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你懂型人格障碍三篇
作者: 李孟潮 / 718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来源: www.limengchao.co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1 “猫梦虾米、鹅梦玉米”,人梦什么?

i$G L2g-j,B-R0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准备起兵时曾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掉到床下,被蛆吃,他认为这个梦的意义不好,很惊恐。他手下人说:落到床下,意思是“陛下”,被蛆吃,表明天下众生要靠你养活,这个梦说明你要做皇帝。心理学空间n%KZ.C2H&P&Yjy1[
心理学空间G0E?F X
结果他果真做了皇帝,但这并不说明古代的释梦是科学的。心理学空间/cP pp(V L"l

s,xn'@%XBIO:~]0 其实,梦的确反映了人的心理状况,梦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那么,梦究竟是什么呢?民间有谚语:“猫梦虾米、鹅梦玉米”,人梦什么呢?
$e/~;q,Wx FK;g0
H"tLjW4pb0 实际上,梦是一种完全合理的精神现象,是一种愿望的满足。例如,你渴望得到异性的爱,那在梦中即可能有与情人拥抱亲吻的情景。如果在睡前吃了过咸的食物,可能会梦见开怀痛饮。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愿望都不可能立刻得到满足,这些没有满足的愿望就会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睡眠时,他们形成大脑皮层某些部位的兴奋性活动,从而形成梦境。心理学空间:l l,??8t|

9Ra4i+_N5b_yS(@ eg0 有研究者认为,人做梦,是大脑在打扫房间,大脑将白天获得的信息和情感进行加工和整 理,同已有的回忆相比较,以便决定是把它放到主管的记忆中枢中还是把它消掉。通过睡眠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人们精神负荷越重做梦也就越多。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心灵的创伤不是靠时 间,而是通过梦来治愈的,通过梦渐渐减弱、满足那些也许永远无法满足的愿望,直至消除那些痛苦的回忆。如果不是通过梦把那些愿望满足,那人不是永远生活在愿望无法满足的痛 苦中吗?所以人需要做梦。心理学空间2Tor Fev%?9W

!B ki2L Ws;B2O0 人之所以会做梦,按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 一是在睡眠中由于部分脑机能仍在继续进行着思考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在睡眠时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乘机 混进意识的结果。深藏在内心的隐念在睡眠中通过并未完全停止活动的大脑的运行而化为显象的过程就是梦, 所以 总 的 来 说 梦是一种人所固有的在睡眠中反映出来的生理心理 现象。心理学空间le1@l;y^7f.M1a6v

"kCN+Dnns9Z5mK0 回头来看李渊的梦,那个梦恰恰表现了李渊的愿望――背叛隋炀帝,自立为王。所以这个梦并不是预示他要做皇帝,而是暴露了他想做皇帝的愿望。而他身边的谋士只不过是像个心理治疗师一样,恰好觉察到了他潜意识的愿望,所以破析了他的梦。心理学空间%^9V,{7^ V sc8]f
心理学空间)X!v.| @l4tf Y\
也许有读者会问:那为什么李渊不是直接梦到自己登基做皇帝,而是要用如此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呢?是的,如果李渊是个小孩子,他就会直接梦到自己做皇帝了。成年人的愿望之所以不能满足,要么是因为现实条件不允许,要么是因为这个愿望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愿望是要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弗洛伊德称为歪曲(displacement)的手段来满足。李渊想做皇帝的想法在当时的社会叫做“弑君”,是大逆不道的、极其违背封建道德的。在睡眠中,“做皇帝”这个潜意识愿望要得到满足,但这时李渊的道德不能接纳的,所以“做皇帝”这个愿望只能乔装打扮、改头换面才能表达出来。
6ET$Hft H `!D$i${0 心理学空间/]9m.P1X|m0h2b)u
由于梦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人的潜意识,现在释梦已经成为临床心理分析的重要手段。这和“周公解梦”那样的封建迷信完全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心理学空间9N)Y.c;?i/hU#D

2、米卢与孔子

/oGKK%h0dbH0 南斯拉夫有个人叫米卢,提出了一种足球理念,叫“快乐足球”,其核心是个“乐”字。乐的意思大概是踢球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踢球不是工作,和人生理想、世界和平、国家安全等重大课题相去甚远。中国人中有个叫孔丘的,发明了一种学说叫儒家,其核心据说是个“仁”字,仁的意思有很多种,最广为流传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思想比他的命长,一直传了下来,也变了味――“仁”的白话版成了“我想要做到的就要求你做到,我想要达到的就要求你达到”,甚至是“我想要做到而又做不到的就要求你做到,我想要达到而又达不到的就要求你达到”。于是,我想要看到中国队踢球得胜,就要求中国队只许胜,不许败;我想要我儿子学习好,考上大学,就成天逼着他学习、学习、再学习。当然,还忘不了加上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至于孔老夫子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不知扔到了什么地方。
i? WI4bb0 心理学空间w{P#~H'_
这样一来,本来是一些纯粹的私人活动就承载了一大堆吓人的深刻意义,比如踢球,本来就是一群汉子抢个皮胆子做乐,图的就是两个字――好玩,偏偏被衍生出许多意义来,什么人格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几代几亿球迷几十年的期望等等。试想一下,一个人的举手投足要被几亿双热切的眼睛监视,他如何能心无杂念地好好踢球?同样,学习现在也承负着过多的社会意义,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父母的面子、学校的荣誉、老师的尊严、学生本人日后的衣食住行等等似乎都要学生的那张试卷来负责。于是,背负着诸色人等的期望的学生们学习的时候自然是战战兢兢。
4I'HY4lc n0 心理学空间9Vp4TF'_{.fY$?8VO
足球和学习都变得不好玩、无乐趣了――足球本来是游戏,现在变成了战争、哲学、艺术、政治等等。学习,本来是增长见识、提升智慧的途径,现在变成了谋生的工具和荣誉、尊严的标尺。最不好玩的一点是,足球和学习本来应该是球员或学生的私人生活领域,现在这里却是他人的欲望施展的场所。这就相当于你在下棋,旁边有个人指手画脚,但如果你请他自己来下棋的话,他反而要说你没良心。
*wkht*p\0
[9a qEw8{\x Mk0 足球界是幸运的,来了个深得现代足球的三昧的米卢。教育界应该是更幸运的,中国的第一个教育家孔子早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和米卢都深知一条普通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行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动机决定的。而追求快乐,是人类很多行为的根本动机。
T z(xK+v0
8kFfMx@B0 为什么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出于一片爱心让孩子努力学习,结果却不好呢?这除了没体会到在孩子那里,学习成了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以外,还有一点是前述的传统心态的作祟,如认为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孩子也会觉得好,自己以前勤奋学习的方法对孩子也一定有用,但却不知道自己和孩子是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但却不明白不同的人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更糟的是,他们还不知道学生的不良状况是自己造成的。于是,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父母、老师们还误认为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事件的重大意义,于是再加压力,结果有人就垮了。心理学空间xs]-V%c1P2y

!ZxkU$F7_qxJ0 有人言,我们的落后关键还在于国民心态的落后。这表现在教育上,大概就是对教育心理学的一知半解,不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心理学空间 M/cX hF/^I T}/C4e

#WV/] ^VqJ0 足球有胜有负,成绩有上有下;孔子死了,米卢要走。不知道人们何时能学会用快乐来创造成功?

2I3u8Ra4@D-U.O0PF0

3、论狗、人及心理教育

H(I0v;xf v^l9Z|-^0 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狗熊的事情尚未了结,又出了另外的新闻――“大学生用微波炉活烤小狗”。一时间沸反盈天,人们怒火的矛头指向两处:一是说这两个大学生本人“变态”、“有精神病”、“有人格障碍”;一是说这培养两个人的学校的教育的失败。心理学空间tl-X Y Y$au.B!AY
心理学空间!I-H4lt/N+wg6P6R4k
记得刘海洋的事情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人约我写稿,叫我说说他的“人格障碍”,我当时拒绝了。因为我没见过刘海洋本人,没给他做过精神检查,怎么能凭着一个单一的古怪行为就诊断人家是这个那个精神病呢?这对刘海洋是不公平的,也违反职业道德。烤小狗的大学生的事情出来后,网络上又有人给他下了“诊断”,但现在后续报道出来了,狗的女主人说,她当时只是开个玩笑罢了。心理学空间[ ` _7^a b
心理学空间F'V |xiT*r
不管事实如何,我在雅虎里用“微波炉+小狗”查到了这样一条信息:美国有个老太太也用微波炉烤过小狗,因为她的小狗浑身湿透,她想用微波炉让小狗舒服些。但在搜狐的网友评论中,只有一、两个人是从这样“预设无罪”的观念去理解别人的行为,在一片咬牙切齿的痛骂声中显得很显眼。
#BlW8E2BgP:Q]0
*v \Z!x-MZ"ua0hSn0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把别人往坏处想?为什么我们对别人缺乏同情、关怀和爱?特别是当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这位大学生烤小狗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之前,就已经把别人当作“变态”、“精神病”来处理了。而且,即便他有精神病,难道精神病患者就应该遭到歧视、遭到唾弃、任人辱骂?心理学空间"~(C:t3X d]x!M,^
心理学空间6xdp2^ ] A
人类患精神病,大体的原因是遗传、神经递质的改变和环境。前两者是医生和生物学家要负责的,而在这方面,至今医学界无甚进展,就象癌症一样是医学难题,所以从这方面讲,谴责别人有精神病就象质问癌症病人“你为什么要得癌症?”一样蛮横,这也违反我国保护精神病患者权益的有关法律。从环境的因素来讲,一个人心理有障碍,往往和他周围的人有关系。所以当大学生出了问题后就把责任推向校方实在也是不讲道理,一个人进大学时已经18岁左右,他的心理已经差不多定型了。怎么能说他的一些异常行为是大学里塑造出来的呢?所以由这件事就批判大学教育的那些人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广义的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心理医生们也不例外,世界上第一个的心理医生弗洛伊德就说过,精神分析是一种后教育形式。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最基本的能力不是如人们猜想的能说会道,而是能够设身处地的和别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让别人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理解和尊重,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人才有能力抚平自己的心灵创痛,积极健康地生活。试想,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要他做错一点事,就遭到暴风骤雨般的责骂和诅咒,他怎么可能对别人充满爱心和同情,他又怎么可能去同情动物呢?
F2jg,x|pT"^2`0
&b$g#vKI(_G0 所以,我们与其谴责这谴责那的,还不如静下心想一想:在我的生活中,我是不是也在无意中制造着一个个未来的“残害动物”的大学生呢?这对为人父母者尤其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一个人有没有同情、爱的能力也是由父母的教养方式,特别是生命的头几年的教养方式决定的,在父母那里体验不到爱、安全、尊重的孩子但真是容易日后出现“人格障碍”。网上那些谴责大学生的朋友们,可能已经是或即将是父母,他们会教育自己的孩子痛恨其他人、诅咒其他人吗?念及于此,不禁打个寒战。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一定要你懂”三篇 专业文章
《专业文章》
精神分析的态度»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