了孩子的依恋类型。心理学空间9[ {&Q!Q!tM

心理学空间!Bg Q{?I h,NW0e-E

如果照顾者始终能够及时、敏锐的对婴儿的信号做出反应,并且能够接受婴儿的痛苦,那么,他们和孩子之间的联结往往都是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心理学空间k6[vj^3I

心理学空间H6M#] Qu"IKd

相反,非安全型依恋孩子的照顾者,在响应婴儿的不安迹象以及婴儿的舒适和保护需要时,往往做得不够。这些照顾者没有给予身体的、心理的、和情绪方面的响应,他们的养育风格往往不敏感或不可预知。

t.IOLY8o-pi0心理学空间 ]M/MJ6y'{

4.2.2 照顾者的敏感性和依恋风格心理学空间 M.[!AWW^:sx+tC m

NyF3b'@7u;@01972年,Sylvia Bell 和Mary Ainsworth 进行的一项调查了产妇对婴儿啼哭反应。那些对其婴儿的哭声反应更灵敏的母亲,其婴儿的啼哭较少,婴儿表达的声音和手势也更加多样化。研究人员曾经试图复制这些研究结果,但结果喜忧参半的。

%P1N yGz!x+F:`x0

j,|Ur6ew0大多数养育方式与依恋关系有关的研究都衡量了照顾者对其婴儿的不安信号的敏感性或反应。1987年对13项关于母亲敏感性和婴儿-照顾者之间的依恋情况,以及1997年进行的对66项研究进行评论表明,母亲的敏感性对依恋的影响程度是低中度的。心理学空间S:{a ?8k;u

心理学空间GL_)nn/u}LC;n

总的来说,结果喜忧参半,不如1972年Bell 和 Ainsworth 的研究令人信服。这可能是因为母亲敏感性和依恋方式已经被定义了。在许多情况下,依恋的定义比较宽泛,与1972年的研究中使用的依恋作为保护现象的原始构想相比,包括了婴儿-照顾者关系中的很多方面。心理学空间T%BB[ RB\S`(G

T&O&O hr:nh-m^.M@z0少数几项研究专门探索了在保护性环境中母亲的敏感性对依恋的影响。心理学空间-a X"?,B V!^ Ni

心理学空间6S^ Z?5`CZ5Se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只有当社会支持程度很低时,母亲的低响应才会对依恋有重大的影响。其它的研究发现,安全型和抵抗型婴儿的母亲,他们在抚慰婴儿烦躁情绪的时候存在明显的差异。另一项研究发现,照顾者管理痛苦的能力,可以预测婴儿依恋的安全性。

o*k@h_.]QP0心理学空间k2Pzu4D[

紊乱型依恋的婴儿与他们的照顾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支持了照顾者行为/依恋之间存在联系的观点。那些促成了婴儿紊乱型依恋的照顾者,可能难以缓解其婴儿的不安,一些初步的证据也支持了这一理论。

B5LG-nHJg*eT0

ywhR3P8sUIT$R0陌生情境范例的研究项目发现,在有紊乱型依恋的婴儿中,那些令人感到害怕的,恐惧的,或极不敏感的照顾者的行为存在比例较高。我们将在第五部分:在逆境中依恋中详细讨论父母对紊乱型依恋的影响。

pPp bZd0

nr qKs*QlWh'O?04.2.3 照顾者的依恋心理学空间3J-pPZ[9x s ]&j

q0an[y;[L0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父母依恋风格能够预测婴儿-照顾者的依恋模式。一项对9项研究的回顾发现,77%的自主型的成年人的婴儿是安全型,57%拒绝型成年人的婴儿是回避型,21%的先占型成年人的婴儿是反抗型,52%的未解决的成年人的婴儿存在紊乱型。

&_eh L%?|q&z&o#t a0

T:xi G6@F?H+cD0很少有证据表明照顾者特定性格特征与婴儿-照顾者之间的特定依恋模式有关。但是有证据表明,总体的养育方式和照料者的依恋历史,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婴儿,甚至是将来出生的后代的依恋结果。

+y0M*ZXN%h`!H0

4q X,]R$Q;v4OX+w04.3 婴儿的因素和依恋的关系

9D M]M#D9_0

%x1e3?Lw-v/T0`0显然,照顾者依恋模式和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作用。但婴儿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婴儿的性格特征对依恋的发展有影响吗?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婴儿的一些特征对依恋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婴儿的气质,身体状况和医疗条件。心理学空间4HQ#n H1e1ka

心理学空间b A6\h+\PL

4.3.1 婴儿气质心理学空间FTXT?

Cd;j@jN fu"OM/k0气质是指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婴儿的行为和情绪。心理学空间jS3IQ"Kq

*P Qc$D v,`O`E;s0因为经验总是在影响着行为,所以不可能对气质进行纯粹的衡量。但一般来说,婴儿往往会在出生后,在有重大遗传因素影响的行为方面立即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心理学空间G%W+c4Ht A3Vea

心理学空间\#HdQ`

婴儿表达痛苦的阈值是气质的一个因素。婴儿的痛苦和不适是依恋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婴儿的气质在依恋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v lp,v-I$yC{D0

{#S\SXg0气质和依恋理论家一致认为,依恋受婴儿和照顾者因素的共同影响,但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在每个变量上的重点有所不同。他们不同意陌生情境范例中的婴儿行为的定义。

3}^Izqh0心理学空间2I*iPsG2jz

对于依恋理论家,婴儿(基于他们在过去的有压力时的经验产生的)行为反映了婴儿对其照顾者的保护性的渴望。

5AW_/we/]!i F2j0

4o%[/]W4M$@)p6r04.3.3 婴儿的身体状况

ua*~"^ ?Ir2P5m0心理学空间 |3Q9~ l!pT5t

气质理论家认为:是气质而不是与照顾者打交道的历史,决定了婴儿的依恋类型。根据气质理论,婴儿感受到的不同的痛苦强度以及他们调节痛苦的方式存在着先天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陌生情境范例范围内的观察结果。心理学空间f^0Q hP8B*xD)n

MT2eOe*C1M0如果我们将回避型依恋关系中婴儿的情况考虑进来的话,气质理论家就会争辩说,这些婴儿比较温和的不安反应是生理程序编码决定的。所以,他们在陌生情境范例的研究中感到有点窘迫,也不需要寻求与他们的照顾者的接触和团聚。这非并像依恋理论家所说的那样,孩子在回避母亲。心理学空间"b]1sM`7gc%p)wT

!mm8S"S:]n G*NJ%U0有力的证据反驳了这一观点。压力的生理反应而不是行为反应的研究发现,回避型的儿童比其他的婴儿表现出了更多的生理唤起。这表明,陌生行为范例研究中的观察结果是一个孩子处理压力的方式,而不是实际水平的兴奋或不安。

.w[o3}S0心理学空间T r%F.yog%h%t0kv T

4.3.3 婴儿的医疗状况心理学空间*rK U)XD"@/}X

心理学空间em hg"C2~4Vy7Vc

针对病患婴儿的依恋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婴儿因素在依恋发展中的作用。患有疾病的婴儿的生活通常与健康婴儿的生活非常不同。研究这些极端环境如何影响依恋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婴儿的因素如何影响了依恋模式的发展。

TAS|P0]!y0心理学空间8_1i a&V Rkg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婴儿的医疗状况会影响依恋安全。多年来,一些研究已经探索了各种婴儿医疗问题对婴儿-照顾者的关系的影响。一些研究已经表明,患有疾病的婴儿比其他婴儿更容易陷入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然而一项包含了34例临床研究的分析表明,婴儿的医疗问题对依恋风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心理学空间NUx5x R8?]

心理学空间aC s$X(qm

4.4 婴儿-照顾者之间的互动

%g#vZq S;`6Y0

va8drk$\4l1[0依恋研究者Alan Sroufe 阐述了婴儿的先天素质与其父母的照顾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形成了依恋行为。

};AD;g(UcHx0

4op|+S!Cc#@5mw0虽然父母教养方式决定了依恋类型,但婴儿气质可能决定依恋主要类别中婴儿的亚型。下文将对此作进一步讨论。心理学空间&~`W"b2Ye4mq)h'l-`-_

*U-o!vaj+[0`{0虽然照顾者的护理方式决定了孩子依恋的安全性,但婴儿的气质决定了不安全感的具体表现形式。

Ve2vSN9sDmy,L0心理学空间0V5O X*CM)Y

虽然婴儿的气质决定了行为的类型,但护理者对这些行为的反应决定了婴儿的先天倾向如何发展为特定的依恋方式。

8Ms b](^&TTC0心理学空间 ].F`+}9T`

有些婴儿隶属于在同一大类中的不同亚分。这为Sroufe对婴儿和照顾者因素相互作用的解释提供了支持。

OM8hK;`8J%|"T1k4`(H0

YEQ'T {,?_:O0研究中的一组婴儿倾向于高水平的痛苦,他们在分离时会在陌生情境范式中表达强烈的情绪,在重聚时会强烈地寻求联系。但是,由于这些婴儿在寻求接触时很矛盾,而且照顾者很容易安置他们,因此在依恋分类中,他们被认为是安全的,而不是抵抗的。心理学空间7vNf.`jW5Qtr

QP N8xI0类似地,有一组处于安全依恋关系中的婴儿表现出最小的痛苦和寻求联系。他们被评为安全而不是逃避,因为他们对照顾者的返回,有着积极的反应。心理学空间%Wqx#M!t.m

心理学空间 RY$o*il:Q

4.5 情绪调节

^0u6jS s+SR;D5AB0心理学空间!NQ@}#S4gD|

情绪调节是指满足需求和对环境的期望的情绪反应的适应。情绪调节通过婴儿和照顾者的情绪调节的过程影响依恋关系。心理学空间+{k0h?IU

COG%gf^MC+ye5N0最初,婴儿的气质决定了他或她的痛苦反应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照顾者对这种反应的反应将决定婴儿如何学会调节他或她的先天性痛苦反应。

C*S@4h5D8uWT8uU H0

4uf$sm K1j0一些证据显示,3个依恋分组里面的照顾者对情绪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有回避型关系的婴儿的照顾者,和其他照顾者相比,在描述情绪

_/a^@D |0

d8fuW l2z%H0时,会使用不那么激烈的标签。这可能是影响了依恋模式的发展的机制之一。心理学空间z|oL:kb

%d)P1xdm04.6 小结心理学空间 d ls2x)H)Uo2l

心理学空间f;upkj|

依恋是婴儿-照顾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方面。双方都对婴儿依恋模式的发展有贡献。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婴儿的气质和照顾者对情绪的反应决定了婴儿(在有压力时候的)反应。

@m-IN$y7@*Pb,M0

.v6G1c1q&`p8}wtF0虽然婴儿和照顾者的因素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依恋,但主要照顾者在决定依恋关系中起着最大的作用。照顾者的思考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婴儿。心理学空间{P]0^9q#N%t

心理学空间\:]a5yuA

鉴于婴儿对照顾者的依赖,这种能力把照顾者们推向了一个负责任的位置,并控制婴儿依恋行为的发展。

7[?5szQ;T Y?0

jue B:mZ0
,f B/T)Y/L C&o:O.E0

4].O(VQ(AR@0

ySrN3r8j%bL"B05、逆境中的依恋

7n{Vt5Y$iBKJ0心理学空间4YR D A?e

婴儿的生存和幸福依赖于照顾者。幸运的是,婴儿往往会寻求照顾者的照顾,而照顾者通常也会提供此类照顾。但是,婴儿的寻求照顾的行为,以及父母提供照顾的行为有时候会受到损害、不予理会或压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依恋关系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9f2T:U8Em0心理学空间e*l-}*q9k~

逆境有多种形式,可能源于婴儿、照顾者或关系之外的环境。大多数情况下,逆境与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关。

_@c_,~0心理学空间DI:M`9? g

5.1 早产

#o)u:x-qf)P5r{/p0

O'^:Pw&I4`+X2jD0由于医疗或生物条件的原因,一些婴儿向照顾者寻求照顾的能力受到了限制。早产儿就是一个例子。

v^)[3Mt9S sZ l'm0心理学空间+?6`G&@6~0F

与足月婴儿相比,早产儿的警觉和反应能力较差。像微笑、依附、伸手和跟随这些用来实现和保持与照顾者接触的行为的发展变得缓慢。与足月婴儿相比,早产儿住院时间更长,与看护者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少。

SM\%u zv0心理学空间7zOC-e Q6k2vii

依恋学者对早产儿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这些挑战是否会对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他们发现,尽管足月前婴儿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大多数婴儿在12至18个月大时仍能安全依附。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其他不利因素,早产儿的照顾者能够补偿他们的孩子依恋沟通行为方面的困难。

`'M a8u;\ a/^0

)S4~z%J3O-gm,J05.2 虐待婴儿心理学空间4zgd3I5inO

心理学空间_ O/Ba Mjl

照顾者能够弥补婴儿的缺陷,但对于大多数遭受到忽视或虐待的婴儿来说,情况并非如此。严重的虐待会危及婴儿的依恋安全。虐待(Maltreatment)不仅包括了虐待(abusive),也包括疏忽(neglectful)。心理学空间 T;^ w.{+^#z

-xBt(}f0在虐待情况下,虽然照顾者提供了照顾,但伴随着过度的愤怒、无情或敌意。心理学空间 [!R.r\5i

心理学空间[^fs2Q

忽视包括缺乏正常和必要的照顾。心理学空间#f9V$rJa8Q*K)dwK

心理学空间*f)fado!YV |#Sd6?V

这两种形式的虐待经常同时出现。

4|?+gj)|@:f\"C"R1|0

`;u T'v"fK*^0大多数受到虐待的婴儿都有不安全的依恋,许多表现出无组织的依恋模式。无组织的依恋模式要么是缺乏有组织的行为模式,要么是现有的策略反复崩溃。当遭受到压力时,在照顾者在场的情况下,处于无组织依恋关系中的婴儿会显得迷失了方向,表现出不寻常的行为,如转头接近照顾者、恍惚般的僵硬或奇怪的姿势。这些行为被看做是对照顾者感到恐惧或困惑的证据。通常认为无组织是一种极端的不安全感。

^ mZ ^sW&v!y(X0心理学空间]HNbM

遭受虐待并被归类为无组织的婴儿往往会保持这种状态,而被评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往往无法保持其安全状态。心理学空间BVL(p{t

ptyTy@t$_@05.3 照顾者抑郁症

R9L"c4Iz;j'xma`-R0心理学空间 t!w(s7kzo:[

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使照顾者无法为其婴儿提供足够的照顾。母亲的抑郁会限制母亲的情绪可用性,从而干扰正常的照顾。婴儿认为抑郁的母亲是无法接近的、反应迟钝的。有证据表明,母亲的严重和/或慢性抑郁症增加了婴儿与抑郁照顾者者产生不安全依恋的可能性。心理学空间'|4S m0suud:r

Ww aDVZ\05.4 社会逆境

f$['lUG0心理学空间1m O.D|%op2n

研究社会逆境对依恋的影响存在一个困难,即,不同类型的逆境往往同时发生。例如,极端贫困往往与营养不良、医疗保健差和住房不足有关。这些情况反过来会对照顾者照顾儿童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h q mr3`.D0

3e+\2Lcd.er,q1P;G W0研究表明,与在低社会风险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相比,在较高的社会风险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更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性。但社会不利条件并不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安全的依恋。那些在接受充分照顾的同时又成长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儿童,其安全依恋程度高于照顾不足的社会弱势群体儿童。照顾者的行为可以改善其他的有害环境的影响。

{3p(?oiPx)Y0

ePWZ"s?x05.5 从早期剥夺或照顾不足中恢复心理学空间2gtY I;\

T7tY,~ UE0我们知道某些条件会导致不安全的依恋。一旦婴儿暴露在不利环境中,可以采取任何措施确保他们发展出更安全的依恋吗?在考虑干预问题之前,先看看自然发生的“实验”案例,这些实验中涉及的婴儿,脱离了不利条件并置于更有利环境中。心理学空间z/@"dL3c dFqKR

Rm+d/Rd%n K0{M05.5.1 孤儿院照顾

quz6X$a#S(_$b1{H0

r'Y`KN4~8d0早期的人们认为,机构养育的婴儿会表现出异常的社会行为,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并且往往会无差别的显示出友好行为。即使是接受了良好的身体照顾和充分的认知刺激的婴儿也会表现出这种不寻常的行为模式。

p,B6H8P ]'o:NGV4fu0

,iVy`#A0tIAw0最近的一些研究着眼于从极度剥夺的孤儿院环境中脱离出来的儿童的康复状况。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支持早期研究的发现。虽然领养的儿童在发展和行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许多儿童发展出了有问题的依恋。

7WB#W+U vC*P8p0

~ _6[o*zPY"m+j{9g'_05.5.2 寄养

;}?Fk\ K0

Q(uHs [A*{d0寄养家庭中的婴儿已被排除在照料不足的环境中。心理学空间%oo9?*bl;|-O

qHY)V7d:hfe%A0不到一岁就在寄养家庭接受照顾的婴儿通常会与新的主要照顾者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这取决于这些新的依恋形象(即,养父母家庭的照顾者)在他们情绪不安、身体受伤或生病时对他们的反应。心理学空间k$J8_.q%\l6q4\t

心理学空间7I(c @u,}I.K-?

但对于12个月大后接受照顾的婴儿来说,可能需要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与早期就接受了照料的儿童相比,这些儿童发展出不安全依恋的情况更多。心理学空间[7~f7Q6t(kY

b/~#e"sI ?-h0研究人员认为,受到不充分照顾的婴儿会发展出一些照顾者的行为有关的的模式,旨在保护他们免受虐待。这些行为虽然在出现时具有适应性,但会干扰正常和健康依恋行为的发展。因此,在虐待条件下长大的婴儿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良好的照顾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他们可能还需要治疗干预,他们的照顾者需要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心理学空间&l4J&s%T F[ f

心理学空间oN&g:`@/\5YH

这些收养和寄养调查结果提供了一些关于从逆境中恢复的潜力,以及严重和长期不利条件所施加的限制的见解。心理学空间@#R,nY2d)R

心理学空间w,{J/hA(JKVb

5.6 帮助被虐待的幸存者心理学空间*Y(~)CAr}!Ix

/|0~ }gcx0在逆境中成长的儿童,特别是在遭受虐待的情况下,制定的应对策略与引起照顾者注意和接触的行为背道而驰。

/CX1q1\!R X8I7T-e0心理学空间 {"k:p qJO@*Fv@+BS0i_

例如,受到虐待的儿童往往高度警惕,常常将模棱两可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心理学空间PJ.A+I|I(q6N$C(j

-E e4` j.P0n ^%T`0这些应对策略会干扰积极关系的发展。遭受虐待的儿童往往必须接受教育,使他们能够接受新的、可能是积极的关系和经历。心理学空间'M p+X;Q\t|%Cl

f%g;u0w(N.PXO2|0从本质上说,治疗干预必须帮助受虐儿童克服对人际关系的消极信念。对于经历过极端虐待或忽视的孩子来说,积极的新体验可能会引起焦虑,而不是安慰。受虐待儿童希望所有情况都能证实他们在与虐待照料者的关系中学到了什么。当面对一些与以上期望相反的情况时,即使是积极的,也可能导致不平衡,加剧焦虑。受虐儿童的治疗必须侧重于帮助他们相信——并非所有成年人都会拒绝或虐待他们。

'cOc l1j0心理学空间:H+p"G3eidxm [j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治疗而言,促进积极的同伴互动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受虐待的儿童容易重复他们过去的消极关系模式。治疗的目标是鼓励一些新的关系模式,这些模式不同于曾经熟悉的消极模式。心理学空间 F RV6qye&P

'kcT@ tq7SiIF uP0童年时期就遭受过虐待的成年人是治疗师的一个特殊的挑战。

jAo8NsjoP0

-@G:[_$Un.A0许多在儿童时期就遭受过虐待的成年人,他们在面对现在的世界时往往期望自己成为受害者。这些人往往不信任他人,很强烈的抵制改变的发生。一般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依恋问题的终身影响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预防和早期干预。心理学空间'w&|&MVo

v,Gv7H~np0@bO;n05.7 改善婴儿和照顾者的关系

o0_TTAe4]0

2H\8B n2qvB4Pd0许多依恋驱动的治疗方法侧重于改善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这些疗法已成功应用于高危人群。心理学空间/]p!_O%l E%{

心理学空间8Z:LM L]-y

一些照顾者及其子女,因贫困、缺乏教育和其他生活压力而负担沉重,他们对一些干预措施反应良好。在这些干预实施之后,一些照料者表现出更大的同理心,更多的与婴儿互动,婴儿表现出更少的回避、抵抗和愤怒。心理学空间3qg,qLO

心理学空间(Q9] y V R LB

大多数把干预的重点放在婴儿-照顾者关系的干预措施往往侧重于提高父母对婴儿线索和信号的敏感性。但研究表明,尽管照顾者的敏感性与不同的有组织依恋模式有关,但与无组织依恋无关。此外,无组织的依恋是严重精神病理学和情绪或行为问题最强的预测因子之一。心理学空间4W1y@(jb R A

8qy T+[P ].Fb0最近由Diane Benoit及其同事在儿童医院进行的一项试点研究探讨了一项简短的、重点关注照顾者培训干预的有效性。修改后的互动指南不仅旨在提高看护者的敏感性,还特别关那些和无组织依恋有关的照顾者的行为。干预措施包括对照顾者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进行录像,然后与训练有素的治疗师进行讨论和反馈。心理学空间+TQo9Wk

心理学空间;awX8K9h

修改交互指导的初步结果充满了希望。参与干预的照料者的无组织依恋相关行为发生了下降。加拿大各地的许多研究正在对高危家庭、有临床问题的儿童、未成年母亲的儿童以及参与儿童保护服务的家庭测试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心理学空间 UOH _&\-w4R0eE

^:G)P8Er)t!U!Bo u0其他以依恋为基础的计划也提供了由于生物、医学或心理社会风险而有发育迟缓风险的婴儿的照料者。从一开始,汉密尔顿健康科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婴儿家长计划的艾莉森·尼科尔斯(Alison Niccols)就设计了一个为期8周的家长培训课程,旨在改善照顾者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培养依恋安全感。初步研究表明,该计划成功地实现了改善婴儿照顾者关系的目标。

{Sgdf$w(M0心理学空间.Et&Tt.B%zwCX

多年来,已经开发了许多基于依恋的干预措施,其中许多仍在开发中,越来越多的干预措施正在接受越来越严格的科学测试。未来有希望发展经验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照顾者的敏感性,并降低发展不安全和/或无组织依恋的风险。

A4hVt]W"~9E0心理学空间HziL Y$?Nm"`6|4d


B+x F_'kfkz v@0心理学空间!a3U a;d }]

4ju'XZ M06、依恋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心理学空间2z\4X$sQo

心理学空间 D:sx b*C3y^;P]H4vJ

要点:依恋理论在改善儿童与照顾者关系方面得到了运用,并且影响了医院政策;机构护理;儿童监护权;和产妇就业政策。心理学空间q%qX\OvM&V?#i

心理学空间0Z:d#V6QIjy,Q

我们强调了早期依恋关系对婴儿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依恋模式是如何发展的,以及逆境如何影响了婴儿的依恋安全和发展结果。

.aVn gd1V+kS~0心理学空间*ZW;d&cv\F)K

我们以依恋理论对儿童生活的影响来结束这个系列。依恋理论家产生的想法和研究结果如何在家庭中和在家庭之外对受照顾的孩子产生了影响?最重要的是,依恋理论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孩子?

]2?H9XiK0

8Vb ?/Jr+DgY06.1 鲍尔比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k4}7uIw+l0

1dFr WP/u%^_ZK01951年,约翰·鲍比代表世界卫生组织编写了一份报告,该报告对联合国无家可归儿童的福利方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报告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关于收养、社会工作和医院实践的公共政策。

5~z8Qmy0

Id:?(whoh0在六个月的时间里,鲍尔比收集了母亲剥夺对无家可归或受困扰儿童生活影响的数据。他与欧洲和美国的社会工作者和儿童精神病学家进行了交流。尽管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并且基本上不知道对方的工作,鲍尔比发现,他们的结论非常相似。也一致报告了失去母亲对孩子产生的同样负面结果。

'pwG/J.llg0心理学空间&Ef5~H X.g)D"q

鲍尔比的结论传达到了政府、社会机构和公众手里,强调母婴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他主张进行大规模的政策改革,并主张以财政援助、心理治疗和其他社会服务的形式提供家庭支持。世卫组织的报告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社会工作做法。

+dd|)do.|-ZH0心理学空间l,H6V#C P

在鲍尔比提出这一想法之前,孩子们往往与母亲分离,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理由。“不满意”的家庭条件,如不整洁、贫穷或母亲未婚等,足以让儿童与家庭分离。鲍尔比令人信服地指出,除了虐待或忽视情况之外,母亲的照料远比母婴分离居住好。

8w(f LN3MT7^h0

4|L~0q9R0自世卫组织报告发表以来,依恋研究强化了鲍尔比的许多论点和建议。证明了社会支持可以缓冲不利条件的影响,有助于促进那些在不利条件下成长的儿童的安全依恋。心理学空间:I9R"gy{0N

}Z-TrVe*z06.2 医院政策

[8o-EN ^0心理学空间.t}j&B/w~/KA

依恋理论也对医院探视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参观特权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候的政策不鼓励探视,并严格控制家长探视,通常每周仅限一小时。尽管有很多人反对——声称严格的探视限制对儿童有害,但最低限度的探视规定依旧存在。

"uTH yd;Q]u/n0

mh P [;en5b0早在1943年,利兹的精神病学家哈里·埃德斯顿(Harry Edelston)就声称,孩子们因住院而留下了情绪伤疤。1946年,鲍尔比与社会工作者詹姆斯·罗伯逊(James Robertson)合作,研究住院对婴幼儿的影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住院儿童的情感往往会因为他们的经历而遭受到了伤害。心理学空间+i RF6_7zRN+`G8?

d yeeP4~3^0但是,尽管做了这项工作,许多人仍然不相信儿童在住院期间所遭受的极端情绪创伤。作为回应,罗伯逊准备了一部记录片,描述了一名幼儿在医院的痛苦经历。一个两岁的孩子去了医院,一开始遭到了医疗专业人士的愤恨;但最终,医院的政策确实改变了,允许看护者拥有无限的探视权。心理学空间-M0^ @)GLf"iI1Av

,S)LF.h5y/M d0延伸阅读:2岁儿童去医院

j"|6b8m4hWJUH0心理学空间{6v!u3I'Ld

6.3 机构护理

k%s}9\&hqI_6xw/C0心理学空间 G7Q'j E&N

在本系列的第五部分中,我们讨论了依恋理论对收养政策的影响。许多研究是在20世纪40年代进行的,当时孤儿院在北美很普遍。研究发现,在孤儿院长大的儿童发育迟缓,表现出不正常的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行为。最终,在收养或寄养家庭的安置下,功能获得了改善,但对大多数儿童来说,许多缺陷依然存在。心理学空间a0Q:zJ&c|e

jIUT@8[_0鲍尔比和其他人将这些结果解释为这是由于儿童被剥夺了母亲。从那时起,研究人员意识到,机构护理的匮乏不能仅仅归因于母亲的匮乏,还包括父亲、兄弟姐妹和家庭背景的缺失。尽管如此,鲍尔比的观点以及对孤儿院的研究都导致了幼儿护理机构的消亡,并且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以寄养进行安置的方案。心理学空间"Z&f(f]hp$X

心理学空间L%|7U JgrT

虽然寄养制度比收容制度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并不总是成功的。当安置失败时,儿童被反复转移到新的寄养家庭后,其结果与收容儿童的结果非常相似。

$P)FC Qvad$I)tq,b0

km"eC-S P$x&B[V06.4 依恋和儿童监护心理学空间0PT*k+Gf

G6~G)X3U7T0依恋理论在儿童监护权纠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确定儿童的最佳监护安排,需要进行正式的监护评估。人们普遍认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依恋质量应该成为监护权评估的核心部分。但对评估实践的回顾表明,人们往往不清楚如何评估依恋,甚至不清楚“依恋”一词的含义。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着对依恋理论的误用和误解。心理学空间R0v'A/h {Y-}?X@

,_b jY1}$S1|{02005年2月出版的《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显示,儿童监护权评估往往依赖于没有研究支持的措施。此外,以经验为基础的措施在实践中的地位往往有限。作者提出了在监护决定中使用依恋理论概念和措施的基本原理。他们还建议开发基于依恋的监护权评估模型。

L\$u s5p0心理学空间`P.t*SA!}%nS0}9o:e2m0k

6.5 运用依恋理论改善儿童与照顾者的关系

'@Ou*WZr^Q ?~0

~}T4c wB0在本系列的第五部分中,我们探讨了依恋理论如何影响了高危家庭的育儿计划和干预措施。婴儿看护者疗法已成功用于高危人群。修改后的互动指南特别关注了与无组织依恋相关的护理者行为。

Hg&ym`1y_.?C0心理学空间$D5dP&e:ZCO

加拿大各地的一些研究正在对高危家庭、有临床问题的儿童、青少年父母的儿童以及参与儿童保护服务家庭的这种方法和其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研究人员也将以依恋为基础的计划提供给了因生物、医学或心理社会风险而有发育迟缓风险的儿童照料者。

A3SQ2A#^{o^(BS0心理学空间 c*iH S#|bU

这些计划从一开始,就设计了为期八周的护理者培训课程,旨在改善婴儿护理者之间的互动,以培养依恋安全感。目前,世界各地正在制定许多其他基于依恋的干预措施。心理学空间-m1gv~*Hq

kb2]%k6QK0l0依恋驱动的育儿方法不仅适用于高危人群,也适用于所有幼儿照料者。研究表明,大多数照料者不知道依恋的基本原则。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如何应对孩子的痛苦信号会对婴儿的长期社会情绪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心理学空间-^+W&?dp"s)[+@U`

,F%LgY:u ?.s4M P0此外,大多数产前教育课程并没有教受看护者的这些原则。一个简单的礼物是一盘十分钟的录像带,录像讲述了如何安慰你的宝宝,以次解释依恋理论的原理。它教会护理者何时、以及如何应对婴儿的痛苦症状。

1Q,m IC\3A,DC0

{;YY3q3{C.d06.6 产妇就业和婴儿护理心理学空间)An~ `5u

心理学空间V5F$I#j,op`!L

日托对婴儿-照顾者依恋关系发展的影响是依恋理论和研究引发的最具爆炸性的争论。依恋理论强调,长期的持续护理在最佳发育中的重要性。这对超过50%的一到三岁的母亲在外工作的加拿大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心理学空间"^5j8]-^`,`.t"M

心理学空间 w$Q+C8fJ#F2U2K2Jo

6.6.1 证据心理学空间 uWjQQ-j3v[,k

QO$_;R_\020世纪80年代,许多研究着眼于中心护理对婴儿的影响。这些研究的重点是附属于学术机构的高质量日托中心,精心挑选的工作人员、较低的婴儿照顾者比率和精心设计的项目。在日托和母亲在家照顾的婴儿之间未发现发育差异。事实上,对于一些处境不利的婴儿来说,日托提供了某些优势。心理学空间(y.iN-dGM

{}W%]AF{0但是,在非父母照料下,婴儿的典型经历又如何呢?大多数父母都没有奢侈的能力把孩子留在高质量的精心监控的中心进行照顾。

A/{OBNq0心理学空间2F^j6J$o!Y9H

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外护理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研究专门关注母亲就业和各种替代护理情况对依恋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尽管大多数婴儿都安全地依附于母亲,但安全依附的百分比明显下降,回避行为增加。

&K}^.Qy%[ J$T0

"^ S} `fI-l0鉴于80年代的发现,我们如何解释这些结果?心理学空间yz$R(M^~p-q

AD[+Re0衡量母亲就业对婴儿影响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替代护理情况的巨大差异。母亲外出工作的儿童可能由亲属、家庭日托和日托中心照顾。此外,对于每一种情况,在环境中的婴儿数量、成人与婴儿的比例、照顾者的年龄和经验、身体接触数量、注意力、情感、联合活动以及这些儿童经历的交流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Lq ~5S Km0

)YTl\`9hr01986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依恋研究者杰伊·贝尔斯基(Jay Belsky)得出结论,婴儿头几年每周超过20小时的某些形式的非孕产妇护理,会对依恋和发育有害。贝尔斯基的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s5f}]$I/Bs)m*_6g*[0

2V#uX!e7Me0尽管贝尔斯基的评论提到了产妇就业,而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替代护理,但“日托”一词在辩论中占据了突出位置。这导致许多人担心政策制定者会忽视早期的研究,这些研究显示,高质量的护理效果是良好的,并建议削减儿童护理项目。心理学空间q(D1pi'v,}/x [

*[MtWm&KR{V9BB0为了应对80年代的争议,成立了一个美国财团来研究早期儿童保育的效果。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研究所早期儿童保育研究网络就包括贝尔斯基和他的对手。他们对9个州31家医院的1153名婴儿在15个月大时使用的这种奇怪的情况进行了母婴依恋评估。

b%w~4EB v0

.F*RIO'? {rJg1N0结果显示,任何替代的儿童保育变量都不会对母亲的依恋产生显著影响。当他们的母亲在敏感度和反应性方面被评为更高时,无论他们是在家工作还是在外工作,婴儿都更有可能与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Y b$O Xo8\+z%m:G-n0

._7|"?$a ?4Ke0但托儿经历和母亲行为确实共同影响依恋。具体而言,当母亲对婴儿的敏感度和反应性被评定为较低时,低质量的替代护理、护理时间的增加以及护理安排的改变与不安全依恋有关。1999年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规模较小但平行的研究复制了这些发现。

:B2JsE,n:U9A'd0心理学空间;SV uB,?` y2Gpa

关于替代护理的最后一句话是:让婴儿接受高质量护理似乎不会对其发育或依恋产生负面影响。高质量的日托包括高工作人员比率、合格工人,低流动率,以及将每个孩子分配给特定的看护人。低质量护理的婴儿预后较差,尤其是当其母亲的敏感性或反应性较低时。

V'otO jt_wf#o6v0

@^`K'C5xCBxI06.7 期待心理学空间bAJfL2q u

GEC lkqX!s7r0自1951年鲍尔比发表《世界卫生报告》以来,依恋理论影响了医院、收养和社会工作政策、和育儿行为。但是,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是否充分应用了从依恋理论和研究中学到的东西?心理学空间 UX6A _8nh t0`

心理学空间'b R)`i6bl/NO

我们对影响儿童问题的态度和政策应该以新的心理学知识为依据。这项研究证明了早期依恋安全的重要性。研究还表明,可以帮助照顾者与孩子建立更好的依恋关系。婴儿护理政策的制定应反映这一认识;然而,仍然有人强烈反对延长育儿假期、支持高质量的儿童保育计划以及为高危家庭提供足够的社会援助。

h6TKN J+GC3Z0心理学空间:{.NXL UV#k D H1u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远远没有可以实施的、能够充分满足婴儿依恋需求的社会计划。但作为护理者,我们个人可以从多年的研究中受益,这些研究表明,早期依恋关系对于孩子健康的社会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心理学空间J+reBG`'F)x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安全基地 鲍尔比 依恋 依恋理论
«布莱克曼:成为一个“容器”或提供一个“涵容性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心理治疗起效的关键所在»
延伸阅读· · · · · ·

 陈明

清华大学经济学专业,创立心理学空间网。

心理咨询师,以精神动力学、图式治疗和慈悲聚焦疗法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支持、成长和人格内省的体验。
咨询预约加工作微信:mints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