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大片背后 人玩科学抑或科学玩人
作者: 刘晓祯 / 4154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01日
来源: 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F#K'n~LIT

  美国科幻动作影片《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正在热映,在影片精湛的动作特技背后,还隐藏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探寻影片背后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空间 L&^"`-{V#kl

心理学空间9F7?Ah}p4^"[3X

  ■“假装游戏”的成人版心理学空间,b~za#r7z'Z,v

心理学空间 Q$\gA5{&] {

  影片中以大量的玩具动漫为主要角色,制作了一部大男孩冒险历程的科幻动作片。这部以玩具表演的故事演绎的美国大片,不禁让我们感到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和玩具角色扮演打交道的“假装游戏”时代。

^1jq\9R0

o:bbXRDr0  在心理学里,假装游戏指的是五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小孩喜欢用玩具互动构想成故事,和小伙伴在想象里扮演和玩耍的普遍现象。比如女孩子用洋娃娃玩过家家,男孩子用玩具手枪玩打仗等。小孩玩这种游戏有助于学习社会交往,适应外部世界,协调幻想和现实的关系心理学空间c {*e*u bJ6H

心理学空间b6I3^w7e(E;pd#b

  可是,在影片中玩起玩具大战的可不是几岁的小孩,而是实打实的成人了。那么,作为成人却像小孩一样玩起玩具大战,就好像做起假装游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心理学空间_(y]3Vtld

%j!Jsz4p#E0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无意识自我”,指的是成人内心中作为孩童的部分。这个部分在人成年以后仍然存在,只不过平常被社会角色所压抑,不经常表现出来;但在一定的情境下也会有所表现,起到舒缓压力、调节身心的作用。影片中的玩具战士和观赏影片的观众虽然大多是成年人,但他们童心未泯,对玩具的假装游戏仍抱有极大的热情。在表演和观看过程中,他们内心的无意识自我被激活,回归了永远的童年时代,也重新在童年时代的回想中找回了自我。

7f A I:g)zR0

u4^keB0  成人玩假装游戏也许就是为了找回自我,当成人在越来越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深感渺小和无力的时候,他们起码还可以通过假装游戏和幻想暂且逃避一下现实,放松一下被责任压的弯曲的脊背;但这种退回童年的假装游戏也只能起一时之用,他们退下舞台或者走出影院以后,还是要面对并不轻松的现实生活。也许,在影片里过把当小孩的瘾,既有利于整合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不能过于沉湎吧。

KKqw/TBn-n0心理学空间8VkN1I;U

  ■科学再进一步就是谬误

?-~ux h{A/Q].P0

tI6k%W%RuTb$R0  剧中几个反派角色很有意思,比如作为医官的疯狂科学家,他的信念就是科学第一,为了科学可以不顾他人死活。在这种信念下他失去了单纯的本性,成为性格扭曲的大魔头;他甚至发明了眼镜蛇士兵,这种反派士兵不能感受恐惧和疼痛,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结果他们果然作恶多端。心理学空间Yg%v2t4tANLa.p

P E2BAKr&dNn'q0  如果科学真的发展到这个地步,那可谓惊世骇俗,但科学的人文精神却丧失了。对于极端的科学主义来说,科学再进一步就是谬误。心理学空间pD^Y;M7c5P"~ V%w|i

心理学空间r(LK9@vQ[(L

  这首先是因为极端的科学至上是把科学和科学的人文作用割裂开,片面而偏执的执其一端。在科学发明过程中,有时候一定的集中与锁定一点来研究是必要的,这有助于科学家发前人所未发,产生创造性的想法;但这个倾向如果过了头,沿着一条狭窄的路走到黑,就是心理学里讲的“偏执狂”。偏执的搞研究,其后果就不再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而是生产杀人机器。心理学空间Yu"o$zL-OX [[

心理学空间 N5tK6{L]iG

  其次,影片中的医官生产出来的“科学成果”也就是眼镜蛇士兵,是一群被控制了思想的行尸走肉。影片选取玩具人形象作为主打,是否也隐含着这样的寓意――当科学能够控制人的思想和灵魂时,人也就沦为玩具本身;当人也可以被制造的时候,人也就成了科学的玩具。

^ W&L0y;WN0心理学空间G{Z#N4V8NN&m'H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科学的痕迹无处不在。怎样发展才能使科学不迷失?怎样才能使人类调控科学而不是让科学控制人类?这些,也许需要加入科学的孪生姊妹――人文精神的参与吧。

@s L!^RE0

Q0{5o8YU0  从剧中走出来,我们好像经历了一次冒险的历程,感官被纷繁复杂的刺激所填满。在刺激之余,我们也不禁会想到,这部玩具大片在动作背后,还告诉我们什么。心理学空间f9}-a'SYSgN.J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气喘吁吁》 两个假大款“心”与“事”的博弈 刘晓祯
《刘晓祯》
和劫匪谈判,需要技术加人格魅力»

 刘晓祯

刘晓祯,阿尼玛心理工作室专职咨询师,心理科普与心理文学自由撰稿人。

理论取向:从临床实践中发展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分析结合认知治疗、森田治疗、家庭治疗、认知领悟治疗的整合心理治疗,咨询特点为擅长共情、擅长在情感的层面做工作。独创的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原型及家庭系统分析”很适用于帮助在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中陷入困境的求助者。
咨询对象:恋爱与婚姻心理咨询(尤其是婚前心理辅导)、学生青少年心理咨询、人格障碍、神经症(如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等)、亲子及家庭关系咨询、人际关系问题、适应障碍、心理减压等。
咨询地点在阿尼玛心理工作室,
预约电话010-52518317、13683003876。