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精神分析
作者: 张沛超 / 10975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09日
来源: 华中子和心理咨询中心 标签: 精神分析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如何学习精神分析

P/P6j.s#PI0

 心理学空间1j u$C-W5OY(T

张沛超

}:`_Z}a0

2010-2-1

"OKqa7Yyv,o.h,C h0

 心理学空间@:bGok^5^,G

很高兴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分析产生了兴趣,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地研习。与有相同兴趣与志向的同道一起学习,没有比这更让人舒心的事情。在这里我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对于学习精神分析的看法。

uaJzWU0

 

QY}#ef9x C0

弗洛伊德所言,精神分析是“一门有关心灵的学问,一种探索心灵的途径,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哲学对于心灵的理解,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哲学关于心灵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形而上学式的。阅读这些贤者的见解,固然会获得智力上的享受,却觉得离“心”甚远。当然我这里主要指的是从柏拉图到康德的传统。占据学院的实证主义心理学,在探索心理历程和机制的路上,已经有了非常精深而令人振奋的成果。这样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强的专业化,也会使没有接受系统实证训练的爱好者忘而却步。与此不同的是,精神分析尽管也有它的存在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部分,尽管也有庞大艰深的概念系统,却是在与真实的人的互动中逐渐脱胎的,而且其发展和演进,完全不能脱离活生生的体验。这一点是它的魅力,也是它的难度所在。因此,我愿意从体验部分开始谈起。

wUJI+w5J0

 心理学空间2[N"H1[1HHg F3c

学习精神分析最好的门径,就是进入分析。你无法理解它,除非你成为它。有人或许会反驳,弗洛伊德也没被人分析过嘛,他还不创立了精神分析?我国还没有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接受的分析师,找谁去做“标准”的精神分析?我又没病,干嘛要接受分析?对于这些疑问,固然可以依据逻辑,进行对应的辩论。但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可能是发问者对精神分析的“缘分”,还未积聚到水落石出的时候;再者,精神分析没必要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要求其中的每个人都接受,这一点正是精神分析所应该避免的。如果有了机缘,我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始这一认识自我的过程。那些未能诉说自己的存在,会呈现于你和分析师之间,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意义。而这种“在场感”,胜过千言万语。

i1i b(a:J0

 心理学空间9Q^C!t O Wq9\;xz

当然,我们在未进入分析之前,总会对精神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无论这种了解是正解还是误解,如果它们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就会去寻找相关的书籍,开始与文字般若的亲和与对话。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点,文本的阅读与解读。可以列出的书单会有足足几千字,或许仍失于偏狭。但是精神分析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任何流派,如果要发展自己的见解,不能不从弗氏的原著出发。像其他的使用德语的思想家一样,弗洛伊德是“巨能写”的。这么多书不免让人心生畏惧之意,不过不要紧,我认为可以先读读《梦的解析》及《性学三论》。这两部著作,不仅是弗氏理论的核心,也是与临床关系紧密的部分。如果你读了这些文字,觉得还有点意思,还想再做深入了解的话,我建议你读一读米歇尔与其夫人合著的《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其作者本人也是大师级的人物。然后,可以读读台湾学者翻译的《当代精神分析导论-理论与实务》一书。这本书对于临床的部分已经有相当的论述。如果你觉得这些就够了的话,那也就够了。这些书已经可以帮助你清理一些关于精神分析的误解,并窥到现代精神分析的大概门径。

_({ k/iODu0

 心理学空间6B7qCV[+rN

入了门之后,要读的东西可就太多了。没有个三年五年的是难生厚重踏实之感的。在这里,我鼓励爱好者要尽量使用英语阅读原著。首先,尽管弗洛伊德和荣格都使用德语写作,但是他们的著作都有较好的英文版本。德语和英语同属日耳曼语族,同汉语之间的巨大差别使我们可以利用英语更好地理解先师的微言大义。其次,英语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交流视域,我们就可以同国际上经验丰富的分析学家进行书信交流,利用视频进行个人分析和督导。再次,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的家”,维特根斯坦所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边界”。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也便可以获得一种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从而反观我们被母语所塑造的自我,这本身就像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空间;~ M? |e ~+`;i9i

 

3?*rypN5W ~'H3E0L0

除了外语之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精神分析并不是突兀地被“创造”出来的。精神分析作为西方重要的思潮,植根于从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合流而产生的西方文化土壤中。其本体的概念,与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研究方法,又同与其同宗同族且同时创生的现象学哲学有无尽之相合。(弗洛伊德和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同属维也纳的哲学家布伦塔诺的学生,《梦的解析》与《逻辑研究》同在新世纪之初问世,当代的著名美国精神分析师罗伊沃尔德是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的学生,他把这源出一泉的两股活水重新整合,是富有特色与深蕴的学说。)

/~$t/x b Lb0

 心理学空间kd:n0y9n9@k

然而,我们作为同样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人,如果从事临床工作的话,对象也大抵是中国人。为了深刻地理解自我与来访者,我们也要阅读中国文化的书,这方面简直浩如烟海。面临这丰厚的遗产,敬畏之余,我们也要淹灌其中,寻求先人的启示。当然,我们所身处的生活世界,也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正是在同这本大书的对话中,先人的启示才得以昭明。心理学空间aW$k P9`1F l.\2}

 心理学空间 P@U4\E

有些爱好者,出身于精神医学或者学院派的心理学。不可否认,当代精神医学和学院派的“科学心理学”有着不一样的研究传统和概念体系。而这会给我们带来冲突,甚至又使我们远离精神分析,或者标榜子虚乌有的门派之争。这些态度是不正确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学都极其精致地研究了异常心理和正常心理现象,有些方面甚至远远地走在了精神分析的前头。对人类心智的理解之渴望,和对人类痛苦之深切同情,会使我们愿意投身作为整体的知识中,沟通不同学说的对话和融通。这同样适用于对待精神分析的内部的不同流派。无论是荣格式的,还是拉康式的还是客体关系式的,你越愿意理解,越能体会到“大道略同”的道理。心理学空间;OJH6n#]VV

 心理学空间/j,Go G6I|tm1c/A#E

独乐不如众乐,独学不如同学。独自学习精神分析,难免遇到难解之处。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建设一个学习精神分析的氛围,共同“熏习”其中。读书会,研讨会和团体督导都是非常好的形式。在团体里,我们不仅交流思想,也分享情感而共同成长。心理学空间\4F ~.Q!g$Q"a

 心理学空间Rq6H:f[4CC

如果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身的体验,我们就可以接待来访者了。这也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因为,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把自己整成了“内行”才辅助实践。再者,同来访者的互动,那是两个自体深刻的碰撞与会成,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悲喜,这部分也会加速我们自我修通的进城。最后,如我开头所述,精神分析如果脱离了临床,便是被连根拔起,而退化为一门似是而非的概念学问,这不是精神分析的本意。如比昂所言,我们“从经验中学习”。不必烦忧,不必畏惧,我们有分析师和督导师,还有同学团体就在身后,他们会伴随我们一起成长。心理学空间 n8qkd#wK9tDL

 心理学空间0FieBy7q

虽然精神分析进入中国,已经有了较长的时日。但是作为一种与人类幸福和发展深切相关的学问,它还没有被很好的理解和流通,精神分析所蕴含的解放性的力量还没有被充分唤醒。不管怎样,我们愿意走近精神分析,愿意走进自由之乡,愿意走向通往自我的道路上。心理学空间g7Nl7R3R.c| Jt

 心理学空间5C&US DU9GW-J"U%o

知识和偏见都会改变命运,是为语。需商榷之处望批评。

?6e'lB4I HJ*Y!N xz?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精神分析
«“补”与“泻”:中医与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对话 张沛超
《张沛超》
精神分析的“道”—逻辑—logos与“德”—意义—meaning»
延伸阅读· · · · · ·

 张沛超

张沛超
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