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孩子又“告状”了!
作者: 刘晓祯 / 4481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01日
来源: 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OJ-kK(h&Zy.m

作者:北京阿尼玛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刘晓祯

@u HQ4P%a#kY \[Wz0

t!WCx-r0邻家的孩子已经三四岁了,总是喜欢告状,有时候告小朋友的状,有时候连父母的状也告。这不是特殊现象,很多三四岁的孩子都喜欢告别人的状,有不少家长对此持拒绝态度,对孩子说:“跟小朋友好好玩,不要闹矛盾。”或者“你看爸爸那么爱你,你怎么还说他的坏话?”

!y'TKt-fIr0心理学空间+s,^H@7MYX

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呢?三四岁的小孩子是由于什么心理才总是告状?父母又应该如何对待?心理学空间4E9Q3` i IR-Z$l]

TX-X8E*w%sJ le0其实,这是一种小孩子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小孩从一岁多或稍晚开始,就会逐渐开始发展一种自主性,想要脱离完全受照料、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开始自己做些事情,比如自己走路、自己吃饭等。到了三四岁,这种倾向进一步发展为在交往性活动里追求自主感和控制感,显现出一种主动攻击的倾向,比如和小朋友闹矛盾了就会产生攻击性的冲动。而由于他们毕竟还太小,这些攻击性冲动很难在现实中完全满足,于是变成言语攻击,比如跑到妈妈那里告状:“某某小朋友欺负我了!”目的是借助大人的力量,满足孩子自己的攻击性冲动。

h+bu1_\0

e+k6oWG M0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太过于压制,孩子会逐渐丧失刚刚获得的自主性,逐渐变的胆小、内向、退缩,虽然逐渐也不告状了,但是也失去了自主感和对于外界环境的控制感,长期这样,长大后学业和事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qF+N^9`#R,_0

H-P!r?)?2Xk0如果是另一个极端,家长过分保护孩子,过分认同孩子对小朋友的“控诉”,马上去找另一个家长论理,结果可能是孩子发展出一种无所不能感,可能会培养出将来的“小霸王”。

9_4\NTDl]6M-}E Mu0心理学空间9W.|A+WQ D1H3L}_;K

除了和小朋友闹矛盾告状,三四岁的孩子还会告父母的状,即使父母是合格的父母;而且,孩子还特别爱告同性父母的状。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父母也欺负了孩子?这牵扯到三四岁小孩子与父母的的依恋关系。三四岁是孩子刚刚进入心理学里讲的恋父恋母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性别意识刚刚觉醒,意识到“我是一个男孩/女孩”,“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而且更偏向于喜欢异性父母,对同性父母则有些冷落排斥。这时,他们说同性父母的坏话,一是本能的“同性相斥”,二是为了讨好异性父母,表示一种对异性父母的信任和依恋。心理学空间^6SFaMj&B3k

8S;h N}z0如果父母对这个时期的小孩表现出的对于同性父母的排斥和“告状”太认真,用道理教育孩子不能对爸爸妈妈有意见,孩子可能会逐渐压抑自己的攻击性,转而害怕同性父母,长大后如果还是这样,则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同性的关系。

,j\F5wj8b0

3Q [4[ \'W%^0所以,如果您家的三四岁小孩喜欢告状,大可不必过分担忧,这都是正常现象,就把它当作正常的就可以。着眼点应该是怎样培养孩子具有适应性的主动性,怎样使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幼年。

\w;NiyI&gM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追求完美别偏离性格轨道 刘晓祯
《刘晓祯》
考前家长要“少说多听”»

 刘晓祯

刘晓祯,阿尼玛心理工作室专职咨询师,心理科普与心理文学自由撰稿人。

理论取向:从临床实践中发展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分析结合认知治疗、森田治疗、家庭治疗、认知领悟治疗的整合心理治疗,咨询特点为擅长共情、擅长在情感的层面做工作。独创的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原型及家庭系统分析”很适用于帮助在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中陷入困境的求助者。
咨询对象:恋爱与婚姻心理咨询(尤其是婚前心理辅导)、学生青少年心理咨询、人格障碍、神经症(如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等)、亲子及家庭关系咨询、人际关系问题、适应障碍、心理减压等。
咨询地点在阿尼玛心理工作室,
预约电话010-52518317、1368300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