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书摘
作者: 作者: 唐諾‧溫尼考特 Do / 20835次阅读 时间: 2009年8月25日
标签: Winnicott 温尼科特 溫尼考特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v2p,F Tek8J0《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心理学空间KZ\)lYw:xl0{`G
The Child, 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心理学空间k4f6m.bs!]8r$_
心理学空间%wT"Yq2R&r/d
作者: 唐諾‧溫尼考特 Donald Winnicott心理学空间NMWJ5E^o0[+[9~g
譯者:朱恩伶
'~PoGleiT0書系:Grow up 006
1cG9NS!M0定價:360元心理学空间Y6Me,v6eVt"}~7B}&]
頁數:336 頁心理学空间&o7L}-n?-y
出版:2009 年 08 月 07 日 心灵工坊
1H1Vn0eR2Xax B0ISBN:9789866782640
+K7j [(i@ mpY0心理学空间#TB(zZ:N.v
心理学空间,p;sI)xOyb;xk

MtzsG+Fe.F0
心理学空间m(F lQ$b ^-}
信賴妳的本能
書序作者:唐諾‧溫尼考特(自序)

y1ZW F2VTSA0我想我需要寫一篇序文。這本書寫母親與寶寶、寫父母與子女,到最後則跟孩子進入學校以及大千世界有關。我的寫法跟著成長中的孩子一起轉變,從育兒階段的親密關係,變成長大後比較獨立超然的關係。我希望寫法上的轉變,可以符合這些關係的親疏遠近變化。心理学空间 l?$Rn#O9^#X

1fN8rw:wqi O+X0最初幾章,我雖然直接跟母親說些體己話,但我絕不是要年輕的母親一定得從書本中學習如何照顧小孩,她對自己的狀況已經很有自覺了。她需要保護,也需要資訊,還需要醫學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身體照護。她需要熟識且信得過的醫師和護士,還需要丈夫的摯愛以及滿足的性經驗。不過,她並不需要別人在事前就告訴她,當母親是什麼滋味。心理学空间8k'Q6zGu ]7MH:K

G(I~(rT'H]GU4Dh0我認為,做母親最好是渾然天成,完全仰賴自己。這是我的主要見解。渾然天成與後天的學習是有差別的,我努力區分這些差別,以免糟蹋自然發生的好事。心理学空间#S~eBmZ&bP,jh(E?2v
心理学空间^D0eM-ct
但是我想,直接告訴父母還是可以的,因為人人都想知道,襁褓初期究竟是怎麼回事,而且這種寫法總比用抽象概念寫母親與寶寶來得生動有趣。
-P2AHtF-?P0
6~~@ N })w*T0人人都想知道也應該知道,生命之初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是天經地義的。我們可以說,假如兒童長大以後也為人父母,卻不曉得也不感激自己的母親一開始為他們付出了多少,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有問題。
"l+~&I&[!E2mp5FY:s0心理学空间&y3X o(A:XA
我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認為孩子應該感激父母孕育他們,甚至感謝父母合作建立家庭、管理家事。我關心的是,生產前以及生產後最初幾週,甚至幾個月內,母親跟小寶寶之間的關係。我想請大家注意的是,平凡的好母親在丈夫的協助下,只是為她的小嬰兒全然付出,就對個人和社會產生了偉大的貢獻。
6yG@[*H)R0心理学空间9M ^d-G5\7S6TG&K
慈母的貢獻不正是因為太偉大了,反而受到低估嗎?如果我們承認這項貢獻,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覺得自己還是個人,也看重這個世界,那麼每個神智健全的人、快樂的人,都虧欠一個女人一份天大的恩情,因為在襁褓之初,我們甚至對依賴都還毫無概念的時候,就已經絕對的依賴母親了。心理学空间E5q3yVY6]2o
心理学空间dl/fQ,b V2@e'J9At
我得再次強調,我們對母親角色會如此肯定,既不是因為感激,也不是讚美,而是想要減少內心的恐懼。如果社會不能及時充分認可,每個人發育之初依賴母親的這項歷史事實,內心的恐懼就會產生阻礙,徹底妨礙我們的健康。如果我們對母親的角色沒有真正的認知,就會對依賴產生模糊的恐懼。這項恐懼有時會變成對所有女人的恐懼,或是對一個特定女人的恐懼,有時則會化為一種比較不容易辨認的形式,但總是涵蓋了對支配的恐懼。心理学空间'lv/D4mPz:F#O*^
心理学空间,VQ'_5x K)a"rFn&lH
可惜,對支配的恐懼並不會帶領眾人避開被支配;相反的,這份恐懼將他們帶往某個特定的或選擇性的支配。沒錯,假如我們研究獨裁者的心理,就會發現,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在他個人的奮鬥裡,他努力想控制潛意識裡那個令他恐懼的女人的支配,想要藉由接管她、代理她來控制她,並反過來要求她完全的臣服與「愛」。心理学空间h7Z8f2u2wuc)yz
心理学空间UD'y$j&p#v-R%d2P q3{A
許多研究社會史的學者都認為,對女人的恐懼,正是造成人類群體看似不合邏輯行為的一個強大因素,但人們卻很少對此追根究柢。然而,當我們真的對每個人的過往追根究柢,我們才曉得,對女人的這項恐懼,原來是不敢承認依賴的事實,也就是不敢承認襁褓之初對母親的最初依賴。因此,我們有極好的社會理由,可以去研究嬰兒與母親的最初關係。心理学空间8S&`H}"@7v
心理学空间 s F]l?A-aT(A
目前,母親在新生兒最初的生活中所具有的舉足輕重地位,常常遭到否定;不僅如此,他們還說,最初幾個月,小嬰兒需要的只是身體的照護技巧,一個優秀的護士就可以做得跟母親一樣好。我們甚至發現,有人告訴母親,她們必須為孩子克盡母職,這其實是對母親最極端的否定,否定母親天生就會「善盡母職」(希望我國不會如此)。
TVAH'R"O ~?VJV0
r+u,I1A^[f0大力鼓吹整齊清潔、提供衛生指示、提倡身體健康,這一類的事情總是一再介入母親與寶寶之間,母親們是不太可能一起站出來,對這些干擾提出抗議的。總要有人替剛剛生下第一個或第二個小孩、而且必然還處在依賴狀態的年輕母親代言,這也是我寫下這本書的原因,我希望支持她們信賴自己天生的本能,同時也向那些在父母與代理父母需要幫助時及時伸出援手的人致敬。

S CX+eSa8gk0心理学空间b*FceixL~

心理学空间\Y3H.O4uJ!t{

心理学空间])dI Z:j1~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Winnicott 温尼科特 溫尼考特
«过渡性客体和过渡性现象 汤海鹏译 施琪嘉校 温尼科特/溫尼考特
《温尼科特/溫尼考特》
《遊戲與現實》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