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假自体及其对心理咨询师的影响
作者: 唐婷婷 / 4622次阅读 时间: 2023年2月21日
标签: 假自体 中国文化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r P6CY3I$aF0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假自体及其对心理咨询师的影响心理学空间lT4_1e.w I`*B `

Si5G7v2[0唐婷婷

"An ]b6IM Xh3Z4Q0心理学空间 _4x(`,n?k+|*oXU

心理学通讯 2020,3(04),263-266心理学空间$h9]ys;ik h

Z3SU%Q;f0摘    要:心理学空间@2]:N B3Yt

ZN0VZ I2o0假自体是指个体被迫过早地顺从环境,以致个体常常有一种非真实的感受,或者一种无用的感受。心理咨询师在临床中常常会遇到带着假自体的“壳”前来做咨询的来访者,并且常常感到难以和这样的来访建立真实的联结。文章讨论了假自体产生的可能原因,假自体的功能,以及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假自体的分类。最后,探讨假自体现象对心理咨询师及精神动力学派工作者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DL;f+[$f$e0心理学空间(e4]6v%e+jh){

关键词:假自体;中国文化;心理咨询师;精神动力学;

w JEp$`h1^3J0

&v#PGL"m$L;Ta0

"F6v4M7y$^C'|0心理学空间-hD,R]#Ps$r[k

1 引言心理学空间*J'AP v V/O0H

*K#f~;xi{i tS0在临床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未必被非常强烈的冲突折磨着,也没什么典型的抑郁焦虑症状,他们的行为或功能也基本正常,有的甚至还颇为成功,但却感觉不到自己像个“人”,也难以对自己感到满意;他们或许非常合作,可咨询师常常感到自己和他们之间好像隔着一些东西,治疗工作也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

5Mk4x ?c*P0

["nuoPR0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1971)早在1960年就开始关注到这群个体的内在体验,并在日后发表的多篇文章中,谈及了本文所讨论的“假自体”(false self)(Winnicott,1960)。这个概念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至今仍有学者用“假自体”相关的理论来理解临床上的各种案例(郗浩丽,2018),解读生活中看似反常的现象(王礼军,2015;王帆,高艳梅,2017),或者探究各种畸形的人际关系(张玥,龙慧,2019)。本文试图从心理咨询师这个群体的视角出发,研究在中国这片文化土壤中带着“假自体”进入咨询中的来访者有哪些特点,又会对心理咨询师造成哪些潜在的影响。

!b f"^4d6eP7]0心理学空间 T%IAXq:K_{

2 假自体的定义心理学空间G8GuA:U)@

心理学空间U bD4zhO

温尼科特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结构包括真自体(true self)和假自体,两者都源自于婴儿早期与环境(主要指母亲)的相互作用。他进一步指出,自发性姿态(spontaneous gesture)是行动中的真自体,也只有真自体才能感受到真实感,才具有创造性;而假自体则是婴儿被迫过早地顺从环境的结果,假自体存在的结果就是一种非真实的感受,或者一种无用的感受(Winnicott,2017)。

N-O `bR s(BQ ~0

K{#T9C Ut0真自体和假自体是每个个体都存有的真实核心,只是在每个人内心的比例可能不尽相同,并且会表现为不同的外在行为模式。心理学空间]o;SG%}:e

心理学空间;c^&E3o6h0bM}

2.1假自体产生的可能原因

|a2VPY'Q8Q"O0心理学空间o)x t2^;T!b&v q8r

假自体的产生和母亲在婴儿成长中的作用密不可分,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极端情况管中窥豹。第一种情况,母亲有足够好的适应性,能较为成功地适应婴儿的自发性姿态和需求,通过反复地满足婴儿的全能感,使婴儿弱小的自我得到了力量,使孩子的真自体被不断加强而变得越来越有生命力。第二种情况,则更加符合本文所要讨论的假自体产生的背景,也就是母亲的适应性不够好,不能依据婴儿的需要进行反应,例如母亲一直没能注意到婴儿难受的表情,而自己却流露出愉快的表情。这种情况如果不断发生,就会导致婴儿逐渐被“诱惑”,进入一种顺从状态,使其以一种服从性假自体状态来对环境的要求作出反应。婴儿对母亲表情的顺从将导致婴儿与自己自发的、赋予生命以意义的核心保持一种隔离状态。那么假自体的产生是否一定是有害的呢?这就牵涉到假自体究竟实现了什么样的功能。心理学空间!h9v&cVzg],y

'g;Y1U/{:U02.2假自体的功能

K`:U\0q5?7Q0

6y5Y)M0W4{4H4MK!S-h/J0假自体的第一个功能积极且重要:隐藏真自体。假自体通过顺从环境的要求,建立虚假的关系,来达到隐藏和保护真自体的作用(Winnicott,2017)。一个小婴儿就能敏锐地觉察到环境需要他做什么,等他长大了以后,在成人世界的社交场合所做出的种种符合社交环境需要的行为,也是属于这类假自体的积极功能。假自体的第二个功能是照料母亲。温尼科特曾指出,母亲有时候并没有恶意,只是不够“好”,因而无法及时地回应婴儿的自发性姿态,而是用自己的动作去替代之,并让婴儿顺从自己。这个时候婴儿就有可能出于照料母亲的愿望,而用假自体去响应母亲,比如这时候婴儿可能学会了在不想笑的时候假笑,去回应母亲需要一个开心的婴儿的愿望。

P,^?l Y0心理学空间(agf?d

假自体的第三个功能是替代环境所没有提供的照护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自发性姿态基本没有机会施展,顺从变成了生活的常态,此时婴儿就会变成一个善于模仿的人,他可能会不遗余力地将模仿他人作为生活的中心,变得像个“小大人”,以此来替代环境所没有提供的照护。此时假自体也是一种深度防御,来抵抗无法想象的对真自体的剥夺,而对个体而言,这种对真自体的剥夺是有可能导致其真自体湮灭的。心理学空间'j HhBAd\

1EjX$\m03 中国文化背景下假自体的分类心理学空间-PyU:em_ i5g

心理学空间!fedEf

温尼科特认为假自体有不同的程度,从最极端的分裂,到健康的假自体一共有五种不同的程度(Winnicott,1960)。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这五种不同程度的假自体也都有其对应的文化现象,有些可能与西方有共通之处,有些则可能是更典型的东方文化。下文将依托温尼科特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在中国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临床工作中,假自体有着怎样的面貌。

N3EsP gmid0心理学空间EB`*fGUj RY4vmd

3.1极端状态心理学空间,XX\ L p3|.J1g` z

心理学空间sH/g0fJ i`

假自体是如此的真实,旁观者都把假自体认作是个体的真自体。但一旦到了重要的时刻,或者在真实的工作关系或友谊关系中,假自体就会表现欠佳,以致周围人会感觉到对这个个体的期待,常常会伴随着某种本质的缺陷而落空。对这一类个体而言,真自体是被深深隐藏起来,不允许被自己或他人看到的。这类个体接近于温尼科特所说的假自体人格障碍。

ecTV6D1?i0

Sk\6nS({P3L!vqO0例如,笔者及同行接触到的一些来访者以高分考入知名学府,但却缺乏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这些来访者或许有着高水平的智商,但如果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也使用智力去较真,那么给人的感觉有时是不合时宜的。他们很难对自己感到真正的满意,内心世界每天都备受苛刻超我的折磨,甚至越成功就会感觉越虚假。到了忍受不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以某种极端的方式毁灭自己(如某种自杀自残行为,或是论文、学历造假等),并让曾经对他们产生极高期望的人瞠目结舌。

P!a'~b1}R*g0心理学空间[3KJBIeV K6C

1965年,温尼科特曾在一篇写给教师的论文(Winnicott,1965)中提到了这种现象,并将其命名为“智力分裂”(split-off intellect)。他还阐述了“智力分裂”的原因:假如一个母亲对婴儿在适应方面的失败太过焦虑,我们会发现婴儿可以通过精神智力的方式获救。母亲的焦虑会促使婴儿过度思考,当然其比较和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开发。这将进一步形成假自体的第三个功能,也就是婴儿的思想会被母性的照顾与适应所占据,成为了母性照护的替代物。随之而来的,则是婴儿将大脑发挥到最大限度所带来的心神不宁和缺乏安全感。婴儿虽然拥有了智力,但这种智力实际上是在隐藏着某种程度的剥夺。心理学空间,_[IQ9e)]|

心理学空间A@8e5BiC

3.2不太极端的状态心理学空间0Px+i T9v'K

心理学空间 dd:x+gU eCS H(^

假自体保护着真自体,而真自体被认可为是一种潜能,并被允许过着秘密的生活。温尼科特指出某些临床疾病,本身就具有保护真自体的价值。例如某些恋物癖患者,他们的假自体可能使得他们在表面上维持着和大多数人看上去差不多的正常生活,但在他们内心则存在着某种秘密的生活,在那个地方真自体是可以存在,并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的。再如,中国文化经典《孟子》中提到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一种被逼迫到山穷水尽的状态,实际上充满了施受虐的意味。但中国人民向来擅长吃苦,并且以吃苦为乐趣,方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俗语。在这些吃苦的过程里,假自体保护着真自体,所谓的人上人或许就是可以活得更加真实,更加“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

iIs9XII0心理学空间 O!p?W,x

3.3接近健康的状态

p s WE i)]3`&v0

_ fm(r0y0假自体主要关心的是,找寻环境条件来使得真自体将来成为它自己变得有可能。这种情况就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故事:古时候,有个烧炭老汉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红山。老汉快去世时,把树木稀少的东岗分给了青山,把树木稠茂的西岗分给了红山。尽管如此,青山比较会规划,他先把不成材的树木伐了烧炭,然后又种上新苗;他在岗下开荒种田,养牛喂马。前几年生活很贫困,但三五年后,岗上树苗长大,岗下庄稼连片,牛羊成群。下暴雨时东岗上因为树木防护,所以庄稼一点也没受损害。青山没有因为父母的偏心而自暴自弃地放弃真自体,而是不断找寻条件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在有限的情况下,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自己的生活重新走入了正轨,这也意味着他的假自体成功地为真自体保驾护航,最终逆袭并成就了他自己。这也和中国古代沿袭的“隐忍文化”一脉相承。

k'hQb+{tr0

*M1HJz Pr\_03.4更接近健康的状态

6To$W TJ6`0心理学空间s.{ _mjn^+MU#WF

假自体是建立在身份认同的基础上的,也就是通过认同或模仿他人以保护真实自体不被贬低。中国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实际上就是古代君主制开始沿袭的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统治者号召百姓尊老孝老(“孝”字的结构就是老在上,子在下),子民若是服从这一文化,无论其是通过模仿他人还是内心真的认同,都会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而使自己的言行获得合理性,免于受到谴责与贬低。这是一种社会适应性的表现,但也有一定的代价,就是盲目地遵从——“愚孝”。若无论父母的行为是否合乎礼法,个体都一概认同,那么他往往会失去自我主张,也会逐渐偏离真自体。而从《左传·隐公四年》开始流传的“大义灭亲”,则开始强调为了维护正义与公序良俗,对有罪的亲属不徇私情的精神。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遵从内心规则的自发表现,也意味着个体从更接近健康的状态过渡到下一阶段,也就是健康状态的标志。心理学空间:~u@T e#SM!R

'{1qq1G@(T WmJ03.5健康状态心理学空间6hiD#Q!k9YG,b

心理学空间 ?{,A3j(NY[M+A

在这种状态下,假自体代表的是自体组织中礼貌和客气的表现,是对社会规则和礼节的一种尊重与妥协,个体仍然是创造性和自发性的存在。中国文化中的“孔融让梨”精神,看似是孔融的假自体在发挥功效,使得他放弃了本我想要吃更大的梨的愿望,实际上是对先人后己精神的提倡,也是儒家文化强调以礼至上的体现。实际上,古人在讨论礼的时候,会非常强调礼的内在价值,如区别礼之“义”与礼之“仪”。先秦古籍《左传》中记载着:“是仪也,非礼也”,即是强调“仪”仅仅是礼的外在表现,而“义”才是礼的内在精神(杨志刚,2014)。妥协如果是适当的,会使得个体放弃一些原始的全能愿望,成长为更具社会适应性的个体。但假如这种妥协过度,个体无条件地顺从他人的愿望,而牺牲了自己的合理愿望,则会适得其反。温尼科特认为,健康的状态下,假自体的等价物是个体身上发展出的某种具有适应性的社交方式,同时,当问题变得至关重要的时候,个体会停止妥协,而变得容许真自体出现。心理学空间+tP!Y6]"[h1w

U D8@8MZs {"e9r0最后,在临床中一定存在着程度或高或低、不同类型的假自体防御,也就是自体从健康、有礼貌这一端,逐渐到分裂、顺从却被当作个体本身的这一端。温尼科特认为,有时这种假自体防御可以是升华的基础。比如,有的儿童长大后成为了演员。同样是演员,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自体:有些演员可以本色出演,同时也可以做他们自己;有些演员会演出与自己很不一样的角色,但目的可能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出演自己心仪的角色;有些演员则只能活在表演中,当他们不处在角色中时就仿佛丢了魂,当自己不被赞赏、不被承认的时候,他们就彻底迷失了。这些不同的状态之间有时候会来回切换,直到个体允许真自体更加稳定地现身。心理学空间8}!v2WB9m/H2Nddu

心理学空间D(x-hR6WId\

4 对心理咨询师的影响心理学空间q ^6}+}4|+k

心理学空间/]!e8GG+dB-y;i

首先,温尼科特认为,有假自体障碍的人是不适合直接开始做典型的精神分析的。他提到,本质上是假自体人格的病人,不应当被指配给正在接受精神分析训练的学生做分析。通常带着假自体防御前来的来访者会表现得非常理想,但他们与世界的联系不过是通过一个顺从的外壳,无论是与咨询师的关系,还是与自己的关系,都被这层保护性外壳牢牢包裹着,而这一外壳明显具有强迫性与顺从性,同时,这层外壳也割裂了与人产生真正有意义联结的机会。心理学空间#nD1^l4~*]c

B"K%U8w#})|Kv0第二,当心理咨询师识别出这种假自体外壳的时候,应首先与来访者的假自体防御本身进行工作,但这不应是了了无期的。临床上我们可能会见到分析无止境地进行而不能结束的现象,那常常是因为这一分析工作是基于与假自体的工作。如果没有对这种防御恰当而及时地工作,我们可能就会错过澄清与面质的时机,从而使得解释工作也变得困难重重。当然这一工作的开展,应当在治疗联盟较为稳定的时候开展。同时也应注意不要用批评或指责的语气去强行移除来访者的假自体防御,这本身就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而是要带着共情让来访者逐渐看到自己的这个部分。心理学空间C&K `]T1?

8Hg fg7p |0第三,要认识到与假自体人格的来访者进行工作时,真正有效的是与来访者的假自体谈论有关其真自体的事情。这就像妈妈带着一个孩子来做咨询,开始咨询师可能会和妈妈讨论这个孩子的问题,但此时这个孩子并没有被直接地接触。直到妈妈离开留下孩子与咨询师一起工作,而孩子也能单独与咨询师待在一起并开始游戏时,精神分析的工作才算是开始了。心理学空间A$c X$FA/\8Y!q

心理学空间;?qq:b-mx/A*s`txB

第四,一旦与真自体建立联结,意味着咨询师在某个时期需要暂时接管来访者假自体的某些功能。温尼科特认为,存在着某个过渡时期的临界点,在那个点上咨询师开始与来访者的真自体取得联系,从那时起,来访者肯定会对咨询师表现出一段时期的极度依赖。来访者会以患上了某种疾病,或者处理某种危机事件的方式,给予咨询师接管他假自体功能的机会。来访者有可能会在伪装退行到依赖的这段时期内,变得非常依赖其他人。若咨询师没能看到这个临界点所发生的事,就会错过这个关键机会。如果咨询师没有做好在关键时刻暂时接管来访者假自体功能的准备,最好在最开始就不要接待这样的来访者。心理学空间;kX8]9^s;f;]

%f;i'_Dey W!KX)n0然而,同样是面临关键时刻,美国心理学家欧托·肯恩伯格(Otto F.Kernberg)对此有不同观点,他同意心理咨询师需要与真自体建立联结,但他认为自我是人格结构的中心,生命最初是凭借感知和记忆这类自我的功能,内化了与重要他人的客体关系,而逐渐形成自体的。他主要工作的对象是边缘人格障碍,他认为精神分析密集的工作对这类来访者未必是好事,会加剧他们的退行。因此他所创立的移情焦点治疗(transference focused therapy,TFP)是每周工作两次的心理动力学疗法,前期有大量的工作用于建立治疗联盟与达成治疗合约,其中就包括危机情况下,来访者需要做些什么。而当来访者发生退行的时候,肯恩伯格的做法不是鼓励退行,而是去唤起来访者对治疗合约的承诺,并且继续与来访的成人自我结盟。某种程度上,肯恩伯格是擅长面质假自体防御,并帮助来访重新建立起基于真自体的各种自我功能的。心理学空间a4s"qI/d-BAm

I m9`g5R05 小结心理学空间8`.Q#G.K0m vY4v

心理学空间$lkQ s{3Kc"r

关于假自体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较为空白,但它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地通过一些其他的词汇得到扩展,它并不能直接地和我们现有的诊断标准划上等号,但并不妨碍这一理论促进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理解。正如温尼科特所言,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值得研究的临床状态,也愿本文能激发起进一步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一点涟漪。心理学空间V7p#C)cg/bB

心理学空间 t2?:?'O)a%h4LZg g8_

+B:Z;{`;u,r(mTU+V:H0心理学空间8V C9Z4H J+F }*nH@

参考文献

~3l)~ [,P|^0

XD%_%Lz _0Z2o"c0王帆,高艳梅.(2017).《无声告白》中真假自体在两代母女关系中的冲突.文学教育,(12),28–29.

)|@hg"Yk$z0

3Bgt-F5YVKXKb0王礼军.(2015).真、假自体对“孔融让梨”的新诠释及其教育启示.基础教育,12 (5),24–29.

T&Z~)s3s1Qi0心理学空间(R1p3Z0\i8peX(k

Winnicott,D.W.(2017).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 (唐婷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空间3G?&_"X3vd

心理学空间d$eiO`3i)]"~M

郗浩丽.(2008).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温尼科特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zer9I'}#Z%E0心理学空间#v6rS#|"uH Uu

郗浩丽.(2018).虚假自体障碍导致抑郁三例.校园心理,3(16),231–233.

j*U'Ge ]"Ob-J0心理学空间!JMPy6|s(I"c

杨志刚.(2014).儒家礼文化及其现代回响.精神文明导刊,(12),22–24.心理学空间V!pe(w_Z(T,L

心理学空间 Y0{+njZ7{

张玥,龙慧.(2019).基于真假自体理论解析大学生人际问题根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139–141.心理学空间5dc;xF.l'y1Q"M-s

心理学空间(mCe(fHMB{$\

Winnicott,D.W.(1960).Ego Distortion in Terms of True and False Self.The Maturational Proces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London: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 Analysis.

CH.w*Z%B)_v8Z0

+F7A I-CH+j }0Winnicott,D.W.(1965).New Light on Children’s Thinking.Psycho-Analytic 心理学空间&jXK ?$B8Op+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假自体 中国文化
«倾力数十载,擎架心灵桥 精神分析与文化
《精神分析与文化》
精神分析解读艾伦·坡的诗歌《乌鸦》»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