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与分离: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关系分析
张永洪 武汉忠德心理医院
心理学通讯 2022,5(01),66-74
摘 要:
依恋理论,认为:连接和分离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两个侧面,一方的发展会促进另一方的发展。因此,“斯特恩理论的连接”与“马勒理论的分离”是相反相成、相互促进的,它们在心理发展效用上是等价的;依恋理论侧重于依恋和连接,但安全型依恋可以促进分离和个体化的发展。通过临床案例讨论,发现斯特恩理论的临床应用相对有限;分离-个体化理论和依恋理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解释力,但需更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
文章初步比较了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斯特恩的婴幼儿心理发展层阶理论以及鲍尔比的关键词:连接;分离;依恋;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
1 引言
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马勒、斯特恩、鲍尔比等。马勒是开展母婴观察的先行者,其理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多部关于母婴观察研究、依恋理论以及斯特恩理论的著作被翻译为中文出版,引起了国内心理工作者对这些理论的关注和热情。
连接与分离以及依恋是人类生活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主题。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贡献者有:家庭治疗自我分化理论,并回顾了分离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前瞻性地指出:未来对分离的研究方向将关注分离和连接的结合,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沃林(Wallin)(2015)在《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一书中充分地阐述了依恋理论的临床应用,但要区分书中哪些临床实践方法是由依恋理论发展出来的特异性方法仍有难度。
涂翠平等人(2008)比较了马勒的分离理论与鲍恩(Bowen)的福纳吉(2018)将依恋理论分别与马勒和斯特恩的理论做了比较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增加比较马勒与斯特恩的理论,主要从元心理学(metapsychology)、哲学和框架性的角度对三种理论综合探讨,并未重点强调理论的细节之处。这三种理论虽然各有侧重点,但也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因此,厘清理论之间的宏观联系和区别,既回应了当前的理论热点,也能对未来研究方向有提示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斯特恩的婴幼儿心理发展层阶理论以及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做简要的介绍和初步的比较研究,阐述其间存在的异同点。在临床应用上,本文尝试阐明斯特恩的理论给精神分析临床实践带来的变化有限,而依恋理论和马勒的理论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