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念及技术的发展脉络
作者: 李红艳 / 14991次阅读 时间: 2009年9月05日
来源: 社会心理科学第23 卷 标签: 罗杰斯 非指导性 当事人中心 以人为中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p(K'c,x7b

【摘要】本文从罗杰斯咨询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出发, 探讨了人本主义咨询理论和技术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局限性和影响力。尝试将其心理咨询和治疗理念的形而上意义进行探讨, 进而希冀对于如何恰当地看待作为心理科学家、作家、教师的罗杰斯提出几点思考。最后结合相关研究者的实践, 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思考。心理学空间'BS p(@$i9[l

心理学空间2dK3H Wm{*yO

【关键词】 卡尔·罗杰斯 当事人中心 以人为中心

N4y%D^r0心理学空间^gD8z Zd:RS`!q

【作者简介】李红艳,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乡村传播研究所所长, 从事乡村传播、媒介研究、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dz3A)|Vu"WlA0心理学空间j6]%_"C'P

社会心理科学第23 卷总第97- 98 期2008 年第3- 4 期总第229 页· 理论研究· 心理学空间U2Wk|"s8VX7i i3{

心理学空间XiFe Ll

作为20世纪60至80年代人本心理学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和领袖人之一, 卡尔·罗杰斯( CarlRanson Rogers,1902- 1987) 自1942年出版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法》一书开始, 便致力于开创一种新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先后被称为“非指导性疗法”、“当事人”疗法和“以人为中心”疗法。这种名称的变换本身, 实际上勾画出了罗吉斯本人在形而上意义上对于作为个体的人与群体的人之存在的思考和认识的转换过程。他的这种转换使得其所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不仅仅对整体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且在这种理念建构之下的心理咨询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在各个领域,诸如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工作、职业培训及神职工作中。“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尽管罗杰斯影响了并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地数百万接受专业治疗的人的生活, 但总的来说, 公众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而比起那些其作用迅速引起公众关注但又随即被遗忘的畅销书作者, 罗杰斯的贡献更为微妙和深远。他被描述为一个不引人注目的革命者。他所传达的信息表面简单,但内涵丰富: 所有个体自身都有能力以一种使个人满意又对社会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引导自己的生活”。①半个世纪以来, 对于罗杰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的质疑声也从没有间断过。本文围绕罗杰斯咨询理论和咨询技术的提出及发展脉络,尝试将其咨询和治疗理念的形而上意义进行探讨,进而希冀对于如何恰当地看待作为心理科学家、作家、教师的罗杰斯提出几点思考。心理学空间9P+wcSU7dsXx V6qLX(F

2M |&K{ll&e U01.关于非指导性疗法与指导性疗法

T1ME7NV N-n5q0

J#KJ7^A.F9d@01942 年出版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他也是首次使用Counselling 即咨询概念的第一个人, 目的使让那些反对心理学家从事心理治疗的精神病医师免开尊口②) 一书就其实质而言, 介绍的并非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罗杰斯把他的同仁们在这一领域的发现综合起来, 加以解释, 将之称为“一种更新的心理治疗方法”。①并在这本著作中单辟一章《指导性方法与非指导性方法》, 对于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区分。这种更新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步骤包括: “( 1) 个体是为了寻求帮助。( 2) 帮助情境通常是明确的。( 3) 咨询师鼓励当事人自由地表达出与问题有关的情感。(4) 咨询接纳、成人和呈请这些消极情感。( 5) 当个体的消极情感已经完全表达出来后, 随之就会微弱地、尝试性地表达出促进成长的积极冲动。(6) 咨询师接纳和认识表达出来的积极情感, 并且也以同样的方式来接纳和认识消极情感。( 7) 这种对自我的观察、理解和接纳是整个过程的下一个重要方面。它为个体发展乃至新的整合水平提供了基础。( 8) 与洞察过程相融合的另一个过程就是对可能的决定和行动进行澄清。( 9) 开始出现一些和细小但有意义的积极行动。……”②这些顺序在实际实施中,并非互相排斥, 也不一定严格按照所排列的顺序出现, 在实际操作中, 通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在这里, 罗杰斯举例说道: “一个季度退缩的高中生在表达了对他人的恐惧和憎恨, 并且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对友谊的渴望之后, 花了整整一个钟头列出了他为何如此害怕接受一个刚收到的社交邀请的所有原因。咨询师并没有催促他一定要去。同感使咨询师认识到做出这种行为需要极大的勇气。尽管当事人希望自己有这种勇气, 但他也许不能迈出这一步。他参加了晚会, 自信心得到了极大提高”。③就这些治疗步骤而言, 罗杰斯认为便自然而然地在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传统的关系模式上发生了更新。咨询师在以往的咨询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主要是指导的作用, 而是非指导的作用了, 而非指导性和指导性的咨询技术的使用频率在罗杰斯看来, 主要体现在表1中:心理学空间av I,S J'n[-J7`T2E

心理学空间i$vVMXK5w A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指导性咨询和非指导性咨询的根本区别在于谁说得更多? 谁更活跃?谁对当事人提供的信息进行解释? 罗杰斯认为,所有的咨询师都有明显倾向认为自己是非强制性的、非指导性的, 而且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咨询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也就是说, 二者的区别在理论和实践上似乎并不是十分明显。为了提供一个简单明了的区别方法, 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双方在会谈中的要点是由哪一方的话语来决定进行判断。

_d n7c#k6}7Y$r n K0

$y8?_!O.y o8C1N1} o0心理学空间h-|2tR#VL1E!jOWL
表1 指导性与非指导性咨询师常用技术排列表④

}7X/u0__u*F1J0

/?*~ b&t#@1SR0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表面的区别上, 只能说是一种经验主义的统计学研究。罗杰斯这样分析数据的目的显然用意不在此。他主要是为了揭示在咨询形而上意义上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问题。在他看来, 指导性咨询隐含的背后含义是: 咨询师有权替当事人做出目标设计并帮助其实现, 而非指导性咨询隐含的背后含义则是: 当事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目标, 这种目标可能与咨询师设想的目标不一致。因此, 非指导性咨询方法“适用于那些有能力为自身问题找到适当而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绝大多数当事人”。①心理学空间*K hlq'V Np:_

@:N/TwF02.当事人中心疗法与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学空间W` Q1s]2Y i

c-| V] f;P0当事人这一概念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1942) 一书中首次被提出来。但是, 这本著作只是由于是治疗过程的第一部完整记录而产生了轰动效应, 并未对心理学界产生太大的冲击。也未曾为任何主要的专业期刊所评论。②1945年罗杰斯离开他服务了四年的俄亥俄州立大学, 应聘于芝加哥大学。在芝加哥大学断断续续的十二年时光,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1951年他出版了《当事人中心疗法》( Client- CenteredTherapy) , 将他的心理咨询心得呈现给读者, 并且描述了“当事人中心疗法”所适用的对象, 已经不仅仅是限于个人了, 游戏治疗、团体、领导及行政阶层的辅导与训练等都在其范围之内。1956 年, 他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所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③1957年他到母校威斯康辛大学任教, 同时从事医学和心理学部门工作, 这也是得他有机会将他所主张的人格改变理论在严重患者身上是否可以产生效果提供了一个实际检测的机会。但研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1961年, 他又一部著作《论人的成长》( On Becoming a Person) 出版, 该书完全打破专业心理学的束缚, 重点研究咨询的成分必要条件, 并将“当事人中心疗法”延展到日常生活领域, 认为当事人和咨询师关系的质量是导致个体变化的催化剂。随后他接连出版了《卡尔. 罗杰斯谈会心团体》( Carl Rogers on EncounterGroups,1970) 、《自由学习: 体验教育制度》( Freedom to Learn: A ViewofWhat EducationMight Become,1969) 、《成为伙伴》( BecomingPartners, 1972) 、《罗杰斯论权力》( Carl Rogerson Personal Power, 1977) 。并于1968年与同伴一起成立了“人研究中心” ( The center of studies ofthe person) 。开创了一系列大型团体的研习会,每场的人数在七十五到八百人之间。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 罗杰斯首次使用“以人为中心”来描述一般性的事务, 并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外的场合越来越常使用这个概念。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群体以及解决冲突和对世界和平的研究上。

N/RA0@"h(Y\0

P%}!g\!lAT$m0“当事人中心”疗法和“以人为中心”疗法理念的使用, 在罗杰斯的学术立场上, 显现出一个重要的转变期: 即将心理咨询和治疗更多地推广到社会领域中, 这与他本人一生的信仰困扰和解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下面, 我们来简要分析“当事人中心疗法”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含义。心理学空间/@u,wJ M6U

心理学空间(@X,aC2NU

2.1 当事人中心疗法

3_u/X5r k0心理学空间 xI?:\yaKB8n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人类具有独立的思想,渴望实现自己的愿望, 希望追求真理得到社会的肯定。因此, 每一个人都有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成长、变化的潜能。这种潜能是独一无二的, 并且会指导人的行为。也即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the actualizing tendency) 和被积极看待的需要。用罗杰斯的话来表述“个体在其自身内部有着广阔的潜力可用于自我理解, 改变自我概念、态度和自我导向的行为—并且只要向其提供具有促进作用的一种可界定的范围, 那么这种潜力就能被开发出来。”⑤

5T]#z} [*D,u#vpW0心理学空间rifI2F/IDe)G

换言之, 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最深刻的基础是: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关系行为积极的、亲临的、特殊的观察上的, 这些观察被认为是超越了某个固定的文化的限定或影响的。⑥ 而“ 当事人( client) ”一词比起“病人( patient) , 主体( sub-ject) ,咨客( object) ,被分析者( analysand) ” 而言, “最接近我们要表达的来咨询的人的情景。…… ( 她/他) 是一个主动自愿来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的人, 却丝毫没有放弃个体在问题情景中的责任的意思”。因此, 罗杰斯将“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核心放在“自我( self) 建构”上。咨询关系则是当事人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咨询关系的核心条件在于: ( 1) 两个人有心理意义的接触; ( 2) 第一个人, 我们称之为求助者, 处于不一致的状态, 具有攻击性或处于焦虑之中;( 3) 第二个人, 我们称其为咨询是, 他在这种关系中是一致的或处于内部整合的状态; ( 4) 咨询师无条件地接受和关注求助者; ( 5) 咨询师对求助者表达共情的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其中, 关系是最根本的, 它是咨询过程的开始,也是咨询的结束。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这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①心理学空间I0~M@ v CV+\

nfbX6t2A)C02.2 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学空间(R:a:g:l uv;F A e

0?-nrn6Zb `e0与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运用相比, 罗杰斯把心理学中的实践继续拓展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去。他关注现代生活个体、团体或群体、组织的当下情形, 对如何使社会朝着和平、健康、公正、和谐发展抱有无比的信心。实际上则是把适用于心理治疗的当事人中心疗法扩展到社会现实中所有的人际关系中。不仅如此,还可以进行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以人为中心的咨询。他的方法被传递到30多个国家,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为12国语言, 许多欧洲、南美、亚洲国家都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哲学理论和实践。正如凯恩所说“我们的国家大家庭是由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人组成的, 他们的生活都受到罗杰斯的著作及其个人努力的影响, 还有很多他的同伴们把他的以及他们自己创新的想法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②1987年他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Sk4@sHI0

ULS R:G*fK4[;m03.咨询理论与咨询技术的探讨心理学空间k:lt1m ]0{ `7k)a

5F"W!x0B@"z0罗杰斯的咨询理论和咨询技术自开始就受到了很多批评。他一生的事业全都处在“无效”和“太有效”两极化的严苛评价中。对于他的咨询理论和技术的评价和探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学空间6Uv YBv7G q&u

心理学空间5[vX'T^ w

( 1) 人性的本质问题: 弗洛伊德对人性本质抱着悲观的看法, 认为本能使得人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自我满足的情绪, 而人的潜意识中的破坏力使得人性的悲剧色彩又加重了。行为学派认为“动物和冷酷无情的人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人类的行为以其精致性和复杂性所形成的只是行为主义者的研究总规划的一部分”。③他们认为基因结构和环境因素是构成人性的主要原因, 人的行为取决于过去的环境和个人生活的现状。罗杰斯所构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认为人本善良, 人类本性中潜藏着无限的潜力。在这一点, 上述两个流派以及一些持人性本恶的观点的学者对罗杰斯咨询理论的基本假设提出了质疑。而他对人性本质的理解, 也常被批评为他一生最大的缺失和错误。“他的内在评价系统对行为论者而言只是一种不可测试的假设”, 而他在信仰上的宗教情结使得对某些神学家而言, 又成为“无神论—自我意识成为自我评价和行为取向唯一的依据”。④尽管罗杰斯自身的治疗实践对他的人性假设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持证据, 他本人对此似乎并不时完全满意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和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Zimbardo) 1963服从权威实验带给他莫大的震惊, 最令他吃惊的是: 竟然有高达60%的人愿意把电压转移到足以置人于死地的伏特下。而且, 无论是“警卫”还是“囚犯”都可在毫无预警的情形下, 突然爆发出足以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的暴力行为。1981年, 他写道“我们时常会问, 到底如何解释邪恶或人性的黑暗面、充满阴影的那一面, 以及那些非理性的暴力和日益增多的犯罪率? 我认为每个人的心中虽然都有答案, 但却无人敢确定哪个答案是完全正确的。”①尽管罗杰斯心中存在这样的犹豫, 但他也无法接受行为学派的决定论或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的理论。终其一生, 罗杰斯依然坚信人性是值得信任的, 是有自我实现倾向和自我发展潜力的,只有“人类本身才是自己生命的建筑师”。②

~3x7Kg@0心理学空间$xp%D KF pt:e

( 2) 对于当事人中心疗法中的咨询关系的互惠和互动问题成为了针对罗杰斯治疗工作批评的核心议题。罗杰斯主张的咨询关系要对当事人所处的地位、所说的每一句话, 以及这些言辞的表面上的意义要接受, 而咨询师对于当事人所表达的一切内容的对与错, 没有必要表示自己的意见。批评者认为, 这可能造成以下几种情形: 当事人因此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当事人的创造力会被剥夺; 同理心使得咨询师的权力得到加强, 当事人的权力受到了侵害等。简而言之, 集中在两个重点上: 质疑当事人中心疗法中治疗关系的“真实性”和对咨询师的能力产生怀疑。

{8v#g ` VV+M7v0心理学空间 idz Sgc/K

( 3)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的探讨。由于关于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研究在研究设计上的失误, 以及未能将理论作全盘探讨, 使得罗杰斯的原创理论仍然停留在未经实验的阶段。因此, 诸如运用不需要治疗的人做控制组的被试, 没有未经治疗的控制组, 不能解释安慰剂效应, 把自我报告作为评估治疗成果的主要方式以及使用了不恰当的统计程序等便成为研究者对其方法论方面的质疑。罗杰斯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说“我们的研究样本很少, 试验设计也有应该批评的地方, 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没有涉及。”③但质疑并不会影响罗杰斯的影响力。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地方。“在罗杰斯的理论被大多数美国心理学家及教育专家所认知的同时, 他们却很少意识到这些理论已经造成了世界性的冲击。目前, 全球已有二十五个国家受到罗杰斯理论的影响, 他的著作更被译为十二种语言( 凯恩1987④)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影响力所抵达的国家远远超出了二十五个。因而,罗杰斯的影响力不但涵盖的地域广阔, 还涵盖了诸多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政治制度。心理学空间y!Ap.zl'Ra

B^b-u+?*H0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9WF5jN%b uP1T*q

"e2UV8g0Ne0[1][英]柏莱安.索恩著.陈逸群译. 《罗杰斯》.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心理学空间 Y~'^m o| d-T]q%K

gS}S+@+PI*f0[2][美]Barry A. Farber/Debora C.Brink/ PatriciaM.Raskin 主编.郑钢等译. 《罗杰斯心理治疗: 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版. 

vFR%A p/WO]0

O^%M-z(k0[3]郑雪主编. 《人格心理学》.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心理学空间1f?)h8W4V{p2Qo

U0_mc+X7b#u'@0[4][美]卡尔.罗杰斯著.霍华德.基尔申鲍姆/ 瓦莱丽. 兰德.亨德森编.刘毅/ 钟华译. 《罗杰斯著作精粹》.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0t"U4Z*A f0心理学空间0zPvbA(^'y

[5][美]卡尔.罗杰斯等著.李孟潮/ 李迎潮译.《当事人中心治疗: 实践、运用和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心理学空间0W4E0Zy$y$h h

\sq A5upUZ0[6][美]彼得.班克特著.李宏昀/ 沈梦蝶译《谈话疗法: 东西方心理治疗的历史》.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3月版. 

kP'{2M1u^_#eH0心理学空间I{4{3O/?A

[7]郭念锋主编. 《心理咨询师》( 二级)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版. 

n g:d9ph1YP8Gx0心理学空间5t1c,dK9?;nxf

[8][美]Gerald Corey 著.石林著.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 第七版)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心理学空间3`lv(I-Bg0R;p/O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罗杰斯 非指导性 当事人中心 以人为中心
«人本体验式疗法与精神分析的比较十二点 当事人中心
《当事人中心》
奥克夫人的案例--张洪喜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