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莎士比亚对心理学的经久不息的影响
Kelly Bulkeley 文
Mints 编译
莎士比亚戏剧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类心灵的理解。

4月23日是庆祝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诞辰的传统日子。4月23日恰好也是他于1616年去世的日子,享年52岁。今年也是1623年发行的《第一对开本》出版400周年,《第一对开本》包含了莎士比亚的三十六部完整剧本。
想要欣赏莎士比亚戏剧的心理价值,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小说中的人物看做是不同心理和情感类型的案例,加以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
- 李尔王这个角色生动而准确的刻画了一位与死亡和权力丧失作斗争的老年人。
- 奥赛罗可以被看作是嫉妒的暴力非理性的体现。
- 麦克白夫人展现了强烈的负罪感所带来的混乱效果。
- 《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体现了动物食欲驱动的生活。
- 奥菲利亚描绘了自我正在溶解的角色的自杀倾向。
- 当弗洛伊德在《梦的解释》(1900)中首次介绍他对俄狄浦斯情结和亲子关系中欲望动态的想法时,他立即将其与吟游诗人联系起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雷克斯植根于同一土壤之中,这是悲剧诗歌的另一个伟大创造。”
尽管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做是一种有用的心理素描,但我们需要小心,不要让这种简单的还原方法削弱了角色或戏剧的丰富性,使之变得贫瘠,因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角色的多重视角能涵盖的范围更大。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最清晰、最重要的主题,尝试着从更广泛的角度思考莎士比亚的作品及其与心理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