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窥豹诸记之――认知疗法的根以及无所不在的对立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著作《现代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影印本)中,Voley Gay负责撰写第4章《精神分析》,文章末尾说到,在1950年代-1960年代,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的斗争如火如荼――正如当时美、苏的冷战――后来随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兴起,精神分析也逐步开始重视对认知的分析(Gay ,2000, p51)。好像可以换句话说,精神分析越来越出现了认知疗法的类似的取向。
其实所谓对投射性认同的分析工作,有一大半都是在澄清、质对、解释“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但是把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对立起来的“非精分即认知”的说法仍然不绝于耳。类似的观点尚有把人本和精分、认知和人本、甚至认知和行为对立起来。
不过这种对立和临床实际其实是想去甚远。其实真正做临床的,有几个是一路子人本到底,认知到底,或者精分到底的呢?
其实即便在理论上也没有如此泾渭分明的对立。
比如说大概凡是做精神科医生的人,都知道精神医学界最权威的教科书是Kaplan的《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此书第7版第30章第4节“认知疗法”便是有认知疗法的鼻祖贝克和Rush编写的。其中谈到了认知疗法的起源。
根据贝克等人的说法,认知疗法的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古希腊的哲学和康德、海德格尔、胡塞尔等的现象学思想。
2)精神分析学派中阿德勒、卡伦•霍尼,奥托•兰克的治疗操作。文中说很多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或治疗概念可以在上述这些人的著作中找到。而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以及初级、次级过程的原理对认知疗法的理论也有影响。新精神分析学派的Leon Paul对认知疗法的操作也有影响。
3)乔治•凯利的个人建构论,Magda Arnold和Richard Lazarus的认知学说是认知疗法的直接根源。
4)艾利斯对可定义的、此时此地的问题解决的强调也被认知疗法吸收。
5)罗杰斯的无条件接受的治疗关系同样是认知疗法吸收的。
6)经典行为学派的大部分操作技术都被认知疗法吸收。此外在重视实验研究这方面认知疗法还受到了Albert Bandura, Jerome Frank, Marvin Goldfried, Arnold Lazarus, Michael Mahoney, Donald Meichenbaum, G. Terence Wilson等人的影响。
另外,从去年贝克发表的2篇有关佛学和认知疗法的言论来看,似乎“老贝哥”也力图跟上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和DBT,MBCT,ACT这些弄潮儿一起到东西方整合的大海中闯一闯。
所以我认为,确切地说,认知疗法本身也是一个整合性的疗法,其根源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精神分析的,甚至有时候把认知疗法戏言为“精神分析认知学派”。同样是在Kaplan教科书中,Glen O’Gabbard撰写的精神分析一节开头第一句就说,在美国使用的大部分心理治疗方法都起源于精神分析。
把精神分析和认知疗法对立起来的说法,就像把古代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对立起来,认为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种族一样,让人惊诧。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著作《现代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影印本)中,Voley Gay负责撰写第4章《精神分析》,文章末尾说到,在1950年代-1960年代,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的斗争如火如荼――正如当时美、苏的冷战――后来随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兴起,精神分析也逐步开始重视对认知的分析(Gay ,2000, p51)。好像可以换句话说,精神分析越来越出现了认知疗法的类似的取向。
其实所谓对投射性认同的分析工作,有一大半都是在澄清、质对、解释“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但是把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对立起来的“非精分即认知”的说法仍然不绝于耳。类似的观点尚有把人本和精分、认知和人本、甚至认知和行为对立起来。
不过这种对立和临床实际其实是想去甚远。其实真正做临床的,有几个是一路子人本到底,认知到底,或者精分到底的呢?
其实即便在理论上也没有如此泾渭分明的对立。
比如说大概凡是做精神科医生的人,都知道精神医学界最权威的教科书是Kaplan的《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此书第7版第30章第4节“认知疗法”便是有认知疗法的鼻祖贝克和Rush编写的。其中谈到了认知疗法的起源。
根据贝克等人的说法,认知疗法的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古希腊的哲学和康德、海德格尔、胡塞尔等的现象学思想。
2)精神分析学派中阿德勒、卡伦•霍尼,奥托•兰克的治疗操作。文中说很多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或治疗概念可以在上述这些人的著作中找到。而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以及初级、次级过程的原理对认知疗法的理论也有影响。新精神分析学派的Leon Paul对认知疗法的操作也有影响。
3)乔治•凯利的个人建构论,Magda Arnold和Richard Lazarus的认知学说是认知疗法的直接根源。
4)艾利斯对可定义的、此时此地的问题解决的强调也被认知疗法吸收。
5)罗杰斯的无条件接受的治疗关系同样是认知疗法吸收的。
6)经典行为学派的大部分操作技术都被认知疗法吸收。此外在重视实验研究这方面认知疗法还受到了Albert Bandura, Jerome Frank, Marvin Goldfried, Arnold Lazarus, Michael Mahoney, Donald Meichenbaum, G. Terence Wilson等人的影响。
另外,从去年贝克发表的2篇有关佛学和认知疗法的言论来看,似乎“老贝哥”也力图跟上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和DBT,MBCT,ACT这些弄潮儿一起到东西方整合的大海中闯一闯。
所以我认为,确切地说,认知疗法本身也是一个整合性的疗法,其根源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精神分析的,甚至有时候把认知疗法戏言为“精神分析认知学派”。同样是在Kaplan教科书中,Glen O’Gabbard撰写的精神分析一节开头第一句就说,在美国使用的大部分心理治疗方法都起源于精神分析。
把精神分析和认知疗法对立起来的说法,就像把古代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对立起来,认为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种族一样,让人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